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从中医角度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56
1
作者 窦晓鑫 杨玉莹 +1 位作者 卜志超 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其病位在肺,总的病机为湿郁于肺,治疗的关键环节是尽早正确及时除湿,通腑泄浊。依据四诊合参、审症求因,初步提出分期辨证论...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其病位在肺,总的病机为湿郁于肺,治疗的关键环节是尽早正确及时除湿,通腑泄浊。依据四诊合参、审症求因,初步提出分期辨证论治: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在临证时需要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方案治疗本次疫病。未感染者要早预防,已感染者要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 病名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辨证论治 预防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古病名探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祝珍珍 袁灿宇 +4 位作者 袁智宇 孙天福 张建文 李西云 袁海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9-1511,共3页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古籍 心水病 中医学 病名研究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名源流探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彭艳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38-139,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名繁杂众多,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研究其中医病名源流,分析古代文献的有关论述,可从相关疾病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名繁杂众多,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研究其中医病名源流,分析古代文献的有关论述,可从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取得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分期分阶段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 病名 源流
下载PDF
痤疮中医诊治源流考 被引量:22
4
作者 郝英利(综述) 顾炜 徐琳(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78-182,共5页
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引经据典,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调护四方面探析古今医家对痤疮的不同学术见解,进一步呈现本病的发展进程。各时期病名繁多,并趋于统一,普于“粉刺”;病因多以肺胃湿热为主,随当代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的增多... 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引经据典,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调护四方面探析古今医家对痤疮的不同学术见解,进一步呈现本病的发展进程。各时期病名繁多,并趋于统一,普于“粉刺”;病因多以肺胃湿热为主,随当代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的增多,常受累于肝肾,甚则冲任不调;治疗上内外结合,内治注重清肺胃湿热,辅以调理肝肾、以养冲任,外治的行针刺络、粉膏熏洗等众多剂型的应用,已成为中医治疗本病的一大特色;饮食、情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护也日趋被重视,从而达到干预痤疮发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中医 源流 病名 病因病机 治疗 预防调护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中医历史溯源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义 卢益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93-196,共4页
过敏性紫癜,又称“葡萄疫”,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诊治该病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常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文章结合中医古籍及当代医家观点,从过敏性紫癜的命名、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来深入探究中医诊疗思路,以进一步体现中医诊... 过敏性紫癜,又称“葡萄疫”,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诊治该病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常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文章结合中医古籍及当代医家观点,从过敏性紫癜的命名、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来深入探究中医诊疗思路,以进一步体现中医诊疗特色,为中医诊治本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中医 溯源 病名 病因病机 治疗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中医病名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想 张华敏 +3 位作者 张宇 陈广坤 曾子玲 李鸿涛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3期24-28,共5页
通过对学术论文、诊疗指南及教材中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病名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古籍中鼻鼽相关记载,认为仅以“鼻鼽”指代变应性鼻炎欠妥,难以涵盖本病喷嚏、流鼻涕、鼻痒和鼻塞这4个主要症状。进一步梳理分析古今中医文献中相关病名概念... 通过对学术论文、诊疗指南及教材中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病名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古籍中鼻鼽相关记载,认为仅以“鼻鼽”指代变应性鼻炎欠妥,难以涵盖本病喷嚏、流鼻涕、鼻痒和鼻塞这4个主要症状。进一步梳理分析古今中医文献中相关病名概念的内涵外延,认为“鼽嚏”作为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病名较为恰当,可涵盖本病主要症状,并符合其寒热虚实夹杂的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中医病名 鼻鼽 鼽嚏
下载PDF
肺络张:支气管扩张症中医病名的再认识
7
作者 杨耀宇 敖素华 《四川中医》 2024年第9期31-33,共3页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反复发生的化脓性感染。支扩病程长,病变不可逆转,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中医药在防治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中有着较大的优势,但限于古时支扩未有其对应的中医...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反复发生的化脓性感染。支扩病程长,病变不可逆转,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中医药在防治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中有着较大的优势,但限于古时支扩未有其对应的中医病名,既往典籍中鲜有关于支扩的相关记载,而朱文峰等在1997年创新性提出“肺络张”一名,却未得推广,以至现今支扩中医病名繁杂,相关中医研究多受其影响。故笔者在此就支扩的中医病名“肺络张”进行探讨,以求加深对支扩中医病名的认识,为统一支扩的中医病名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扩 肺络张 络病 中医病名
下载PDF
论中医“症”描述的准确性与规范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魏佳 夏淑洁 +2 位作者 陈锦明 詹杰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症”是中医诊断体系中最具体的要素,症状信息规范化其关键在于明确“症”的认识和理解,文章系统分析中医“症”的内涵,分析目前“症”规范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统一标准、各家之言迥异、中西医“症”的混杂等,这些一定程度上阻... “症”是中医诊断体系中最具体的要素,症状信息规范化其关键在于明确“症”的认识和理解,文章系统分析中医“症”的内涵,分析目前“症”规范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统一标准、各家之言迥异、中西医“症”的混杂等,这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临床与科研,不利于中医学术的交流及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研究。因此提出从明确症名定义、统一规范症名、拆分复合症名、区分症状轻重、避免诊断性症名、纳入客观指征等几个方面对中医“症”的描述进行规范,通过建立系统标准体系,进行“症”的量化分级,规范信息采集过程,借助微观指标辨证等开展中医“症”的规范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术语规范化 症名规范化 中医理论 症名准确性
下载PDF
甲型H3N2亚型流感的中医传变规律及病名探析——基于北京地区934例甲型H3N2亚型流感临床资料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磊 吕小琴 +7 位作者 卢幼然 张瑞 哈雁翔 杨宇飞 郭玉红 赵京霞 胡晶 刘清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90-29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北京地区2015年及2016年冬季934例甲型H3N2流感阳性病例的症状变化规律,探讨甲型H3N2流感的中医病名。方法:通过回顾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 目的:通过观察北京地区2015年及2016年冬季934例甲型H3N2流感阳性病例的症状变化规律,探讨甲型H3N2流感的中医病名。方法:通过回顾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潞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收集的934例甲型H3N2流感阳性病例,分析于发病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前来就诊患者的症状学表现,研究甲型H3N2流感的中医传变规律,从而对甲型H3N2流感的中医病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34例甲型H3N2流感病例起病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样本量分别为349例、414例、154例、17例,其中男399例,女531例;年龄14~89岁,平均年龄(41.22±16.63)岁;BMI<18.535例,18.5~23.9 385例,24~27 184例,27~32 71例,>32 14例。甲型H3N2流感优势症状比较:其中第1天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咳嗽、咽痛、清涕、肌肉酸痛为主要表现;第2天在第1天症状的基础上,出现头痛;第3天与第2天比较,咽痛比例下降,不再为优势症状;起病第4天口干口渴,头晕头重的症状明显,其中发热、恶寒、咳嗽、口渴、头痛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34例甲型H3N2流感病例的其他症状如寒战、肢体困重、咳痰、鼻塞、咽痒、心悸、纳差、乏力、尿黄等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舌质表现为红舌向暗红舌的演变,舌苔由薄白逐渐转为黄腻,脉象上以浮脉为主,随着疾病的演变,紧脉逐渐减少,滑脉及数脉逐渐增加。结论:甲型H3N2属太阳伤寒,寒邪束表日久容易化热产生里热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病毒 甲型流感 H3N2 中医 传变规律 病名 北京
下载PDF
论中医“症状性病名”的合理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永辉 李灿东 +4 位作者 陈谦峰 雷黄伟 陶文娟 王洋 高碧珍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症状性病名是病名演变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以症状为纲目编撰医籍的需要,虽然症状性病名因症病概念混淆饱受诟病,但基于症状性病名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当前临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继续继承及发展症状性病名同时,综合应用中医... 症状性病名是病名演变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以症状为纲目编撰医籍的需要,虽然症状性病名因症病概念混淆饱受诟病,但基于症状性病名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当前临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继续继承及发展症状性病名同时,综合应用中医诊断基本要素、西医病名诊断与客观检查指标,弥补症状性病名应用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症状 病名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医对“疫痉”病名的讨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文清 《中国科技术语》 2008年第6期49-51,共3页
民国时期,疫痉多次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由于在当时是一种较新的疫病,出现了痉瘟、伏瘟、疫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多个病名,经过研究和探讨,多数中医认同了"疫痉"这一病名。即将出版的《中医内妇儿科名词》,将其首次规范。
关键词 民国 中医 疫痉 病名
下载PDF
论中医与“蛊”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虹燕 童晓云 梁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22期1-4,共4页
在古典医籍中,“蛊”作为一个与疾病有关的词,含义模糊而多歧。文章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其含义,指出“蛊”与中医颇有联系,其既可作为中医致病因素,又可作为中医的病名和证候名,概括了古代许多复杂而又难治的疾病及其症状表现,... 在古典医籍中,“蛊”作为一个与疾病有关的词,含义模糊而多歧。文章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其含义,指出“蛊”与中医颇有联系,其既可作为中医致病因素,又可作为中医的病名和证候名,概括了古代许多复杂而又难治的疾病及其症状表现,是古人认知疾病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致病因素 病名 证候名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辨证施治的概述与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峰 来薛 +5 位作者 王彬 吴蔚 张立春 汪伟 李珊 刘惠梅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9期935-940,共6页
整理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及各家学说,认为本病病机涉及湿、毒、热、寒、瘀、虚,其中湿、毒为核心病理因素;治疗上因地制宜,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辨证施治,围绕湿、毒为患,以祛邪固本为宗旨。中药内服方如清肺排毒... 整理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及各家学说,认为本病病机涉及湿、毒、热、寒、瘀、虚,其中湿、毒为核心病理因素;治疗上因地制宜,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辨证施治,围绕湿、毒为患,以祛邪固本为宗旨。中药内服方如清肺排毒汤、清肺透邪扶正方、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显示出较好疗效;中医非药物疗法如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针、传统功法等,多针对轻型、普通型和恢复期患者,可改善症状。但仍需高质量中医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病名 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综述
原文传递
肺风考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彩红 杨丽娜 尚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8-1390,共3页
通过追溯历代古典医籍对“肺风”疾病名术语进行源流考证,探寻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界定其疾病名定义、内涵及外延为:肺风是由风邪犯肺影响肺的宣肃功能,气不得宣降、日久腠理开疏、气血虚弱、内虚邪入、热毒伏结脏腑所致,初见咳... 通过追溯历代古典医籍对“肺风”疾病名术语进行源流考证,探寻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界定其疾病名定义、内涵及外延为:肺风是由风邪犯肺影响肺的宣肃功能,气不得宣降、日久腠理开疏、气血虚弱、内虚邪入、热毒伏结脏腑所致,初见咳嗽、鼻塞等表证,进而入里出现寒热、咳嗽、喘促、身运而重等症甚者迁延至心,表现为迷妄恍惚、狂言妄语或少气惙惙、不能复言的危重症状,并通过与病毒性肺炎、肺性脑病等现代疾病相比较揭示其临床价值,在当今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对肺风进行渊源梳理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风 中医疾病名术语 术语溯源 病毒性肺炎
下载PDF
中医文献学家——谢仲墨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政 王咪咪 解博文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第6期57-63,67,共7页
谢仲墨(1912-1971年),浙江萧山人,中医文献学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医学院。1955年卫生部所属中医研究院成立,谢仲墨是应召入京的第一批中医专家,从事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工作。他流传于世的几部学术著作有《国药之历史观与改进论》、《中... 谢仲墨(1912-1971年),浙江萧山人,中医文献学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医学院。1955年卫生部所属中医研究院成立,谢仲墨是应召入京的第一批中医专家,从事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工作。他流传于世的几部学术著作有《国药之历史观与改进论》、《中国历代医学伪书考》、《中医病名之研究》、《温病论衡》等。谢仲墨的主要学术成就有:阐明中医文献研究之方法,改革中医从研究中医病名始;中医文献研究及伪书考;温病研究;国药之历史与药物文献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仲墨 中医文献 中医病名 伪书
下载PDF
中医病名英译的“求同存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娜娜 徐江雁 +1 位作者 李盼盼 朱剑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0-682,共3页
基于'求同存异'原则,选取现行具有权威性的4部汉英对照中医名词术语标准为语料来源,以具体病名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4部标准的翻译异同,提出中医病名的翻译和传播策略:一是借用西医病名来翻译以'求同',二... 基于'求同存异'原则,选取现行具有权威性的4部汉英对照中医名词术语标准为语料来源,以具体病名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4部标准的翻译异同,提出中医病名的翻译和传播策略:一是借用西医病名来翻译以'求同',二是采用音译或创造新的英文词汇来翻译以'存异',三是几种译法相结合以保持翻译的灵活性,四是参照'西医中译'时的做法,以保持中医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为前提,使国外读者从整体上理解中医思维,并用中医思维来认识和学习中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同存异 中医 病名 英译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消化道息肉中医病名“腔内癥瘕”初探 被引量:10
17
作者 独思静 程若东 +4 位作者 赵兵 马尚清 兰青 赵晓琳 周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5-1476,共2页
消化道息肉临床检出率不断升高,暂无中医病名,不利于中医药规范化治疗。周斌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消化道息肉中医病名"腔内癥瘕",指出其基础病机为脾胃虚弱,痰浊、湿热、瘀血结聚,形成"腔内癥瘕"。治疗以... 消化道息肉临床检出率不断升高,暂无中医病名,不利于中医药规范化治疗。周斌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消化道息肉中医病名"腔内癥瘕",指出其基础病机为脾胃虚弱,痰浊、湿热、瘀血结聚,形成"腔内癥瘕"。治疗以健脾除湿、化痰消瘀为主,为明确消化道息肉的中医病名提供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中医病名 腔内癥瘕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中医病名探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雷雷 黄良文 +2 位作者 胡鹏 刘建民 石尧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91-93,共3页
探析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目前存在的系列问题,以文献为基础,参考专家建议,结合临床实践,初步探讨性提出颅脑损伤中医病名体系,丰富完善了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理论,进一步深化了中医对颅脑损伤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中医病名 病名体系
下载PDF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高血压中医病名与“脉胀”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清海 陶军 徐玉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调查高血压的中医病名及"脉胀"理论认可度。方法制定调查问卷,进行全国大范围调查,建立Epidate 3.0数据库,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9个省市自治区53家医院的523名专家接受调查。统计显示:眩晕、头痛、风... 目的调查高血压的中医病名及"脉胀"理论认可度。方法制定调查问卷,进行全国大范围调查,建立Epidate 3.0数据库,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9个省市自治区53家医院的523名专家接受调查。统计显示:眩晕、头痛、风眩等传统中医病名不能等同于高血压病的占87.2%~98.5%;赞同和考虑采用新的病名代替眩晕等病名的占92.9%。脉胀理论的认可度为87.8%。结论传统高血压中医病名运用不合理,脉胀作为高血压的中医概念,可解释高血压病的中医理论内涵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病名 脉胀 专家问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