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彩琴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6-78,共3页
在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剖析洛阳理工学院的发展现状,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中文人才应作为培养目标,以求培养出实用型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下载PDF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秉坤 《现代盐化工》 2019年第2期133-134,共2页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不但使人们日常生活越发便捷和高效,同时也促进了网络语言这种新颖语言形式的诞生。网络语言以其诙谐易懂的特征迅速风靡全国,尤其受到青年人的青睐,它的出现除给人们之间的交流增添了许多乐趣...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不但使人们日常生活越发便捷和高效,同时也促进了网络语言这种新颖语言形式的诞生。网络语言以其诙谐易懂的特征迅速风靡全国,尤其受到青年人的青睐,它的出现除给人们之间的交流增添了许多乐趣之外也对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阐述了网络语言的定义及特征,然后分析了其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为我国汉语言文学在网络语言盛行背景下的健康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汉语言文学 影响分析
下载PDF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鬼”形象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徐子璇 刘汀兰 +2 位作者 裘鑫柠 潘俊霖 张光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1期159-164,共6页
通过对“鬼”文化的研究和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等。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民族特质,使得由本土诞生的文学作品中,对“鬼”形象的描写各具特色,反映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该文从“鬼”的来源与类型、演化与变... 通过对“鬼”文化的研究和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等。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民族特质,使得由本土诞生的文学作品中,对“鬼”形象的描写各具特色,反映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该文从“鬼”的来源与类型、演化与变迁等方面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鬼”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中西方“鬼”形象产生异同的原因,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制度等,以揭示“鬼”形象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通过“鬼”这一在中西文化中都不可或缺的形象,该文深入探讨文化内涵的差异,对生命与死亡、演变与传承有更专业与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鬼小说 鬼神小说 神话故事 “鬼”形象对比分析 汉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下载PDF
潮籍儒商文学论 被引量:2
4
作者 潘亚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0-25,共6页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儒商和儒商文学是到了二战以后才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现象得到了空前繁荣,引起世人瞩目。泰华文学中方思若、司马攻和梦莉三位儒商作家的人品和文品表明儒商和儒商文学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儒商和儒商文学是到了二战以后才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现象得到了空前繁荣,引起世人瞩目。泰华文学中方思若、司马攻和梦莉三位儒商作家的人品和文品表明儒商和儒商文学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商文学 华文文学 方思若 司马攻 梦莉
下载PDF
试论汉语文学及其三大构成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明工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8,共8页
汉语文学,较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除了更具准确性与包容性,并可有着中国汉语文学与世界汉语文学的概念构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汉语文学作为语种文学的超民族性、超国别性、超文化性。通过对汉语文学进行正名,将能从学术研究... 汉语文学,较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除了更具准确性与包容性,并可有着中国汉语文学与世界汉语文学的概念构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汉语文学作为语种文学的超民族性、超国别性、超文化性。通过对汉语文学进行正名,将能从学术研究方面开始来促进汉语文学突破民族文学、国别文学的限制向着语种文学的方向发展,从而显示出汉语文学已经具有的民族文学、国别文学、语种文学这三大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学 民族文学 国别文学 语种文学
下载PDF
东亚汉文学视域下的中国帝王行宫--越南古代文学中的圆明园形象谱系研究
6
作者 吕小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2,共10页
越南古代汉文学有长达百年的圆明园书写历史,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描述了这座清代帝王行宫的盛衰变迁。它们基于文化他者的立场,以政治、文化与文学三大动力为形象基因,在基因的改变与重组中实现形象的变异与更新,在传递和阐释... 越南古代汉文学有长达百年的圆明园书写历史,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描述了这座清代帝王行宫的盛衰变迁。它们基于文化他者的立场,以政治、文化与文学三大动力为形象基因,在基因的改变与重组中实现形象的变异与更新,在传递和阐释的双重维度中生成彼此交错的不同形象序列,构成了一个既有联系性、又有差异性的圆明园形象系统。使臣的诗歌唱和是东亚汉文学中圆明园形象交互的主要方式,越南使臣受容了中国帝王、朝鲜使臣诗作中的圆明园形象,这既是越南古代汉文学在邦交语境下对宗藩秩序作出的认同性话语反馈,也显示出官方文学交流在东亚共同体中的重要文化凝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汉文学 圆明园 形象谱系
下载PDF
关于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中知识建构的研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昌俊 《天津电大学报》 2010年第3期13-14,21,共3页
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为例,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中知识建构的过程,并从具体教学实践的角度详细论述了知识建构的途径,即加强课程辅导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建立互动社区——网上课程论坛。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知识建构 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下载PDF
建构真情流动的汉语言文学课堂
8
作者 杨丽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31-132,146,共3页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建构真情流动的汉语言文学课堂,老师要行为人师,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用心品读,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注重教学中的语言魅力,教师生动的语言更能...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建构真情流动的汉语言文学课堂,老师要行为人师,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用心品读,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注重教学中的语言魅力,教师生动的语言更能提高情感效果。真情流动的课堂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给学生精神的亮色,应当折射出生命的精神光芒,充满生命的灵动与飞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课堂 真情 情感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新发展
9
作者 毕瑜泽 《数码设计》 2017年第10期289-290,共2页
数字化产业是使文学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来源,数字化产业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是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数字媒介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给汉语言文学的写作、发展、欣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以往的书写印刷形式相比的文学市场,是它使汉语... 数字化产业是使文学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来源,数字化产业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是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数字媒介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给汉语言文学的写作、发展、欣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以往的书写印刷形式相比的文学市场,是它使汉语言文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数字化产业对汉语言文学转型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学必走之路,也会汉语言文学创新型观念的开始和必然。基于此,文章对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新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汉语言文学 新发展
下载PDF
论新华伤痕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以尤琴《画眉鸟》为例
10
作者 岑园园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9-74,共6页
新加坡华文作家尤琴的《画眉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新加坡华人"小人物"阿顺的形象。就读华校的阿顺青年时参加左翼运动,中年时面临事业、理想、亲情的三重失落。"小人物"形象作为社会变革时期新华小说中普遍出现的... 新加坡华文作家尤琴的《画眉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新加坡华人"小人物"阿顺的形象。就读华校的阿顺青年时参加左翼运动,中年时面临事业、理想、亲情的三重失落。"小人物"形象作为社会变革时期新华小说中普遍出现的阶段性人物,反映了伤痕时期新加坡华校、华文衰亡以及人物命运的变迁,也折射了新加坡华族身份认同在本土化和中国化之间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文文学 小人物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再论骑驴与骑牛——汉文化圈中文人观念比较一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伯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24,共13页
驴、牛和马是古代的坐骑,但在中国、朝鲜、日本的传统诗文和绘画中,“骑驴”、“骑牛”或“骑马”却有着特殊的象征意味。唐代诗人孟浩然作为一个布衣诗人,他的骑驴在后代形成了一个典范。朝鲜古代文人接受了这种传统,但结合其自身的生... 驴、牛和马是古代的坐骑,但在中国、朝鲜、日本的传统诗文和绘画中,“骑驴”、“骑牛”或“骑马”却有着特殊的象征意味。唐代诗人孟浩然作为一个布衣诗人,他的骑驴在后代形成了一个典范。朝鲜古代文人接受了这种传统,但结合其自身的生活而选择牛为坐骑,其蕴含的精神同于中国诗人之骑驴,都是和骑马相对,表现了在朝与在野、出与处、仕与隐的对峙。有趣的是,尽管在日本诗人笔下也有骑驴的描写,但却消释了驴马相对的政治意味,仅仅是出于对中国诗人外在标志的模仿。从三个国家汉文学中有关骑驴和骑牛的描写中,可看出汉文化圈中文人观念的形成、演变以及东亚文学世界中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驴 骑牛 盂浩然 汉文学 绘画
原文传递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被引量:7
12
作者 柳传堆 《三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3-91,共9页
应用型本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有两大特征:一是学科呈梯形结构,即学科基础平台深厚但并不刻意追求高尖端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二是不取研究型大学的狭义的"文学"概念,而取广义的"文学"概念。由于应用型大... 应用型本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有两大特征:一是学科呈梯形结构,即学科基础平台深厚但并不刻意追求高尖端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二是不取研究型大学的狭义的"文学"概念,而取广义的"文学"概念。由于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与职业的具有"对称"与"非对称性"的双重特性,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既不是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专才",也非高职高专的"职业匠才",而是"职业专才";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不是培养"有用的工具"。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改革猜想有三:首先是以"泛文学概念"改造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加以改造;其次是建议国家高校学科目录中增设"汉语言文学写作",作为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专业;第三是建议高校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文学"之下设置"汉语言文学与企业文化"专业,作为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科建设 人才定位
下载PDF
“方块字浇铸的心影”——泰国华文文学特色浅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淑芹 王启东 《东疆学刊》 2005年第3期87-89,共3页
泰国华文作家在异国语言的喧闹声中以汉语从事写作,既是抵抗失语、失忆的努力,也是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依归。他们往往通过"恋物"的方式来追忆并留住已经模糊了的故乡记忆。在他们笔下,故乡已失去了物质的成分,而更多地指向... 泰国华文作家在异国语言的喧闹声中以汉语从事写作,既是抵抗失语、失忆的努力,也是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依归。他们往往通过"恋物"的方式来追忆并留住已经模糊了的故乡记忆。在他们笔下,故乡已失去了物质的成分,而更多地指向精神性。泰华文学既有民族性,又有本土性,虽然运用的是泰国本土视角,却总是或显或隐地连接着中华文化这条根,呈现出多元的融合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华文学 华族文化 本土性 精神家园 “恋物”
下载PDF
从“怀乡”到“望乡”——20世纪美国华文文学中故国情怀的变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亚萍 饶芃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0,34,共6页
故国回望是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常见主题,故国回望不同于乡愁,这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移民情怀。一般来说,美国华文作家怀抱着以下三种不同的回望心态和情感:一、暂居者思乡归国,二、放逐者诀别家园,三、飞散者审视家园。在这一脉络的... 故国回望是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常见主题,故国回望不同于乡愁,这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移民情怀。一般来说,美国华文作家怀抱着以下三种不同的回望心态和情感:一、暂居者思乡归国,二、放逐者诀别家园,三、飞散者审视家园。在这一脉络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政治文化结构对作家的影响,以及作家自身的文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文文学 故国回望 文化选择
下载PDF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危机与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8-90,共3页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学内容纯文学化、培养手段和目标单一化、教学脱离实践,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新闻学科应成为改革的突破口。新闻写作的内容包罗万象,是连结理论与实践的最...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学内容纯文学化、培养手段和目标单一化、教学脱离实践,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新闻学科应成为改革的突破口。新闻写作的内容包罗万象,是连结理论与实践的最佳渠道;新闻工作能极大地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最终会成就大多数人的奋斗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 危机 新闻学科
下载PDF
中国影响论的影响——马华文学的中国情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月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作为一个以中文书写、创作主体与接受群体又绝大多数是华人的文学系统,马华文学的确很难摆脱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自然也受到“中国”的影响,从中国飘洋过海而来的祖辈们把“中国”的记忆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一代接一代地传... 作为一个以中文书写、创作主体与接受群体又绝大多数是华人的文学系统,马华文学的确很难摆脱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自然也受到“中国”的影响,从中国飘洋过海而来的祖辈们把“中国”的记忆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因此,它无法)开与中国文化藕断丝连的关系。中国情结在马来西亚华文作家群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多数表现出作家对中华文化丝丝缕缕割切不断的牵连。不同的是,有的流露于言谈举止、气质神采之中,而有的则化成字里行间的情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中国情结 原乡想象
下载PDF
建构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欣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全纳教育是21世纪国际教育的新思潮,体现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理想境界。借鉴全纳教育的人权观、平等观、民主观、学习观、课程教学观等先进教育理念,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全纳教育 教育理念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民间文学奖励机制研究——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为核心
18
作者 王鹏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9-93,共5页
新世纪以来,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为核心的民间文学奖励机制为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改革提供了一种必要的参照。"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以"反制度"的"泛制度化"实践,成为多元审美主体的"同场... 新世纪以来,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为核心的民间文学奖励机制为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改革提供了一种必要的参照。"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以"反制度"的"泛制度化"实践,成为多元审美主体的"同场竞技",为中国当代文学审美价值的评判提供了另辟蹊径的一种"泛制度化"的"体制化"标准。同时,也因"惯性"使然,这种奖励机制日渐凸显"圈子化"和刻意"新锐化"的制度裂隙。其"限度审美"对以民间机构为主导的文学奖励机制来说是无法回避的"制度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民间文学奖励机制 文学奖
下载PDF
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重构与革新 被引量:92
19
作者 马世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1,共4页
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对于传统的文史哲学科无疑是一种重大的变革,其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如何面对新文科建设的契机、应对新文科带来的挑战,是传统文科建设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其本义所指,新文科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建设的问题,更是一种方法... 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对于传统的文史哲学科无疑是一种重大的变革,其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如何面对新文科建设的契机、应对新文科带来的挑战,是传统文科建设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其本义所指,新文科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建设的问题,更是一种方法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更是一种新理念;不仅仅是对传统文科的外部改革,更是一种文科内部的自我革新。由此,提出“新中文”的思路,主张在新文科的理念下,建设新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新中文”重人文、重原典、重融通、重创新的四种特征,是认识其内涵的基本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语言文学 “新中文”
下载PDF
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 被引量:37
20
作者 刘正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9,共6页
在百年语文教育变革中,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从不同向度建构了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历史谱系。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并非均衡地参与,因而造成语文教育现代性的生成及变革呈现出不平衡及单一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在不同历史阶段,现代性的核心价... 在百年语文教育变革中,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从不同向度建构了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历史谱系。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并非均衡地参与,因而造成语文教育现代性的生成及变革呈现出不平衡及单一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在不同历史阶段,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又被反复确认,并被不断重写。在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间,又存在着既矛盾、冲突又暧昧的关系。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之下,重建语文教育既要重估经典教育的价值,又不能拒绝生活关怀;既要深刻反思科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又要从语文学科人文性及汉语语言本身的特性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语文教育 价值诉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