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8
1
作者 陈炼 张国林 +2 位作者 林少姗 杨路敏 邱秋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7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组31例、Ⅱ组26例、Ⅲ组20例、Ⅳ组40 例。Ⅰ组患者不接受健康教育,Ⅱ、Ⅲ、Ⅳ组依次接受1、2、3次或3次以上...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7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组31例、Ⅱ组26例、Ⅲ组20例、Ⅳ组40 例。Ⅰ组患者不接受健康教育,Ⅱ、Ⅲ、Ⅳ组依次接受1、2、3次或3次以上系统的COPD健康教育。对比观察4组患者干预前及6个月后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和生活质量评分(SGRQ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对延缓稳定期COPD患者FEV1、FEV1%预计值以及FEV1/FVC下降有明显作用,Ⅱ、Ⅲ、Ⅳ组优于Ⅰ组(P<0.05),Ⅲ、Ⅳ组优于Ⅰ、Ⅱ组(P<0.05)。同时对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指数(SGRQ分值)升高有明显作用,Ⅱ、Ⅲ、Ⅳ组优于Ⅰ组(P<0.05),Ⅲ、Ⅳ组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延缓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3
2
作者 姜娜娜 《护理学报》 2017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180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贴敷组、中药热奄包组、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组各60例。穴位贴敷组贴敷神阙、足三里,每次6 h,...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180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贴敷组、中药热奄包组、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组各60例。穴位贴敷组贴敷神阙、足三里,每次6 h,1次/d,7 d/疗程,共2个疗程。中药热奄包组热奄包顺时针按摩腹部,后放于神阙热敷,疗程同上。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组,先给予穴位贴敷,再予中药热奄包治疗,穴位及方法分别同穴位贴敷组及中药热奄包组,疗程同上。结果便秘疗效比较,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穴位贴敷组和中药热奄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和中药热奄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3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穴位贴敷组及中药热奄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便秘患者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中药热奄包 便秘 慢性肺疾病 便秘主要症状评分
下载PDF
六分钟步行试验在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5
3
作者 于斌 吴楚财 冯起校 《国际呼吸杂志》 2010年第5期314-316,共3页
六分钟步行试验是目前已被公认的评价受试者心肺功能研究方法之一。它操作简便、安全、可重复性高、费用低廉。由于它在慢性肺疾病患者病死率中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而被频繁用于监测肺功能。在慢性肺部疾病的严重阶段,六分钟步行距离... 六分钟步行试验是目前已被公认的评价受试者心肺功能研究方法之一。它操作简便、安全、可重复性高、费用低廉。由于它在慢性肺疾病患者病死率中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而被频繁用于监测肺功能。在慢性肺部疾病的严重阶段,六分钟步行距离越短提示患者的肺功能越差。本文就六分钟步行试验的方法、评价慢性肺部疾病预后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分钟步行试验 慢性肺部疾病 肺功能
原文传递
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状况和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炼 张国林 +2 位作者 林少姗 杨路敏 邱秋裕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认知状况和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117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组32例、Ⅱ组26例、Ⅲ组20例、Ⅳ组39例。Ⅰ组患者不接受健康教育,Ⅱ、Ⅲ、Ⅳ组依次接受健康教育2周、4周、6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认知状况和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117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组32例、Ⅱ组26例、Ⅲ组20例、Ⅳ组39例。Ⅰ组患者不接受健康教育,Ⅱ、Ⅲ、Ⅳ组依次接受健康教育2周、4周、6周(包括6周以上)COPD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随访的方法观察4组患者干预前及6个月后对COPD了解程度、规则用药情况以及呼吸康复训练情况。结果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COPD的认识程度(Ⅰ、Ⅱ、Ⅲ、Ⅳ组不了解率分别为:81.3%,23.1%,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规则用药和呼吸康复训练的比例,效果与健康教育次数呈正相关。但Ⅲ、Ⅳ组间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对COPD的认识程度,以及规则用药和呼吸康复训练比例,对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认知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用药调查及药学监护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素卿 金美玲 +1 位作者 叶晓芬 沈瑶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调查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对干粉吸入装置的使用情况和药学监护的现状。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门诊使用干粉吸入剂(DPI)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用药信息和DPI操作方法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初次使用DPI... 目的调查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对干粉吸入装置的使用情况和药学监护的现状。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门诊使用干粉吸入剂(DPI)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用药信息和DPI操作方法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初次使用DPI的85例患者,17例完全掌握吸入方法(20.0%),44例患者有1~2项操作错误(51.8%),24例有3项或3项以上的操作错误(28.2%)。85例患者中,低、中、高等文化程度组吸入方法总掌握率分别为45%、70.8%、82.9%(P〈0.01)。既往使用过DPI的35例患者,曾接受过与未接受过专业医务人员指导的患者吸入方法总掌握率分别为100%、43.8%(P〈0.01)。所有初次使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患者吸入方法总掌握率分别为66.7%、86.4%(P〉0.05)。结论大部分患者自阅说明书后不能完全掌握DPI的使用方法,文化程度差异对患者掌握DPI使用方法有显著影响,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对于患者掌握DPI的使用方法十分重要;药学监护应成为哮喘以及其他慢性气道疾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粉吸入剂 药学监护 慢性气道疾病
下载PDF
国医大师洪广祥从肺阳虚辨治慢性肺系疾病经验述要 被引量:21
6
作者 莫丽莎 朱伟 +3 位作者 兰智慧 张元兵 李少峰 刘良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77,共3页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诊治慢性肺系疾病经验丰富。洪教授认为慢性肺系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肺阳虚这一病机特点,并提出温法调摄,经多年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从4个方面进行初步剖析,具体如下:①梳理源流,沟通古今认识,...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诊治慢性肺系疾病经验丰富。洪教授认为慢性肺系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肺阳虚这一病机特点,并提出温法调摄,经多年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从4个方面进行初步剖析,具体如下:①梳理源流,沟通古今认识,探讨肺阳虚的证治规律。②重视肺阳,倡"治肺不远温",揭示洪老对肺阳虚成因和基本治则的认识。③正本清源,阐释病证关系,即肺阳虚是慢性肺系疾病的内在病理基础。④突出温法,归纳组方用药,包括益气温阳平哮喘,标本同治疗干咳,温中培元治肺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广祥 肺阳虚 慢性肺系疾病 温法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肺性缺氧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郝建 彭晓露 +2 位作者 陆学丹 黄媛 赵洪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肺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白细胞计数、肝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各参数值的组间采用t检验,动脉血气值与肝功能检测结果间作相关性直线回归分...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伴肺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白细胞计数、肝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各参数值的组间采用t检验,动脉血气值与肝功能检测结果间作相关性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老年COPD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肝功能各参数值均有明显改善(P<0.01);患者治疗后PaO2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H值、PaO2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呈显著负相关;PaCO2与ALT、AST结果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老年COPD患者伴肺性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时合并酸中毒对肝脏功能损害明显加重;给予抗感染、保肝、支持疗法等治疗后肺性缺氧控制,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疾病 肺性缺氧 肝功能损害 二氧化碳潴留 老年人
下载PDF
浅析国医大师洪广祥“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学术思想 被引量:18
8
作者 柯诗文 曾丽珍 +3 位作者 李少峰 张元兵 兰智慧 刘良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79,共4页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提出"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其中包含3层含义:痰瘀伏肺是哮证发作的"夙根";"壅塞之气"是哮证发作期的主要矛盾;"治气为先"既开塞平哮,又消痰散瘀。国医大师"治痰治瘀以...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提出"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其中包含3层含义:痰瘀伏肺是哮证发作的"夙根";"壅塞之气"是哮证发作期的主要矛盾;"治气为先"既开塞平哮,又消痰散瘀。国医大师"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的经验代表方是蠲哮汤,有泻肺除壅、利气平喘、涤痰祛瘀的功效,从"异病同治"而言,此方适用于以肺气壅塞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肺系病症急性发作。此外,若与"治肺不远温"学术思想融合,能从整体角度指导慢性肺系病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广祥 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 蠲哮汤 慢性肺系疾病 治肺不远温 国医大师
原文传递
慢性肺系疾病“毒损肺络”理论构建及其治疗思路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永生 康新月 +2 位作者 李勇铭 吴巧敏 王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27-929,共3页
以慢性肺系疾病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聚散理论、肺络微型癥瘕理论研究结果,通过阐述中医学"毒"和"肺络"的内涵,提出慢性肺系疾病既可由外受毒邪引起,亦可由内生毒邪所致并加重,其核心病机为毒损肺络,络脉瘀阻,对&qu... 以慢性肺系疾病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聚散理论、肺络微型癥瘕理论研究结果,通过阐述中医学"毒"和"肺络"的内涵,提出慢性肺系疾病既可由外受毒邪引起,亦可由内生毒邪所致并加重,其核心病机为毒损肺络,络脉瘀阻,对"毒损肺络"病机假说进行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系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毒邪 毒损肺络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肺动脉压及相关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顾金金 刘强 毛善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682-468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肺动脉压及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阿托伐他汀联合常...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肺动脉压及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基础方案(试验组)对比单纯常规基础方案(对照组)治疗稳定期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3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MD=0.07,95%CI(0.04,0.09),P<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MD=6.18,95%CI(2.23,10.12),P=0.002]、6分钟步行距离[MD=55.31,95%CI(36.44,74.18),P<0.001]均显著高于/长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MD=-6.78,95%CI(-11.62,-1.94),P=0.006]、平均肺动脉压[MD=-6.61,95%CI(-7.26,-5.96),P<0.001]、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MD=-13.21,95%CI(-23.90,-2.52),P=0.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MD=3.73,95%CI(-2.08,9.55),P=0.21]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MD=0.29,95%CI(-1.37,1.95),P=0.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肺动脉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功能 肺动脉压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石伊宁 金永梅 +1 位作者 杨进 陆友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6-960,共5页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变化,气象和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增大。肺是一个拥有巨大表面积的器官,其结构精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细胞焦亡(pyroptosis)广泛存在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过程中,抑...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变化,气象和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增大。肺是一个拥有巨大表面积的器官,其结构精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细胞焦亡(pyroptosis)广泛存在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过程中,抑制多种呼吸系统相关细胞焦亡的发生可以降低肺损伤时肺脏细胞的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因子生成,减轻炎症反应[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慢性肺疾病 肺癌 炎症小体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与慢性肺系疾病 被引量:11
12
作者 夏欣田 张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8期76-77,共2页
五行之中,土生金;五脏之中,脾为土,肺为金。"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培土生金法是依据五行的相生关系,用补脾益气来补益肺气的常用治疗方法。脾为肺之母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慢性肺系疾病后期,多... 五行之中,土生金;五脏之中,脾为土,肺为金。"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培土生金法是依据五行的相生关系,用补脾益气来补益肺气的常用治疗方法。脾为肺之母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慢性肺系疾病后期,多是邪气已去,肺脾及肾正气亏虚的状态。减少疾病发作的基本办法是增强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培土是方法,生金是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系疾病 五行 培土生金 补脾益气 补益肺气 补养脾肺
下载PDF
无创通气治疗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叶寰 刘羽翔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由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引起Ⅱ型呼吸衰竭而出现昏迷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呼吸道分泌物不多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引起昏迷的患者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由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引起Ⅱ型呼吸衰竭而出现昏迷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呼吸道分泌物不多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引起昏迷的患者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观察上机前和上机后2小时及上机后10小时的神志、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成功脱机率,有创通气上机率。结果47例中38例(81%)进行无创通气后2、10h,神志、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均有显著性改善,并成功避免了有创通气,这其中包括3例肥胖患者(BMI≥30)。9例(19%)加重患者。结论呼吸道分泌物不多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无创通气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伴有肥胖的患者选择无创通气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昏迷
下载PDF
271例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凤莲 杨进 +2 位作者 赵大海 赵卉 陆友金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2期295-297,共3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慢性肺部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呼吸内科慢性肺部疾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易继发真菌感染的的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占38.7%,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是肺部真菌感染的... 目的了解近年来慢性肺部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呼吸内科慢性肺部疾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易继发真菌感染的的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占38.7%,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是肺部真菌感染的最危险因素,占46.1%。肺病真菌感染的菌株中仍以白色念珠菌多见,占75.3%,但克柔念珠菌较低,占2.6%。抗真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以上。结论对于有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等高危因素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应高度警惕合并真菌感染,应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部疾病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Skin Reactions and Efficacy of Summer Acupoint Application Treatment on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A P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夏秋 彭锦 +3 位作者 李国勤 苏惠萍 刘广霞 刘保延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84-292,共9页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variations in the prevalence of skin reactions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kin reactions and efficacy of summer acupoint application treatment (SAAT) on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CPD)....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variations in the prevalence of skin reactions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kin reactions and efficacy of summer acupoint application treatment (SAAT) on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CPD). Methods: A total of 2,038 patients with CPD were enrolled at 3 independent hospitals (defined as Groups A, B and C, respectively) in China.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SAAT, as applying a herbal paste onto the acupoints of Fengmen (BL 12) and Feishu (BL 13) on the dog days of summer, according to the lunar calendar, in 2008. Ten days after treatment, skin reaction data (no reaction, itching, stinging, blistering, and infection) were obtained via face-to-face interviews. Patients were retreated in the same hospital one year later, thereby allowing doctors to assess treatment efficacy based on the patients' symptoms, the severity of the spirometric abnormalities, and the concomitant medications used. Results: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85.3%) displayed reactive symptoms; however, the marked associations between reactive symptoms and age or gender were not observed. An increased number of patients from Group B (99.3%) and Group C (76.5%) displayed reactive symptoms due to the increased mass of crude Semen Sinapis Albae. The effective rate of SPAT was as high as 90.4% for patients of Group B, which was followed by Group A (70.9%) and Group C (42.2%). Using stratified analyses, a convincing association between reactive symptoms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observed for patients with asthma [itching: odds ratio (OR)=2,1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49 to 3.14; blistering: OR=0.43, 95% Ch 0.25 to 0.73; and no reaction: OR=0.56, 95% CI: 0.35 to 0.90]. However, the same tendency was not observed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nclusions: SAAT can induce very mild skin reactions for patients with CPD, among which patients with asthma displayed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skin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 acupoint application treatment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skin reaction Chinesemedicine MOXIBUSTION
原文传递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n archetype disorder of outer environment sensor systems 被引量:5
16
作者 Giovanni C Actis Floriano Ros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CAS 2013年第3期41-46,共6页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tw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phenotypes ulcerative colitis(UC) and Crohn' s disease(CD) has remained elusive,thus frustrating attempts at defining a cure.IBD often presents as a comp...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tw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phenotypes ulcerative colitis(UC) and Crohn' s disease(CD) has remained elusive,thus frustrating attempts at defining a cure.IBD often presents as a complex inflammatory process wherein colon lesions(UC) or widespread ulceration and fissure(CD) might be accompanied by ancillary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involving the eye,skin,joints or liver,but also by full-blown "autoimmune" disorders from psoriasis and multiple sclerosis to rheumatoid arthritis;attempts at unraveling a link or a hierarchical order in these entities have proven almost fruitless.More recently,the input of genetics has suggested that the IBDs might be multiorgan inflammatory processes,elicited by a large number of low-penetrance susceptibility genes,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needed to induce full-blown disease.At a noteworthy exception to this rule,the description of the nucleotide-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 gene mutations in CD cam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00s:the NOD-LRR are part of a highly conserved microbial sensor system which respond to bacterial peptidoglycans by mounting an inflammatory response.At least in Caucasian patients,the prevalently loss-of-function mutation of NOD permitted to unexpectedly define CD as an immune deficiency state,and upon its recent description in apparently unrelated disorders such as the Blau syndrome(a granulomatous pediatric syndrome),and perhaps in psoriasi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orders,has contributed to revolutionize our view of IBD and CD in particular.The latter affection,together with psoriasis and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can now be included into a newly identified category named "barrier organ disease",wherein a barrier organ is defined as a large mucosal or epithelial surface with an abundant metagenomic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an underneath reactive tissue,the whole structure being in contact with the outer environment and capable to react to it.Personalized treatments and empowerment of research across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SORIASIS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INNATE immunity NUCLEOTIDE OLIGOMERIZATION domains
下载PDF
膈肌疲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丽青 刘向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0期1575-1578,共4页
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进行性加重常伴随严重的呼吸肌疲劳,表现为膈肌功能性改变、肌力和耐力的下降。炎性细胞因子的代谢紊乱与膈肌细胞的过度凋亡引起膈肌疲劳是COPD呼吸困难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论文围绕膈肌... 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进行性加重常伴随严重的呼吸肌疲劳,表现为膈肌功能性改变、肌力和耐力的下降。炎性细胞因子的代谢紊乱与膈肌细胞的过度凋亡引起膈肌疲劳是COPD呼吸困难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论文围绕膈肌疲劳在COPD发病时形态与功能改变、COPD膈肌疲劳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膈肌疲劳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韦雁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9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ICSs布地奈德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CSs布地奈德治疗。结... 目的:探讨ICSs布地奈德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CSs布地奈德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加重住院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较之治疗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s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延缓肺功能衰退,改善症状和使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的次数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
下载PDF
史锁芳教授运用熟地类方治疗慢性咳喘经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德胤 史锁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07-109,共3页
较为系统的总结了史锁芳教授临床运用熟地类方治疗慢性咳喘疾病的相关经验,总结了适用熟地的临床证候要点及熟地类方的组方技巧,并以补肾填精、滋肾养阴、两补气阴、补肺滋肾、补肾运脾、补肾温阳等大法为提纲细述了史锁芳教授在治疗慢... 较为系统的总结了史锁芳教授临床运用熟地类方治疗慢性咳喘疾病的相关经验,总结了适用熟地的临床证候要点及熟地类方的组方技巧,并以补肾填精、滋肾养阴、两补气阴、补肺滋肾、补肾运脾、补肾温阳等大法为提纲细述了史锁芳教授在治疗慢性咳喘疾病中灵活运用熟地类方的临床思维,同时列举了数个临床案例综述成败。希望对运用熟地治疗慢性咳喘疾病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锁芳 肺系慢性顽症 熟地 补肾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心肺疾病关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蔺婧 孙俐 +2 位作者 张馨予 杨洪喜 王耀刚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5,89,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与心肺疾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心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于2011年开展基线调查,采用10条目的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评估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 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与心肺疾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心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于2011年开展基线调查,采用10条目的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评估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并收集人口社会学资料、体格检查、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相关数据。心肺疾病结局数据来源于2018年随访数据,最终纳入研究对象8356名。使用R V.1.4统计软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分析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对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仅患1种疾病以及心肺共病的影响。结果8356名研究对象中,基线时3608人(43.2%)有抑郁症状,2018年随访时心血管疾病患病846人(10.1%),慢性肺部疾病患病374人(4.5%),仅患1种疾病1046人(12.5%),心肺共病87人(1.0%)。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的中老年人群相比,有抑郁症状与心血管疾病(HR=1.16,95%CI:1.01~1.33)、慢性肺部疾病(HR=1.41,95%CI:1.14~1.74)以及仅患1种疾病(HR=1.29,95%CI:1.14~1.47)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症状与心肺共病患病风险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的中老年人群相比,45~64岁(HR=1.24)、女性(HR=1.25)、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HR=1.29)人群抑郁症状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相关;45~64岁(HR=1.44)、男性(HR=1.48)、小学(HR=1.42)和初中及以上(HR=1.52)文化程度、城市(HR=1.44)人群抑郁症状与慢性肺部疾病高风险相关;45~64岁(HR=1.37)、男性(HR=1.22)、女性(HR=1.35)、小学(HR=1.31)和初中及以上(HR=1.44)文化程度、城市(HR=1.28)、农村(HR=1.42)人群抑郁症状与仅患1种疾病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特征人群抑郁症状与心肺共病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状是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心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肺部疾病 心肺共病 抑郁症状 中老年人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