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脉络丛囊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唐亚奇 邓学东 孙玲玲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的58例脉络丛囊肿胎儿的超声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58例脉络丛囊肿胎儿中,双侧20例,占34.48%;单侧38例,占65.52%。囊肿直径3.0~18.4mm。胎儿仅有脉络丛囊肿(... 目的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的58例脉络丛囊肿胎儿的超声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58例脉络丛囊肿胎儿中,双侧20例,占34.48%;单侧38例,占65.52%。囊肿直径3.0~18.4mm。胎儿仅有脉络丛囊肿(孤立性脉络丛囊肿)48例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未发现异常;胎儿除脉络丛囊肿外还伴有其他结构异常(复杂性脉络丛囊肿)10例,其中9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例为18三体,6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结论胎儿孤立性脉络丛囊肿与染色体异常无明显相关性,若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则明显增高,此时应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 脉络丛 囊肿 染色体异常
原文传递
新生儿颅内出血385例CT及B超检查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琬 陈志平 时胜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分析对比CT及B超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临床拟诊颅内出血的患儿385例行CT及B超检查。结果头颅CT发现出血者321例,B超检查发现颅内出血者183例。CT检出率(83.4%)明显高于B超的检出率(47.6%,P<0.05)。但有109... 目的分析对比CT及B超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临床拟诊颅内出血的患儿385例行CT及B超检查。结果头颅CT发现出血者321例,B超检查发现颅内出血者183例。CT检出率(83.4%)明显高于B超的检出率(47.6%,P<0.05)。但有109例脉络丛出血患儿B超检出而CT未检出。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CT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但对于脉络丛出血不如B超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颅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 脉络丛
下载PDF
脉络丛囊肿胎儿产前超声图像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冬梅 侯莉 叶才为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5年第10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脉络丛囊肿胎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前超声检出的244例脉络丛囊肿病例随访至产后,对产前超声检查、染色体结果及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脉络丛囊肿胎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前超声检出的244例脉络丛囊肿病例随访至产后,对产前超声检查、染色体结果及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单纯脉络丛囊肿232例。60例行染色体检查结果无异常,复查脉络丛囊肿231例27周前消失、1例产前与产后无明显大小变化,232例产后随访0.5~1.5年,婴幼儿发育未见异常。(2)合并轻微超声异常4例。肠管回声增强2例,膜状胎盘1例,胎盘绒毛增生1例,均无染色体异常,脉络丛囊肿均23周前消失,产后随访0.5~1.5年,婴幼儿发育未见异常。(3)合并严重或多发结构异常8例。共18个结构异常包括心脏畸形6例,脐膨出3例,脐带囊肿3例,手足内翻2例,唇裂、膈疝、小下颌、颈部水囊瘤各1例。1例21-三体,1例18-三体,5例无染色体异常,1例未做染色体检查。8例在孕中期引产。结论单纯或合并轻微超声异常的脉络丛囊肿多数孕27前可消失,胎儿预后良好。少数合并严重或多发的结构异常,染色体异常可能性增加,我们应行系统性或针对性产前超声检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脉络丛 囊肿 超声检查 产前 预后
原文传递
MRI对颅内脉络丛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坤 徐雅莉 +1 位作者 郑祥武 林洁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脉络丛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6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中位于右侧脑室后角、左颞叶、右颞叶各1例,第四脑室3例;其中引起脑积水3例。肿瘤多呈圆...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脉络丛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6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中位于右侧脑室后角、左颞叶、右颞叶各1例,第四脑室3例;其中引起脑积水3例。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MRI T1WI为等信号3例,低信号2例,等低信号1例;T2WI高信号2例,等低信号1例,等信号1例,低信号1例,混杂信号1例。增强后病灶多明显强化,内见细小颗粒状或桑椹样不均匀强化区。结论:MRI检查可清楚地显示脉络丛乳头状瘤部位及表现特征,可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脉络丛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脉络丛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建华 朱珍 梁宗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研究脉络丛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搜集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丛肿瘤,其中脉络丛乳头状瘤35例,脉络丛癌4例。男性13例,女性26例,年龄1~60岁,平均19.5岁。所有病例均行CT和(或)MRI扫描。分析CT和MRI表现... 目的:研究脉络丛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搜集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丛肿瘤,其中脉络丛乳头状瘤35例,脉络丛癌4例。男性13例,女性26例,年龄1~60岁,平均19.5岁。所有病例均行CT和(或)MRI扫描。分析CT和MRI表现。结果:脉络丛肿瘤发生于侧脑室26例,9例位于第四脑室,3例位于桥小脑角,1例同时累及第三脑室和侧脑室。小儿21例,其中2例为脉络丛癌;成人18例,其中2例为脉络丛癌。脉络膜乳头状瘤为良性、分叶状实质性肿块,常见肿瘤血管,可见钙化,出血、囊变很少。实质部分CT呈现等或(和)略高密度;MRI T_1WI呈现等或(和)略高或略低信号,T_2WI等或高信号,FLAIR多为高信号,DWI多为等或略高信号。实质部分常均匀明显增强。无或有极轻微瘤周水肿,一般无脑组织浸润。可致阻塞或(和)交通性脑积水。脉络丛癌可见脑组织浸润或囊变、出血等改变。结论:脉络丛肿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结合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脉络丛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金保哲 赵洪洋 +2 位作者 张新中 周文科 周国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显微镜下对12例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侧脑室、第三脑室区显微解剖,观察侧脑室、脉络丛、脉络膜裂及第三脑室顶的解剖学特点;在3例成人尸头新鲜标本上模拟经胼胝体-脉...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显微镜下对12例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侧脑室、第三脑室区显微解剖,观察侧脑室、脉络丛、脉络膜裂及第三脑室顶的解剖学特点;在3例成人尸头新鲜标本上模拟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手术,观察与本人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并测量相关距离.结果 脉络丛位于侧脑室底部内侧,脉络膜裂位于丘脑和穹窿之间,可借助与之相连的脉络丛进行辨认.切开脉络膜裂穹窿带到达第三脑室顶中间帆后,于两侧大脑内静脉间分离打开第三脑室顶即到达第三脑室腔.经测量,大脑内侧缘冠状缝处至胼胝体沟的距离为(39.12±3.94)mm,大脑内侧缘冠状缝处至室间孔的距离为(61.53±4.02)mm,室间孔后缘至穹窿与胼胝体融合处的距离为(28.65±2.23)mm,前后连合的距离为(25.94±2.16)mm,室间孔至乳头体的长度为(19.62±1.79)mm.结论 与其他手术人路相比,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循自然裂隙进入第三脑室,具有路径直接、术野暴露广泛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 脉络膜裂 第三脑室 显微解剖学
原文传递
脉络丛对铅的屏障作用及其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兆发 李雪飞 +1 位作者 李北利 李晶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观察脉络丛对铅的屏障作用及其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给 3个实验组兔子每公斤体重分别腹腔注射含 5、2 5或 50mg的Pb的醋酸铅溶液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 4和 2 4h处死动物 ,采集脑脊液、大脑皮质、侧脑室脉络丛、血液、... 目的 观察脉络丛对铅的屏障作用及其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给 3个实验组兔子每公斤体重分别腹腔注射含 5、2 5或 50mg的Pb的醋酸铅溶液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 4和 2 4h处死动物 ,采集脑脊液、大脑皮质、侧脑室脉络丛、血液、肝脏和肾皮质样品。经浓硝酸和过氧化氢湿式消化后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组织样品中铅浓度。脉络丛样品经冲洗、固定后 ,制成组织切片 ,用光镜、电镜观察脉络丛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组织铅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皮质、侧脑室脉络丛、血液、大脑皮质和脑脊液。脑脊液中铅浓度最低 ;3个剂量组的脉络丛铅浓度都明显地高于大脑皮质和脑脊液铅浓度。光镜见脉络丛上皮细胞肿胀 ,颗粒变性 ,严重的呈坏死性改变。电镜见脉络丛上皮细胞溶酶体增加 ,线粒体肿胀。结论 侧脑室脉络丛对铅有屏障作用 ,能阻止铅从血液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但当染铅达到一定剂量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 屏障作用 病理形态学改变 脑脊液 CFS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下载PDF
脉络丛对砷屏障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兆发 乔秀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给大鼠和兔 ̄73As标记的亚砷酸钠按2.0mg/kg砷的剂量腹腔注射,4h后处死动物。用γ计数器测定侧脑室脉络丛、大脑皮质、脑脊液和血液样品的放射活性,计算各组织的砷浓度。结果发现,两种动物侧脑室脉络丛砷浓度均明显高... 给大鼠和兔 ̄73As标记的亚砷酸钠按2.0mg/kg砷的剂量腹腔注射,4h后处死动物。用γ计数器测定侧脑室脉络丛、大脑皮质、脑脊液和血液样品的放射活性,计算各组织的砷浓度。结果发现,两种动物侧脑室脉络丛砷浓度均明显高于脑脊液、大脑皮质和血液;脑脊液中砷浓度最低,大鼠脑脊液含砷仅为血中的12%,兔脑脊液含砷仅为血砷的6%左右。结果表明,脉络丛对砷有屏障和贮存作用,能阻止砷从血液进入脑组织。脉络丛可能有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于有毒重金属损害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 屏幕作用
下载PD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s proteinopathies-driven immune disorders 被引量:3
9
作者 Fausta Ciccocioppo Giuseppina Bologna +7 位作者 Eva Ercolino Laura Pierdomenico Pasquale Simeone Paola Lanuti Damiana Pieragostino Piero Del Boccio Marco Marchisio Sebastiano Misci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850-856,共7页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the role of misfolded protein deposition leading to neurodegeneration has been primarily discussed.In the last decade,however,it has been proposed a parallel invol...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the role of misfolded protein deposition leading to neurodegeneration has been primarily discussed.In the last decade,however,it has been proposed a parallel involvement of innate immune activation,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adaptive immunity in the neurodegeneration mechanisms triggered by proteinopathies.New insights in the neurodegenerative field strongly suggest a role for the immune system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Therefore,the hypothesis underlining the modulation of the innate and 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 in the events linked to brain deposition of misfolded proteins could open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setting of specific immuno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Therefore,we have reviewed the pathogenic hypothesis in neurodegenerative pathologies,underling the links between the deposition of misfolded protein mechanisms and the immune ac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IMMUNITY choroid plexus immunotherapy INNATE IMMUNITY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NEUROINFLAMMATION proteinopathies
下载PDF
In situ staining of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in the ventricles and subarachnoid space of the brain by trypan blue injection into the lateral ventricle 被引量:3
10
作者 Jingxing Dai Byung-Cheon Lee +4 位作者 Ping An Zhendong Su Rongmei Qu Ki Hoon Eom Kwang-Sup Soh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8期2171-2175,共5页
We examined a new method for visualization of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in the rat brain involving lateral ventricle injection of trypan blu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in the lateral ventricles an... We examined a new method for visualization of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in the rat brain involving lateral ventricle injection of trypan blu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in the lateral ventricles and arachnoid mater of the brain were preferentially stained relative to blood vessels and fascia. The primo-vessels along blood vessels in the brain were clearly exhibited. In addition,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was evident between the fourth ventricle and the quadrigeminal cistern. Our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is new technique of lateral ventricle injection of trypan blue can visualize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in lateral ventricles and arachnoid mater of rats in si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ypan blue primo vascular system FASCIA cerebral ventricles choroid plexus NEUROANATOM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脉络丛上皮铁调素表达的年龄变化与IL-6/Stat3信号途径(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重斌 王瑞 +2 位作者 董缪武 高喜仁 俞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9-646,共8页
老龄化可引起铁元素在脑内的蓄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脉络丛上皮可能是脑铁毒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的重要结构。本文旨在研究铁代谢调节中的关键激素——铁调素在脉络丛上皮表达的年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老龄化可引起铁元素在脑内的蓄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脉络丛上皮可能是脑铁毒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的重要结构。本文旨在研究铁代谢调节中的关键激素——铁调素在脉络丛上皮表达的年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关系。本文以不同年龄段(3、6、9、12、15、18、21、24、27、30、33和36月龄)大鼠为研究对象,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铁调素及IL-6/Stat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在脉络丛上皮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3~18月龄年轻大鼠脉络丛上皮铁调素m RNA没有明显变化,21~36月龄大鼠的铁调素m RNA水平显著增加。脉络丛上皮IL-6和p-Stat3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年龄变化趋势与铁调素m RNA一致。以上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炎症因子IL-6可能作用于相应的受体,通过Stat3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调节铁调素在脉络丛上皮的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脉络丛 铁调素 白细胞介素-6 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
原文传递
MALDI-TOF/TOF和LC-MS/MS液质联用分析大鼠脑脉络丛的多肽组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帆 敬海明 +6 位作者 张拓 原剑 赵超英 马玲 甄蓓 李国君 魏开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9-671,共13页
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位于血液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之间,不仅是CSF的重要来源,而且是构成血液-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B)的组织基础.CP参与脑组织中一些血源性多肽的输送以及自身多肽合成... 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位于血液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之间,不仅是CSF的重要来源,而且是构成血液-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B)的组织基础.CP参与脑组织中一些血源性多肽的输送以及自身多肽合成的生理过程,在维持脑微环境动态平衡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运用MALDI-TOF/TOF和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分析了成年SD大鼠血液-脑脊液屏障(即脉络丛组织)中的多肽组.共鉴定到163个多肽(P<0.001),这些多肽为69种蛋白质的降解肽段,其中ATP合酶(ATP synthase),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血红蛋白(hemoglobin),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β珠蛋白(beta-globin)这5种蛋白质的肽段数占总肽段数的50%以上,并且部分多肽序列相似度高,类似其前体蛋白的逐步降解片段,而这些前体蛋白质的分子量多数在10kD至20kD之间.上述研究结果为SD大鼠脉络丛组织的生理功能研究及组织多肽组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组 多肽提取 生物质谱 脉络丛 血液-脑脊液屏障
下载PDF
氯化锰对大鼠血-脑脊液屏障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敬海明 刘建中 +3 位作者 高文晖 赵超英 马玲 李国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氯化锰对大鼠脑脉络丛组织的毒性损伤作用。方法 大鼠ip给予氯化锰6mg(Mn).kg-1建立不同暴露时长(30d,90d及90d后无处理观察30d)的氯化锰中毒动物模型,各时间点染毒结束后采集血清与脑脊液(CSF)样本,提取侧脑室的脉络丛组织。... 目的探讨氯化锰对大鼠脑脉络丛组织的毒性损伤作用。方法 大鼠ip给予氯化锰6mg(Mn).kg-1建立不同暴露时长(30d,90d及90d后无处理观察30d)的氯化锰中毒动物模型,各时间点染毒结束后采集血清与脑脊液(CSF)样本,提取侧脑室的脉络丛组织。溴甲酚绿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白蛋白(SALB)与CSF白蛋白(CALB)水平,并计算CSF白蛋白指数。光镜与透射电镜下检测大鼠脉络丛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氯化锰30d组、氯化锰90d组及氯化锰90d+30d恢复组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均明显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P<0.05),并且氯化锰30d组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低于氯化锰90d组与氯化锰90d+30d恢复组(P<0.05),氯化锰90d组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低于氯化锰90d+30d恢复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氯化锰导致脉络丛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微绒毛结构紊乱、缩短;胞浆内出现空泡、核质凝聚,线粒体结构破坏,细胞间连接部分断裂或消失等,随染氯化锰时间的延长有加重的趋势,并且脱离氯化锰接触30d后仍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结论氯化锰可以引起脉络丛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具有时效性与不可逆性的特征;CSF白蛋白及CSF白蛋白指数与脉络丛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血-脑脊液屏障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锰 血脑屏障 脉络丛 白蛋白类
下载PDF
脉络丛对镉的屏护作用及其病理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明月 徐兆发 +2 位作者 李北利 刘月华 郭玉坤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5-339,共5页
为研究脉络丛对镉的屏护作用及其病理形态学改变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CdCl2 1 0 ,2 0和 4 0mg/kg,4、2 4h处死兔 ,采集组织样品 ,分别测定血液、脑脊液、侧脑室脉络丛、大脑皮质、肝脏和肾皮质镉含量 ;脉络丛样品冲洗、固定后 ,制成组... 为研究脉络丛对镉的屏护作用及其病理形态学改变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CdCl2 1 0 ,2 0和 4 0mg/kg,4、2 4h处死兔 ,采集组织样品 ,分别测定血液、脑脊液、侧脑室脉络丛、大脑皮质、肝脏和肾皮质镉含量 ;脉络丛样品冲洗、固定后 ,制成组织切片 ,用光镜、电镜观察脉络丛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脉络丛镉明显高于血液、脑脊液、大脑皮质 ,高剂量组脑脊液镉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光镜可见脉络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电镜可见脉络丛上皮鲁米那平面破损 ,纤毛缺失 ,核变性 ,胞质空泡 ,溶酶体增加 ,粗面内质网肿胀 ,细胞连接间隙变宽。提示脉络丛能浓缩和屏护镉 ,阻止镉从血液进入脑组织。当染镉达到一定剂量时 ,这种屏护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形态学 脉络丛 屏护作用 动物实验 中枢神经系统 镉中毒 防治
下载PDF
健康成年人脉络丛体积在自然衰老中的改变
15
作者 庞慧琳 甄志铭 +4 位作者 曾梦 周素伊 刘赫 陈炜 陈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47-2553,共7页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体积与年龄、性别的相关变化规律以及与其他脑区体积的关联,探讨脉络丛体积(choroid plexus volume,CPV)变化与大脑退行性改变的关系。方法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体积与年龄、性别的相关变化规律以及与其他脑区体积的关联,探讨脉络丛体积(choroid plexus volume,CPV)变化与大脑退行性改变的关系。方法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招募320例18~85岁健康受试者,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7.0T组和3.0T组(每组各160例),分别进行3.0T和7.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矢状位三维结构MPRAGE序列扫描,使用FreeSurfer 6.0软件获得CP及其他脑区的体积,Spearman相关性分析CPV与年龄的相关性。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之间CPV的差异;偏相关分析CPV与其他脑区体积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11例受试者。3.0T和7.0T MRI扫描结果均显示,CPV与年龄呈正相关(3.0T:r=0.462,P<0.001;7.0T:r=0.539,P<0.001);男性的CPV均显著大于女性[3.0T:(1.40±0.47)vs(1.08±0.39)mL,P<0.001;7.0T:(2.43±0.68)vs(1.98±0.38)mL,P<0.001]。此外,3.0T MRI结果显示,CPV与白质高信号、脑脊液的体积呈正相关(P<0.001),与全脑灰质、全脑白质、海马、丘脑等体积呈负相关(P<0.05)。结论CPV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存在性别差异,不受场强及分辨率限制。CPV与白质高信号、海马等脑区结构具有相关性,提示CPV增大参与大脑退行性改变的过程。CPV变化可作为大脑退行性改变的新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脉络丛 年龄 白质高信号
下载PDF
侧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MRI表现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志辉 张振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645-1647,共3页
目的探讨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诊断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患者的MRI形态及信号表现特征。结果23例脉络丛黄色肉芽肿均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双侧发病。MRI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晰,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DWI均呈... 目的探讨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诊断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患者的MRI形态及信号表现特征。结果23例脉络丛黄色肉芽肿均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双侧发病。MRI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晰,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检查病灶边缘可见轻度或中度强化,中心均无强化。结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多为双侧发病。DWI病灶多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DWI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脉络丛 黄色肉芽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二仙汤对迟发性抑郁症模型大鼠脑组织脉络丛叶酸转运-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
17
作者 李兰心 曾宁溪 +2 位作者 张天鸽 严灿 吴丽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6-1055,共10页
目的探讨二仙汤治疗迟发性抑郁症(LOD)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7~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青年抑郁组各20只。60只20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衰老组、迟发抑郁组、二仙汤组各20只。青年抑郁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计应激刺... 目的探讨二仙汤治疗迟发性抑郁症(LOD)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7~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青年抑郁组各20只。60只20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衰老组、迟发抑郁组、二仙汤组各20只。青年抑郁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计应激刺激(CUMS)6周建立抑郁模型,迟发抑郁组、二仙汤组衰老大鼠采用CUMS 6周建立LOD模型,正常组和衰老组不进行任何干预。造模的同时进行灌胃给药,二仙汤组大鼠给予二仙汤8 g/(kg·d)灌胃,正常组、青年抑郁组、衰老组、迟发抑郁组给予4 ml/(kg·d)纯净水灌胃,各组均给药6周。采用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旷场实验评价大鼠自发活动能力,T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巢蛋白、双皮质素(DCX)及脉络丛组织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叶酸α受体(FRα)、还原型叶酸转运体(RFC)、质子耦合叶酸转运体(PCFT)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齿状回Ki-67/巢蛋白双阳性细胞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DCX双阳性细胞数及脉络丛组织中ZO-1、FRα、RFC、PCFT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脑脊液、海马组织中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各组大鼠脑脊液、海马组织中5-MTHF含量与海马组织中巢蛋白、DCX、NeuN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青年抑郁组及迟发抑郁组大鼠糖水偏爱度降低,旷场总路程、穿格次数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海马组织NeuN、巢蛋白、DCX蛋白表达均降低,海马齿状回Ki-67/巢蛋白双阳性细胞数、BrdU/DCX双阳性细胞数减少,ZO-1、FRα蛋白表达及荧光强度减少(P<0.05或P<0.01);青年抑郁组大鼠第3、4天及迟发抑郁组大鼠第2~4天T迷宫正确率均明显降低,迟发抑郁组大鼠脑脊液、海马组织中5-MTHF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青年抑郁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抑郁症 二仙汤 脉络丛 叶酸 神经发生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脉络丛及其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关系
18
作者 杨韵霏 沈义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25,共17页
脉络丛由位于基底层上的上皮细胞组成,相邻脉络丛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形成了血脑脊液屏障,它与血脑屏障一起对大脑微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脉络丛上皮可向脑室分泌脑脊液、生长因子、神经肽和脂类物质,同时脉络丛也是免疫细胞进入大... 脉络丛由位于基底层上的上皮细胞组成,相邻脉络丛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形成了血脑脊液屏障,它与血脑屏障一起对大脑微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脉络丛上皮可向脑室分泌脑脊液、生长因子、神经肽和脂类物质,同时脉络丛也是免疫细胞进入大脑的门户。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仍然还存在大量未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脉络丛与这些年龄相关性疾病的病因关联起来。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知的脉络丛上皮与年龄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防治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 脑脊液 衰老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超 孙胜军 +2 位作者 边杰 肖道雄 刘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8-85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在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积水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幕上组(19例)和幕下组(2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统计伴发脑积水的例数,...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在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积水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幕上组(19例)和幕下组(2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统计伴发脑积水的例数,并进一步观察治疗后脑积水的缓解情况。结果幕上、幕下组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5∶4和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幕下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2±2.2)岁和(39.4±3.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幕下组伴脑积水的例数分别为14例和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复查,幕上组4例脑积水缓解(4/14),幕下组4例脑积水缓解(4/5)。结论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在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和伴发脑积水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别。幕上脉络丛乳头状瘤更易伴发脑积水,且多为交通性脑积水,术后不易缓解;幕下脑积水多为梗阻性脑积水,术后易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脉络丛 脑积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常规MRI及DWI表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红春 黄飚 +3 位作者 杜中立 陈敏 毛俊 王艳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诊断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病灶形态、信号以及DWI表现特点。结果:18例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年龄60岁以上者17例(94%),病灶均... 目的:探讨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诊断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病灶形态、信号以及DWI表现特点。结果:18例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年龄60岁以上者17例(94%),病灶均位于侧脑室三角,其中16例为双侧发病,2例为单侧发病。MRI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晰,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可见轻度强化,中心均无强化。14例(78%)DWI呈高信号。结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主要见于老年人,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绝大多数为双侧发病。DWI上病灶多呈高信号,DWI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脉络丛 黄色肉芽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