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构造及地震活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恩立 张寅生 +1 位作者 郑树杰 陈德兴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202-209,共8页
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所处区域 ,深、浅部构造特征及动力学环境相似 ,浅层构造均为断陷盆地 ,深部构造均为地幔异常区 ,浅层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呈镜象对应关系 ,说明两者构造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在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上 ,... 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所处区域 ,深、浅部构造特征及动力学环境相似 ,浅层构造均为断陷盆地 ,深部构造均为地幔异常区 ,浅层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呈镜象对应关系 ,说明两者构造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在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上 ,现代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丛集性、迁移性及相关性 ,主要表现在 :每当郯庐断裂带皖东段地震活跃幕中主要地震丛 (ML≥ 3.0 )发生前后 13年 ,相应在滁河断裂带上也会发生类似级别的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皖东段 滁河断裂 地震活动相关性
下载PDF
滁州褶冲亚带深部地质特征的综合物探解译:对铜金矿床找矿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嵩松 杨晓勇 +3 位作者 王光杰 赵文广 王金鑫 张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0-727,共18页
滁州褶冲亚带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铜金成矿区带,以西侧黄破断裂与东侧滁河断裂为边界,深入了解本区的深部地质特征对于该区隐伏铜金矿床的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测地质剖面,通过解译三条与本区主要构造方向垂直... 滁州褶冲亚带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铜金成矿区带,以西侧黄破断裂与东侧滁河断裂为边界,深入了解本区的深部地质特征对于该区隐伏铜金矿床的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测地质剖面,通过解译三条与本区主要构造方向垂直的重力、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综合剖面,提取深部构造信息并进行解译。地质体深部解译主要依据电阻率的变化、ΔT化极磁异常、布格重力异常的曲线特征和实测剖面进行综合推断,获得以下结论和认识:①黄破断裂两侧存在较大规模的隐伏断层,在不同地区主断面的深部形态和逆冲推覆距离不同;②滁河主断裂倾向北西,倾角60°~70°,形态较为稳定,在苏家湾-夏阁地区除主断裂外,南东侧还发育较大规模的反冲断层;③区域内隐伏岩体顶界隐伏深度普遍在0.5~1.5 km之间,其围岩主要为震旦系和寒武系的碳酸盐岩;④黄破断裂主断面西侧震旦纪地层内次级断裂较多,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南东侧深部的相对低阻特征指示深部的褶皱变形更加强烈。总体来说,重力、磁法和AMT综合剖面对该区深部构造形态具有良好的探测效果,结合区域成矿模型,推断隐伏岩体与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部位是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有利成矿部位,推荐以高精度重磁方法为主继续开展找矿工作;隐伏断裂形成的构造破碎带以及其与褶皱构造相交的部位是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有利成矿位置,建议先明确隐伏次级断裂的空间位置以间接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褶冲亚带 黄破断裂 滁河断裂 重磁勘探 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法(AMT) 深部地质特征解译 矽卡岩型铜金矿 微细浸染型金矿
下载PDF
多源遥感与重力数据下的滁河断裂空间展布及构造特征
3
作者 王鑫 张景发 李进田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18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本文以滁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及布格重力数据,分析区域构造地貌及深部构造特征,揭示滁河断裂的空间展布、深部特征、分段性及其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交切关系。结果表明,遥感影像中滁河断裂可分为两段,即西南段出露区和... 本文以滁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及布格重力数据,分析区域构造地貌及深部构造特征,揭示滁河断裂的空间展布、深部特征、分段性及其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交切关系。结果表明,遥感影像中滁河断裂可分为两段,即西南段出露区和东北段隐伏区,位于青苔山、殷家山、小独山、求山四个地点中,高分辨率KH影像中可见系列残山边界均形成了NE走向的线性陡崖地貌,断裂两侧地势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重力场显示,滁河断裂在浅层形成线性或串珠状重力异常特征,而在深部形成大型的重力梯度带,分隔着两侧的隆坳构造单元,该断裂切割至下地壳深度,是区域内一条深大断裂;滁河断裂从地貌到深部均存在明显的分段性,断裂地貌上西南端为巢湖,而深部为桥头集-东关断裂所截切,因此不与郯庐断裂带交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河断裂 多源遥感 重力场 空间展布 构造特征 交切关系
原文传递
安徽滁河断裂带温泉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隋丽嫒 周训 +2 位作者 李状 徐艳秋 姜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1-992,共12页
笔者等以安徽滁河断裂带内的6个温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水样的水化学特征,利用氢氧同位素对温泉的补给高程进行估算,并提出温泉的成因模式。研究区温泉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根据SO_(4)^(2-)和HCO_(3)^(-)的相对含量的不同,... 笔者等以安徽滁河断裂带内的6个温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水样的水化学特征,利用氢氧同位素对温泉的补给高程进行估算,并提出温泉的成因模式。研究区温泉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根据SO_(4)^(2-)和HCO_(3)^(-)的相对含量的不同,可以将水样分为两组,A组水样(富HCO_(3)^(-))的主要离子的质量浓度均低于B组(富SO_(4)^(2-))水样,A组水样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2+)·Mg^(2+);B组水样的(除AH14为SO_(4)^(2-)—Ca^(2+)外)水化学类型为SO_(4)^(2-)—Ca^(2+)·Mg^(2+)。A组水样的稀土元素含量高于B组,二者均在NASC标准化图解上表现出平坦型的配分模式,且都表现出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的特征。水样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温泉的补给来源都是大气降水,补给区温度约为13~15 ℃。A组温泉的补给高程为120~160 m低于B组温泉的200~260 m,且A组温泉的热储温度为45~70℃,低于B组温泉的热储温度70~105 ℃。地下水经历深循环获得大地热流加热后沿断裂带上升出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滁河断裂带 热储温度 稀土元素 安徽
下载PDF
2012年江苏高邮、宝应交界M_S4.9地震发震断层参数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倪红玉 郑海刚 +1 位作者 刘泽民 李军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0-265,共6页
基于一维单侧有限移动震源模式,根据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分别利用P波和S波拐角频率的方位变化,反演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交界MS4.9地震的发震断层面参数。P波和S波拐角频率的反演结果一致显示:本次地震的断层面破裂... 基于一维单侧有限移动震源模式,根据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分别利用P波和S波拐角频率的方位变化,反演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交界MS4.9地震的发震断层面参数。P波和S波拐角频率的反演结果一致显示:本次地震的断层面破裂方向为232°左右,破裂面呈NE-SW向;地震马赫数v/c为0.2左右,平均破裂速度小于S波速度,破裂长度较短,为0.2~0.3km左右。破裂面方位与震源机制解、宏观烈度调查和余震精定位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结合震区周边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滁河断裂很可能是高邮、宝应交界MS4.9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面参数 拐角频率 多普勒效应 滁河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