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磺熏蒸对杭白菊化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珊 郝丽娟 +4 位作者 朱晶晶 张启伟 王智民 张宪 陆兔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57-1462,共6页
该文采用HPLC对硫熏前后杭白菊中的8种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比较,发现硫熏前后的杭白菊化学组成有较明显的差异,黄酮苷类及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降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酚酸类成分含量降低,进一步采用SMCA P+11.0软件对硫熏前后的杭白菊... 该文采用HPLC对硫熏前后杭白菊中的8种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比较,发现硫熏前后的杭白菊化学组成有较明显的差异,黄酮苷类及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降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酚酸类成分含量降低,进一步采用SMCA P+11.0软件对硫熏前后的杭白菊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聚类判别模式分析(PLS-DA);PCA分析结果显示,6批杭白菊样品分别聚成2组,分别为杭白菊热风干燥组和硫熏组;通过PLS-DA分析提取出对硫熏前后杭白菊分组贡献率大于1(VIP>1)的3个成分,分别为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苷;同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相结合对硫熏前后杭白菊中硫,锰,铁,铜,铅4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硫磺熏蒸后杭白菊中S含量显著高于未熏组(P<0.05)。研究发现,硫磺熏蒸使杭白菊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硫残留量增加,因此,认为硫磺熏蒸对杭白菊的化学品质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化学成分定量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快速、直观地分析硫熏前后杭白菊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为规范杭白菊的加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熏蒸 杭白菊 含量测定 微量元素 PCA PLS—DA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杭菊植物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汪涛 郭巧生 +3 位作者 毛鹏飞 朱再标 朱丽娟 陈韵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536-3539,共4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杭菊各栽培类型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以期为杭菊规范化引种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杭菊植株、叶片及头状花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产地杭菊植株高度范围为60.87~99.47 cm,分枝数为2.76~5.20;叶长为... 目的:对不同产地杭菊各栽培类型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以期为杭菊规范化引种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杭菊植株、叶片及头状花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产地杭菊植株高度范围为60.87~99.47 cm,分枝数为2.76~5.20;叶长为4.90~8.40 cm;叶宽为3.25~5.38 cm;叶片长宽比为1.35~1.83;叶裂数为1.92~3.08。头状花序数为21.92~53.12;直径为3.41~5.48 cm;舌状花层数为3.28~7.16;舌状花瓣数为55.32~114.60;舌状花瓣长为1.58~2.37cm;瓣宽为0.50~0.69 cm;瓣长宽比为2.90~3.99;管状花直径为1.10~1.58 cm。结论:不同产地杭菊植物学性状差异显著,随着引种栽培环境的改变,杭菊植物学性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菊花 杭菊 植物学性状
原文传递
杭菊CHI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蕊 邹庆军 +2 位作者 郭巧生 汪涛 程搏幸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015-3021,共7页
从杭菊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并通过PCR技术成功克隆得到3条杭菊査尔酮异构酶基因(Cm CHI)分别命名为:CmCHI1,Cm CHI2,Cm CHI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m CHI1~3开放阅读框的碱基数分别为708,633,681 bp分别编码235,210,226个氨基酸。利用原... 从杭菊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并通过PCR技术成功克隆得到3条杭菊査尔酮异构酶基因(Cm CHI)分别命名为:CmCHI1,Cm CHI2,Cm CHI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m CHI1~3开放阅读框的碱基数分别为708,633,681 bp分别编码235,210,226个氨基酸。利用原核表达技术成功诱导得到3条30 k Da左右的融合蛋白,同时使用Ni-NTA树脂柱分离纯化得到相应的重组融合蛋白。聚类分析表明,筛选得到的3条Cm CHI与菊科植物同源性较高,Cm CHI1与Cm CHI3属于Ⅰ型CHI;Cm CHI2属于Ⅳ型CHI。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使用RT-qPCR检测并分析Cm CHI1~3基因在杭菊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Cm CHI1,Cm CHI3表达量较高,Cm CHI2表达量较低;淹水处理能显著促进Cm CHI1,Cm CHI3基因的表达,而对Cm CHI2无调控作用,由此得出CmCHI1,Cm CHI3是主要参与杭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m CHI2为辅助基因。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HI基因在杭菊黄酮类化合物代谢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依据,从而为提高杭菊黄酮含量及最终提高杭菊药用品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菊 黄酮类化合物 查尔酮异构酶 原核表达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杭菊黄酮醇合酶基因的原核表达与重组蛋白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邹庆军 汪涛 +4 位作者 郭巧生 张文燕 王蕊 王宇晖 肖有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471-3476,共6页
从杭菊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并通过RACE技术克隆出1条黄酮醇合酶基因(暂命名Cm FLS),简单序列分析表明Cm FLS基因全长1 235 bp,包含1个1 00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35个氨基酸。预测得到的Cm FLS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7.96 k ... 从杭菊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并通过RACE技术克隆出1条黄酮醇合酶基因(暂命名Cm FLS),简单序列分析表明Cm FLS基因全长1 235 bp,包含1个1 00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35个氨基酸。预测得到的Cm FLS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7.96 k Da,等电点(p I)为5.41,构建进化树发现Cm FLS与菊科其他种植物同源性很高。利用原核表达技术成功诱导出大小43 k Da左右的重组融合蛋白,同时使用Ni-NTA树脂分离纯化出重组融合蛋白,并确定使用含250 mmol·L-1咪唑的Ni-native buffer洗脱效果最好。将纯化后的重组融合蛋白进行体外催化反应,然后将反应的产物萃取后进行HPLC分析,结果显示Cm FLS重组融合蛋白在特定缓冲液及反应条件下能够将二氢槲皮素催化生成槲皮素,表明Cm FLS编码的功能性蛋白在杭菊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具有双加氧酶活性。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m FLS的功能、阐明FLS酶的功能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从分子水平调控杭菊黄酮醇成分代谢及体外催化合成黄酮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菊 黄酮醇成酶 原核表达 蛋白活性
原文传递
杭菊DFR基因克隆及其在花中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璐 汪涛 +2 位作者 郭巧生 张晓明 宋玲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87-1192,共6页
目的克隆杭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并研究其在花芽分化期及开花期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方法根据已报道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DF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荧光定量PC... 目的克隆杭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并研究其在花芽分化期及开花期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方法根据已报道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DF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从杭菊头状花序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连接、转化、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并拼接;采用基于内参基因的相对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表达量特征。结果得到全长1 152 bp的杭菊DFR基因,最大开放阅读框1 029 bp,共编码342个氨基酸。NCBI上进行Blast比对,该基因与其他植物的DFR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RT-PCR表明该基因在花芽分化时期不同阶段以及开花期不同时期花不同部位中表达量均有差异。花芽分化时期杭菊DFR基因在50 d表达量最高;开花期该基因在时期I的管状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时期II的花序托中表达量最低。结论克隆得到杭菊DFR基因c DNA序列,该基因表达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表达量在花蕾膨大成熟到舌状花开放30%的时间段内最高。该结果为进一步进行该基因在杭菊中的表达与催化产物的关系和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菊 DFR基因 实时定量PCR 荧光定量PCR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淹水胁迫对杭菊花色苷及合成相关酶和基因的影响
6
作者 汪涛 陈璐 +2 位作者 郭巧生 张晓明 宋玲珊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47-1852,共6页
测定不同开放程度杭菊头状花序花色苷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和相关酶活性和含量,分析淹水胁迫对杭菊头状花序开放过程中花色苷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杭菊CHS基因表达量和CHS酶含量随杭菊头状花序开放程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测定不同开放程度杭菊头状花序花色苷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和相关酶活性和含量,分析淹水胁迫对杭菊头状花序开放过程中花色苷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杭菊CHS基因表达量和CHS酶含量随杭菊头状花序开放程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花色苷含量、DFR基因表达量和DFR酶活性均随杭菊头状花序开放程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花色苷与DFR基因和DFR酶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HS基因和CHS酶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淹水胁迫对杭菊花色苷的合成及其相关酶和基因有显著影响,但不改变它们在杭菊头状花序开放过程中的变化规律,DFR基因和DFR酶的变化规律与花色苷一致,确实为花色苷合成的关键基因和关键酶,而CHS基因和CHS酶含量与花色苷的含量无显著相关性,CHS基因和CHS酶是否为杭菊花色苷合成关键基因和关键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菊 二氢黄酮醇还原酶 查尔酮合成酶 花色苷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杭白菊道地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钱华 刘佳 +5 位作者 胡凌娟 徐靖 赵建霞 潘海涛 邱洁茹 李振皓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10期1717-1726,共10页
目的:鉴定不同产区胎菊、朵菊的主要差异化学成分,为杭白菊的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不同产区的杭白菊胎菊和朵菊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综合运用数据非依赖扫描(DIA)... 目的:鉴定不同产区胎菊、朵菊的主要差异化学成分,为杭白菊的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不同产区的杭白菊胎菊和朵菊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综合运用数据非依赖扫描(DIA)与数据依赖扫描(DDA),结合本地及在线数据库,鉴定主要化学成分。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胎菊与朵菊、不同产区胎菊与朵菊、道地产区(桐乡)与非道地产区胎菊与朵菊进行模式分类,以分析过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t检验筛选出主要的差异化合物。结果:从供试样品中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胎菊与朵菊化学轮廓差异明显,D-甘露糖、羟基芫花素、槲皮素等为主要的差异化合物;不同产区胎菊化学轮廓差异较明显,其中桐乡胎菊中鸟苷、姜糖酯B等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可作为鉴定道地产区的标志性成分;不同产区朵菊的差异相对较小,但浙江和其他省份(江苏、河南)产朵菊有一定差别,红车轴草素-7-O-β-D-葡萄糖苷为主要的差异化合物。结论:不同产区胎菊的差异较大,而朵菊的差异较小,可能的原因为杭白菊成熟后,化学成分的含量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道地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杭菊本草考证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凡君 张鑫宇 +1 位作者 王冰 蒙雄裕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6期185-189,共5页
以本草典籍为基础,对杭菊的名称、基原、功效、历代品质评价、道地性及炮制方法等进行考证,具体内容包括:杭菊名称由“甘菊”“茶菊”至“杭菊”的演变;杭菊古今应用品种的一致性;杭菊祛风明目、补肝肺、安肠胃等功效的确认;通过对杭菊... 以本草典籍为基础,对杭菊的名称、基原、功效、历代品质评价、道地性及炮制方法等进行考证,具体内容包括:杭菊名称由“甘菊”“茶菊”至“杭菊”的演变;杭菊古今应用品种的一致性;杭菊祛风明目、补肝肺、安肠胃等功效的确认;通过对杭菊历代品质评价考证,为杭菊商品规格等级及优质性评价提供支持;道地产区的变化;杭菊净制、切制及炮炙等炮制方法。研究为杭菊正本清源,并为其进一步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菊 本草考证 本草典籍 正本清源
下载PDF
调环酸钙对杭白菊内源激素和株型调控的研究
9
作者 曲红瑶 王杰 祝丽香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48-53,共6页
为寻找简便易行的方法替代摘心增加杭白菊分枝数、提高产量。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喷施调环酸钙对菊花内源激素和枝条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摘心和喷施调环酸钙杭白菊主茎叶、一级和二级分枝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即二级分枝叶生... 为寻找简便易行的方法替代摘心增加杭白菊分枝数、提高产量。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喷施调环酸钙对菊花内源激素和枝条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摘心和喷施调环酸钙杭白菊主茎叶、一级和二级分枝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即二级分枝叶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显著高于一级分枝叶,而细胞分裂素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喷施2次调环酸钙一级和二级分枝叶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均高于喷施一次,摘心高于对照。与摘心相比,喷施调环酸钙增加一级和二级分枝数以及分枝长,降低一级分枝在主茎和二级分枝在一级分枝上的产生位置,增加一级分枝在主茎中下部的产生比率。摘心和喷施调环酸钙贴茎枝得比率比对照降低了20.57%-36.07%,伸展枝则增加了7.55%-19.43%,喷施2次调环酸钙的作用效果优于喷施1次调环酸钙和摘心。喷施调环酸钙能达到摘心的效果,是替代摘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调环酸钙 摘心 内源激素 株型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杭白菊分枝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杰 葛春妹 +3 位作者 秦元柱 孙湄婷 陈香香 祝丽香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51-56,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5、10mg/L6-苄基腺嘌呤(6-BA)分别配施50、100mg/L调环酸钙处理杭白菊,以喷施清水(CK1)和清水+摘心(CK2)为对照,分析其分枝位置、分枝数、分枝长等,以寻找替代人工摘心的化学处理方法。结果表明,6-BA与调环酸钙配施可增... 采用盆栽试验,以5、10mg/L6-苄基腺嘌呤(6-BA)分别配施50、100mg/L调环酸钙处理杭白菊,以喷施清水(CK1)和清水+摘心(CK2)为对照,分析其分枝位置、分枝数、分枝长等,以寻找替代人工摘心的化学处理方法。结果表明,6-BA与调环酸钙配施可增加杭白菊茎粗,但株高与CK2无显著差异。5mg/L 6-BA与100mg/L调环酸钙配施的杭白菊茎粗显著大于与50mg/L调环酸钙配施,但10mg/L6-BA与50 mg/L或100mg/L调环酸钙配施的杭白菊茎粗无显著差异。6-BA配施调环酸钙可降低一级分枝的分枝位置,增加各级分枝数、缩短各级分枝长,增加单株花序数,提高产量,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5mg/L6-BA配施100mg/L调环酸钙处理的产量最高,10mg/L6-BA配施100mg/L调环酸钙处理的产量次之。6-BA配施调环酸钙可作为一种新的株型调整方法替代传统摘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6-苄基腺嘌呤(6-BA) 调环酸钙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