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拆分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邓金根 迟永祥 +1 位作者 朱槿 蒋耀忠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40-345,共6页
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两种化学拆分新方法,包结拆分和组合拆分;并简要论述了化学拆分中的手性识别现象,以及化学拆分方法在手性药物制备中的应用。参考文献24篇。
关键词 拆分 包结拆分 组合拆分 化学拆分 手性药物
下载PDF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环糊精手性流动相、手性固定相HPLC法拆分 被引量:23
2
作者 谢剑炜 杨造萍 阮金秀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使用β环糊精(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或手性固定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拆分了抗胆碱能药物盐酸戊乙奎醚、盐酸苯环壬酯和盐酸卡马特灵。结果表明,3个手性药物4对对映体完全达到基线分离。求得其包络常数、包络比和... 使用β环糊精(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或手性固定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拆分了抗胆碱能药物盐酸戊乙奎醚、盐酸苯环壬酯和盐酸卡马特灵。结果表明,3个手性药物4对对映体完全达到基线分离。求得其包络常数、包络比和分离度,并结合其他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从结构—分离因子关系的角度研究了其拆分机理。详细研究了影响容量因子和分离度的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识别 环糊精 对映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机理的热力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翁文 姚碧霞 +3 位作者 陈秀琴 陈友遵 林文士 曾庆乐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56-1064,共9页
手性识别是分子识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机理研究有助于色谱条件的优化和新型手性固定相的设计,也有助于理解手性识别机制。本文就线性色谱与非线性色谱条件下手性拆分过程对应热力学参数的推求方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 手性识别是分子识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机理研究有助于色谱条件的优化和新型手性固定相的设计,也有助于理解手性识别机制。本文就线性色谱与非线性色谱条件下手性拆分过程对应热力学参数的推求方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相关热力学参数的涵义及其在色谱保留及手性拆分机理探讨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手性拆分 手性识别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D/L-酪氨酸对映体的手性识别及超分子包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有明 魏太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48,共4页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CD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主客体形成11的包合物,其组成为L-Tyr/β-CD·12H2O;稳定常数为5.13×103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酪氨酸 超分子包合物 合成 手性识别
下载PDF
手性(salen)Co在不对称催化反应和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连生 吴毓林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89-700,共12页
手性(salen)Co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不对称催化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综述了手性(salen)Co在不对称催化反应和天然产物合成中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手性(salen)钴 不对称催化反应 天然产物 合成
下载PDF
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对薄荷醇对映体手性识别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于湛 闫存玉 +2 位作者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1-674,共4页
利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DM-β-CD)作为手性识别试剂对薄荷醇对映体的手性识别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条件下,DM-β-CD可以与薄荷醇形成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化学计量比为1∶1。对复合物的串联质谱研究表明,... 利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DM-β-CD)作为手性识别试剂对薄荷醇对映体的手性识别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条件下,DM-β-CD可以与薄荷醇形成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化学计量比为1∶1。对复合物的串联质谱研究表明,DM-β-CD对薄荷醇对映体有较强的手性识别能力,手性识别率为Rchiral=1.81。DM-β-CD与(-)-薄荷醇形成的复合物比与(+)-薄荷醇形成的复合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识别 七-(2 6-二-O-甲基)-β-环糊精 薄荷醇 电喷雾离子化 非共价复合物
下载PDF
一种新的手性拆分方法—包结拆分 被引量:12
7
作者 冯小明 曾德超 蒋耀忠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综述了手性包结拆分方法在拆分外消旋化合物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包结拆分中的手性识别原理。参考文献47篇。
关键词 包结复合物 手性识别 外消旋化合物 包结拆分
下载PDF
紫外光聚合法制备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 Ⅰ.紫外光聚合制备条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座国 许振良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1,共6页
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苯甲酰 L 酒石酸(L DBTA)为模板分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采用光聚合方法合成了 L 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讨论了功能单体种类、功能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三乙胺用量、光聚合... 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苯甲酰 L 酒石酸(L DBTA)为模板分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采用光聚合方法合成了 L 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讨论了功能单体种类、功能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三乙胺用量、光聚合温度、光聚合时间、光强度等对L 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通过L 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结合实验分析,表明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L DBTA具有很好的识别性, L 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 D 酒石酸(D DBTA)高,其分离因子可达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聚合法 L-DBTA 分子印迹技术 聚合物 手性识别 阻聚剂 二苯甲酰酒石酸
下载PDF
环糊精对手性药物伪麻黄碱分子识别的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陆豪杰 余翀天 郭寅龙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82-885,共4页
用电喷雾正交飞行时间质谱仪分别研究了以α 环糊精、β 环糊精和γ 环糊精作为手性拆分剂对手性药物伪麻黄碱的分子识别效应 ,同时还分别研究了Nozzle电压的变化对α 环糊精、β 环糊精和γ 环糊精的手性识别的影响 .在质谱图中能明显... 用电喷雾正交飞行时间质谱仪分别研究了以α 环糊精、β 环糊精和γ 环糊精作为手性拆分剂对手性药物伪麻黄碱的分子识别效应 ,同时还分别研究了Nozzle电压的变化对α 环糊精、β 环糊精和γ 环糊精的手性识别的影响 .在质谱图中能明显反映出三种手性拆分剂都具备很强的手性识别能力 ,随Nozzle电压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药物 伪麻黄碱 分子识别 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手性识别 环糊精 拟肾上腺素类药物
下载PDF
α-溴丙酸甲酯与β-环糊精衍生物手性识别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聂孟言 周良模 +1 位作者 王清海 朱道乾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8-273,共6页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 ,模拟研究了α -溴丙酸甲酯分别与全甲基 - β -环糊精 (PMBCD)、七 ( 2 ,6-二 -O -丁基 - 3 -O -丁酰基 ) - β -环糊精 (DBBBCD)的手性识别过程 .结果表明 ,α -溴丙酸甲酯对映体与PMBCD ,DBBBCD的优先结合点位于...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 ,模拟研究了α -溴丙酸甲酯分别与全甲基 - β -环糊精 (PMBCD)、七 ( 2 ,6-二 -O -丁基 - 3 -O -丁酰基 ) - β -环糊精 (DBBBCD)的手性识别过程 .结果表明 ,α -溴丙酸甲酯对映体与PMBCD ,DBBBCD的优先结合点位于环糊精空腔的内部 ,其对映体与所述环糊精的手性识别机理和形成腔内结合物有关 ;对映体在环糊精空腔内的结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紧密包合 ,对映体在腔内可以上下运动和转动 ;从对平衡构象的结构分析发现 ,所述对映体与环糊精衍生物的手性识别与葡萄糖单元的C( 2 ) ,C( 3 )所提供的手性环境密切相关 .而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环糊精衍生物 手性识别 对映体分离 α-卤丙酸酯 固定相 气相色谱 手性分离
下载PDF
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手性识别研究──D,L-色氨酸对映体的手性识别荧光分析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谢剑炜 翟言强 +1 位作者 杨造萍 阮金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447-1449,共3页
The paper reports the simultaneous fluorescence determination of D,L-tryptophanenantiomer by chiral recognition of β-cyclodextrin for the first time. Chiral discrimination isobserved for fluorescence emission of D- a... The paper reports the simultaneous fluorescence determination of D,L-tryptophanenantiomer by chiral recognition of β-cyclodextrin for the first time. Chiral discrimination isobserved for fluorescence emission of D- and L-tryptophan when complexed toβ-cyclodextrin, and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reaction temperature, time and PH. The proposedenantiomeric resolution of D- and L-tryptophan is based on the non-fluorescellce emission ofLtryptophan in β-cyclodextrln solution at 35℃ and after 24 h standing by. The fluorescenceemission and absorbance of L-tryptophan disappear with the Increase of β-cyclodextrin at 35℃ and 24 h standing by, where as it is not observed for D-tryptophan. The detection limitsare 3.1×10-8 mol/L for D-tryptophan and 2.7 ×10-7 mol/L for L-tryptophan, respectively,with a RSD of 1. 0%-2. 6% (n=7). The method has been shown to be accurate with a ratioof 2%(molar ratio) of one enantiomer in the presence of the other. The observed pseudo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is calculat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has been discussed usingpyrene as a fluorescence pro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荧光法 色氨酸 对映体拆分 手性识别
下载PDF
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识别研究(一)——有机硒修饰β-环糊精的合成及其与L-和D-色氨酸的包结配位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尤长城 刘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9-251,共3页
Mono(2-phenylseleno-2-deoxy)-β-cyclodextrin(2) and mono[2-(p-methoxyphenylseleno)-2-deoxy]-β-cyclodextrin(4), were new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combustion analyses, IR, 1H NMR and 13 C NMR. Spectro... Mono(2-phenylseleno-2-deoxy)-β-cyclodextrin(2) and mono[2-(p-methoxyphenylseleno)-2-deoxy]-β-cyclodextrin(4), were new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combustion analyses, IR, 1H NMR and 13 C NMR. Spectrofluorometric titr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aqueous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H 7.20, 0.1 mol/L) at 25 ℃ to give the complex K S and -ΔG° for the stoichiometric 1∶1 inclusion complexation of mono(6-phenylseleno-6-deoxy)-β-cyclodextrin(1), mono[6-(p-methoxyphenylseleno)-6-deoxy]-β-cyclodextrin(3) and the novel cyclodextrin derivatives 2 and 4 with L- and D-tryptophan. The molecular binding ability and selectivity for L- and D-tryptophan of modified β-cyclodextrins(14) are discussed from the size/shape-fit and geometrical complem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ost cavity and the guest molecule.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van der Waals force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dominate the complexation of 1—4 and the aromatic substituents introduced extend the original hydrophobicity of cavity and the molecular binding ability, but reduce the enantioselectivity for L/D-tryptophan gu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超分子配合物 手性识别 色氨酸 合成
下载PDF
L-亮氨酸衍生物手性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对布洛芬和扁桃酸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识别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丰良 李媛媛 +3 位作者 王文革 徐军 刘言萍 肖清波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51,共5页
对甲基苯胺经甲基化、甲酰化得到5,N,N-三甲基-2-氨基苯甲醛;对L-亮氨酸经酯化、格氏反应得到二齿手性氨基醇.二齿手性氨基醇与上述醛经缩合、还原反应,得到三齿手性氨基醇.产物结构经IR,MS和1H NMR等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主客体的浓度... 对甲基苯胺经甲基化、甲酰化得到5,N,N-三甲基-2-氨基苯甲醛;对L-亮氨酸经酯化、格氏反应得到二齿手性氨基醇.二齿手性氨基醇与上述醛经缩合、还原反应,得到三齿手性氨基醇.产物结构经IR,MS和1H NMR等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主客体的浓度及手性羧酸的纯度,运用1H NMR分别考察了主体二齿手性氨基醇、三齿手性氨基醇对客体布洛芬和扁桃酸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当主客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三齿手性氨基醇对布洛芬消旋体的α位甲基质子及扁桃酸消旋体的α位质子分别产生11.2和9.2 Hz的化学位移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亮氨酸 手性氨基醇 三齿配体 手性识别 布洛芬 扁桃酸 对映异构体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对有机膦酸酯类对映体分离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国生 黄慕斌 +5 位作者 李高兰 杜爱琴 戴庆 高如瑜 陈茹玉 王琴荪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7-429,共3页
利用Pirkle型手性固定相系统地研究了11种有机膦酸酯的手性分离情况。讨论了流动相中强组分异丙醇浓度和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分离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和流动相中强组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讨论了有机膦酸酯不同取... 利用Pirkle型手性固定相系统地研究了11种有机膦酸酯的手性分离情况。讨论了流动相中强组分异丙醇浓度和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分离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和流动相中强组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讨论了有机膦酸酯不同取代基对手性分离的影响,指出手性分离中取代基位置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手性分离结果,空间位阻过大同样会使手性分离系数降低。在选定的分离条件下,11种有机膦酸酯均可达到基线分离。根据手性分离结果给出了可能的手性分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酸酯 手性分离 拆分 有机磷 HPLC
下载PDF
电喷雾质谱在手性识别和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勤 张淑珍 +3 位作者 吴弼东 申睿 谢剑炜 刘克良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0-788,共9页
近年来电喷雾质谱以其快速、灵敏、简便、样品用量少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性分析研究中。本文综述了目前电喷雾质谱法在手性识别和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常用的质谱手性选择剂,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手性分析 手性选择剂 非共价相互作用
下载PDF
手性杯芳烃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振峰 郑炎松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02-709,共8页
手性杯芳烃是一类重要的主体化合物 ,在手性识别、对映体分离、不对称催化等方面有潜在的用途 .综述了手性杯芳烃的合成及其在手性识别、对映体分离方面的性能 .
关键词 合成 性质 手性杯芳烃 手性识别 对映体分离 不对称催化
下载PDF
含氨基酸单元的手性主体的合成及手性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括喜 刘顺英 +3 位作者 何永炳 秦海娟 卿光焱 胡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205-2209,共5页
以L-丙氨酸和2,7-二萘酚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方法合成了二种带有荧光基团萘的手性阴离子主体(1和2),用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用荧光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研究了主体与二苯甲酰酒石酸阴离子的相互作... 以L-丙氨酸和2,7-二萘酚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方法合成了二种带有荧光基团萘的手性阴离子主体(1和2),用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用荧光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研究了主体与二苯甲酰酒石酸阴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2与D-或L-二苯甲酰酒石酸阴离子均形成1∶1的配合物,主体1展现出良好的对二苯甲酰酒石酸阴离子对映选择性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主体 合成 荧光传感器 手性识别 氨基酸衍生物
下载PDF
纤维素型手性固定相拆分亚砜系列化合物 被引量:6
18
作者 翁文 林文士 +2 位作者 熊雪珠 姚碧霞 曾庆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5-808,共4页
在纤维素型手性固定相Ch iralcel OD-H正相条件下对6个亚砜化合物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醇添加剂的含量、柱温等对保留及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与手性硫原子相连的苯环上含有吸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拆分效果不理想,而苯甲亚砜、苯... 在纤维素型手性固定相Ch iralcel OD-H正相条件下对6个亚砜化合物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醇添加剂的含量、柱温等对保留及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与手性硫原子相连的苯环上含有吸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拆分效果不理想,而苯甲亚砜、苯乙亚砜及对甲氧基苯甲亚砜得到了基线分离。当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2.5∶7.5,V/V),流速1.0 mL/m in,柱温25℃时,3个化合物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351、1.369和1.151,出峰时间在26 m in以内。利用热力学方法对手性拆分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手性拆分 手性识别 亚砜 纤维素衍生物
下载PDF
超分子凝胶的手性功能应用:手性分子识别与不对称催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靳清贤 李晶 +3 位作者 李孝刚 张莉 方少明 刘鸣华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930,共12页
超分子凝胶通过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将溶剂液体相固定化,是一类重要的软物质材料。由于超分子凝胶能快速形成,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均一、可调,且可大规模制备,因此成为超分子化学、纳米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并在... 超分子凝胶通过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将溶剂液体相固定化,是一类重要的软物质材料。由于超分子凝胶能快速形成,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均一、可调,且可大规模制备,因此成为超分子化学、纳米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并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功能研究和应用拓展,如在材料模板、光电开关、药物释放、分子识别和超分子催化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报道。由于超分子凝胶具有固-液相可逆转变、可控组装等特性,成为了超分子手性和分子手性研究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超分子凝胶在超分子手性催化、手性分子识别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超分子凝胶功能应用开辟了新的空间,为手性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凝胶 自组装 不对称催化 手性识别
原文传递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用于蛋白对氨基酸手性识别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申刚义 高妍 +3 位作者 戴东升 崔箭 刘裕明 裴凌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09-1713,共5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以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为探针构筑了手性识别传感膜,对L-和D-苯丙氨酸以及L-和D-色氨酸手性识别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在与每种氨基酸分子的L和D型异构体相互作用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动...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以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为探针构筑了手性识别传感膜,对L-和D-苯丙氨酸以及L-和D-色氨酸手性识别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在与每种氨基酸分子的L和D型异构体相互作用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动力学差异.动力学数据显示,两种蛋白与每种氨基酸L型异构体的亲和力均大于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手性识别 氨基酸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