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汉语介词研究史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誉上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介词在古今汉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作用,一百多年来介词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文章旨在对19世纪末以来的汉语介词研究史进行切分,并对每一阶段的介词研究成果加以概述,以期梳理出我国汉语介词研究的学术演进史。
关键词 百年 汉语介词 研究史
下载PDF
汉语介词话题标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国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4,79,共4页
本文描写了汉语介词话题标记类型,并对各种类型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还指出了各种介词话题标记的功能与使用制约因素,描写了各种介词话题标记在使用上出现的频率差异并对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做了解释。
关键词 汉语介词话题标记 使用制约 使用频率
下载PDF
新加坡中学生使用汉语常用介词的特点与偏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振平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16-31,共16页
本文考察了28个汉语常用介词在新加坡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情况。首先提出了鉴别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介词的特点和偏误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认定了新加坡中学生使用汉语介词的4个特点:"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存在句句首处所... 本文考察了28个汉语常用介词在新加坡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情况。首先提出了鉴别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介词的特点和偏误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认定了新加坡中学生使用汉语介词的4个特点:"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存在句句首处所词语前使用介词"在"的频率、"当……时/的时候"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以及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带"来得"的"比"字比较句;8类偏误:有关框式介词的偏误、介词冗余、介词短语所处的位置有误、介词与介引成分及介词短语与谓语动词搭配不当、介词之间的混用、将介词短语用作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否定表达有误、语句意义不明;并进而提出了5项教学建议:通过汉英对比强调汉语介词用法上的特点、突出强调时间词作状语和方位短语作定语的结构特点、确立易混淆的介词并加强辨析教学、依据语块教学理论加强框式介词的教学、用认知图式来阐释结构和语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学生 汉语常用介词 偏误
下载PDF
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 被引量:46
4
作者 贺阳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2-89,共8页
本文全面探讨了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语法现象 ,对这些语法现象的欧化性质、产生时间和发展状态进行了考察 ,以此说明间接语言接触在汉语语法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特点。
关键词 间接语言接触 汉语书面语 欧化 汉语介词
下载PDF
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对英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霞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76-80,共5页
现代汉语介词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以调查、分析英语国家学生使用现代汉语介词的情况和现代汉语界及对外汉语界对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研究论文、专著... 现代汉语介词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以调查、分析英语国家学生使用现代汉语介词的情况和现代汉语界及对外汉语界对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研究论文、专著为基础,分析总结20余年来,有关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汉语介词的研究及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介词 “在” “跟” “对” “从” 对英汉语教学
下载PDF
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遗漏现象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阿舒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71,共5页
维吾尔族学生使用汉语介词时常常出现遗漏介词的偏误。通过对一些常用介词的偏误分析,我们认为母语的干扰是产生这一偏误的主要原因,建议汉语教学中利用母语语法中的“格”概念,减少学生理解中概念转换的困难,消除学生介词使用的隔膜感... 维吾尔族学生使用汉语介词时常常出现遗漏介词的偏误。通过对一些常用介词的偏误分析,我们认为母语的干扰是产生这一偏误的主要原因,建议汉语教学中利用母语语法中的“格”概念,减少学生理解中概念转换的困难,消除学生介词使用的隔膜感,同时将介词的隐省规则明晰化,使学生领悟汉语的弹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学生 汉语 介词遗漏现象 弹性机制
下载PDF
南亚留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类型学研究
7
作者 霍兴宇 李诗卿 +1 位作者 吴洲欣 祁峰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1-574,共14页
本文基于语言类型学,针对南亚留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类型学倾向,提出四项假设,并结合中介语语料库和问卷调查对习得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假设一、假设三与南亚留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而假设二与假设四则... 本文基于语言类型学,针对南亚留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类型学倾向,提出四项假设,并结合中介语语料库和问卷调查对习得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假设一、假设三与南亚留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而假设二与假设四则未能得到验证。此外,我们还发现,日、韩、蒙等其他OV型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在汉语介词习得方面表现出相似的倾向,这进一步印证了语言类型学在预测汉语习得倾向方面的有效性,凸显了同类母语类型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的内部一致性。我们认为习得偏误的偏移现象主要受到语义不对称性以及联系项居中原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介词 二语习得 类型学 南亚留学生 国际中文教育
原文传递
韩语助词“■”的惯用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苏玲玲 《科教文汇》 2015年第16期179-180,共2页
韩语助词的种类繁多,为使中国学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韩语助词的用法及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韩语助词""表示地点、场所的用法,熟记并灵活运用这些惯用表达对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及观点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韩语助词中文介词地点 场所的表达
下载PDF
类型学视野下汉韩语介词相关语序与选择动因——以汉语“在+NP”及其韩语对应形式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淑杰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第3期55-60,共6页
本文运用语序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以汉语"在+NP"及其韩语对应形式为中心,对汉韩语介词相关语序、选择动因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说明。本文认为类型学关注的介词相关语序中,汉韩二语在介词短语内部都基本保持了... 本文运用语序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以汉语"在+NP"及其韩语对应形式为中心,对汉韩语介词相关语序、选择动因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说明。本文认为类型学关注的介词相关语序中,汉韩二语在介词短语内部都基本保持了与各自语言基本语序的和谐,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但在句法层次上,韩语受限于动词强制居尾的句法结构特点,在距离象似原则的支配下,与VP形成和谐组配;而句法化程度较低的汉语则因为距离象似与时间象似性原则的竞争与妥协,以及介词语法化、动补结构发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大量派生介词框式结构,介词短语语序也呈现比韩语复杂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学 汉语介词 韩语副词格助词 “在+NP” 语序 选择动因
下载PDF
缅甸学生习得汉语介词“跟”的偏误分析
10
作者 粟明月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9年第1期98-109,共12页
本文将母语为缅甸语的学生使用汉语介词“跟”时出现的偏误归纳出四个偏误类型,并依据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进行分析.通过汉语和缅甸语对比,分析“跟”和缅甸语对译词在语义、句法上的区别和联系,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本文将母语为缅甸语的学生使用汉语介词“跟”时出现的偏误归纳出四个偏误类型,并依据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进行分析.通过汉语和缅甸语对比,分析“跟”和缅甸语对译词在语义、句法上的区别和联系,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干扰、汉语教材以及工具书的考察方式揭示导致这些偏误的原因,并对介词教学以及教材与工具书的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学生 汉语介词 偏误分析
原文传递
谈汉语介词的日译形式
11
作者 秦礼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8-91,共4页
汉语的介词和日语补格助词的语法特点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 ,介词大多数日译为补格助词 ,还可译为宾格助词。
关键词 汉语 介词 汉日译 翻译 宾格助词 助动词 补格助词 动词
下载PDF
基于HMM的汉语介词短语自动识别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奚建清 罗强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73,18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介词短语界定模型,通过HMM的介词短语边界自动识别和依存语法错误校正2个处理阶段,较好地完成了对一个经过分词和词性标注的句子进行介词短语界定任务,为更进一步的句法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试... 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介词短语界定模型,通过HMM的介词短语边界自动识别和依存语法错误校正2个处理阶段,较好地完成了对一个经过分词和词性标注的句子进行介词短语界定任务,为更进一步的句法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识别正确率达到了86.5%(封闭测试)和77.7%(开放测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介词短语 自动识别 依存语法
下载PDF
基于CCMO的现代汉语介词词义结构描写 被引量:9
13
作者 邱庆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6期19-24,共6页
认知组合性词义观(CCMO)是对词义生成和理解之规律的一种模型化观照,是进行词义结构描写的基础性理念。在理解词义时,CCMO要求牢记词义具有认知特性和句法组合特性,要从认知和句法组合的角度出发,坚持认为词义结构的生成是认知结构向语... 认知组合性词义观(CCMO)是对词义生成和理解之规律的一种模型化观照,是进行词义结构描写的基础性理念。在理解词义时,CCMO要求牢记词义具有认知特性和句法组合特性,要从认知和句法组合的角度出发,坚持认为词义结构的生成是认知结构向语言符号投射的结果,而词义结构的显现则是词语间的句法组合驱动的结果。基于CCMO,句法结构的生成可看成是词义结构扩展的结果,词义结构是句法结构生成的基础。以"在、从、经"类介词为例,描写构建了介词词义的球结构模型,说明了句法语义运算功能是介词词义的本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组合性词义观(CCMO) 汉语介词 词义球结构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的汉语介词短语识别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卢朝华 黄广君 郭志兵 《通信技术》 2010年第5期181-183,186,共4页
汉语介词短语识别的方法是基于最大熵的统计模型,通过最大熵的介词短语边界自动识别和依存语法错误校正两个处理阶段:先由最大熵模型对介词短语进行识别,然后利用依存树库中介词短语的左右边界词语的依存语法知识,对介词短语右边界的错... 汉语介词短语识别的方法是基于最大熵的统计模型,通过最大熵的介词短语边界自动识别和依存语法错误校正两个处理阶段:先由最大熵模型对介词短语进行识别,然后利用依存树库中介词短语的左右边界词语的依存语法知识,对介词短语右边界的错误识别进行校正,完成了对经过分词和词性标注的句子进行介词短语界定的任务,为进一步的句法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介词短语 短语识别 最大熵 依存语法
原文传递
基于加的夫语法的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敬源 倪梦凝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22,共11页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的加的夫语法角度对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的组成及其在句法中所填充的成分作了详细的描述,重点讨论了特殊句式"介词-X-方位词"、"把字句"、"被字句"等的语义句法结构以及介词词组是否...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的加的夫语法角度对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的组成及其在句法中所填充的成分作了详细的描述,重点讨论了特殊句式"介词-X-方位词"、"把字句"、"被字句"等的语义句法结构以及介词词组是否具有填充主语的语法功能,旨在研究汉语介词词组的语义和句法功能,为汉语语法界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介词词组主要包括介词和介词宾语,在小句中能够填充主语、补语和状语,在词组中能够填充名词词组中的修饰语和性质词组中的完成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的夫语法 现代汉语介词词组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英语国家学生汉语介词“对”的相关偏误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霞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65-72,共8页
本文调查了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关汉语介词"对"使用方面的偏误,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汉、英对比,分析"对"和相应的英语对译介词在语义、句法、语用上的区别和联系,考察汉英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对"的特点,... 本文调查了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关汉语介词"对"使用方面的偏误,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汉、英对比,分析"对"和相应的英语对译介词在语义、句法、语用上的区别和联系,考察汉英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对"的特点,目的在于让留学生体会汉英两种语言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减少偏误,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国家学生 现代汉语介词“对” 偏误分析 母语迁移
下载PDF
介词结构漂移的语用功能解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现代汉语介词结构的语序对"中心语边缘原则"提出了挑战,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呈现出动前动后漂移的现象。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导致了语法关系语法化程度不高,语义成分的表达只能凭借语用机制通过句位实现。从语用角度可以对此... 现代汉语介词结构的语序对"中心语边缘原则"提出了挑战,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呈现出动前动后漂移的现象。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导致了语法关系语法化程度不高,语义成分的表达只能凭借语用机制通过句位实现。从语用角度可以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现代汉语介词结构的漂移是受话题结构、焦点结构制约的结果:介词结构漂移到句首是受话题结构制约的结构;漂移到动后位置是焦点结构制约的结果。这种解释丰富了库藏类型学,证明了汉语在焦点库藏影响下的句法上的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结构 漂移 话题结构 焦点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语义分析的汉语介词短语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朝华 徐好芹 王玉芬 《电脑与电信》 2012年第3期46-48,共3页
针对介词短语右边界存在多种错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熵的汉语介词短语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汉语介词短语左右边界词语的依存语法知识,先由最大熵模型对介词短语进行识别,然后利用依存树库中介词短语的左右边界词语的... 针对介词短语右边界存在多种错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熵的汉语介词短语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汉语介词短语左右边界词语的依存语法知识,先由最大熵模型对介词短语进行识别,然后利用依存树库中介词短语的左右边界词语的依存语法知识,对介词短语右边界的错误识别进行校正,提高了介词短语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介词短语 短语识别 最大熵 依存语法
下载PDF
英汉介词短语语义指向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翁义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24-126,共3页
英汉介词短语的基本句法功能是在各自语言中充当定语、状语及补语。运用语义指向的分析方法,对比研究英汉介词短语在各自语言中充当定语、状语及补语时的异同。
关键词 英语介词短语 汉语介词短语 句法功能 语义指向
下载PDF
从偏误看母语对英语国家学生使用汉语介词“从”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霞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8-71,共4页
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关汉语介词"从"使用方面的偏误颇多。汉语介词"从"和英语对译介词不论是从语义还是从句法、语用方面说,都不是等值的。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使用"从"时所发生的偏误,与母语迁移有关,学生... 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关汉语介词"从"使用方面的偏误颇多。汉语介词"从"和英语对译介词不论是从语义还是从句法、语用方面说,都不是等值的。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使用"从"时所发生的偏误,与母语迁移有关,学生将母语(英语)介词在语义、句法及语用方面的规则套用到"从"之上,这些偏误的比例约在30%以上。考察汉英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从"的特点,让留学生体会汉英两种语言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减少偏误,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国家学生 现代汉语介词“从” 偏误分析 母语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