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5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 被引量:201
1
作者 贺晶 杨慧霞 +2 位作者 段涛 刘兴会 漆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575-1578,共4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主要导致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其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迄今国际上尚无有关ICP的统一诊治意见。201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主要导致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其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迄今国际上尚无有关ICP的统一诊治意见。201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第1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该指南的发表对我国ICP诊治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在ICP诊治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为此,对其进行了重新修订。ICP曾有过许多命名,也引起了诊断和治疗的混乱,自第1版ICP诊疗指南发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妊娠 诊断 治疗 指南
下载PDF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1
2
作者 漆洪波 邵勇 +1 位作者 吴味辛 张建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1999年1月至 2 0 0 3年 5月 ,在我院产前检查并诊为ICP的 2 78例患者 ,应用我院 1999年自订的ICP分度标准 ,根据ICP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甘胆酸水平分...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1999年1月至 2 0 0 3年 5月 ,在我院产前检查并诊为ICP的 2 78例患者 ,应用我院 1999年自订的ICP分度标准 ,根据ICP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甘胆酸水平分为轻度与重度ICP。并进行分度诊断和分度处理 ,观察其妊娠结局与分度诊断前后的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1)轻度ICP患者为 192例 (轻度组 ) ,重度ICP患者为 86例 (重度组 )。 (2 )重度组和轻度组ICP患者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分别为(35 8± 1 6 )周和 (37 7± 1 9)周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3)重度组和轻度组ICP分度诊断后 ,期待治疗的时间为 (10± 5 )d和 (19± 6 )d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4)重度组ICP患者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的发生率分别为 38 4 % (33/ 86 )、12 8% (11/ 86 )、30 2 % (2 6 / 86 ) ,明显高于轻度组的 9 4 % (18/ 192 )、4 2 % (8/ 192 )、9 4 % (18/ 192 )。(5 )采用分度诊断前围产儿死亡率为 3 9%~ 6 0 % ,分度诊断后围产儿死亡率为 0 7%~ 1 2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和处理 ,有助于改善围产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分度诊断 处理 血清胆红素 肝转氨酶 甘胆酸
原文传递
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2
3
作者 钱晓军 翟仁友 +1 位作者 戴定可 于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和影响黄疸消退的因素。方法29例70岁以上患者,男19例,女10例,平均74.5岁。其中肝癌6例,胆管癌9例,胆囊癌3例,胰腺癌8例,转移癌3例。梗阻部位在胆总管13例,肝总...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和影响黄疸消退的因素。方法29例70岁以上患者,男19例,女10例,平均74.5岁。其中肝癌6例,胆管癌9例,胆囊癌3例,胰腺癌8例,转移癌3例。梗阻部位在胆总管13例,肝总管肝门区以上16例。10例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19例放置了胆道支架,所用支架6种20枚,术后1周造影或摄片复查。术前、术后查血生化全项,分析影响黄疸消退的因素。结果复查时引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黄疸消退19例明显,2例比较明显,8例不明显。留置支架者胆红素由(347.13±136.29)μmol/L降至(222.30±116.45)~(117.82±87.72)μmol/L;单纯外引流者由(448.02±96.79)μmol/L降至(292.41±135.26)~(119.36±162.11)μmol/L,单纯引流与留置支架效果无明显区别。引流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13例,死亡7例。发现黄疸消退与肿瘤类别、术前尿素氮、术后白蛋白、α-羟丁氨酸脱氢酶及尿素氮相关;与梗阻部位、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介入治疗恶性黄疸方法简单、疗效确实。但对高龄患者治疗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介入疗法 介入性放射学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210例围生结局分析 被引量:84
4
作者 王晓东 彭冰 +5 位作者 姚强 张力 艾瑛 邢爱耘 刘兴会 刘淑芸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6-449,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围生结局。方法 对近10年在我院产前检查并住院治疗分娩的1210例I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P先兆早产率19.0%(230/1210),88.7%(204/230)发生于32周后,先兆早产住院病例发生...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围生结局。方法 对近10年在我院产前检查并住院治疗分娩的1210例I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P先兆早产率19.0%(230/1210),88.7%(204/230)发生于32周后,先兆早产住院病例发生死胎占所有ICP死胎的46.7%(7/15);ICP早产率24.0%(290/1210),96.2%(279/290)分布于34周以后,89.7%(260/290)为胎儿异常行剖宫产;羊水胎粪污染率23.2%(281/1210),41.3%(116/281)发生于临产前。羊水胎粪污染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预测率为25%(70/28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7.1%(86/1210);围生儿病死率22.5%0(27/1210),其中死胎占56%(15/27),死胎平均孕周36.5周±1.2周,80%(12/15)发生于妊娠35周后,所作胎心监护均无异常发现,95%(19/20)的死胎、死产突然发生于先兆早产、偶然宫缩或临产初期;剖宫产率85.9%(1039/1210),胎儿生长受限(rGa)发生率0.9%(11/1210),产后出血率1.4%(17/1210),8.1%(101/1210)ICP患者合并子痫前期。结论ICP胎儿无明显FGR表现,子痫前期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与一般孕妇人群相似;常规胎儿监护手段难以预测ICP死胎;积极防治先兆早产,重视先兆早产、偶然宫缩、产前羊水胎粪污染或临产初期时的胎儿监护,把握终止妊娠时机(34—37周),是降低ICP围生儿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郁积 肝内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
原文传递
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生化特点及围产结局分析 被引量:80
5
作者 周兰 漆洪波 罗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分娩的单胎无其他合并症且资料完整的305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ICP... 目的探讨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分娩的单胎无其他合并症且资料完整的305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ICP发病的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ICP组(妊娠〈28周,48例)和晚发型ICP组(妊娠≥28周,257例;其中发病孕周为妊娠28~31周+6者60例、妊娠t〉32周者197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变化以及围产结局。结果(1)早发型ICP组患者血清TBA和TBIL水平分别为(41±9)和(32±9)μmol/L,显著高于晚发型ICP组患者的(32±6)和(22±9)μmoL/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ICP组中,妊娠28~31周^6ICP患者血清TBA水平为(37±6)μmol/L,高于妊娠I〉32周ICP患者的(31±7)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28~31周 ICP患者血清TBIL水平[(24±9)μmo]/L]与妊娠/〉32周ICP患者[(22±6)μm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发型ICP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59±50)和(151±49)U/L,晚发型ICP组患者分别为(145±52)和(138±44)U/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ICP组中,妊娠28~31周“ICP患者血清A¨和AST水平分别与妊娠≥32周ICP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早发型ICP组患者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8.8%(9/48)、22.9%(11/48)和14.6%(7/48),均高于晚发型ICP组的7.4%(19/257)、8.9%(23/257)和5.4%(14/25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ICP组中,妊娠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胆汁淤积 肝内 胎儿窘迫 死胎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缺氧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8
6
作者 王晓东 刘淑芸 衡正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的原因及机理。方法分别测定择期行剖宫产术的正常对照组胎儿46例及ICP组胎儿37例脐静脉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并利用人离体胎盘小叶双面灌流模型,比较正常胎盘膜...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的原因及机理。方法分别测定择期行剖宫产术的正常对照组胎儿46例及ICP组胎儿37例脐静脉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并利用人离体胎盘小叶双面灌流模型,比较正常胎盘膜及ICP胎盘膜对氧的扩散功能。结果ICP胎盘小叶对氧的转运速度在各时间点与正常胎盘小叶相似,ICP胎儿脐血EPO水平(13.58±8.88IU/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胎儿(20.43±14.15IU/L,P<0.05)。结论ICP胎盘膜对氧的扩散功能正常;ICP胎儿EPO水平低下,可能是其缺氧最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郁积 肝内 胎儿 宫内缺氧 ICP
原文传递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8
7
作者 时青云 刘淑芸 熊庆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单向免疫扩散法、碱性磷酸酶及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ICP孕妇50例(ICP组)及正常妊娠妇女50例(对照组)雌孕激...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单向免疫扩散法、碱性磷酸酶及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ICP孕妇50例(ICP组)及正常妊娠妇女50例(对照组)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水平。结果ICP组雌激素水平(25.89±6.85μg/L)较对照组(16.92±4.98μg/L)明显升高,(P<0.01),孕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ICP组细胞毒性抑制性T细胞(CD8+)水平(19.06±1.93%)较对照组(26.43±2.89%)降低(P<0.05),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CD4+)与CD8+比值(2.23±0.38)较对照组(1.73±0.23)升高(P<0.05);雌激素水平与CD8+呈负相关,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结论ICP患者雌激素水平增高,雌激素通过CD8+上的雌激素受体而发挥作用,导致免疫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郁积 妊娠合并症 雌激素类 孕酮
原文传递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儿缺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7
8
作者 张耀 刘淑芸 王晓东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00-601,共2页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胎儿缺氧机理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分别测定ICP患者 (30例 ,ICP组 )及正常妊娠妇女 (30例 ,对照组 )新生儿脐动脉血胆汁酸总量 (TBA)、次黄嘌呤 (HX)、内皮素 (ET)及有核红细胞 (NRBC)计数。结果...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胎儿缺氧机理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分别测定ICP患者 (30例 ,ICP组 )及正常妊娠妇女 (30例 ,对照组 )新生儿脐动脉血胆汁酸总量 (TBA)、次黄嘌呤 (HX)、内皮素 (ET)及有核红细胞 (NRBC)计数。结果  (1)ICP组缺氧者 (10例 )脐血HX水平为(18.6 8± 15 .73) μmol/L ,明显高于ICP组无缺氧者 (2 0例 ) [(6 .87± 2 .82 ) μmol/L ]及对照组 [(6 .81±2 .83) μmol/L](P <0 .0 1) ;但NRBC[(4 .2 0± 2 .49)个 / 10 0白细胞 ,(3.40± 2 .2 6 )个 / 10 0白细胞 ,(3.5 0± 1.74)个 / 10 0白细胞 ]及ET水平 [(72 .44± 12 .2 3)ng/L ,(70 .16± 2 6 .6 1)ng/L ,(6 7.2 7± 43.5 6 )ng/L],各组相似 (P >0 .0 5 )。 (2 )ICP组缺氧者脐血TBA为 (2 3.77± 11.82 ) μmol/L ,明显高于ICP组无缺氧者 (14.86± 5 .46 ) μmol/L ,ICP组无缺氧者脐血TBA又高于对照组 [(9.2 8± 4.39) μmol/L](P <0 .0 1) ;且ICP组脐血TBA与HX水平呈正相关 (r=0 .6 89,P <0 .0 1) ;ICP组羊水胎粪污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5 3.3% ,13.3% ;P <0 .0 1) ,ICP组羊水胎粪污染者脐血TBA[(2 1.44± 9.92 ) μmol/L],明显高于羊水清亮者 [(13.6 9± 5 .74) μmol/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ICP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胎儿缺氧 次黄嘌呤 红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进行胎儿监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3
9
作者 张珂 王正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孕妇进行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0 6例ICP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 (NST)和声振刺激试验 (VAS T) ,对其中 5 1例进行宫缩应力试验 (CST)或催产素激惹试验 (OCT) ,15 7例进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 目的 探讨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孕妇进行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0 6例ICP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 (NST)和声振刺激试验 (VAS T) ,对其中 5 1例进行宫缩应力试验 (CST)或催产素激惹试验 (OCT) ,15 7例进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12 7例进行胎儿心电图检查。结果 OCT和超声脐血流分析结果异常者的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 73 .3 %和 5 0 .0 % ,明显高于正常者的 2 7.8%和 3 3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和P <0 .0 5 )。NST、VAS T和胎儿心电图正常者和异常者的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OCT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对了解ICP孕妇胎盘功能和预测围产儿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NST和VAS T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对母婴无任何创伤、重复性强等优点 ,可作为了解ICP孕妇胎儿宫内安危的首选监护项目 ;胎儿心电图检查在ICP孕妇伴有其他妊娠合并症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监护 胆汁淤积 妊娠合并症
原文传递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 被引量:64
10
作者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2015 update of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563-1574,共12页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2009年及2013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分别对相关资料进行...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2009年及2013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分别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的2009版及2013版。近2年来,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的资料进一步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诊断 治疗 指南
下载PDF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被引量:59
11
作者 Victoria Geenes Catherine Williams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7期2049-2066,共18页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 is a pregnancy-specific liver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maternal pruritus in the third trimester, raised serum bile acids and increased rates of adverse fetal outcomes. The ...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 is a pregnancy-specific liver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maternal pruritus in the third trimester, raised serum bile acids and increased rates of adverse fetal outcomes. The etiology of ICP is complex and not fully understood, but it is likely to result from the cholestatic effects of reproductive hormon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genetically susceptible women. Equally unclear are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fetal complications occu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pidem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I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stasis PREGNANCY PRURITUS Bile acid
下载PDF
Review of a challenging clinical issue: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被引量:57
12
作者 Sebiha Ozkan Yasin Ceylan +1 位作者 Orhan Veli Ozkan Sule Yildir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23期7134-7141,共8页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 is a reversible pregnancy-specific cholestatic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pruritus,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increased serum bile acids. It commences usually in the late s...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 is a reversible pregnancy-specific cholestatic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pruritus,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increased serum bile acids. It commences usually in the late second or third trimester, and quickly resolves after delivery. The incidence is higher in South American and Scandinavian countries(9.2%-15.6% and 1.5%, respectively) than in Europe(0.1%-0.2%). The etiology is multifactorial where genetic, endocrin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teract. Maternal outcome is usually benign, whereas fet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preterm labor, meconium staining, fetal distress, and sudden intrauterine fetal demise not infrequently lead to considerable peri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Ursodeoxycholic acid is shown to be the most efficient therapeutic agent with proven safety and efficacy. Management of ICP consists of careful monitoring of maternal hepatic function tests and serum bile acid levels in addition to the assessment of fetal well-being and timely delivery after completion of fetal pulmonary maturity.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current concepts about ICP based on recent literature data and presents an update regarding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is challenging 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PREGNANCY DIAGNOSIS Management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7
13
作者 秦波 郭树华 +5 位作者 赵有蓉 邹淑碧 张全海 王志毅 曾维群 张大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1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B(对照组)两组,分别用腺苷蛋氨酸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腺苷蛋氨酸对淤胆型肝炎皮肤瘙痒的...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1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B(对照组)两组,分别用腺苷蛋氨酸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腺苷蛋氨酸对淤胆型肝炎皮肤瘙痒的有效率为86.67%(13/15),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皮肤瘙痒、纳差的有效率分别为88.24%(15/17)、82.35%(14/17),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腺苷蛋氨酸治疗后,淤胆型肝炎和急、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CB)、总胆汁酸(TBA)、ALT、AST的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LP的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5),STB、SCB、TBA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淤胆型肝炎和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ALT的复常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后的增高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腺昔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优于门冬氨酸钾镁),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病毒性肝炎 腺苷蛋氨酸
原文传递
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因素612例分析 被引量:57
14
作者 汤庆娅 王莹 +3 位作者 冯一 陶晔璇 吴江 蔡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8-842,共5页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4-2005.3行5 d 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612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612例分为甲组(1985.4-1995.3)和乙组(1995.4-2005.3)。其中甲组70例再分为肠外营养相关胆汁...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4-2005.3行5 d 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612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612例分为甲组(1985.4-1995.3)和乙组(1995.4-2005.3)。其中甲组70例再分为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组(PNAC 组)6例和非 PNAC 组64例,乙组542例也分为 PNAC 组12例和非 PNAC 组530例。比较甲乙两组新生儿 PNAC 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接受5 d 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 PNAC 总发生率为2.94%,甲组 PNAC 发生率为8.57%,乙组发生率为2.21%,后10年 PNAC 发病率有明显下降(OR 值为0.242,95% CI 为0.088~0.666)。PNAC 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 PNAC 组(其中胎龄33±5周比(36±4)周,P=0.009;OR 值为0.827,95% CI 为0.698~0.980。出生体重2003 g±743 g比2393 g±764 g,P=0.045;OR 值为1.001,95% CI 为0.999~1.002),而平均 PN 持续时间、热卡摄入量均大于非 PNAC 组(其中 PN 持续时间32 d±30 d 比13 d±10 d,P=0.000;OR 值为1.072,95%CI 为1.032~1.112。PN 摄入量(272±46)kJ/(kg·d)[(65.0±10.9 kcal/(kg·d),(1 kcal=4.184 kJ)]比(232±55)kJ/(kg·d)[(55.5±13.1)kcal/(kg·d)],P=0.002;OR 值为1.066,95% CI 为1.012~1.122)。非 PNAC 组体重增加与 PNAC 组相比有增加趋势[(20±27)g/d 比(9±19)g/d,P=0.175]。结论 PNAC 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PN 持续时间超过2周、PN 提供的热卡量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原文传递
Bile-acid-induced cell injury and protection 被引量:57
15
作者 Maria J Perez Oscar Briz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4期1677-1689,共13页
Several studies have characterized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epatocyte injury caused by the retention of hydrophobic bile acids (BAs) in cholestatic diseases. BAs may disrupt cell membranes through t... Several studies have characterized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epatocyte injury caused by the retention of hydrophobic bile acids (BAs) in cholestatic diseases. BAs may disrupt cell membranes through their detergent action on lipid components and can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at, in turn, oxidatively modify lipids,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and eventually cause hepatocyte necrosis and apoptosis. Several pathways are involved in triggering hepatocyte apoptosis. Toxic BAs can activate hepatocyte death receptors directly and induce oxidative damage, thereby causing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induc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When these compounds are taken up and accumulate inside biliary cells, they can also cause apoptosis. Regarding extrahepatic tissues, the accumulation of BAs in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may contribute to endothelial injury in the kidney and lungs. In gastrointestinal cells, BAs may behave as cancer promoters through an indirect mechanism involv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DNA damage, as well as acting as selection agents for apoptosis-resistant cells. The accumulation of BAs may have also deleterious effects on placental and fetal cells. However, other BAs, such as ursodeoxycholic acid, have been shown to modulate BA-induced injury in hepatocytes. The major beneficial effects of treatment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are protection against cytotoxicity due to more toxic BAs; the stimulation of hepatobiliary secre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due in part to an enhancement in glutathione levels; and the inhibition of liver cell apoptosis. Other natural BAs or their derivatives, such as cholyI-N- methylglycine or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cholylsarcosine, interest owing have also aroused to their prot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cholestasis LIVER NECROSIS Oxidative stress Ursodeoxycholic acid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死胎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16
作者 贺晶 陈璐 梁琤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发生胎儿死亡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胎儿监护手段.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发生死胎的21例ICP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ICP孕...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发生胎儿死亡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胎儿监护手段.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发生死胎的21例ICP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ICP孕妇的平均年龄(30.2±4.6)岁,其中>35岁者4例;经产妇6例,1例2年前因ICP发生死胎而引产1次;20例单胎妊娠,1例双胎妊娠.(2)21例ICP孕妇的死胎均发生在孕晚期,胎儿死亡的孕周为29~41周,平均(33.8±4.2)周.12例发生在孕29~37周,9例发生在孕37周后.9例为门诊B超检查时确诊胎死宫内;9例因诊断ICP入院治疗期间发生胎心消失;2例临产后胎心消失;1例胎心监护提示V型减速,拟行急诊刮宫产术于麻醉期间胎心消失.在所有ICP孕妇中围产儿死亡率为0.148%(21/14 184).(3)21例ICP孕妇均有皮肤瘙痒,其中11例有全身皮肤瘙痒.10例在发生死胎前自觉胎动减少或消失.21例ICP孕妇血清甘胆酸水平均升高,其中21.49~64.48 μmol/L 11例,t≥64.48 μmol/L 10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16例(另5例未检查),最高达270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14例,总胆红素>21μmol/L 7例,直接胆红素升高12例.21例ICP孕妇中,重度15例,轻度6例.(4)9例孕妇门诊即确诊宫内死胎未做胎心监护,其余12例住院检查结果 为:胎心监护结果 可疑2例,无应激试验(NST)提示胎心轻度V型减速1例,B超提示脐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如3例,胎儿生物物理指标评分低值1例.(5)21例ICP孕妇均经阴道分娩.6例为自然宫缩娩出死胎,其余15例予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或缩宫素引产,14例在48 h内成功娩出死胎,仅1例追加地诺前列酮栓后引产成功.所有死胎外观无异常,脐带长度均在正常范围,有4例脐带绕颈或绕体.胎盘胎膜外观无异常,18例羊水Ⅲ度胎粪污染,2例合并羊水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胆汁淤积 肝内 死胎
原文传递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50
17
作者 王陈红 施丽萍 +2 位作者 吴秀静 陈正 罗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分析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预后.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159例接受>14 d胃肠外营养(PN)的体重<2000 g和(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分析,以其中发生P... 目的 分析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预后.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159例接受>14 d胃肠外营养(PN)的体重<2000 g和(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分析,以其中发生PNAC的40例作为PNAC组,另将剩余的119例非胆汁淤积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PNAC组患儿的胆汁淤积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胆汁淤积程度及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PANC的相关因素.结果 PNAC平均发生在胃肠外营养后(3.3±1.6)周,一般持续(13.3±5.4)周,其直接胆红素峰值为(135.2±65.5)μmol/L;PNAC患儿中73.7%伴有肝功能损害,肝损一般发生于胃肠外营养后(6.6±3.0)周,常持续(9.5±5.4)周,谷丙转氨酶峰值(121.5±48.4)U/L,谷草转氨酶峰值(239.8±122.3)U/L.对可能的PNAC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开始喂养时间、PN持续时间、窒息、SGA、颅内出血与PNAC的发生相关.结论 PNAC的预后良好.在条件允许下,尽早的肠内喂养、缩短PN时间、避免一些并发症如窒息、败血症、颅内出血等可以减少PNA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症
原文传递
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现代研究 被引量:48
18
作者 慕永平 刘平 王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67-71,共5页
综述了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自仲景以来,历代将茵陈蒿汤化载用于治疗各类黄疸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茵陈蒿汤不仅具有促进胆红素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等作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 综述了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自仲景以来,历代将茵陈蒿汤化载用于治疗各类黄疸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茵陈蒿汤不仅具有促进胆红素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等作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6,7-二甲基香豆素、都桷子素及大黄素等,并进一步明确了一些有效组分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方剂 肝损伤 胆汁瘀积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9
19
作者 李卉 冯琪 +1 位作者 王颖 郭在晨 《新生儿科杂志》 2005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3名接受肠道外营养(PN)超过14d的VLBWIPN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单因素分析。结果PNAC发生率20.9...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3名接受肠道外营养(PN)超过14d的VLBWIPN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单因素分析。结果PNAC发生率20.9%。PNAC组和无PNAC组相比,PN持续时间及全肠道外营养时间久、氨基酸及脂肪乳累计用量大、生后14d时静脉非蛋白热卡所占比例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氨基酸累计用量及感染为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随PN持续时间的延长,所有患儿结合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均有明显的升高,出生2周以后的血清DBIL、DBIL/TBIL、ALP及TBA水平在PNAC组与无PNA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9例PNAC患儿中2例死亡,7例好转出院。结论感染及氨基酸累计用量为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PN持续时间越久,肠道外营养成分用量越大,PNAC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动态监测DBIL、ALP、TBA对早期发现PNAC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胆汁淤积 相关性 多因素Logistic回归 临床研究 PNAC 全肠道外营养 持续时间 DBIL 危险因素及 VLBWI 实验室指标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结合胆红素 碱性磷酸酶 氨基酸 回顾分析 总胆汁酸 TBIL 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241例发病特点分析 被引量:45
20
作者 艾瑛 刘淑芸 姚强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发病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我院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12 4 1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  12 4 1例ICP患者中 ,多胎妊娠 4 4例 ( 3 5 % ) ,合并...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发病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我院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12 4 1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  12 4 1例ICP患者中 ,多胎妊娠 4 4例 ( 3 5 % ) ,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 10 1例 ( 8 1% ) ;12 6例经产妇中 ,38例 ( 30 2 % )为ICP复发 ;有发病时间记录的 12 30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孕周为 32 6周 ,孕晚期发病有 110 0例 ( 88 6 % ) ;12 0 1例 ( 96 8% )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 ,也有以黄疸 ( 8例 ,占0 6 % )、肝功能异常 ( 2 8例 ,占 2 3% )等为起始表现者 ;生化指标中主要以血清总胆汁酸 (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升高为主 ,但大多为轻、中度升高 ;也有患者TBA、ALT或AST正常 (分别占 17 7%、15 6 %、17 1% ) ,少数患者 ( 35例 ,3 2 % )白蛋白 /球蛋白比值倒置。结论  ( 1)ICP具有复发性 ,多胎妊娠孕妇更易发病 ,瘙痒常是ICP显著而且首发的症状 ,TBA和肝脏转氨酶升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 2 )少数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不典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发病特点 妊娠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