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手性酪氨酸修饰的锌卟啉对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树军 阮文娟 +1 位作者 罗代兵 朱志昂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2165-2170,共6页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L型Boc酪氨酸修饰的自由卟啉(LBocTyrTAPP)及其锌卟啉配合物Zn(LBocTyr)TAPP.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锌卟啉配合物与四对对映异构的手性氨基酸酯客体在CHCI3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识别的过...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L型Boc酪氨酸修饰的自由卟啉(LBocTyrTAPP)及其锌卟啉配合物Zn(LBocTyr)TAPP.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锌卟啉配合物与四对对映异构的手性氨基酸酯客体在CHCI3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识别的过程中,缔合常数顺序均为D型略大于L型,且按K(PheOMe)>K(AIaOMe)>K(ValOMe)>K(LeuOMe)的顺序依次减小.同时,利用园二色光谱进一步阐述手性分子识别过程.此外,采用分子力学方法搜索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从理论上对实验本质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手性锌卟啉 分子识别 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 手性氨基酸酯客体 园二色光谱 分子力学
下载PDF
手性锌卟啉与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树军 臧娜 +1 位作者 阮文娟 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7-512,共6页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锌卟啉配合物[p-(L-Leu)C2O-TPPZn]与手性氨基酸酯客体在CHCl3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D型氨基酸酯的缔合常数比L型的大,且缔合常数按K(AlaOCH3)<K(ValOCH3)<K(LeuOCH3)<K(PheOCH3)...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锌卟啉配合物[p-(L-Leu)C2O-TPPZn]与手性氨基酸酯客体在CHCl3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D型氨基酸酯的缔合常数比L型的大,且缔合常数按K(AlaOCH3)<K(ValOCH3)<K(LeuOCH3)<K(PheOCH3)的顺序依次增大.同时,利用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手性分子识别过程,由CD光谱可知,当不同客体分子配位于主体后则产生作用程度不同的手性环境.此外,结合理论计算采用模拟退火的方法搜索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发现在主体与客体D,L-PheOCH3之间存在着π-π*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锌卟啉 氨基酸酯 分子识别 CD光谱 模拟退火
下载PDF
手性锌卟啉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理论计算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树军 阮文娟 朱志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98-1402,共5页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和圆二色光谱法,对手性锌卟啉化合物(ZnP)与4种咪唑类小分子的轴向配位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的热力学数据和圆二色光谱的实验结果显示,配位常数按K(2-MeIm)>K(Im)>K(N-MeIm)>K(2-Et-4-MeIm...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和圆二色光谱法,对手性锌卟啉化合物(ZnP)与4种咪唑类小分子的轴向配位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的热力学数据和圆二色光谱的实验结果显示,配位常数按K(2-MeIm)>K(Im)>K(N-MeIm)>K(2-Et-4-MeIm)的顺序依次减弱,咪唑类配体的轴向配位能力按2-Et-4-MeIm<N-MeIm<Im<2-MeIm的顺序依次增强。同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从理论上对咪唑类配体的轴向配位能力给予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锌卟啉 咪唑类配体 圆二色光谱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手性锌卟啉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及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构象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树军 罗代兵 +2 位作者 阮文娟 朱志昂 马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34-839,共6页
在纳秒(ns)领域中,利用Z-扫描技术测定了Zn(o-BocTyr)TAPP(主体1)和Zn(p-BocTyr)TAPP(主体2)两种手性锌卟啉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以及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的构象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手性锌卟啉都具有反饱和吸收效应和自散焦效... 在纳秒(ns)领域中,利用Z-扫描技术测定了Zn(o-BocTyr)TAPP(主体1)和Zn(p-BocTyr)TAPP(主体2)两种手性锌卟啉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以及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的构象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手性锌卟啉都具有反饱和吸收效应和自散焦效应;(2)由于两种主体中侧链位置的差异,造成两种主体分子极化程度的不同,主体1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n2)值;(3)主体1中侧链苯环与卟啉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4)分子识别出现了配位方向的选择性,客体咪唑(Im)与主体1侧链中的苯环能够形成π-π相互作用,选择从有侧链一方配位于主体1,而2-甲基咪唑(2-MeIm)选择从没有侧链一方进攻主体1,但对于主体2,则没有出现配位方向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性质 Z-扫描 手性锌卟啉分子识别 构象研究 量子化学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咪唑类客体 手性锌卟啉 分子识别 构象 Π-Π相互作用 非线性折射率 2-甲基咪唑 技术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