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评价 被引量:40
1
作者 刘健 郭嘉 +1 位作者 宋仲学 李袆龙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082-208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进行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进行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6.46±37.5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8.57±24.06)min,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8.52±10.59)mL,(4.47±1.43)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4.48±29.82)mL、(12.73±3.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与ALT水平分别为(8.27±3.72)μmol/L,(15.42±4.03)U/L,明显低于对照组有(13.48±4.31)μmol/L,(21.57±5.2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老年 探查取石术 腹腔镜 胆道镜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在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2
作者 梁阔 刘东斌 +3 位作者 刘家峰 徐大华 王悦华 李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病人(≥65岁)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手术资料与随访资料。结果本组63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病人(≥65岁)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手术资料与随访资料。结果本组6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3~164 min,平均(79.8±20.5)min;出血量10~150 m L,平均(24.4±21.1)m L;术后住院时间3~15 d,平均(6.6±1.9)d;发生胆漏6例,再次手术1例。术后随访3~48个月,残余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熟练掌握胆道镜操作、镜下精细缝合前提下,应用于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老年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高龄患者难取性胆总管巨大结石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诚 杨玉龙 +7 位作者 吴非 史力军 林美举 马跃峰 姜书山 张洪威 李婧伊 祁春春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高龄难取性胆总管巨大结毛石的疗效。方法研究纳入46例ERCP诊断为难取性胆总管巨大结石的高龄患者。先于内镜下置入一体式鼻月日管及胰管支架,再行ESWL。待结石破碎...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高龄难取性胆总管巨大结毛石的疗效。方法研究纳入46例ERCP诊断为难取性胆总管巨大结石的高龄患者。先于内镜下置入一体式鼻月日管及胰管支架,再行ESWL。待结石破碎后,行二次ERCP取净胆总管结石。结果肌总臂结石半均数日为1.8枚(1~4枚),直径为2.6cm(2.0~3.2cm)。首次ERCP操作成功率100%,未出现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相关性并发症。ESWL平均震波能量为24.2J(20.0~45.0J),震波次数为4348次(3000~5000次),疗程为3.2次(1~7次),碎石成功率为100%(最大碎石直释〈1.0cm)。ESWL术后发生急性胆管炎4例,急性胆囊炎、胆道出血各2例。其中1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袭炎,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其他患者采取经鼻胆管冲洗及蓟物对症治疗后缓解。二次ERCP结石取净率为100%,术后未发生呼衰、心衰、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RCP联合ESWL足治疗高龄患者难取性胆总管巨大结石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体外冲击波碎石 胆总管结石 胰管支架 内镜下鼻 胆引流术 高龄患者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刚红 马学强 朱铁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exploration,LCBDE)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1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LCBDE...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exploration,LCBDE)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1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LCBD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n=42)和对照组(年龄<65岁,n=98),比较2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老年组住院费用(17 149.7±8275.8)元,显著高于对照组(13 710.8±5228.4)元(t=2.964,P=0.004);老年组手术时间(100.2±25.8)min与对照组(106.3±48.3)min无统计学差异(t=-0.772,P=0.442);老年组中转开腹率7.1%(3/42)与对照组7.1%(7/98)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老年组术后住院时间(13.0±4.5)d与对照组(11.9±4.1)d无统计学差异(t=1.412,P=0.160);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7/42)与对照组15.3%(15/98)无统计学差异(χ2=0.041,P=0.839)。2组均无死亡病例。140例随访8~42个月,平均25.9月:老年组2例结石残留,其中1例术后3个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出结石,1例术后2个月行ERCP+EST取石;对照组无结石残留,1例术后20个月胆道结石复发,行ERCP+EST取石。结论 LC联合胆总管探查不仅对年轻患者,对老年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老年患者 胆囊结石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老年患者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伟艺 涂彦渊 +4 位作者 袁祖荣 唐健雄 唐文皓 王巍 姜翀弋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老年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9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老年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9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腹腔镜手术组5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42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出现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传统开腹手术组术后出现5例胆总管残余结石及3例伤口感染,2组均无胆总管狭窄、胆管炎及腹腔感染者,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105.6±41.6)min vs(154.9±51.3)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 vs 40)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1±0.9)d vs(4.2±1.6)d、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5 vs 9)d、住院费用(25 660.7±7 699.4)元vs(32 257.3±13 996.1)元,少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安全、有效,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老年人
下载PDF
ERCP合并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256例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毅 郭学刚 +2 位作者 林涛 王苏丽 许昌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石治疗。结果256例胆管结石患者插管成功249例(97.27%),EST取石成功239例(93.36%),其中1次成功后取石199例(83.26%),2次成功40例(16.74%)。有7例患者(2.73%)因多发憩室,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转手术治疗。ERCP合并EST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64.44%(154/239),引流3~5d后造影证实结石取净90.91%(140/154)拔除了引流管,14例(9.09%)残余结石行2次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15例(6.02%),包括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6例,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痊愈。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9例未做特殊处理,3d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EST)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恢复快,有条件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老年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老年胆总管结石2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丽 赵曙光 +1 位作者 张排旗 郭学刚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909-912,918,共5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诊断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价值并讨论其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拟诊断胆总管结石患者270例,男性116例,女性154例,年龄60~85岁。患者均行CDU和MRCP检查,同时以手...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诊断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价值并讨论其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拟诊断胆总管结石患者270例,男性116例,女性154例,年龄60~85岁。患者均行CDU和MRCP检查,同时以手术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作为金标准,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单独用CDU或MRCP,以及CDU联合MRCP对诊断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价值,同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老年患者270例经手术或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218例,CDU联合MRCP诊断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单纯CDU检测或MRCP检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U联合MRCP检查可提高老年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且简便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老年患者 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下载PDF
LCBDE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天旋 郑楚发 +1 位作者 黄耀奎 王小忠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并一期缝合与LCBDE并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年龄≥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158例,所有患者均行LC...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并一期缝合与LCBDE并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年龄≥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158例,所有患者均行LCBDE术,其中130例术后行一期缝合(一期缝合组),28例行T管引流(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等资料。结果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年龄≥60岁)并不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并一期缝合的绝对禁忌。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对于合适的老年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并一期缝合也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老年患者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9
作者 廖日斌 刘颖 +4 位作者 全冬梅 陶田秀 龙先娥 刘坤 莫金兰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2615-261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5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35例)、EPBD组(32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5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35例)、EPBD组(32例)与sEST+EPBD组(38例)。EST组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ST治疗,EPBD组采用ERCP+EPBD治疗,sEST+EPBD组采用ERCP+sEST+EPBD治疗。比较3组患者单次取石成功率、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单次取石成功率、术后12 h的腹痛缓解率、体温正常率、白细胞正常率、术后1周的直接胆红素正常率、ALP正常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EST+EPBD组术中出血、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发生率均低于EPBD组与EST组(均P<0.05)。结论ERCP+sEST+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可降低术中出血、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 胆总管结石 急性胆管炎 老年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龚解其 陆欢华 +2 位作者 李旭 沈卫星 吴伟新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6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的适宜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83例70岁以上的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83例患者中,接受传统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的适宜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83例70岁以上的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83例患者中,接受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患者53例(传统组),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0例(微创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传统组的治疗成功率较微创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总的手术时间较长,但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CP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用于老年患者时有其局限性,有时开腹手术对患者更为有利,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老年患者 手术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超智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采用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取石结果,术前、术后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采用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取石结果,术前、术后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2.03±8.30)ml,手术时间为(95.06±12.41)min,排气时间为(21.10±2.17)h,住院时间为(8.54±1.60)d,腹痛缓解时间为(1.29±0.15)d,黄疸消退时间为(4.27±0.50)d,结石清除率为97%(97/100)。本组患者中,发生胆管炎2例,急性胰腺炎4例,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8例。术后,患者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手段,术后炎症反应较轻,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老年 炎症因子
下载PDF
LC联合LCBDE对老年与非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树金 李宁 +2 位作者 李蓓 胡海杰 陈利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455-1459,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老年与非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老年与非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5例行LC+LCBDE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74例(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111例(年龄<65岁),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各并发症、计划外镇痛、取石是否成功、中转开腹、结石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 1术中和术后指标方面。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但老年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长(高)于非老年组,且老年组的留置T管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0)。2术后并发症和计划外镇痛方面。2组患者的胆汁漏、腹膜炎、术后出血、呕吐、胸痛、术后发热(>38.5℃)发生率,以及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但老年组的计划外镇痛比例较非老年组高(P=0.007)。3手术疗效方面。2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及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LC+LCBDE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同样安全、有效,值得积极推广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66例经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老年胆总管并胆囊结石患者与其他疗法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晓倩 李冠江 +1 位作者 许倩倩 许洪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66,共8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与其他两种主流疗法治疗7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84例年龄≥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与其他两种主流疗法治疗7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84例年龄≥75岁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ERCP+UDCA组(6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组(64例)和ERCP+LC组(54例)。统计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手术疗效、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情况,选择胃肠疾病生存质量指数(GIQLI)量表评定患者术后2年生存质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数据两两多重比较均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2年GIQLI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数量、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P>0.05)。ERCP+UDCA组、LC+LCBDE组和ERCP+LC组在手术时间[43.0(37.0,61.8)min vs 200.0(170.0,243.8)min vs 189.0(172.0,215.5)min]、住院费用[3.19(2.71,3.80)万元vs 4.58(3.81,5.25)万元vs 5.44(4.86,6.52)万元]、住院时间[6.0(5.0,8.8)d vs 10.5(8.0,12.0)dvs 13.0(9.0,15.5)d]、引流管拔除时间[3(2,4)d vs 30(28,30)dvs 4(4,7)d]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ERCP+UDC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较其余两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引流管放置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组患者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GIQL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增高与术后发生并发症是影响术后2年GIQL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RCP+UDCA疗法能在不降低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治疗中应避免盲目实行LC,要根据疾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熊去氧胆酸 老年患者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壮 赵卫东 +1 位作者 崔振芹 杨旋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LBD)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年龄大于60岁(平均72.6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mm)患者随机分为EPLBD(n=129)及... 目的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LBD)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年龄大于60岁(平均72.6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mm)患者随机分为EPLBD(n=129)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常规EST)(n=127)两组,均根据实际情况行碎石术、网篮取石术和(或)气囊取石,直径大于25 mm巨大结石先置入胆管塑料支架,3个月后择期取石,同时观察两组胰腺炎发生率、术后4、12和24h血淀粉酶结果。结果 EPLBD组与常规EST组比较,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8.37%与88.97%(P〉0.05)、取石时间分别为(25.0±5.2)及(45.0±11.1)min(P〈0.05)、需机械碎石率分别为8.00%及36.00%(P〈0.05),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26%及6.19%(P〉0.05),术后4、12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异。EPLBD术,无术后大出血发生,常规EST组3例术后24-48 h发生大出血,经再次内镜下止血好转。结论 EPLBD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与常规EST组比较,疗效确切、操作时间短,需要较少的机械碎石术,而并不增高血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炎发生,发生术后大出血几率低,在胆总管结石取石治疗中更为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 淀粉酶 老年
下载PDF
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在超高龄急性胆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志鹏 何军明 +1 位作者 莫嘉强 叶青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18-1520,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在治疗急性胆管炎超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急诊LCBDE的超高龄(≥80岁)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43例患者顺...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在治疗急性胆管炎超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急诊LCBDE的超高龄(≥80岁)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4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成功率为95.6%;手术时间为(132.22±11.53)min,术中出血量为(22.71±5.57)ml,住院时间为(8.13±1.43)d。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例、肺部感染3例,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12个月均无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前提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超高龄患者行急诊LCBDE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超高龄 急诊
下载PDF
Recurrent lithiasi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被引量:6
16
作者 Li, Zhe-Fu Chen, Xiao-Ping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BACKGROUND: The recurrence rates of choledocholithiasis depend on the type of the diseas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recurrent lithiasi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BACKGROUND: The recurrence rates of choledocholithiasis depend on the type of the diseas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recurrent lithiasi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especially with primary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and thereby to determine the best treatment modality for choledocholithiasis in the elderly. METHODS: The recurrence rates of choledocholithiasi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records of 193 out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from January 1993 to January 2005 and monitored for periods ranging from I to 12 years (mean 6.7 year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81 who had undergone choledocholithotomy and T-tube drainage, 41 who had had choledochoduodenostomy. and 71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choledochojejunostomy. RESULTS: Since the 41 choledochoduodenostomy cases had only one recurrence of choledocholithiasi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analyzed for the remaining 152 case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with recurrent lithiasis (13 cases), and group B without recurrence (139 cases). The recurrence was found in 7 patients after choledocholithotomy and T-tube drainage (7/81, 8.6%), and in 6 patients after choledochojejunostomy (6/71, 8.5%). The recurrence rates for these procedures were higher than for choledochoduodenostomy (1/41, 2.4%, P<0.05). Moreover, stones recurred in 4 of the 11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e duct stones who underwent choledocholithotomy an T-tube drainage (4/11, 36.4%), and in 5 of the 34 patients who had choledochojejunostomy (5/34, 14.7%). The recurrence rates for these procedures were higher than for choledochoduodenostomy (1/39, 2.6%, P<0.05). The diameter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was more dilated in group A (14.6 +/- 3.9 mm) than in group B (10.8 +/- 4.5 turn, P<0.05). Primary bile duct stones were found in 9 cases of group A (69.2%), and in 36 cases of group B (25.9%, P<0.01). CONCLUSION: Choledochoduodenostomy should be recommended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e duct stones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r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docholithiasis elderly surgical treatment
下载PDF
吲哚美辛预防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月莉 张建国 王昭月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ERCP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前使用...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ERCP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前使用地西泮、哌替啶、山莨菪碱,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加用吲哚美辛。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胃蠕动次数、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24h,观察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美辛能有效减少术中胃蠕动次数、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胆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胰腺炎 老年人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柴维 张新亚 +1 位作者 刘子美 张浩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2期2805-2808,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8年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81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一期缝合组(38例)与...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8年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81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一期缝合组(38例)与T管引流组(43例),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纳入81例研究对象中,行一期缝合者38例,留置T管引流者43例;两组老年患者基线资料之间具有可比性。一期缝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96.6±13.2)min]及平均出血量[(37.9±16.6)ml]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106.2±14.6)min,(58.3±25.5)ml]。一期缝合组术后平均日输液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而术后1周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T管引流组。一期缝合组术后消化不良比例低于T管引流组,两组间术后胆漏、腹腔出血、T管脱落、残余结石、结石复发、胆管狭窄、腹腔感染及新增营养不良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一期缝合组手术前后ALT、AST下降高于T管引流组,白蛋白下降低于T管引流组。结论在老年患者中,掌握适应症及操作熟练情况下,一期缝合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可有效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腹腔镜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老年人
下载PDF
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ion for bile duct stones in elderly patients 被引量:4
19
作者 Yuji Sakai Toshio Tsuyuguchi +8 位作者 Harutoshi Sugiyama Reina Sasaki Dai Sakamoto Masato Nakamura Yuuto Watanabe Takao Nishikawa Shin Yasui Rintaro Mikata Osamu Yokosuk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4期353-359,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ion(EPLBD) can be safety and effectively performed in patients aged ≥ 80 years. METHODS: Lithotomy by EPLBD was conducted in 106 patients with bile ...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ion(EPLBD) can be safety and effectively performed in patients aged ≥ 80 years. METHODS: Lithotomy by EPLBD was conducted in 106 patients with bile duct stones ≥ 13 mm in size or with three or more bile duct stones ≥ 10 mm.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80 years) and group B(≥ 80 years). Procedure success rate, number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ies(ERCP),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examined in both groups.RESULTS: Group B tended to include significantly more patients with peripapillary diverticulum, hypertension, hyperlip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dementia, respiratory disease/cardiac disease, and patients administered an anticoagulant or antiplatelet agent(P < 0.05).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initial lithotomy was 88.7(94/106)%. The final lithotomy rate was 100(106/106)%. Complications due to treatment procedure occurred in 4.72(5/106)% of the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cedure success rate, number of ERCP, o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CONCLUSION: EPLBD can be safely performed in elderly patients, the same as in young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derly patients 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ion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LARGE bile duct STONES choledocholithiasis
下载PDF
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兆琴 金晓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后Ⅰ期缝合的高龄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LCBDE的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临床资料,其中行胆总管Ⅰ期缝合35例,放置T管引流57例,探讨Ⅰ期缝合的护理问题。结果...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后Ⅰ期缝合的高龄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LCBDE的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临床资料,其中行胆总管Ⅰ期缝合35例,放置T管引流57例,探讨Ⅰ期缝合的护理问题。结果高龄患者术后置T管导致胆汁大量丢失,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脂类及蛋白质营养物质吸收不良;T管不便携带,固定T管处易发生牵拉疼痛,易发生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胆总管Ⅰ期缝合相对安全且效果确切,高龄患者相关并发症较少,但需要注意其适应证,并防止术后胆漏的发生。结论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后Ⅰ期缝合的高龄患者术后给予相关护理干预,可以达到让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胆管切开取石术 高龄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