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史记》与《汉书》选录游侠形象的错位——兼谈太史公和班固的史学思想差异 |
严振南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6
|
|
2
|
大爱、大恨且大行——透视萧军作品中的“胡子”文化精神 |
刘侃如
焦荣鹏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3
|
慷慨悲歌风格的形成 |
薛兰霞
杨玉生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1 |
2
|
|
4
|
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形象描述赏析 |
林木阳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2
|
|
5
|
儒家化的隐逸与任侠:盛唐山水田园诗与边塞诗的文化精神 |
蔡燕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6
|
巴蜀地区古代侠义文化论 |
严正道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7
|
侠骨义胆 我行我素——《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性格剖析 |
于光荣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
1
|
|
8
|
从《咏荆轲》诗看陶渊明的侠义思想 |
武建雄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9
|
朱西宁原乡认同的文化考察 |
吴学峰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0
|
再论武侠小说与常识——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
赵海涛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1
|
从《三个火枪手》看西方侠义精神及其蜕变 |
孟滨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2
|
侠的存在机制建构与具象化创造 ——“聂隐娘”形象演变与文化内涵诠解 |
贠娟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1
|
|
13
|
武侠文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
王存才
杨凯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3 |
0 |
|
14
|
浅论樊粹庭的忠勇侠义女性形象观 |
杨志敏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3 |
0 |
|
15
|
贺铸的侠骨柔情与其精神困境 |
胡迪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6
|
每讶衣冠多盗贼,谁知盗贼有英豪——浅析凌濛初“二拍”中的“盗贼”观 |
蒋月侠
|
《宜春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7
|
纪君祥《赵氏孤儿》的侠义悲剧性探幽 |
刘雪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8
|
王韬侠情小说模式论 |
罗莹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9
|
论金庸小说的悲情意识 |
李存
|
《红河学院学报》
|
2004 |
0 |
|
20
|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论墨家的“任侠”精神及在后世文人身上的凸显 |
牛菡
|
《职大学报》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