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战国的华夷之辨与华夏正统之争 被引量:5
1
作者 秦永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70,共3页
华夷之辨和华夏正统之争 ,实际是华夷异质文化间的碰撞和融汇。以周族为核心的华夏文化崛起后 ,华夏种族优越论和华夏正统论也由此而产生。华夏诸侯对四夷的摈斥 ,秦楚吴越对华夏正统的进取 ,构成华夷之辨的主要内容。由此也完成了华夏... 华夷之辨和华夏正统之争 ,实际是华夷异质文化间的碰撞和融汇。以周族为核心的华夏文化崛起后 ,华夏种族优越论和华夏正统论也由此而产生。华夏诸侯对四夷的摈斥 ,秦楚吴越对华夏正统的进取 ,构成华夷之辨的主要内容。由此也完成了华夏文化中心向秦汉汉族文化中心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之辨 华夏正统 华夏文化中心
下载PDF
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2
作者 赵永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1,共17页
中国认同意识,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在古代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即夏商周时期随着“中国”观念的出现,中国认同观念也开始产生,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观念正式形成;秦汉时期经过多民族中国的建设,... 中国认同意识,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在古代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即夏商周时期随着“中国”观念的出现,中国认同观念也开始产生,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观念正式形成;秦汉时期经过多民族中国的建设,汉民族在华夏民族发展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中国认同观念获得了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认同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隋唐时期,在汉人中国观念回归的基础上,又以礼别华夷、华夷互化、华夷一家等多民族中国观念为纽带将隋唐与周边少数民族连接在一起,中国认同观念获得了进一步升华;辽宋夏金时期,各个民族及其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中国正统和中国历史发展谱系中一员的思想观念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一体性;元朝实现大统一,多民族凝聚为中国的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已现端倪,后经明朝和北元均认为自己是中国历史发展谱系一员观念的发展,到了清朝乾隆时期,随着国家统一事业的完成,具有中国认同意识的各个民族齐聚到清朝中国这一共同旗帜之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民族即中华民族正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认同 中华民族的形成 中国正统 五德终始说
下载PDF
忠义与正统:朝鲜王朝对文天祥的认知与崇祀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卫国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6,共15页
文天祥系中国历史上著名忠义人物,受到尊崇,也成为朝鲜王朝追捧的对象。朝鲜燕行使在北京时常瞻拜文丞相祠,《文山集》数度刊行,朝鲜君臣熟知文天祥生平事迹,成为朝鲜历史人物比附的对象。1750年,赵显命从北京购来文天祥画像,英祖君臣... 文天祥系中国历史上著名忠义人物,受到尊崇,也成为朝鲜王朝追捧的对象。朝鲜燕行使在北京时常瞻拜文丞相祠,《文山集》数度刊行,朝鲜君臣熟知文天祥生平事迹,成为朝鲜历史人物比附的对象。1750年,赵显命从北京购来文天祥画像,英祖君臣多番讨论,最终安置在永柔县卧龙祠中,与诸葛亮、岳飞一同崇祀,此庙变成朝鲜之“三忠祠”。卧龙祠建于宣祖年间,肃宗扩及岳飞,英祖再添入文天祥,使之成为朝鲜崇祀中华英烈的重要场所。这与大报坛崇祀明朝皇帝的意义一样,系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又一重要象征,宣示朝鲜王朝坚守中华正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诸葛亮 毛卧龙祠 中华正统 清代中朝关系史
原文传递
宫殿式建筑中的“中华正统”思路——台北“故宫博物院”之空间表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蒋雅君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6-141,共6页
试图从官方背景的博物馆作为一种"现代性"计划的现实切入,重思台北"故宫博物院"宫殿式建筑背后所支撑的"复古主义"思潮之"现代思维"。书写主轴乃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设计与发展历程为经,文... 试图从官方背景的博物馆作为一种"现代性"计划的现实切入,重思台北"故宫博物院"宫殿式建筑背后所支撑的"复古主义"思潮之"现代思维"。书写主轴乃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设计与发展历程为经,文化认同变迁为纬,以对二战后国民党政权的"中华正统"文化论述形构空间的表征的分析、讨论宫殿式建筑外表的故宫建筑之文化内涵,继而讨论1990年代以来"新国族工程"与故宫的品牌化之路对"正统"思路的反思与消解,从而凸显台湾不同历史时势所铸造的现代性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宫殿式建筑 中华正统 道统说 文化资本 象征经济
原文传递
夷夏之辨与汉魏晋南北朝佛道论争——“老子化胡说”的缘起、演变及影响
5
作者 李亚飞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3期54-65,共12页
以佛道二教作为主体展开对"老子化胡说"之认同与论争,凸显了华夏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概况。对于在历史中存在的"老子化胡说",其真伪其实并不重要,通常也并不决定佛道二教论争的成败,但值得关注的是通过... 以佛道二教作为主体展开对"老子化胡说"之认同与论争,凸显了华夏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概况。对于在历史中存在的"老子化胡说",其真伪其实并不重要,通常也并不决定佛道二教论争的成败,但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该说的论辩展现出的华夏价值观与外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正统 黄老道 夷夏论
下载PDF
族际互动视域下的辽代契丹语文献平阙格式研究
6
作者 徐世康 《中国文字研究》 2022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契丹王朝时期,“平阙”之制不仅见于汉语文献,在契丹语文献中也有所反映。契丹语文献中的平阙语词一方面包含了诸多汉语固有的词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部分游牧民族特有的词汇。从已释读契丹文平阙语词的情况看,与君主相关的语词最为常见... 契丹王朝时期,“平阙”之制不仅见于汉语文献,在契丹语文献中也有所反映。契丹语文献中的平阙语词一方面包含了诸多汉语固有的词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部分游牧民族特有的词汇。从已释读契丹文平阙语词的情况看,与君主相关的语词最为常见,这表明唐代“平阙式”用以维护、尊重皇帝而非国家权威的传统在辽代也得到了延续。此外,契丹语文献所见的平阙格式虽并不严谨,但毫无疑问反映出了辽代中后期统治者对这一文书抬头制度的接受,而这也与其时统治者对儒家思想中“中国观”以及“正统观”的认同逐渐增加之趋势互为表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契丹语 墓志铭 平阙 正统观
下载PDF
汉文化影响下的金大定、明昌词
7
作者 武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4-18,共5页
金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其在统治过程中迅速汉化,并以华夏正统自居。金代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词也成为词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环节。金词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其中大定、明昌词是金词走向成熟的阶段。其作... 金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其在统治过程中迅速汉化,并以华夏正统自居。金代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词也成为词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环节。金词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其中大定、明昌词是金词走向成熟的阶段。其作品中的华夏正统意识与对宋代词风的继承皆表明金词深受汉文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词 汉化 华夏正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