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乾隆创造了古代世界滑冰的辉煌 被引量:9
1
作者 韩丹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9-16,共8页
清代的乾隆皇帝,把当时的滑冰运动提升到国家活动的战略地位,规定每年举行冰上运动大会,世称“冰嬉大典”,坚持数十年,使我国的古代滑冰运动和滑冰文化跃居当时的世界前茅,创造出世界滑冰史上的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 清朝 乾隆皇帝 冰嬉大典 古代世界滑冰
下载PDF
清代服饰变化与满汉文化交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耘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108-109,共2页
清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时期,清代服饰也发生了重大变异。介绍了满族及其服饰的特点,从清代服饰的变化形式入手,探讨了满汉服饰交融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 满族 清代 服饰 变化
下载PDF
关于明代的“京报”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海巍 孔正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9-104,共6页
明代是否存在"京报"以及"京报"的性质问题,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作为文献史料,仅限于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中的一则材料。当代新闻史学者对史料的发掘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方汉奇、姚福申等先... 明代是否存在"京报"以及"京报"的性质问题,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作为文献史料,仅限于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中的一则材料。当代新闻史学者对史料的发掘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方汉奇、姚福申等先生的考察,但也多限于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述。根据元明时期文献中关于"京报"的若干材料,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京报"一词最早产生于元代;作为报纸的形态,明代的"京报"已经存在,而且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一类是封建政府的官报——邸报,一类是民间报房的私报——小报。明代"京报"具有的双重称谓,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阅读者的"误读"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报” 明代 嘉靖万历年间 双重性
下载PDF
祭墓与踏青:唐代“清明”所展演的生命伦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廖美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清明"原指自然物象的澄澈光明,引申而为人文修养的清净明理,映现在礼乐上更成为自然与人文的共通质性,展现出"清明"意涵的多元丰富性。在历史进程中,更融摄寒食禁火与上巳修禊,相互挹注而成为清明节令群,同时具有... "清明"原指自然物象的澄澈光明,引申而为人文修养的清净明理,映现在礼乐上更成为自然与人文的共通质性,展现出"清明"意涵的多元丰富性。在历史进程中,更融摄寒食禁火与上巳修禊,相互挹注而成为清明节令群,同时具有节气与节令的双重意义。这样的发展,唐代是一个关键,以水流澄澈、万物滋长、繁花盛开、蜂飞蝶舞的大自然为舞台,有慎终追远的家族祭墓,郊游踏青的两性恋情,雅集宴聚的人际关系,乃至拔河、蹴踘、秋千等体能活动,无一不在演示着以人法天的生命伦理,尤可见传统节气与节令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气 清明 唐代 节令群 生命伦理
下载PDF
清朝对甘肃地区的设治和经营 被引量:1
5
作者 尤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87,共4页
对清朝在甘肃的设治和经营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清朝在此主要实行土司制度,它是清政府处理边陲民族地区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的不断努力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清朝 甘肃 政区设治 经营管理
下载PDF
《大清民律草案》摭遗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生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0-151,共12页
现有资料的发掘和最近搜集所得的新资料表明,清末编订民律草案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经历了修订法律权之争、拟订《编纂民法之理由》(草稿)与确定编纂计划、开展民事调查与编订民律草案条文稿,以及编订《大清民律草案》说明稿的几... 现有资料的发掘和最近搜集所得的新资料表明,清末编订民律草案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经历了修订法律权之争、拟订《编纂民法之理由》(草稿)与确定编纂计划、开展民事调查与编订民律草案条文稿,以及编订《大清民律草案》说明稿的几个事件。清末政治形势日益紧迫致使当时的修订法律馆不可能按照既定的立法计划进行编订,最终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也难免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民律草案》 清代 法律史 民法史 法律权 民事调查
原文传递
朱熹对宋代易学的发展——兼论朱熹、程颐易学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6
7
作者 蔡方鹿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7,共11页
朱熹提出《易》之本义为卜筮的见解,由此对程颐易学和义理学派提出批评。朱熹主张区分《周易》经传,提出易学发展阶段说。通过比较《周易本义》和《周易程氏传》,可见两者之异同。朱熹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 朱熹提出《易》之本义为卜筮的见解,由此对程颐易学和义理学派提出批评。朱熹主张区分《周易》经传,提出易学发展阶段说。通过比较《周易本义》和《周易程氏传》,可见两者之异同。朱熹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起来,从而发展了宋代易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宋代易学 程颐 卜筮 象数 义理
下载PDF
三张“二十四治”与东晋南方道教“静室”之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赵益 《东南文化》 2001年第11期52-56,共5页
本文着重从道教史内部重新考察了三张“二十四治”与东晋以降南方道教“静室”的关系,认为“二十四治”组织本身就是三张以后理论化的产物,而南方道教“静室”本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其实质亦与“二十四治”迥然有别。将“静室”与“二十... 本文着重从道教史内部重新考察了三张“二十四治”与东晋以降南方道教“静室”的关系,认为“二十四治”组织本身就是三张以后理论化的产物,而南方道教“静室”本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其实质亦与“二十四治”迥然有别。将“静室”与“二十四治”相联系,实乃东晋至南朝道教整理者拟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治 静室 东晋神仙道教
下载PDF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琦 侯旭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7-55,共9页
汉景帝阳陵16号外藏坑出土的褐家鼠鼠骨,经动物考古研究者鉴定为侵入遗址所遗留。不过经过计算可知,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褐家鼠实际上无法通过打洞的方式侵入陵墓。结合满城汉墓的鼠类陪葬品和出土物的相互关系可知,'后期侵入说'... 汉景帝阳陵16号外藏坑出土的褐家鼠鼠骨,经动物考古研究者鉴定为侵入遗址所遗留。不过经过计算可知,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褐家鼠实际上无法通过打洞的方式侵入陵墓。结合满城汉墓的鼠类陪葬品和出土物的相互关系可知,'后期侵入说'无法成立,应将阳陵鼠骨视为景帝生前饮食习惯在地下世界的反映,而研究者则是将现代人不吃老鼠的错觉不自觉带入了考古研究的语境。事实上,食鼠的风俗其来有自,从史前遗址直到今人风俗,古今人食用各种鼠类的现象斑斑可数。用现代人的口味来推度古人属于一种'辉格式'的思维方式,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回望过去,往往容易形成'以今度古'的思维惯性,不免会误解古人。对此,应不断在研究与生活中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景帝 阳陵 褐家鼠 食鼠风俗 辉格史学
原文传递
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0年第3期25-36,共12页
本文论述了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与前代的异同 ,反映在往来通使种类上 。
关键词 宗藩关系 初查 特殊地位 清代 异同 清初 文论
原文传递
明清盐业专卖制度演变的“寻租”经济学分析——18世纪中国经济兴衰和社会转型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薇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6年第6期84-89,共6页
本文认为专卖制度(以盐业专卖制度为主)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兴衰以及16、17世纪经济转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试图运用寻租理论对16、17世纪(明代及清朝前期)中国的专卖制度(主要是盐业专卖制度)进行剖析,分析其对该时期中国经... 本文认为专卖制度(以盐业专卖制度为主)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兴衰以及16、17世纪经济转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试图运用寻租理论对16、17世纪(明代及清朝前期)中国的专卖制度(主要是盐业专卖制度)进行剖析,分析其对该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盐业专卖制度 寻租
下载PDF
封建官绅与近代教案 被引量:3
12
作者 丛曙光 孙长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79,共4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联合一致,共同反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尽管从表面上看,参加反洋教斗争的常常是成千上万的平民,但是真正的鼓动者与策划者,多半是封建士绅与官吏。本文试图通过对封建...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联合一致,共同反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尽管从表面上看,参加反洋教斗争的常常是成千上万的平民,但是真正的鼓动者与策划者,多半是封建士绅与官吏。本文试图通过对封建士绅和官吏参加反洋教斗争(即教案)的原因、形式以及所处的地位作一综合剖析,将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近代史学界所争论的焦点问题:近代教案的性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官绅 传教士 教案
下载PDF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启蒙——晚清洋务派技艺、实业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干梓 夏金星 邹纪生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12,共9页
现代职业教育是以与蒸汽为动力的机器生产相联系的工业生产的产物,它既有别于中国古代技艺教育,又存在某种思想的传承与源流。本文在分析现代职业教育未能在中国产生而要从西方引进的原因基础上,着眼于研究为什么在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出... 现代职业教育是以与蒸汽为动力的机器生产相联系的工业生产的产物,它既有别于中国古代技艺教育,又存在某种思想的传承与源流。本文在分析现代职业教育未能在中国产生而要从西方引进的原因基础上,着眼于研究为什么在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近代职业教育的启蒙,及其代表性人物在职业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洋务派 技艺 实业教育
下载PDF
略论清代前期西北边疆的“因俗而治”政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荣霞 《甘肃理论学刊》 2001年第1期63-66,共4页
清代前期在西北边疆地区所实行的“因俗而治”政策 ,实际上是根据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社会情况、风俗习惯等所制定的、目的在于加强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 ,实现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治边政策。
关键词 清代前期 西北边疆 “因俗而治” 政策
下载PDF
晚清时期西北地区的毒品问题及其治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褚宸舸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5-49,共5页
该文研究了晚清时期我国西北地区从烟毒输入地到烟毒输出地的变迁和由此引起的西北地方政府对烟毒实施治理的措施和对策 ,并从历史环境、文化心理、人文地理。
关键词 晚清 西北地区 禁毒 原因 治理
下载PDF
中国留学生研究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喜所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9-115,共7页
中国留学生的研究从清末露出端倪,至“五四”之后的20年代逐步向前发展,初步奠定了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时期则基本停滞,20世纪80年代重新崛起,发展势头强劲;90年代之后持续升温,研究队伍和研究领域都有大的拓展,成果斐然。台湾... 中国留学生的研究从清末露出端倪,至“五四”之后的20年代逐步向前发展,初步奠定了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时期则基本停滞,20世纪80年代重新崛起,发展势头强劲;90年代之后持续升温,研究队伍和研究领域都有大的拓展,成果斐然。台湾和香港的研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活跃,国外的研究则主要放在曾留学他们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晚清社会 民国教育 学术史
下载PDF
论清末监狱改良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连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5-69,共5页
本文对清末监狱改良的原因、内容及评价进行了论述,认为清末监狱改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中国监狱制度的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 清末 监狱 改良 评价
下载PDF
清代乡村疫病救助中道德资源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磊 张金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民间道德资源有力地支持了清代地方行政,乡村疫病救助就属典型之例。围绕和谐人际与团结乡民的道德目的,乡村地区不仅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疫病救助机制,而且其间的道德资源也在患难相恤的乡民道德互助中,恪尽职守的官员道德教化里,当仁不... 民间道德资源有力地支持了清代地方行政,乡村疫病救助就属典型之例。围绕和谐人际与团结乡民的道德目的,乡村地区不仅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疫病救助机制,而且其间的道德资源也在患难相恤的乡民道德互助中,恪尽职守的官员道德教化里,当仁不让的乡绅道德动员及对民间中医仁医妙术的百姓信任中得到了完整地调动与充分地运用。于是,在各道德主体的通力合作下,乡村的卫生安全最终维系有望,化险为夷。总之,道德资源在清代的乡村疫病救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乡村 疫病救助 道德资源 乡村卫生 医学伦理学
下载PDF
孔颖达的易学诠释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玉平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7,共8页
孔颖达编撰的《周易正义》是唐代易学诠释学的代表作。孔疏从王弼易学基本原则出发 ,吸纳了汉易象数学方法 ,以其取象与取义相结合的鲜明特色 ,对《周易》的体例、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成 ,对《周易》所蕴涵的原理 ,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孔颖达编撰的《周易正义》是唐代易学诠释学的代表作。孔疏从王弼易学基本原则出发 ,吸纳了汉易象数学方法 ,以其取象与取义相结合的鲜明特色 ,对《周易》的体例、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成 ,对《周易》所蕴涵的原理 ,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解释。孔颖达的易学诠释学深刻影响了唐宋时期易学和哲学的发展 ,成为汉易向宋易过渡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易学诠释学 汉易 王弼易学
下载PDF
正统的解构与法统的重建:对清代边疆民族问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世明 龚胜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1年第4期32-45,共14页
本文从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研究的四次突破入手,提出边疆民族研究中的“中原中心论”的传统范式源于中国史学上的正统论的遗绪,应重建中华法系的法统,将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华法系的研究领域。作者主张史学概念化是开创边疆研究新局的途... 本文从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研究的四次突破入手,提出边疆民族研究中的“中原中心论”的传统范式源于中国史学上的正统论的遗绪,应重建中华法系的法统,将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华法系的研究领域。作者主张史学概念化是开创边疆研究新局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正统论 中国史学 中原 清代 民族研究 中心论 中华法系 民族问题 民族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