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福祥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5,共6页
本文从普通语言学角度介绍语法化的若干基本概念和主要发现,并结合汉语实际讨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若干视角和方法问题.文章认为,未来的汉语语法化研究,应该在理论语言学取向、语言类型学眼光、区域语言学视角和比较方言学方法等方面进一... 本文从普通语言学角度介绍语法化的若干基本概念和主要发现,并结合汉语实际讨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若干视角和方法问题.文章认为,未来的汉语语法化研究,应该在理论语言学取向、语言类型学眼光、区域语言学视角和比较方言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坚守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汉语历史语法 汉语历史语义 历史语言学
下载PDF
共同保留、共同创新与共同脱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光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共8页
汉语方言分区以地理为第一要义而不是以语言的历史发展为主要考虑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方言分区首先考虑的是南北差异,然后再考虑南北内部如何划分。这种做法符合中国人文历史, 例如文教的扩张和移民的方向。假如按照西方历史语言学... 汉语方言分区以地理为第一要义而不是以语言的历史发展为主要考虑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方言分区首先考虑的是南北差异,然后再考虑南北内部如何划分。这种做法符合中国人文历史, 例如文教的扩张和移民的方向。假如按照西方历史语言学关于语言分类的办法,取共同保留、共同创新和共同脱轨去执行汉语方言分类,其结果必难如愿。换言之,这三项指标可用于探讨方言关系, 但是很难为汉语方言划出此疆彼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分区 历史语言学 地理分布 内部规律 价值观念
下载PDF
先秦汉语的零代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佐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9-277,382,共20页
零代词是先秦汉语一种常见的语法单位,一般属于第三人称代词,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和补语。零代词可以用作"其""之"不能充当的主语;用作宾语和补语时,它跟"之"存在分工,而跟"于是、于此"不同。... 零代词是先秦汉语一种常见的语法单位,一般属于第三人称代词,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和补语。零代词可以用作"其""之"不能充当的主语;用作宾语和补语时,它跟"之"存在分工,而跟"于是、于此"不同。认识零代词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代词 汉语史研究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学在语言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镇发 李如龙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汉语方言学在过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因为汉语方言的研究,跟对语音学、音系学、语法、语义、历史语言学、文字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化等范畴都重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过去缺乏全面的调查,以及对方言学认识不足,汉语研究的其他环... 汉语方言学在过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因为汉语方言的研究,跟对语音学、音系学、语法、语义、历史语言学、文字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化等范畴都重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过去缺乏全面的调查,以及对方言学认识不足,汉语研究的其他环节便也无法受惠。我们要抓紧机会,多收集材料并进行分析,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当许多弱势方言消失以后,很多宝贵的资料也会因此无法寻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学 语音学 历史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下载PDF
上古介音[r]的崩溃与中古二三等韵的产生和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镇发 《南开语言学刊》 2005年第2期25-36,154-155,共14页
本文在肯定上古汉语有介母[r]的基础上,说明介音[r]在上古后期(公元0-600)的崩溃,是中古汉语的二等和三等韵的一个重要来源。介母[r]的发展主要受到声母和主要元音的影响。由于声母的不同,最先发生变化的是嘶音后的[r]。在官话方言中精... 本文在肯定上古汉语有介母[r]的基础上,说明介音[r]在上古后期(公元0-600)的崩溃,是中古汉语的二等和三等韵的一个重要来源。介母[r]的发展主要受到声母和主要元音的影响。由于声母的不同,最先发生变化的是嘶音后的[r]。在官话方言中精组带[r]介音的字,由于[r]发音的改变而产生庄组声母。庄组声母中,主要元音属于前高的"内转",[r]表现为[i]而成为三等韵。在主要元音较后较低的"外转",后者的[r]虽然保持较久,但除了江摄在北方变成[u]以外。最后的命运是被省略掉。端组(齿音)后的[r]在演化时也是相对较快的。由于[l]跟齿音声母的结合极不稳定,它们很快便演变为以母和知组,和部分的精组、章组三等字。而~.nr 也演变为日母。唇音、牙(舌根)和喉音的[r],在上古后期也在各个韵摄中,逐步衰变为[l]和[i]。和庄组一样。也是"内外"有别。内转的[r]演化为[i]的速度较快,但仍有部分[r]到了宋代残留为[l]而形成"重纽"。主要元音较低较后的"外转",[r]演化较慢,到了明代以后’[r]在北方才转为[i],而在南方一般也是给省略。上面的例子也有一些例外,~.(辅音加介音 r)有时被省略为~.C 或~.r.造成了中古以后来母字数量的增加。而本身在上古是~.r 的来母,在中古后期一般都变成[l],只有在福建和湖南一些地方变成擦音[z]或[s]。至于在江西南部来母念[t]应该是近代的变化。~.nr 的结合不仅产生了泥母的三等(有人认为是娘母),也产生了日母。而日母的演化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演变 汉语史 语音重构 汉语介音
原文传递
汉文化起源辨析:考古学历史语言学的观点 被引量:1
6
作者 谢若秋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1,共4页
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有许多问题似乎都指向汉语的最初形成过程。近年来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华夏文明是一个多元混合而成的文明,汉语的形成也极有可能与此相类。夏商周不同源,其语言自然也不是同一种。但夏商周存在密切接触,其语言接触... 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有许多问题似乎都指向汉语的最初形成过程。近年来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华夏文明是一个多元混合而成的文明,汉语的形成也极有可能与此相类。夏商周不同源,其语言自然也不是同一种。但夏商周存在密切接触,其语言接触自然也存在。而周的来源还有北方胡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推想,汉语的形成曾是一个复杂的混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言接触 历史语言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档案名词“候簿”源流考
7
作者 丁海斌 郭嘉琦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记录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与之息息相关。“候簿”为中国古代指代原始天文观测记录簿的专业名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天文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日照时数、行星位置、星...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记录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与之息息相关。“候簿”为中国古代指代原始天文观测记录簿的专业名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天文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日照时数、行星位置、星月运动、太阳高度角、风向等。“候簿”一词的产生可追溯到唐代,自唐代以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并在清代的使用频率达到顶峰。其义项在历史沿革中未发生较大嬗变。民国时期,“候簿”一词随着近代天文学的产生而逐步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簿 科技名词 档案名词 中国古代天文史 科技历史语言学
下载PDF
汉藏文化关系新事例试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冠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6,共8页
西方学者认为西藏文化主要受到中亚、波斯、印度地区的影响,鲜少提及与中原汉文化的关系。然而,根据现存汉藏史料文献记载,明显地展现出双方文化交流的频繁,吐蕃对大唐文化的主动学习与吸收,提升了双方文化内涵丰富的多元性样貌。吐蕃... 西方学者认为西藏文化主要受到中亚、波斯、印度地区的影响,鲜少提及与中原汉文化的关系。然而,根据现存汉藏史料文献记载,明显地展现出双方文化交流的频繁,吐蕃对大唐文化的主动学习与吸收,提升了双方文化内涵丰富的多元性样貌。吐蕃运用汉籍与政治典章制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吐蕃王室祖源神话的表现与内涵:王室祖源为天神,王室为天神之子下凡,统治人世,此与中原典籍所载的"天命论"颇多神似。亦即上天遣其后代,代替上天,依照天命,统治王臣与王土,双方仅在细节上有所差异。(二)汉籍词汇中使用的比较:"黔首"即平民百姓的指称,汉藏双方皆同,古藏文以"mgo nag"字面词意亦为"黑头"。此外,对"三分天下有其二"(统治区)的表达方式,也是趋向一致的。(三)官制方面:王权与相权的划分,吐蕃政制与内地秦汉以来皇室与政府分开的原则理念完全相同。除传统法制向李唐学习,官员兼有虚衔方面,唐蕃双方亦颇有神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关系 吐蕃 文化交流 唐代官制 历史语言学
下载PDF
台语在汉语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9
作者 罗永现 《百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0-35,共6页
台语和汉语在基本词汇和音韵方面有许多共同特征。有不少古汉语的特征,比如复辅音声母,谐声,在台语现代方言里还很好地保留着。这些特征为古汉语的构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是汉台语发生学关系的坚实例证。
关键词 台语 古汉语构拟 谐声字 汉台语历史关系 汉语历史比较语言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