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国际文学翻译形势报告》——兼谈中国文学走出去 被引量:23
1
作者 马会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国际笔会和西班牙拉曼·鲁尔学院于2007年联手推出了《译还是不译——国际文学翻译形势报告》(To Be Translated or Not To Be——Pen/IRL Report o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ion),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国... 国际笔会和西班牙拉曼·鲁尔学院于2007年联手推出了《译还是不译——国际文学翻译形势报告》(To Be Translated or Not To Be——Pen/IRL Report o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ion),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学翻译的现状和问题,特别是各国文学译入到英语的问题。本文对该报告的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报告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中国政府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决定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但对"怎么走出去","如何更有效地走出去",以及"走出去的效果如何"等尚缺乏足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文学翻译形势报告 中国文学走出去 翻译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翻译系统建构 被引量:20
2
作者 魏泓 赵志刚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翻译问题是个系统问题;本文从系统观视角对如何强化翻译功能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个系统工程,翻译是其中重要的子系统。翻译是翻译系统中的译者在源语系统与目标语系统之间基于主体间性之上的再创... 翻译问题是个系统问题;本文从系统观视角对如何强化翻译功能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个系统工程,翻译是其中重要的子系统。翻译是翻译系统中的译者在源语系统与目标语系统之间基于主体间性之上的再创造,译者应具有系统运作的多维能力,酌情采用增益翻译策略。翻译系统与原作系统、传播与接受系统、研究系统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作用。另外,经济政治等无形系统也会影响着翻译系统的运转与优化。我们应以系统思维来打造翻译的内部系统,建造翻译的相邻系统,铸造翻译外部的无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翻译系统 增益策略 原作系统 传播与接受系统 无形系统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走出去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原则与方法
3
作者 李琴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引领下,中国文学翻译与传播事业如火如荼,逐渐由路径探索深入到提质增效阶段,文学走出去效果评估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依据拉斯韦尔传播过程“5W”模式厘析影响中国文学走出去效果的多种因素,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引领下,中国文学翻译与传播事业如火如荼,逐渐由路径探索深入到提质增效阶段,文学走出去效果评估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依据拉斯韦尔传播过程“5W”模式厘析影响中国文学走出去效果的多种因素,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效果评估指标并赋以权重,最终建构一个中国文学走出去效果评估体系,以期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效果评估提供较为科学并实用的量具,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效果评估 指标体系 评估原则 评估方法
下载PDF
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之系统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泓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9-44,共6页
中国文学"走出去"不只是某一个要素问题,而是要素间综合作用的合力问题,是环环相扣的系统问题,是有形系统与无形系统间相运作的问题。要想让中国文学早日走出去,就要注重整个战略系统的建构:不仅要对有形系统中的原作、翻译... 中国文学"走出去"不只是某一个要素问题,而是要素间综合作用的合力问题,是环环相扣的系统问题,是有形系统与无形系统间相运作的问题。要想让中国文学早日走出去,就要注重整个战略系统的建构:不仅要对有形系统中的原作、翻译、传播、接受环节进行着力打造,同时要注意对无形系统进行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翻译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文本之外的声音:副文本视角下《一念永恒》的英译
5
作者 李梦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5期135-138,共4页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通过Wuxiaworld翻译网站在海外走红。学界从传播学、社会学等宏观角度对正文本译介进行了积极研究,而很少从副文本视角对其探析。该作依托热奈特副文本理论,梳理Wuxiaworld网站中的副文本信息,通过数据收集,对《一念永...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通过Wuxiaworld翻译网站在海外走红。学界从传播学、社会学等宏观角度对正文本译介进行了积极研究,而很少从副文本视角对其探析。该作依托热奈特副文本理论,梳理Wuxiaworld网站中的副文本信息,通过数据收集,对《一念永恒》英译本的副文本信息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功能。研究发现:Wuxiaworld网站中的副文本信息丰富多样,呈现出评论、图像、音视频等多模态趋势,此处理方式,对于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工作具有明显优越性,有助于中国文学“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奈特 副文本理论 Wuxiaworld 《一念永恒》 中国文学“走出去”
下载PDF
原典出发,浅处见才——论韩南的追源考据与他者视角
6
作者 任雨婷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2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近年来,国内研究中国文学英译的文章大多研究重心在译作,而不在汉学家本人。很少有人探讨汉学家的成长历程,梳理总结其生平,对其与中国文学互动带给我们何种启示的探讨更少。帕特里克·韩南是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专家,毕生致力于中... 近年来,国内研究中国文学英译的文章大多研究重心在译作,而不在汉学家本人。很少有人探讨汉学家的成长历程,梳理总结其生平,对其与中国文学互动带给我们何种启示的探讨更少。帕特里克·韩南是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专家,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他所著的《中国白话小说史》、《创造李渔》、《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等钩沉索隐,在版本考证、叙事风格等方面独树一帜,为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翻译领域,他将研究与翻译结合,对作品进行价值重估,译介九部言情小说,向世人呈现“非主流”文学的历史价值。本文将对他的生平和作品进行研究考察,指出在推陈出新的当下,要借鉴汉学家们成功传播中国文学的经验,推动中国文学研究和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韩南 他者 追源考据 中国文学“走出去”
原文传递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下蓝诗玲的译者惯习研究——以《鲁迅小说全集》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洪涛 王海珠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78,共5页
本文以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为依托,以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鲁迅小说全集》英译为案例,探讨蓝诗玲在接受教育、学术研究、工作等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译者惯习,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蓝诗玲的译者惯习在翻译选材、翻译观、翻译... 本文以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为依托,以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鲁迅小说全集》英译为案例,探讨蓝诗玲在接受教育、学术研究、工作等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译者惯习,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蓝诗玲的译者惯习在翻译选材、翻译观、翻译策略等方面对其翻译活动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而解释蓝诗玲的中国文学英译作品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以期对当前中国文学"走出去"有所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社会学 蓝诗玲 译者惯习 《鲁迅小说全集》 中国文学“走出去”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英译与传播的理论思考--社会翻译学的观察、主张与方略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洪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5,191,共9页
本文立足社会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借鉴布尔迪厄、拉图尔、卢曼等当代西方社会学家的理论思想,综合分析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英译与传播活动所涉及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因素与译前、译中、译后各环节,揭示了其中的主要关系与基本规律。基于... 本文立足社会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借鉴布尔迪厄、拉图尔、卢曼等当代西方社会学家的理论思想,综合分析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英译与传播活动所涉及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因素与译前、译中、译后各环节,揭示了其中的主要关系与基本规律。基于以上考察,文章依据社会翻译学的基本原理,秉持其关系主义方法论与整体论原则,就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英译与传播实践中的译者构成、原作遴选、英译策略、译作在西方的传播与接受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性的主张与方略,以期促进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的有效英译与深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论 社会翻译学 翻译与传播 中国文学“走出去”
原文传递
他山之石——《翻译家的对话》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带来的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继光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97,F0004,共9页
2010、2012、2014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翻译家的对话》(I、II、III)收录了会议的演讲稿。在这些会议上,汉学家、中国学者主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议题: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现状、翻译过程、中... 2010、2012、2014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翻译家的对话》(I、II、III)收录了会议的演讲稿。在这些会议上,汉学家、中国学者主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议题: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现状、翻译过程、中外文学差异、针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建议。翻译家的对话为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翻译选材、目标读者定位、翻译策略、译作传播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家协会 汉学家会议 中国文学“走出去” 文学差异
原文传递
从欧美三大图书采购平台看现当代中国文学英译本出版情况(2006—2016)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会军 盛攀峰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3期77-85,202,203,共11页
本论文对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录入欧美三大英文图书采购平台有关现当代中国文学的英译本和出版情况进行考察,并通过数据分析,对此期间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外译总体趋势和具体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总结此期间现当代中国文学“... 本论文对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录入欧美三大英文图书采购平台有关现当代中国文学的英译本和出版情况进行考察,并通过数据分析,对此期间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外译总体趋势和具体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总结此期间现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中国文学 英译 中国文学“走出去” 数据统计
下载PDF
合作翻译中的译者惯习研究——以“西京三部曲”英译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正斌 吴康明 《翻译界》 2023年第2期20-35,共16页
陈彦的“西京三部曲”具有鲜明的陕西文化特色,其英译向译语读者生动展现了三秦文明与陕西文学的独特魅力。本文依托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以2021年胡宗锋与罗宾·吉尔班克的“西京三部曲”合译活动为研究案例,探讨二者在社会化进程... 陈彦的“西京三部曲”具有鲜明的陕西文化特色,其英译向译语读者生动展现了三秦文明与陕西文学的独特魅力。本文依托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以2021年胡宗锋与罗宾·吉尔班克的“西京三部曲”合译活动为研究案例,探讨二者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译者惯习。研究发现,胡宗锋与吉尔班克的译者惯习在合作翻译中呈现出“立足本土、调和中西”的整体特征,这对他们的翻译思想、翻译选材与翻译策略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同时从二人的合作翻译实践中归纳文学译介经验,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翻译学 译者惯习 合作翻译 “西京三部曲” 中国文学“走出去”
原文传递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法国的译介: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俊平 胡安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自20世纪80年代起,法国译介界在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的译介中始终坚持思想与美学并重、地方性与世界性兼顾的原则,其成果值得肯定。但如今,偏激功能主义译介说在我国愈演愈烈,必须警惕它对中国文学外译构成的误导。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聚焦... 自20世纪80年代起,法国译介界在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的译介中始终坚持思想与美学并重、地方性与世界性兼顾的原则,其成果值得肯定。但如今,偏激功能主义译介说在我国愈演愈烈,必须警惕它对中国文学外译构成的误导。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聚焦以下几个核心问题:以社会文化为视角,考察偏激功能主义译介说在我国得势的根源,以及对其予以抵制的必要性;以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的“世界文学”说和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的“间距”说为参照,探讨文学外译当以维护并突显文学文化异质性为原则的学理依据;基于以上论证,提出中国文学“走出去”应坚持以建构以异质性文学文化之跨文化互文为内涵的“世界文学”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世界文学 间距 跨文化互文性
下载PDF
合作自译:中国文学译介新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屠国元 孙佳楠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1-45,共5页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优秀中国文学作品的传播,在视域融合理论观照下提出由海外华人译者与原作者共同参与的译介主体模式——合作自译模式,该模式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海外华人译者与原作者进行"意义共建"的合理性;二是强调作家的双...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优秀中国文学作品的传播,在视域融合理论观照下提出由海外华人译者与原作者共同参与的译介主体模式——合作自译模式,该模式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海外华人译者与原作者进行"意义共建"的合理性;二是强调作家的双语思维和世界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合作自译 视域融合
下载PDF
创造性“改写”与中国文学“走出去”模式——兼论葛浩文的中国文学翻译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美娥 陈娜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66-69,共4页
目前,我国文化战略的重点是中国文化、文学"走出去",即如何更好地译介中国文学作品。通过对历史上有良好传播效果的翻译作品来看,几乎都采用了创造性"改写"的译介模式,从而让中国文化形象在异域进行传播。译介中国... 目前,我国文化战略的重点是中国文化、文学"走出去",即如何更好地译介中国文学作品。通过对历史上有良好传播效果的翻译作品来看,几乎都采用了创造性"改写"的译介模式,从而让中国文化形象在异域进行传播。译介中国作品最多的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在译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时,也采用了创造性"改写"模式——连改带译,其目的就是能让中国文学进入西方视野。创造性"改写"是一种有效的对外译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改写 文学走出去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