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脉络膜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1
作者 中国眼遗传病诊疗小组 中国眼科遗传联盟 睢瑞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5-341,共7页
无脉络膜症(CHM)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视网膜变性疾病。男性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夜盲、视野缺损及中心视力下降,病情严重者中年时期即可致盲。尽管女性携带者通常症状轻微,但其临床表征对于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家庭遗传咨询具有重... 无脉络膜症(CHM)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视网膜变性疾病。男性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夜盲、视野缺损及中心视力下降,病情严重者中年时期即可致盲。尽管女性携带者通常症状轻微,但其临床表征对于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家庭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CHM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尚无获批的有效治疗手段。为提升国内医师对CHM的认识并规范临床诊疗流程,中国眼遗传病诊疗小组联合中国眼科遗传联盟集结业内权威专家,经过深入研讨,形成了我国关于CHM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建议。此意见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诊断框架、监测指标以及综合管理策略,以供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参考应用,从而优化对CHM患者的医疗服务和遗传指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无脉络膜症患者的纵向视力自然病程
2
作者 韩筱煦 张丁丁 +2 位作者 李蕙 邹绚 睢瑞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7-352,共6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无脉络膜症(CHM)患者视力进展速度以及视力双眼对称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纵向队列研究。2009年4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经临床和基因检测确诊的CHM患者19例38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满足随访至少2次、随访间隔至少... 目的观察并分析无脉络膜症(CHM)患者视力进展速度以及视力双眼对称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纵向队列研究。2009年4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经临床和基因检测确诊的CHM患者19例38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满足随访至少2次、随访间隔至少1年,且每次随访均具有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BCVA记录时,将小数视力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19例患者来自16个无血缘关系家系,均为男性。初诊时年龄(39.52±13.24)岁。随访次数(2.63±1.61)次。随访时间(4.95±2.68)年。共纳入50个双眼BCVA数据。基于纵向数据及横断面数据计算视力的年进展速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价双眼对称性。结果基于纵向数据的视力进展速率为(0.095±0.148)logMAR单位/年;基于横断面数据的视力进展速率为(0.018±0.009)logMAR单位/年。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双眼基线BCVA为高度对称(r=0.881,P<0.001);基于纵向数据的双眼视力进展速率的对称性为中度对称(r=0.528,P=0.020)。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双眼间基线BCVA差异位于95%极限差(LOA)的95%可信区间(CI)内的例数为94.7%,提示双眼基线BCVA对称性好;双眼间BCVA进展速率差异位于95%LOA的95%CI内的例数为89.5%,提示双眼BCVA进展速率为中度对称。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所得双眼对称性结论基本一致。结论CHM患者基于纵向数据、横断面数据的视力进展速率分别为(0.095±0.148)、(0.018±0.009)logMAR单位/年;不应使用不同年龄患者的横断面数据来推断自然病程的进展速度。基线视力高度对称的双眼,其视力进展速度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视力 纵向自然病程 双眼对称性
原文传递
《无脉络膜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
3
作者 韩筱煦 睢瑞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499,共5页
无脉络膜症(CHM)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由CHM基因致病性变异引起,呈现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征。男性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夜盲、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中年即可失明。女性携带者虽多症状轻微,但了解其临床特征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以... 无脉络膜症(CHM)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由CHM基因致病性变异引起,呈现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征。男性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夜盲、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中年即可失明。女性携带者虽多症状轻微,但了解其临床特征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家庭的遗传咨询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各地区、各层级眼科医师对CHM的识别率及确诊率仍有待提高,需要规范化的临床诊疗路径以满足患者的诊治需求,由中国眼遗传病诊疗小组、中国眼科遗传联盟牵头,在综合国内外现有循证证据的基础上,编纂了《无脉络膜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系统全面地阐述了CHM的规范化临床诊疗路径。针对该共识中的要点进行解读,有助于突显其中的核心要点和思想,提高各级眼科医师对CHM诊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CHM基因变异 遗传性眼病 共识解读
原文传递
无脉络膜症诊断技术及基因治疗的新进展
4
作者 严江波 沈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7-792,共6页
无脉络膜症(CHM)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表现为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的进行性退化。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夜盲及视野缺损,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眼底检查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提供了更多辅助诊断和随访观察的指标,... 无脉络膜症(CHM)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表现为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的进行性退化。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夜盲及视野缺损,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眼底检查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提供了更多辅助诊断和随访观察的指标,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诊断率,逐渐加深了对CHM发病机制及自然病程的认识。CHM基因治疗的多项临床试验在十年内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在基因治疗的载体优化、治疗时间窗选择及试验不良事件的处理等方面均有重要进展。未来需要加深对CHM自然病程的认识,针对治疗时间窗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及终点评价指标。通过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更有益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基基因治疗 临床试验 综述
原文传递
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 and the role of gene therapy in congenital retinal disorders 被引量:1
5
作者 Walid Sharif Zuhair Shari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3期480-484,共5页
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LCA)and recent gene therapy advancement for treating inherited retinopathies were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ed using MEDLINE,Pub Med and EMBASE.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were the... 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LCA)and recent gene therapy advancement for treating inherited retinopathies were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ed using MEDLINE,Pub Med and EMBASE.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were the most utilised vectors for ocular gene therapy. Cone photoreceptor cells might use an alternate pathway which was not reliant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derived retinoid isomerohydrolase(RPE65)to access the 11-cis retinal dehydechromophore. Research efforts dedicated on the progression of a gene-based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LCA2. Such gene therapy approaches were extremely successful in canine,porcine and rodent LCA2 models. The recombinant AAV2.h RPE65v2 adenoassociated vector contained the RPE65 cDNA and was replication deficient. Its in vitro injection in target cells induced RPE65 protein production. The gene therapy trials that were so far conducted for inherited retinopathies have generated promising results. Phase I clinical trials to cure LCA and choroideremia demonstrated that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containing RPE genes and photoreceptors respectively,could be successfully administered to inherited retinopathy patients. A phase III trial is presently ongoing and if successful,it will lead the way to additional gene therapy attempts to cure monogenic,inherited retinopath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a 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 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 type 2 choroideremia achromatopsia cyclic nucleotide gated channel alpha 3 retinoid isomerohydrolase gene therapy
下载PDF
中国无脉络膜症患者自然病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筱煦 李蕙 +3 位作者 吴世靖 孙子系 周崎 睢瑞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9-525,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无脉络膜症(CHM)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表型特征,描述CHM患者自然病程变化特点。方法纳入2009年4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并满足在最短5年内至少随诊2次的CHM患者。对患者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以及最佳矫正... 目的分析中国无脉络膜症(CHM)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表型特征,描述CHM患者自然病程变化特点。方法纳入2009年4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并满足在最短5年内至少随诊2次的CHM患者。对患者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以及最佳矫正视力、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野、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结果共纳入来自7个家系的10例中国汉族CHM患者。10例患者均经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致病位点,其中2种为新发突变。患者初诊年龄为8~52岁,中位数年龄为44岁。初次-末次就诊时间间隔为5.03~7.24年,平均6.08年。初诊视力(logMAR)为0.0~2.0,平均初诊视力为0.56(约为小数视力0.28)。初诊年龄〉35岁者中心视力已明显受损,并呈较快速度下降。OCT结果提示CHM患者中央视网膜厚度呈现先增厚后变薄的趋势,部分患者可见外层视网膜管样结构。患者残留视野与初诊年龄呈高度负相关(r=-0.861,P〈0.001)。10例患者中5例因眼底病变程度重,无需行fERG检查,2例患者呈明视、暗视反应降低,另3例患者记录不到fERG反应。结论中国CHM患者可能病情更重、进展更快。外层视网膜管样结构是该病OCT重要表现。视野、fERG仅适用于评价早早期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基因型 视力 光相干断层扫描 视野 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Multimodal imaging of the carriers of choroideremia and X-linked retinitis pigmentosa
7
作者 Jin Yang Lin-Ni Wang +6 位作者 Rong-Guo Yu Li-Ying Hu Xue Gong Lu Chen Bo-Jie Hu Xiao-Rong Li Zhi-Qing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10期1721-1725,共5页
Dear Editor,We are Dr. Zhi-Qing Li and Dr. Jin Yang, from the Neuro-ophthalmology and Medical Retinal Department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Eye Hospital, Tianjin, China. We here present two cases of X-linked inheri... Dear Editor,We are Dr. Zhi-Qing Li and Dr. Jin Yang, from the Neuro-ophthalmology and Medical Retinal Department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Eye Hospital, Tianjin, China. We here present two cases of X-linked inheritable retinal diseases with genetic confirmation of the multimodal imaging findings of the patients, especially the female carriers.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Eye Hospital, and the protocols adhered to the tenets of the Declaration of Helsinki. This letter mainly describes a novel imaging modality, multispectral imaging (MSI), which appeared to be sensitive in detecting the pattern of chorioretinal degeneration and the tapetal-like ref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AL X-LINKED pigmentosa choroideremia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对易误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两个中国无脉络膜症家系鉴别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苗苗 王卓实 +2 位作者 孙岩 夏阳 何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9-724,共6页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别无脉络膜症与视网膜色素变性(RP)。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就诊的2个经外院临床医生诊断为RP的家系,采集相关病史资料,询问家族史,并绘制家系图,进行视力...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技术(NGS)鉴别无脉络膜症与视网膜色素变性(RP)。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就诊的2个经外院临床医生诊断为RP的家系,采集相关病史资料,询问家族史,并绘制家系图,进行视力、眼压、眼底照相、视网膜电图(ERG)、B型超声、视野、色觉、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进行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和Sanger验证,大片段的缺失插入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进行验证。结果识别了CHM基因中的2个已知致病突变EX9 DEL和c.715C>T,明确诊断为无脉络膜症,家系1先证者Ⅱ1携带EX9 DEL半合子突变,双眼黄斑中心凹处可见星型小片完整脉络膜。家系2患者携带c.715C>T致病突变,先证者Ⅲ1为半合子突变,双眼眼底可见黄斑中心凹处淡红色岛区;先证者母亲Ⅱ2和外祖母Ⅰ2为杂合突变,眼底萎缩程度较先证者Ⅲ1轻,眼底呈斑驳样外观,视盘界清色可,血管粗细适中,眼底萎缩区可见暴露的脉络膜。结论本研究首次在亚洲满族和汉族人群中识别了CHM基因EX9 DEL和c.715C>T致病突变,c.715C>T致病突变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临床表型不同。NGS可能成为鉴别无脉络膜症与RP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突变 二代测序技术
下载PDF
里昂化作用与眼部疾病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颖熙 陈向武 《国际眼科纵览》 2014年第3期156-159,共4页
里昂化作用(Lyonization)又称X染色体失活,是指雌性哺乳类动物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的其中之一失去活性的现象.一些眼部X连锁隐性遗传病如先天性无脉络膜症、视网膜色素变性、X-连锁眼部白化病等都有里昂化作用的参与.通过了解里昂化作... 里昂化作用(Lyonization)又称X染色体失活,是指雌性哺乳类动物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的其中之一失去活性的现象.一些眼部X连锁隐性遗传病如先天性无脉络膜症、视网膜色素变性、X-连锁眼部白化病等都有里昂化作用的参与.通过了解里昂化作用将有助于眼部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昂化作用 先天性无脉络膜症 视网膜色素变性 眼部白化病
原文传递
无脉络膜症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艳 孟庆丰 滕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079-2082,共4页
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CHM)是一种致盲的遗传性疾病,是通过X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个基因(CHM)传递的、由于编码Rab escort蛋白1(REP-1)的CHM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的、双眼发病的脉络膜视网膜渐进性萎缩性疾病。其特点是X染色体隐... 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CHM)是一种致盲的遗传性疾病,是通过X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个基因(CHM)传递的、由于编码Rab escort蛋白1(REP-1)的CHM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的、双眼发病的脉络膜视网膜渐进性萎缩性疾病。其特点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随着视网膜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逐渐萎缩,视力逐渐丧失。无脉络膜症的致病基因是CHM基因,位于Xq21.2,编码蛋白质REP-1。该病的男性患者发病较早,症状从早期的(十几岁-二十几岁)夜盲症逐渐发展为周边视野缺失,到晚年仅存中心管状视野,最终失明,女性携带者一般无症状。目前,无脉络膜症的诊断已有详细的诊断标准,基因治疗和视网膜移植是近年来被认为可以实现的治疗方法。其中,AAV2和AAV8的临床前研究已经完成,CHM受试者中AAV2介导的基因治疗的安全试验也已经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RAB escort蛋白1 基因突变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无脉络膜症三个家系的基因诊断
11
作者 白周现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分析无脉络膜症患者的基因变异,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个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受试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靶向测序筛查可疑基因变异,对候选变异进一步通... 目的分析无脉络膜症患者的基因变异,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个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受试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靶向测序筛查可疑基因变异,对候选变异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及定量PCR法验证并调查家系其他成员变异携带情况。通过HGMD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基因变异的致病性报道情况,依据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变异指南判断候选变异的致病性。结果3个家系均检测到CHM基因致病变异,家系1先证者(Ⅱ1)为c.1584_1587del(p.Val529Hisfs*6)变异半合子,其女儿(Ⅲ_(2))携带c.1584_1587del(p.Val529Hisfs*6)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Ⅱ2)为第10至15外显子缺失(E10-15del)半合子,其母亲(Ⅰ2)和妹妹(Ⅱ3)携带E10-15del杂合变异;家系3先证者(Ⅱ2)为c.544delT(p.Cys182Valfs*14)变异半合子,母亲携带c.544delT(p.Cys182Valfs*14)杂合变异,父亲未检测到该变异。其中2个为已知致病性变异、1个为本研究发现的新变异CHM基因c.544delT(p.C182Vfs*14)。CHM基因c.544delT移码变异可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产生无功能的产物蛋白,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本研究的发现扩展了无脉络膜症的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夜盲 视野缺损 DNA测序 CHM基因
原文传递
三个中国无脉络膜症家系的临床与遗传分析
12
作者 李鹏程 秦亚运 +3 位作者 何晓婕 唐朝晖 刘飞 刘木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阐明3个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CHM)家系的遗传基础和临床表型。方法纳入2016~202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医院就诊的3个CHM家系共5名患者。受试者均接受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 目的阐明3个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CHM)家系的遗传基础和临床表型。方法纳入2016~202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医院就诊的3个CHM家系共5名患者。受试者均接受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彩照、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D-OCT)等。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测序和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潜在的致病突变进行鉴定。结果5例患者均在10岁以前开始出现夜盲症状。OCT见全部10眼黄斑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外层视网膜萎缩性改变,8眼(80%)不同程度黄斑囊样病变,7眼(70%)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2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其黄斑区分别可见严重的囊样病变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在3个家系中分别发现了CHM基因的1个新突变(c.186C>G,p.Y62*)和2个已知突变(c.189+1G>A,c.808C>T)。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3个突变都会产生无功能的REP-1截短蛋白。结论CHM患者中心视力严重下降的可能原因包括黄斑萎缩性改变、囊样病变及脉络膜新生血管。该研究拓宽了CHM基因的突变谱,将有助于患者的诊断、遗传咨询和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遗传诊断 OCT 黄斑囊样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CHM基因变异女性携带者表型和基因型特点
13
作者 宋宇宁 陈纯洁 +3 位作者 谢玥 孙腾洋 许可 李杨 《眼科》 CAS 2021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中国CHM基因变异女性携带者表型、基因型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并已确定携带CHM基因变异的5个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CHM)家系中的6例女性携带者。方法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均进行详细的... 目的总结分析中国CHM基因变异女性携带者表型、基因型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并已确定携带CHM基因变异的5个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CHM)家系中的6例女性携带者。方法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用sanger测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target exonm sequencing,TES)、实时定量PCR实验确定5个CHM家系的CHM基因致病变异。记录并分析6例女性携带者的临床表现及变异基因分级。主要指标视力、眼底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CT)、眼底自发荧光(FAF)及各携带者携带CHM基因变异及其ACMG分级。结果6例携带者来自于5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本组携带者共检测到5种CHM基因变异,包括一个无义变异(p.Y565*),一个剪接位点变异(c.820-1G>T),一个启动子区变异(c.-98C>G)和两个拷贝数异常(Exon1_2 del;Exon5_12 dup)。其中三种变异(p.Y565*,c.-98C>G,Exon5_12 dup)为未曾报道过的新变异,根据ACMG分级标准,该三种变异的致病性评级为致病或可能致病。所有女性携带者平均年龄为(34.00±14.83)岁(范围8~53岁),视力正常,无夜盲、视野缩小等症状。眼底像上显示出点状或片状的视网膜色素减退,可伴有界限清晰的黄色点状沉着。FAF上可见斑驳样片状或马赛克样中低荧光,可伴有点状高荧光。2名携带者进行了3年的随访,视力均稳定,眼底无变化。结论本研究拓展了CHM基因变异的变异谱,与欧美CHM基因变异携带者相比,中国女性携带者视功能损伤及眼底改变更轻微。(眼科,2021,30:211-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CHM基因 携带者
原文传递
无脉络膜症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14
作者 孙青 张瑞峰 +3 位作者 李华栋 许博 张妍 滕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7期1369-1372,共4页
无脉络膜(CHM)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细胞和脉络膜血管逐渐退化,最终致盲的疾病。该病是由于位于Xq21上的REP-1缺失突变导致失活,导致CHM基因不能表达,从而出现脉络膜血管层发育障碍,进行性视网膜色素... 无脉络膜(CHM)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细胞和脉络膜血管逐渐退化,最终致盲的疾病。该病是由于位于Xq21上的REP-1缺失突变导致失活,导致CHM基因不能表达,从而出现脉络膜血管层发育障碍,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营养不良,变性及进行性脉络膜萎缩消失。男性患者一般在十几岁至二十几岁时开始出现夜盲,周边视野逐渐丧失,形成管状视野,严重者仅剩5-10度的中央视野,最终失明。女性携带者大多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 REP-1 视网膜萎缩症 X连锁
原文传递
无脉络膜症与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鉴别与早期诊断
15
作者 侯慧媛 王雨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4-567,共4页
无脉络膜症和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是两种遗传性原发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疾病。二者的中晚期眼底病变具特征性,临床鉴别问题并不突出,但早期的临床表现和眼科检查结果却不够典型,有诸多相似之处,不易鉴别。然而,早期诊断对于疾病... 无脉络膜症和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是两种遗传性原发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疾病。二者的中晚期眼底病变具特征性,临床鉴别问题并不突出,但早期的临床表现和眼科检查结果却不够典型,有诸多相似之处,不易鉴别。然而,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子代患病意义重大。因此,如能深入了解两种疾病的异同,尽早确立诊断,进而选择合适的干预策略,包括遗传咨询,则很可能获得更好的个体预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 环状萎缩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无脉络膜症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黎 单祥年 +8 位作者 严明 鲁晓瑄 陈金东 王世浚 王振先 王坤元 周蔚 戴铃 叶应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63-266,T018,共5页
采用高分辨染色体带型技术及DNA印迹法技术对无脉络膜症家系进行了染色体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家系成员染色体无可辩的改变;而DNA印迹法中,探针7b与两患者的DNA无杂交信号,提示患者X染色体上DXYS2X位点缺失。根据实验结果还... 采用高分辨染色体带型技术及DNA印迹法技术对无脉络膜症家系进行了染色体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家系成员染色体无可辩的改变;而DNA印迹法中,探针7b与两患者的DNA无杂交信号,提示患者X染色体上DXYS2X位点缺失。根据实验结果还对Xq21区的8个DNA标记探针进行了亚区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络膜症 X染色体 DNA
原文传递
先天性无脉络膜症及其与CHM基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英 柳夏林 +1 位作者 刘玉华 刘奕志 《国际眼科纵览》 2013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先天性无脉络膜症是一种X链锁的以夜盲和进展性视野缩小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眼病,致盲率较高,到目前已确定的致病基因为CHM基因.先天性无脉络膜从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分离出来已经有半个世纪,但在中国的研究还是空白.受累的男性初期表现为夜盲... 先天性无脉络膜症是一种X链锁的以夜盲和进展性视野缩小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眼病,致盲率较高,到目前已确定的致病基因为CHM基因.先天性无脉络膜从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分离出来已经有半个世纪,但在中国的研究还是空白.受累的男性初期表现为夜盲,进展性周边视野缺失,视野进行性变小.目前对于无脉络膜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总的治疗建议是尽量减少紫外线照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部分有关营养和基于细胞的治疗研究.视网膜下腔移植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无脉络膜 CHM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原发性脉络膜萎缩临床观察
18
作者 李娟娟 黎铧 张利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脉络膜萎缩的临床特征。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于200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各类原发性脉络膜萎缩计56例(112只眼)的眼底特征、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复习文献,对各类萎缩... 目的探讨原发性脉络膜萎缩的临床特征。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于200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各类原发性脉络膜萎缩计56例(112只眼)的眼底特征、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复习文献,对各类萎缩的遗传特性、发病机制、眼底萎缩特征及视力预后等进行对比总结。结果16例(32只眼)无脉络膜症患者眼底表现为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组织萎缩,脉络膜大血管和巩膜暴露;18例(36只眼)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患者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周边部或后极部扇形或花瓣样脉络膜全层萎缩区;9例(18只眼)中心晕轮状脉络膜萎缩患者眼底表现为黄斑区可见直径约2-4PD萎缩灶;13例(26只眼)患者确诊为绕视乳头型脉络膜萎缩,眼底表现后极部视乳头周围环形灰白色病灶。所有萎缩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表现为萎缩区域内的背景荧光消失,仅见脉络膜大血管显影。结论认识了解原发性脉络膜萎缩的各类病变,可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视功能预后的诊治意见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萎缩 无脉络膜症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中心晕轮状脉络膜萎缩 绕视乳头型脉络膜萎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