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和脂肪酸分类与生理功能 被引量:163
1
作者 陈银基 鞠兴荣 周光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39,共5页
膳食中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与人体血清中HDL-C呈正相关,增加膳食中总脂和饱和脂肪的含量不仅会增加LDL-C含量,也会增加HDL-C的含量。而丁酸是挥发性饱和脂肪酸,主要作用是供应能量,同时有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细胞... 膳食中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与人体血清中HDL-C呈正相关,增加膳食中总脂和饱和脂肪的含量不仅会增加LDL-C含量,也会增加HDL-C的含量。而丁酸是挥发性饱和脂肪酸,主要作用是供应能量,同时有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月桂酸对各种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真菌以及包被的病毒等有抑制作用;肉豆蔻酸与血清高胆固醇息息相关,并可能是造成冠心病的最主要因素;棕榈酸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硬脂酸部分地降低了胆固醇的溶解,同时可能会对胆酸的生成进行调节,从而降低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因而,对饱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细分,并对其在体内的生理作用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脂肪酸 LDL—C HDL—C 胆固醇 甘油三酯 冠心病
下载PDF
中国35~64岁人群胆固醇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33
2
作者 王薇 赵冬 +5 位作者 刘静 曾哲淳 孙佳艺 刘军 秦兰萍 吴兆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384人的基线TC水平和1992—2002年发生的急性... 目的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384人的基线TC水平和1992—2002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TC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以TC<3.64MMOL/L(140MG/DL)组为对照,随着T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呈持续增加变化。(2)TC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的关系有所差别: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从TC很低水平(<3.64MMOL/L)开始,随着TC水平的增加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与TC水平的关系缺乏一致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TC<5.72MMOL/L(220MG/DL)相比,TC≥5.72MMOL/L时急性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74%(RR=1.743,P<0.0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12%(RR=1.119,P>0.05)。(3)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中,5.9%可归因于高TC血症;其中11.7%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2.9%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高TC血症。(4)不同TC水平时,随着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10年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增加。结论从TC低水平<3.64MMOL/L(140MG/DL)开始,随着T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持续上升。应该加强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以减少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脑血管意外 胆固醇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茯苓多糖抗肿瘤作用与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8
3
作者 吴波 梁谋 +3 位作者 佟丽 黄添友 梁念慈 李吉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0-304,共5页
观察茯苓多糖(PPS)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人白血病K56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发现PPS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均有强烈抑制作用。为探讨其抗肿瘤机理,对S180细胞膜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PS与细胞接触24h,引起细... 观察茯苓多糖(PPS)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人白血病K562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发现PPS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均有强烈抑制作用。为探讨其抗肿瘤机理,对S180细胞膜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PS与细胞接触24h,引起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升高,膜磷脂含量降低,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改变(C20:4和C14:0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这些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但膜胆固醇含量、膜流动性(C/P比值、U/S比值)及膜中性脂脂肪酸组成不受影响。将PPS与S180细胞膜在适当条件下一同温育,发现PPS干扰膜的肌醇磷脂代谢,明显抑制磷脂酰肌醇转换。提示PPS的抗癌机理与膜生化特性改变有关,其中对膜磷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和作为膜磷脂组分之一的肌醇磷脂代谢的影响是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多糖 肿瘤 细胞增殖 磷脂
下载PDF
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12
4
作者 张坚 满青青 +5 位作者 王春荣 李红 由悦 翟屹 李莹 赵文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2-305,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城乡不同地区居民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对49 252名18岁及以上调查对象空腹血浆血脂进行检测.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血浆TC、TG、HDL-C水平分别为3.81 mmol/L、1.... 目的研究我国城乡不同地区居民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对49 252名18岁及以上调查对象空腹血浆血脂进行检测.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血浆TC、TG、HDL-C水平分别为3.81 mmol/L、1.10 mmol/L、1.30 mmol/L; 其中城市成人TC、TG、HDL-C水平分别为3.96 mmol/L、1.16 mmol/L、 1.30 mmol/L,农村成人TC、TG、HDL-C水平分别为 3.75 mmol/L、1.07 mmol/L、1.30 mmol/L.18~44岁、45~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血浆TC平均水平分别为3.70 mmol/L、4.09 mmol/L、4.21 mmol/L;血浆TG平均水平分别为1.07 mmol/L、1.21 mmol/L、1.20 mmol/L;血浆HDL-C平均水平分别为 1.29 mmol/L、1.33 mmol/L、1.33 mmol/L.结论本次调查结果为全国人群血脂水平的代表性数据.城市成年人TC、TG水平高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TC水平升高;45~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血浆TG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18~44岁组人群血浆T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甘油三酯类 脂蛋白类 HDL胆固醇 60岁以上人群 血脂水平 18岁 甘油三酯(TG) 血浆总胆固醇 mol/L
原文传递
测定胆固醇含量鉴别地沟油的研究 被引量:104
5
作者 张蕊 祖丽亚 +1 位作者 樊铁 赵科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7,共3页
提出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胆固醇含量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地沟油是从餐饮业废弃物中提取的,成分复杂,常混有动物脂肪。动物脂肪中普遍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而在植物油中一般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的胆固醇。植物油中主要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 提出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胆固醇含量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地沟油是从餐饮业废弃物中提取的,成分复杂,常混有动物脂肪。动物脂肪中普遍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而在植物油中一般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的胆固醇。植物油中主要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多种植物甾醇。利用极性毛细管色谱柱可将油脂中的胆固醇和植物甾醇很好地分离,从而可鉴别油样中是否混有地沟油。使用这种方法,当食用植物油中掺有10%(质量分数)以上的地沟油时,即可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 胆固醇 气相色谱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和黄山药总皂苷抗高脂血症作用比较 被引量:78
6
作者 马海英 赵志涛 +3 位作者 王丽娟 王岩 周秋丽 王本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8-531,共4页
目的 :比较黄山药总皂苷 (TSDP)和薯蓣皂苷元 (Dio)抗高脂血症及对胆固醇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形成高胆固醇动物模型同时或之后ig或ip给予TSDP和Dio ,以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评价TSDP和Dio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将TSDP或Dio与胆... 目的 :比较黄山药总皂苷 (TSDP)和薯蓣皂苷元 (Dio)抗高脂血症及对胆固醇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形成高胆固醇动物模型同时或之后ig或ip给予TSDP和Dio ,以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评价TSDP和Dio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将TSDP或Dio与胆固醇及离体猪胆汁温孵形成微胶粒 ,以未形成微胶粒的游离胆固醇含量评价TSDP与Dio抑制胆固醇吸收作用。结果 :给小鼠igTSDP和Dio ,Dio对高脂血症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 ,而TSDP只有大剂量才有一定预防作用。小鼠ip给予Dio仍然有效 ,TSDP无效。大鼠igDio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TSDP。Dio体外抑制胆固醇微胶粒形成作用明显强于TSDP。结论 :Dio抗高脂血症作用优于TSDP ,可能与其抑制胆固醇微胶粒形成和吸收抑制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药总皂苷 薯蓣皂苷元 胆固醇 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微胶粒
下载PDF
植物甾醇的研究进展与趋向(Ⅱ)——植物甾醇的应用基础和开发研究 被引量:66
7
作者 吴时敏 吴谋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63,共4页
阐述了当前关于植物甾醇应用基础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 ,简述了植物甾醇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现状。
关键词 应用基础 植物甾醇 抗氧化 胆固醇 开发
下载PDF
水溶性与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胆固醇和胆酸钠吸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79
8
作者 陈亚非 赵谋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5年第3期58-60,共3页
采用离体实验模拟人体胃和肠道的pH环境,探讨了小麦纤维、大豆纤维、水果纤维以及由三者和低聚果糖组成的复合膳食纤维产品分别对油脂、胆固醇、胆酸钠的吸附能力,为功能性复合膳食纤维产品的研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不饱和脂肪花生... 采用离体实验模拟人体胃和肠道的pH环境,探讨了小麦纤维、大豆纤维、水果纤维以及由三者和低聚果糖组成的复合膳食纤维产品分别对油脂、胆固醇、胆酸钠的吸附能力,为功能性复合膳食纤维产品的研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不饱和脂肪花生油的吸附能力表现为小麦纤维2.68g/g>清多冲剂2.35g/g>大豆纤维1.76g/g~水果纤维1.66g/g;对饱和脂肪猪油的吸附能力表现为小麦纤维5.64g/g>清多冲剂5.37g/g>大豆纤维5.14g/g~水果纤维4.57g/g.。对胆固醇和胆酸钠的吸附,水果纤维能力最强,分别为11.34g/g和73.70mg/g,清多冲剂次之中,其吸附量为9.23g/g和45.37mg/mL;均高于小麦纤维和大豆纤维。另外,在胃pH条件下,几种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显著低于在肠道pH条件下。实验结果说明,复合膳食纤维产品“清多冲剂”能综合三种单一种类膳食纤维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膳食纤维 油脂 胆固醇 胆酸盐
下载PDF
羊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品质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9
9
作者 郑灿龙 《肉类研究》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羊肉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食疗功效的低胆固醇食品 ,其品质受肉羊年龄、性别、品种、阉割与否、肥育程度、营养与饲料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肉羊不同部位肉的品质也有差别。
关键词 羊肉 营养价值 品质 胆固醇 嫩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胆固醇含量鉴别地沟油 被引量:84
10
作者 郭涛 杜蕾蕾 +1 位作者 万辉 何东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86-289,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沟油中胆固醇含量,继而定性分析食用油中是否掺地沟油。实验结果表明,当待检菜籽油样品中胆固醇的含量大于0.05mg/g时,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胆固醇色谱峰,且菜籽油中胆固醇含量随地沟油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而合格...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沟油中胆固醇含量,继而定性分析食用油中是否掺地沟油。实验结果表明,当待检菜籽油样品中胆固醇的含量大于0.05mg/g时,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胆固醇色谱峰,且菜籽油中胆固醇含量随地沟油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而合格的食用植物油未检测出胆固醇。可利用此特征作为判断植物油中是否掺混了地沟油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地沟油 胆固醇 色谱
下载PDF
膳食纤维吸附脂肪、胆固醇和胆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68
11
作者 黄才欢 欧仕益 +2 位作者 张宁 李亚菲 赵谋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采用离体实验模拟人体胃和肠道的pH环境,探讨了大豆纤维、小麦纤维、水果纤维以及由3者和低聚果糖组成的复合膳食纤维产品“清多冲剂”的持水力、对脂肪、胆固醇、胆酸盐的吸附能力,为功能性复合膳食纤维产品的研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采用离体实验模拟人体胃和肠道的pH环境,探讨了大豆纤维、小麦纤维、水果纤维以及由3者和低聚果糖组成的复合膳食纤维产品“清多冲剂”的持水力、对脂肪、胆固醇、胆酸盐的吸附能力,为功能性复合膳食纤维产品的研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花生油的吸附能力表现为小麦纤维2.68g/g>清多冲剂2.35g/g>大豆纤维1.76g/g~水果纤维1.66g/g;对猪油的吸附能力表现为小麦纤维5.64g/g>清多冲剂5.37g/g>大豆纤维5.14g/g~水果纤维4.57g/g。对胆固醇和胆酸的吸附,水果纤维能力最强,分别为11.34g/g和73.70mg/g,复合膳食纤维产品“清多冲剂”次之,其吸附量为9.23g/g和45.37mg/mL;两者的吸附能力都大大高于小麦纤维和大豆纤维的吸附能力。另外,在胃pH条件下,几种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显著低于在肠道pH条件下。实验结果说明,复合膳食纤维“清多冲剂”能综合3种单一种类膳食纤维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膳食纤维 胆固醇 胆酸盐
原文传递
益生菌降解胆固醇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2
作者 赵佳锐 杨虹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益生菌是来源于宿主并对宿主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微生物。降胆固醇功能是某些益生菌的主要益生功能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对益生菌降胆固醇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菌体生长与降胆固醇的关系、pH的影响、胆酸盐的作用、胆酸盐水解... 益生菌是来源于宿主并对宿主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微生物。降胆固醇功能是某些益生菌的主要益生功能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对益生菌降胆固醇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菌体生长与降胆固醇的关系、pH的影响、胆酸盐的作用、胆酸盐水解酶活性、益生元的使用、人和动物喂养实验等方面。目前人们提出的益生菌降胆固醇作用机理的假说主要有共沉淀作用、酶对胆酸盐的分解作用、胆固醇掺入细胞膜、细菌对胆固醇的吸收等 ,这些机理假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降胆固醇益生菌制品研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胆固醇 乳杆菌 双歧杆菌 胆酸盐
下载PDF
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59
13
作者 韩俊华 盛晓甘 +2 位作者 董彩凤 葛春美 张柏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20,共5页
乳酸菌及其相关制品具有降低介质以及血清中胆固醇的能力,已被体内及体外的大量实验所证实。然而,国内外对于乳酸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理尚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体现在:①乳酸菌细胞直接吸收胆固醇;②乳酸菌的胆盐水解酶活性使胆盐由结... 乳酸菌及其相关制品具有降低介质以及血清中胆固醇的能力,已被体内及体外的大量实验所证实。然而,国内外对于乳酸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理尚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体现在:①乳酸菌细胞直接吸收胆固醇;②乳酸菌的胆盐水解酶活性使胆盐由结合态转变为脱结合态,与胆固醇发生共同沉淀;③其他理论,如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酶等。对涉及上述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作了评述,提出和分析了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降胆固醇作用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中国八省成人膳食脂肪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中国八省实例研究 被引量:65
14
作者 王惠君 翟凤英 +2 位作者 杜树发 葛可佑 Barry.M.Popkin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 探讨 1 991~ 1 997年中国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脂肪食物来源及其组成变化趋势。方法 :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 ,选取 1 991、1 993和 1 997年调查中 1 8~ 6 5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 ,以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 目的 : 探讨 1 991~ 1 997年中国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脂肪食物来源及其组成变化趋势。方法 :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 ,选取 1 991、1 993和 1 997年调查中 1 8~ 6 5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 ,以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脂肪供能比、脂肪食物来源和脂肪酸组成作为评价居民脂肪摄入状况的指标 ,以 SAS软件对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及结论 :  1 991~1 997年在城市、郊区和县城三类地区成人脂肪摄入量增加 ,脂肪提供能量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提高 ,城市已达到 3 4 .79%。胆固醇摄入量也呈增加趋势 ,城市居民胆固醇平均摄入水平已达到3 6 1 .5 5 mg/d。植物油脂和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加已成为城市居民脂肪摄入提高的主要原因。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均呈提高趋势 ,其中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增长最快。农村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稳定在较低的摄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膳食 脂肪摄入量 脂肪供能比 脂肪食物来源 脂肪酸组成 中国
下载PDF
2017年AACE/ACE血脂异常管理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预防指南简介 被引量:71
15
作者 梁依 赵文君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4期235-237,共3页
近日,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与美国内分泌学会(ACE)联合颁布了2017年血脂异常管理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预防指南[1]。新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1)继续强调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重要性。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确... 近日,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与美国内分泌学会(ACE)联合颁布了2017年血脂异常管理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预防指南[1]。新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1)继续强调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重要性。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确定相应的LDL-C的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降脂药 血脂异常 指南
下载PDF
食品中胆固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与比较 被引量:65
16
作者 丁卓平 王明华 +2 位作者 刘振华 何钰 赵东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0-135,共6页
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的所有组织中,是动物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但人体内过多的胆固醇将引起高血脂,并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所以我们要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因此检测食品中胆固醇的含量,确立一种快速、准确的胆固醇含量的... 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的所有组织中,是动物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但人体内过多的胆固醇将引起高血脂,并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所以我们要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因此检测食品中胆固醇的含量,确立一种快速、准确的胆固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比色法测定。该法样品微量,无需提取脂质,用直接皂化法即可。这样不仅避免用毒性大而昂贵的试剂,且操作时间大大缩短。通过充入氮气,加入三氟化硼乙醚,更加促进了整个皂化过程的完全。由正交试验选择出了最佳前处理条件。其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高,变异系数为1.33%。回收率(83.0%~89.0%)也较满意,测定值13.717mg/g与传统比色法测定值13.382mg/g相比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除对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进行测定外,还对部分水产品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否定了鱿鱼中胆固醇含量很高的推论,说明这些胆固醇几乎完全存在于鱿鱼内脏里,人们食用鱿鱼不必顾虑胆固醇过高。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也适用于其它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胆固醇 测定方法 比色法 蛋黄 水产品 直接皂化法
下载PDF
5种中草药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3
17
作者 万家余 高宏伟 +1 位作者 王玉平 段明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10,共3页
选用 2 1 6只 1日龄AA鸡 ,随机分为 6组 ,每处理 3个重复 ,每重复 1 2只。试验期为 8周 ,基础日粮为玉米 豆粕型。对照组采食基础日粮 ;试验组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添加 1 %陈皮、 1 %山楂、 1 %决明子、 1 %绞股蓝和 50mg/kg大蒜素。观... 选用 2 1 6只 1日龄AA鸡 ,随机分为 6组 ,每处理 3个重复 ,每重复 1 2只。试验期为 8周 ,基础日粮为玉米 豆粕型。对照组采食基础日粮 ;试验组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添加 1 %陈皮、 1 %山楂、 1 %决明子、 1 %绞股蓝和 50mg/kg大蒜素。观察 3期 (0~ 3、 3~ 6、 6~ 8周龄 )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 :山楂、决明子和大蒜素对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TC、TG、VLDL和LDL)及升高血液高密度脂蛋白 (HDL)作用显著 (P <0 0 5) ;陈皮和绞股蓝作用不显著 (P >0 0 5)。 5种中草药均有降低血糖和尿素氮及升高血清总蛋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肉仔鸡 血液生化指标 饲料添加剂 血清胆固醇 甘油三酯 极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血糖 尿素氮
下载PDF
酵母铬对肉仔鸡脂类代谢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7
18
作者 刘彩霓 呙于明 涂荣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4-30,共7页
本试验以艾维茵肉仔母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日粮添加40μg/kg酵母铬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补铬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补铬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的腹胀(P<0.05)和血清中甘油三酯(TG)(P<... 本试验以艾维茵肉仔母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日粮添加40μg/kg酵母铬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补铬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补铬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的腹胀(P<0.05)和血清中甘油三酯(TG)(P<0.01)的含量;而肝脂含量及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铬 生产性能 腹脂 肉用鸡 仔鸡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blood lipids on the occurrence and prognosis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 case-control study of 732 patients 被引量:64
19
作者 Gang Lv Guo-Qiang Wang +5 位作者 Zhen-Xi Xia Hai-Xia Wang Nan Liu Wei Wei Yong-Hua Huang Wei-Wei Zhang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89-200,共12页
Backgroun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blood lipid levels on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 and prognosis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Methods: Patients with ACI within 72 h of symptoms onset between January 1 ... Backgroun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blood lipid levels on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 and prognosis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Methods: Patients with ACI within 72 h of symptoms onset between January 1 st, 2015, and December 31 st,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without HT) and group B(HT). The outcomes were assessed after 3 months of disease onset using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 An m RS score of 0–2 points indicated excellent prognosis, and an m RS score of 3–6 points indicated poor prognosis.Results: A total of 732 patients conformed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including 628 in group A and 104 in group B. The incidence of HT was 14.2%, and the median onset time was 2 d(interquartile range, 1–7 d). The percentages of patients with large infarct size and cortex involvement in group B were 80.8% and 79.8%,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28.7 and 33.4%,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rate of atrial fibrillation(AF)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39.4% vs. 13.9%, P<0.001). The adjust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large infarct size, cortex involvement and AF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HT, while total cholesterol(TC)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of HT(OR=0.359, 95% CI 0.136–0.944, P=0.038). With every 1 mmol/L reduction in normal TC levels, the risk of HT increased by 64.1%.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t 3 months in group B(21.2% and 76.7%, respectively)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8.0% and 42.8%, respectively). The adjust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large infarct size(OR=12.178, 95% CI 5.390–27.516, P<0.001)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long-term unfavorable outcomes, whereas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was a protective factor(OR=0.538, 95% CI 0.300–0.964, P=0.037). With every 1 mmol/L reduction in normal LDL-C levels, the risk of an unfavorable outcome increased by 46.2%. Major therapies, including 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Total cholestero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Intensive LIPID-LOWERING STATINS ANTI-PLATELET Atrial fibrillation modified Rankin scale
下载PDF
类黄酮物质对蛋鸡抗氧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5
20
作者 齐广海 郑君杰 +3 位作者 尹靖东 武书庚 刁其玉 张萍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 : 观察茶多酚 ( TP)和大豆黄酮 ( SD)对蛋鸡抗氧化状况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  2 70只 2 8w褐壳海赛克斯产蛋鸡随机分为 9组 ,第 1组饲喂基础日粮 ,第 2、3、4、5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5、1 0、2 0、40 mg/kg的 TP,6、7、8... 目的 : 观察茶多酚 ( TP)和大豆黄酮 ( SD)对蛋鸡抗氧化状况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  2 70只 2 8w褐壳海赛克斯产蛋鸡随机分为 9组 ,第 1组饲喂基础日粮 ,第 2、3、4、5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5、1 0、2 0、40 mg/kg的 TP,6、7、8、9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5、1 0、2 0、40 mg/kg的 SD。试验期 8w。结果 :  TP或 SD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蛋黄、肝脏及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 ,对肝脏的 GSH- Px和 SOD活力影响不明显 ;蛋黄、胸肌及肝脏中的胆固醇也有不同程度地降低 ,特别是对蛋黄和胸肌中胆固醇的影响较为显著 ,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 ,蛋黄甘油三酯含量随 TP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 :  TP和 SD能改善蛋鸡体内及其产品中抗氧化状况 ,对蛋黄和胸肌胆固醇有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物质 脂质代谢 茶多酚 大豆黄酮 抗氧化 胆固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