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1代SSR遗传多态性分析、耐旱性鉴定及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沛曈 迟天华 +6 位作者 刘颖鑫 范宏虹 王海滨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8-246,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二倍体异色菊和菊花脑种间杂交F 1代的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为育种材料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盆栽模拟干旱处理测定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 1代的萎蔫指数、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根长、地下部鲜质量、...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二倍体异色菊和菊花脑种间杂交F 1代的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为育种材料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盆栽模拟干旱处理测定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 1代的萎蔫指数、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鲜质量根冠比和干质量根冠比等10个形态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鉴定耐旱性,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其遗传多态性,并实施关联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 1代群体数量性状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0.99%~59.84%。主成分分析将10个形态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67.57%的表型变异,其中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萎焉指数和干质量根冠比的权重较大,说明与耐旱性密切相关;基于这6个耐旱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函数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强抗旱、抗旱、低抗旱和不抗旱4类,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61、0.46、0.36和0.27。33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9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0条,多态性比率为85.8%,相似系数为0.45~0.86,平均值为0.7;基于多位点关联分析方法挖掘到4个SSR位点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萎焉指数3个耐旱相关指标显著关联(LOD>2.5),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03%~15.11%。[结论]初步明确了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 1代群体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水平,获得一批优异耐旱种质,将为菊花耐旱性遗传改良提供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近缘种 遗传多态性 耐旱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菊花脑×甘菊种间F1杂种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颖鑫 李沛曈 +5 位作者 迟天华 王海滨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53-1564,共12页
利用SSR和SRAP标记及表型性状研究了二倍体菊花近缘种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与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31个杂交F1代单株中,122个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93.13%。42对SS... 利用SSR和SRAP标记及表型性状研究了二倍体菊花近缘种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与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31个杂交F1代单株中,122个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93.13%。42对SSR引物组合在菊花脑、甘菊及其122个F1杂种中扩增得到123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条多态性条带;18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得到5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条多态性条带。菊花脑×甘菊种间F1杂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4~0.90,表型变异系数在10.16%~16.67%之间,且存在超亲个体,说明种间杂种的遗传变异丰富;杂种的叶片表型偏向于母本。基于表型性状和SSR、SRAP分子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将亲本和122个杂交后代都分为7类,绝大多数杂种后代与母本菊花脑聚在一起,而父本甘菊和少部分杂种株系分别单独聚在一起,表明F1代与母本更为相似。母本与种间杂种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0.62)高于父本(0.54),说明该杂种群体在遗传上更接近母本,与表型观察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近缘种 菊花脑 甘菊 种间杂交 杂种鉴定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后代耐寒性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7
3
作者 迟天华 徐婷婷 +5 位作者 刘颖鑫 马杰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98-2304,共7页
为明确菊花野生近缘种耐寒性的遗传变异机制,本研究以二倍体近缘种异色菊(不耐寒)×菊花脑(耐寒)种间F_1为材料,研究脚芽期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脚芽数量和脚芽高度3个耐寒性状的杂种优势、主基因效应和相关性,并利用隶属函... 为明确菊花野生近缘种耐寒性的遗传变异机制,本研究以二倍体近缘种异色菊(不耐寒)×菊花脑(耐寒)种间F_1为材料,研究脚芽期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脚芽数量和脚芽高度3个耐寒性状的杂种优势、主基因效应和相关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鉴定出高耐寒株系。结果表明,种间F_1群体的LT_(50)、脚芽数量和脚芽高度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1.75%、51.80%和41.95%;3个耐寒性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脚芽高度的中亲优势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LT_(50)、脚芽数量和脚芽高度分别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和1对加性主基因控制。相关性分析表明,LT_(50)与脚芽数量、脚芽高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为LT_(50)的间接选择提供了依据。基于耐寒性状隶属函数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高耐寒、耐寒、低耐寒和不耐寒4个等级,其中高耐寒株系将为今后菊花耐寒性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亲本材料。本研究明确了菊花二倍体近缘种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机制,为今后耐寒性QTL定位和菊花耐寒育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近缘种 种间杂种 耐寒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