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对“《春秋》笔法”的渊承与创新(上)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彩花 《湘南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4-49,共6页
《史记》运用"《春秋》笔法",是在渊承中有创新。无论从传承方式还是"微而显"、"志而晦"或"直书其事"的书写方法看都是如此。《史记》的具体实践丰富了"《春秋》笔法"的内涵。
关键词 《史记》 “《春秋》笔法” 传承方式 叙述方法 创新 表达方式
下载PDF
钱钟书对“春秋笔法”的修辞解读和运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叶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2-95,共4页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修辞理论研究和修辞运用实践中非常重视"春秋笔法",不仅对"春秋笔法"进行修辞解读,开拓了"春秋笔法"的修辞研究,还把这种笔法大量地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言外之意 春秋笔法 修辞解读 修辞运用
下载PDF
对话关系中的中西空白美学——从“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与本文空白理论说起 被引量:2
3
作者 常芳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6-89,93,共5页
中国古代历史编撰过程中形成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与西方接受美学的本文空白理论存在着不少相通之处,它们共同张扬一种空白美学与含蓄美学,同样重视本文潜在的意义空间与读者能动作用的发挥,在内在的功能结构... 中国古代历史编撰过程中形成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与西方接受美学的本文空白理论存在着不少相通之处,它们共同张扬一种空白美学与含蓄美学,同样重视本文潜在的意义空间与读者能动作用的发挥,在内在的功能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它们在文化与思想背景、理论的指涉范围及影响等方面又是异质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白美学 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 本文空白理论
下载PDF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春秋笔法”解读
4
作者 叶荭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春秋笔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具有微言大义、一字褒眨、婉而成章等特征的修辞手法。本文以钱钟书和简‘奥斯丁小说为例,从“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四个方面比较中西方两位作家在运... “春秋笔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具有微言大义、一字褒眨、婉而成章等特征的修辞手法。本文以钱钟书和简‘奥斯丁小说为例,从“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四个方面比较中西方两位作家在运用“春秋笔法”提升作品审美价值,增强讽刺幽默效果,激发读者创造性参与和扩大阐释空间方面的不谋而合,探究“春秋笔法”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产生异曲同工之妙的深层修辞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钱钟书小说 简·奥斯丁小说 修辞机理
下载PDF
“春秋笔法”与《公羊传》词义研究
5
作者 杨恩慈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4-78,共5页
《公羊传》针对"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阐释了《春秋》的"微言大义"。据此,针对《公羊传》的词义研究以"春秋笔法"为研究切入点,分别从措辞、书例、语序等角度展开,探讨《春秋》大义。
关键词 《公羊传》 春秋笔法 词义研究
下载PDF
“春秋笔法”视角中的《围城》 被引量:3
6
作者 叶荭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251-254,共4页
"春秋笔法"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该笔法广泛运用在中国的史传和古典小说中,成为中国史籍和小说叙事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围城》中作者钱钟书如何大量运用"... "春秋笔法"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该笔法广泛运用在中国的史传和古典小说中,成为中国史籍和小说叙事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围城》中作者钱钟书如何大量运用"春秋笔法"来提升作品的审美效果,扩大阐释空间,增强幽默和讽刺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围城》 微言大义 幽默 讽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