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新时期文学观念的嬗变 |
吴圣刚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7
|
|
2
|
从翻译批评看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 |
高方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3
|
中国新文学中的父子母题(上)——以鲁迅、曹禺等人作品为中心的分析 |
张重岗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4
|
从沈从文的文学发展道路看现代传媒对作家的影响 |
陈煜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5
|
论现代书话的概念与文体特征 |
赵普光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5 |
3
|
|
6
|
论钱钟书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
李秀蓉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3
|
|
7
|
废名与鲁迅 |
陈建军
孔杰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
|
|
8
|
论文学圈教学法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 |
戴勇
|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3
|
|
9
|
“五四”前后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文学思潮 |
周仁政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2 |
2
|
|
10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三重使命 |
秦弓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1
|
“当代文学”的文学史意义——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为中心 |
张一帆
|
《云梦学刊》
|
2014 |
0 |
|
12
|
依附、交叉与并存——略谈华文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
尹康庄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3
|
市民文化精神的呼唤与凸显——以《现代》中的都市文学为例 |
肖佩华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4
|
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借鉴与应用 |
田原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5
|
论中国近代诗歌 |
毛庆耆
|
《学术界》
CSSCI
|
1999 |
0 |
|
16
|
一曲中国民众生存的赞歌——兼论废名的民众观 |
张吉兵
余群杰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7
|
质疑“当代文学” |
金仕霞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8
|
接受与背离:“五四”一代人与基督教 |
林季杉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9
|
中英文学交流史上的一轮彩虹--论朱利安·贝尔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
龚敏律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20
|
试论宗教价值观对中美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
刘敏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