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组学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及中医药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洋 赵福红 +3 位作者 宫铭海 杨波 郑时嘉 周忠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27-236,共10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目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痴呆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严重危害着老龄人口的身心健康,因此疾病早期诊断、积极预防、治疗就显得具有极其重要。生物标志物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寻找有价值的理想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疾病早期识... 阿尔茨海默病是目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痴呆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严重危害着老龄人口的身心健康,因此疾病早期诊断、积极预防、治疗就显得具有极其重要。生物标志物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寻找有价值的理想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疾病早期识别。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以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蛋白质组学是一种识别蛋白质和研究蛋白质表征的先进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动态性、全面性特点,这与中医药诊疗的整体观念较为一致,为识别具有诊断潜力的生物标志物及中医辨证论治客观化、开发中药方剂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尽管蛋白质组学技术日趋成熟,但在阿尔茨海默病诊疗领域应用中仍面临着挑战,存在蛋白质组学结果具有异质性、可复制性差,需要联合其他先进组学技术应用,通量测序成本较高等不足,未来需要不断更新、优化蛋白质组学技术,从而推进精准医疗、促进疾病防治和药物研发。该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Pubmed数据库检索,就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及中医、中药防治方面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拓展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提供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阿尔茨海默病(AD) 生物标志物 中药单体 中药复方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3种中药单体对卵巢癌端粒酶活性与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耿传营 徐波 +5 位作者 李红艳 陈志华 夏启胜 刘轩 刘玉凤 向青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以及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利用齐墩果酸(OA)、姜黄素(Curcumin)和大蒜素(Allicin)3种中药单体作用于SKOV3细胞,MTT法检测中药单体对SKOV3细胞的...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以及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利用齐墩果酸(OA)、姜黄素(Curcumin)和大蒜素(Allicin)3种中药单体作用于SKOV3细胞,MTT法检测中药单体对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法检测中药单体对SKOV3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研究中药单体对SKOV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中药单体联合放射治疗观察中药单体对放射线杀伤作用的增敏作用。结果:齐墩果酸、姜黄素和大蒜素对SKOV3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效果;中药单体对肿瘤SKOV3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时相性;齐墩果酸对SKOV3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素1A(P21)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明显抑制周期素D1(Cyclin-D1)和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基因的表达;中药单体联合射线作用于SKOV3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有一定协同作用。结论:中药单体对SKOV3细胞杀伤的同时可抑制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齐墩果酸 姜黄素 大蒜素 端粒酶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齐墩果酸、姜黄素和大蒜素增强宫颈癌Me180细胞放疗敏感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耿传营 徐波 +6 位作者 李红艳 陈志华 夏启胜 徐梅 刘轩 刘玉风 向青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研究放射联合中药单体对人宫颈癌(Me180)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利用齐墩果酸、姜黄素和大蒜素3种中药单体作用于Me180细胞,MTr法检测中药单体对Me180细胞的杀伤作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 目的研究放射联合中药单体对人宫颈癌(Me180)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利用齐墩果酸、姜黄素和大蒜素3种中药单体作用于Me180细胞,MTr法检测中药单体对Me180细胞的杀伤作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法检测中药单体对Me18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实时PCR法研究中药单体对Me180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总量6Cy剂量率为300MU/min的X线联合中药单体治疗,观察对Me180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射线联合中药单体作用于Me180细胞后,3种中药单体使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t=2.81、4.16、3.42,P〈0.05)。中药单体对肿瘤Me180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时相性,16h后影响最为明显,齐墩果酸和大蒜素使端粒酶活性明显减低(t=5.11、5.29,P〈0.05);48h后端粒酶活性基本恢复正常水平。齐墩果酸作用后,Me180细胞p21和p16基因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2.43倍和2,78倍,eyclin D1和CDK4基因的表达为对照组的56%和41%。结论射线联合中药单体可有效杀伤Me180细胞,抑制Me180细胞端粒酶活性,调节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增敏 端粒酶 中药单体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洪超 曾维政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2期4075-4077,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应用前景广阔。利用诱导剂诱导MSCs定向分化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关键。中药单体成分多样,结构明确,活性广泛。应用中药单体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成为中药研究的新热点。该文对近年来中药单...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应用前景广阔。利用诱导剂诱导MSCs定向分化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关键。中药单体成分多样,结构明确,活性广泛。应用中药单体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成为中药研究的新热点。该文对近年来中药单体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神经样细胞、心肌细胞、肝样细胞的定向分化研究进行综述,为中药深入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间充质干细胞 定向分化
下载PDF
几种中药单体和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卢静 王振宁 +1 位作者 陈锐 关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8-1132,共5页
考察没食子酸等6种中药单体和诺氟沙星等3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联合抑菌作用。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受试物的抑菌作用,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棋盘法考察... 考察没食子酸等6种中药单体和诺氟沙星等3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联合抑菌作用。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受试物的抑菌作用,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棋盘法考察受试物的联合抑菌作用。6种中药单体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均达到20 mm以上,没食子酸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均为250μg/mL;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均为500μg/mL,对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50和500μg/mL;而大黄素甲醚等4种中药单体无明显的抑菌作用。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均极敏感。在联合药敏试验中,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槲皮素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相加抑菌作用;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没食子酸与诺氟沙星或氟苯尼考、槲皮素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相加抑菌作用。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二者与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有助于降低抗生素的用量及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抗生素 嗜水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中药单体通过靶向自噬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志超 薛海鹏 +2 位作者 苏辉 徐展望 谭国庆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4-202,共9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骨内稳态的失衡密切相关。骨内稳态依赖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间充质系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之间的精确动态平衡,并涉及一系列复杂且高度调节的步骤。当骨吸收速度快于骨形成时,骨内稳态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骨内稳态的失衡密切相关。骨内稳态依赖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间充质系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之间的精确动态平衡,并涉及一系列复杂且高度调节的步骤。当骨吸收速度快于骨形成时,骨内稳态将被破坏,进而导致骨质疏松。自噬是蛋白质和细胞器降解和循环的基本途径之一,是调节细胞和有机体稳态的基础过程。重要的是,自噬的基本水平存在于所有3种类型的骨相关细胞中。由于自噬的循环特性及持续的骨重塑过程,自噬被认为是骨骼维护的新参与者。新机制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治疗靶点,通过靶向自噬中的特定调节分子来干预自噬可以调节骨代谢过程。同时,随着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中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发现从传统中草药中分离出的中药单体表现出良好的调节自噬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力。基于此,该文讨论了自噬与骨质疏松症的相互关系,并根据最新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出22种中药单体通过靶向自噬治疗骨质疏松症的6项不同作用机制,包括靶向自噬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促进成骨细胞矿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减少骨相关细胞凋亡、拮抗氧化应激损伤和协调炎症与自噬水平,以期为今后更多中药单体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药单体 自噬 综述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调控肝癌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忠阳 陈玉婵 +5 位作者 张志明 雍文兴 王功臣 王淼 杜婷婷 金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42-1547,共6页
细胞自噬在维持细胞物质代谢、内环境稳定及基因组完整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自噬功能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实,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自噬异常,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中药在肿瘤的防治中... 细胞自噬在维持细胞物质代谢、内环境稳定及基因组完整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自噬功能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实,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自噬异常,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中药在肿瘤的防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有效减轻放疗及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且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中药单体靶向调节肿瘤细胞自噬有关,故文章着眼于中药单体对肿瘤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从细胞自噬与肿瘤、中药单体对肝癌细胞自噬的调控方面将近年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运用中药单体防治肝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肝癌细胞 中药单体 肿瘤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干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敏瑶 虞玥 宋正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PVR多以手术为主,但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药物疗法。中药单体兼有中药与化学药的双重优势,我国传统中药与中药单体在PVR治疗尤其...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PVR多以手术为主,但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药物疗法。中药单体兼有中药与化学药的双重优势,我国传统中药与中药单体在PVR治疗尤其是视网膜保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单体治疗PVR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姜黄素、藏红花素、槲皮素等中药单体可通过降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因子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生物学过程,防止PVR的发生。这些中药单体的发现对后续新药的研发可提供新的选择,为PVR的治疗提供更多元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中药单体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病理机制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自噬干预胚胎植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芷聿 师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262,共10页
胚胎植入是生殖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植入失败的胚胎无法继续发育,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胚胎植入的成功依赖于子宫内膜的高容受性和具有植入能力的胚胎。自噬是细胞质、细胞器和内含物被双膜囊泡吸收并运输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和... 胚胎植入是生殖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植入失败的胚胎无法继续发育,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胚胎植入的成功依赖于子宫内膜的高容受性和具有植入能力的胚胎。自噬是细胞质、细胞器和内含物被双膜囊泡吸收并运输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和再循环的过程,是一种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方式。大量证据表明,自噬在胚胎植入的各个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探讨了自噬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能力的关系,并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大黄素、梓醇、芍药苷、白藜芦醇、叶酸、玉米赤霉烯酮、姜黄素、汉黄芩素、槲皮素、白杨素、小檗碱、芹菜素、菲西汀、山柰酚在内的14种中药单体调控自噬干预胚胎植入的不同环节的5个机制,包括促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促进细胞凋亡、调节激素水平、协调炎症、促进排卵,希望对今后中药单体提高胚胎植入的成功率提供参考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植入 自噬 中药单体 影响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蛋白质泛素化探讨栀子苷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作用机制
10
作者 梁惠卿 郑晓婷 +6 位作者 赖鹏华 许玲夏 刘垚昱 张绍良 周志佳 黄稚真 陈少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影响,基于蛋白质泛素化理论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运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盐酸吡格列酮组,每组8只。第9周起,正常组和...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影响,基于蛋白质泛素化理论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运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盐酸吡格列酮组,每组8只。第9周起,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双蒸水10 mL/(kg·d)灌胃,栀子苷组和盐酸吡格列酮组分别给予60 mg/(kg·d)栀子苷溶液和10 mg/(kg·d)盐酸吡格列酮溶液,共干预8周。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肝组织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去泛素化酶活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结合蛋白1(TAB1)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示出典型的NASH组织学特征,经过栀子苷干预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浸润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脂肪重量、肝湿重、肝指数、肝组织TG含量、血清TC、LDL-C含量均升高(P<0.05),肝组织USP18、TAK1、TAB1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栀子苷组大鼠脂肪重量、肝湿重、肝指数、肝组织TG含量、血清TC、LDL-C含量降低,肝组织USP18、TAK1、TAB1水平明显升高(P<0.05);盐酸吡格列酮组大鼠脂肪重量、肝指数、肝组织TG与血清TC、LDL-C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栀子苷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炎症状态,升高肝组织USP18、TAK1、TAB1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蛋白质泛素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蛋白质泛素化 中药单体
原文传递
胶质瘤中铁死亡发生机制及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铁死亡的中药单体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喻莹莹 许会哲 朴浩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43-48,共6页
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式。铁死亡与胶质瘤的发生及发展、治疗和耐药密切相关,部分中药单体可以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铁死亡,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阐述了铁代谢、脂... 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式。铁死亡与胶质瘤的发生及发展、治疗和耐药密切相关,部分中药单体可以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铁死亡,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阐述了铁代谢、脂代谢、x CT-GPX4通路等在胶质瘤细胞发生铁死亡的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9种目前研究证明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铁死亡的中药单体及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期望为中医药治疗胶质瘤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中药单体 铁死亡 机制
下载PDF
药物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世磊 刘克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药物转运体在中药及单体成分的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及单体对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和表达可产生诱导或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这些转运体底物的体内处置过程。随着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基于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体内... 药物转运体在中药及单体成分的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及单体对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和表达可产生诱导或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这些转运体底物的体内处置过程。随着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基于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体内处置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对药物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药动学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转运体 中药 单体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制备三七皂苷脂质体性质研究
13
作者 赖志昆 胡晓贞 +2 位作者 翁嘉灏 冯其茂 张晓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观察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制备三七皂苷脂质体(PNS-Lip)的药剂学特征,并与常规脂质体制备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薄膜分散法(TFD)、逆向蒸发法(RPE)制备PNS-Lip。透射电镜... 目的观察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制备三七皂苷脂质体(PNS-Lip)的药剂学特征,并与常规脂质体制备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薄膜分散法(TFD)、逆向蒸发法(RPE)制备PNS-Lip。透射电镜观察不同PNS-Lip外观形态;检测粒径与电位;超滤法测定包封率(EE)和载药量(DL);以药物泄漏率(LR)评价制剂稳定性;进行体外溶出实验检测。结果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PNS-Lip呈现出淡蓝色乳光,表面光滑,形态圆整,具有双层膜结构。与PNS-Lip-RPE比较,PNS-Lip-TFD及PNS-Lip-SEDS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降低,60、120、180、240、300、360 s LR降低,EE和DL升高(P<0.05,P<0.01);PNS-Lip-SEDS在420s LR降低(P<0.05)。与PNS-Lip-TFD比较,PNS-Lip-SEDS的粒径、PDI及Zeta电位降低,180、240、300、360、420 s LR降低,EE和DL升高(P<0.05,P<0.01)。PNS-Lip-RPE及PNS-Lip-TFD在初始阶段存在突释作用,随后持续缓慢释放;PNS-Lip-SEDS未发生突释现象,缓释作用更加明显,在48 h后达到溶解平衡。结论SEDS作为新型的制粒技术,与常规的脂质体制备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该技术在纳米给药系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脂质体 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 体外溶出 中药单体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或组分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向亮亮 刘延庆 《光明中医》 2019年第11期1770-1772,共3页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时有着独特的效果,目前,在研究中药干预肿瘤细胞的凋亡与增殖、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控制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调控信号传导...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时有着独特的效果,目前,在研究中药干预肿瘤细胞的凋亡与增殖、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控制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调控信号传导通路、逆转多药耐药性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不足虽然存在,但这不影响中医药防治胃癌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药 单体 中药组分 实验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AMPK通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15
作者 梁玉琴 付佳琪 +2 位作者 石云鹤 卢芳 刘树民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114,共8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主要病理特征为肝脂肪变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跟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稳态的失调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居慢性肝脏疾病首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基于中医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主要病理特征为肝脂肪变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跟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稳态的失调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居慢性肝脏疾病首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基于中医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通过发挥益气补阴、化瘀散结、清热解毒、等功效调控NAFLD,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AMPK信号传导途径是一种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量调节传导途径,作为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关键信号通路之一,其被激活后可通过调控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增强自噬活性、等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抑制NAFLD发展的作用。随着中医药在NAFLD治疗领域中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发现中药单体可以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蛋白的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治疗NAFLD的潜力,且具有多层面、副作用少等独特治疗优势。故笔者基于AMPK信号通路与NAFLD的相互关系,从中医药对NAFLD的认识,以及中药单体靶向调控AMPK通路防治NAFL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防治NAFLD中药的开发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提供新靶点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炜 黄赞松 +1 位作者 黄衍强 周喜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623-1629,共7页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目前肿瘤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药因其低毒高效和多阶段性作用的优势已在肿瘤MDR逆转方法的研究中逐步受到重视.目前已从多种中药中发现了具有逆转肿瘤MDR作用的中药单体成分.本文对肿...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目前肿瘤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药因其低毒高效和多阶段性作用的优势已在肿瘤MDR逆转方法的研究中逐步受到重视.目前已从多种中药中发现了具有逆转肿瘤MDR作用的中药单体成分.本文对肿瘤MDR的形成机制及近年来中药单体在逆转肿瘤MDR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药耐药 中药单体 逆转
下载PDF
五环三萜类柴胡皂苷单体抗耐红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淼 沈亮亮 +2 位作者 叶元康 潘胜利 施伟民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5期498-500,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柴胡抗菌有效成分五环三萜类活性单体Bp3的抗耐红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ERSA)作用及其与红霉素的协同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测定Bp3对20株ERSA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及其与红霉素的协同作用。结果 Bp3对E... 目的探讨柴胡抗菌有效成分五环三萜类活性单体Bp3的抗耐红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ERSA)作用及其与红霉素的协同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测定Bp3对20株ERSA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及其与红霉素的协同作用。结果 Bp3对ERSA的抑菌作用优于红霉素,且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的MIC。20株耐红霉素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方式。结论结构明确的五环三萜类单体Bp3对ERS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红霉素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单体 耐红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红霉素 体外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中药单体逆转紫杉醇耐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欠文 陈君君 +7 位作者 胡玉洁 薛晓川 石美智 周阳云 张敏 胡九东 杨姣 韩永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9-216,共8页
紫杉醇是多种癌症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耐药性的产生使得其后期治疗疗效大大降低,增加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及复发率,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的一些中药复方、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辅助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患者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紫杉醇是多种癌症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耐药性的产生使得其后期治疗疗效大大降低,增加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及复发率,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的一些中药复方、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辅助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患者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中药在提高化疗药物疗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均展示出独特的优势,但其发挥逆转化疗药物耐药的作用机制及有效单体成分尚未明确,在不同癌症类型的应用方面也十分局限,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究。该文总结了近年与紫杉醇联用具备协同抗肿瘤疗效的中药单体成分,并分类列举了其发挥逆转紫杉醇耐药作用的具体机制及药理活性,发现中药单体不仅通过作用于膜转运蛋白促进紫杉醇在肿瘤细胞内的蓄积、抑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代谢酶表达抑制紫杉醇的代谢、调控细胞凋亡基因、因子水平及凋亡相关通路促进紫杉醇发挥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控微小RNA(microRNA)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水平、抑制肿瘤干细胞特性及肿瘤代谢重编程、改善肿瘤微环境、触发肿瘤细胞死亡性自噬及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显著提高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为明确中药单体联合紫杉醇抗肿瘤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中药新药开发及临床寻找紫杉醇的联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探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紫杉醇 联合用药 逆转耐药机制
原文传递
Bp3抗耐氟康唑白念珠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清云 沈亮亮 +3 位作者 施伟民 叶元康 潘胜利 武济民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五环三萜类活性单体(saikosaponines,Bp3)的抗耐氟康唑白念珠菌(fluconazole-resistant candidaalbicans,FRCA)作用及其与氟康唑的协同作用。方法对柴胡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对其抗菌作用明确的成分进行结构测定,确定其分子结构... 目的研究五环三萜类活性单体(saikosaponines,Bp3)的抗耐氟康唑白念珠菌(fluconazole-resistant candidaalbicans,FRCA)作用及其与氟康唑的协同作用。方法对柴胡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对其抗菌作用明确的成分进行结构测定,确定其分子结构,得到结构明确的单体Bp3,参照(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NCCLS)标准,测定Bp3对20株FRCA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其与氟康唑的协同作用。结果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的MIC值,在20株FRCA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方式。结论结构明确的五环三萜类单体Bp3对FRC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氟康唑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单体 耐氟康唑白念珠菌 体外抗菌活性
下载PDF
作用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中药单体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利 凌保东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9-233,共5页
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梳理具有抗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中药单体及抗菌药物,探讨中药单体及联合抗菌药物抗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无论是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还是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群体感应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中药单体丁香酚、小... 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梳理具有抗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中药单体及抗菌药物,探讨中药单体及联合抗菌药物抗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无论是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还是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群体感应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中药单体丁香酚、小檗碱和槲皮素等是目前抗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研究的热点。中药单体通过影响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毒力因子的表达,与抗菌药物联合作用可恢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望成为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同时也为生物被膜菌的清除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抗菌药物 细菌群体感应 细菌生物被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