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和密度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
7
1
作者
韩晓蕾
郝玉华
+1 位作者
周娜磊
丁恩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8-592,共5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连续单眼IMH患者30例60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连续单眼IMH患者30例60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患者的患眼、对侧健康眼分别设为患眼组、对侧眼组,均为30只眼。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30名3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30只眼中,Ⅱ、Ⅲ、Ⅳ期裂孔分别为5、14、11只眼。再依据患眼裂孔直径大小,将患眼组分为裂孔直径≤500μm组、>500μm组,分别为11、19只眼。患眼组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频域OCT观察患眼组患眼PPV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OCTA测量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PPV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t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区CBFA分别为(2.84±0.35)、(3.19±0.23)、(3.26±0.24)mm2;血流密度分别为(20.74±8.26)、(35.18±5.20)、(35.20±6.49)%。患眼组黄斑区CBFA(F=19.768,P=0.000)、血流密度(F=45.583,P=0.000)较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768、45.583,P=0.332、0.994)。裂孔直径≤500μm组患眼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高于裂孔直径>500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0、2.202,P=0.034、0.036)。黄斑裂孔直径大小与CBFA、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377、-0.477,P=0.044、0.009)。手术后3个月,患眼组所有患眼黄斑裂孔均闭合;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4.912,P=0.000、0.000)。结论IMH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降低;PPV治疗后CBFA、血流密度可一定程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毛细血管
黄斑裂孔
黄斑区
对侧眼
手术前后
玻璃体切割手术
眼科检查
频域OCT
原文传递
题名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和密度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
7
1
作者
韩晓蕾
郝玉华
周娜磊
丁恩亮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8-592,共5页
文摘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连续单眼IMH患者30例60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患者的患眼、对侧健康眼分别设为患眼组、对侧眼组,均为30只眼。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30名3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30只眼中,Ⅱ、Ⅲ、Ⅳ期裂孔分别为5、14、11只眼。再依据患眼裂孔直径大小,将患眼组分为裂孔直径≤500μm组、>500μm组,分别为11、19只眼。患眼组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频域OCT观察患眼组患眼PPV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OCTA测量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PPV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t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区CBFA分别为(2.84±0.35)、(3.19±0.23)、(3.26±0.24)mm2;血流密度分别为(20.74±8.26)、(35.18±5.20)、(35.20±6.49)%。患眼组黄斑区CBFA(F=19.768,P=0.000)、血流密度(F=45.583,P=0.000)较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768、45.583,P=0.332、0.994)。裂孔直径≤500μm组患眼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高于裂孔直径>500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0、2.202,P=0.034、0.036)。黄斑裂孔直径大小与CBFA、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377、-0.477,P=0.044、0.009)。手术后3个月,患眼组所有患眼黄斑裂孔均闭合;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4.912,P=0.000、0.000)。结论IMH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降低;PPV治疗后CBFA、血流密度可一定程度恢复。
关键词
脉络膜毛细血管
黄斑裂孔
黄斑区
对侧眼
手术前后
玻璃体切割手术
眼科检查
频域OCT
Keywords
Retinal
perforations/diagnosis
Tomographyoptical
coherence
Regional
blood
flow
choroidal
capillary
flow
area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和密度的初步观察
韩晓蕾
郝玉华
周娜磊
丁恩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