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侯振宏 张小全 +1 位作者 徐德应 于澎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103,共7页
该文在建立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库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尺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各器官分配比例及其与林龄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尺度杉木人工林总生物量和林龄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Chapman-Richards生长方程表达;利用... 该文在建立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库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尺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各器官分配比例及其与林龄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尺度杉木人工林总生物量和林龄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Chapman-Richards生长方程表达;利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蓄积量数据计算的各龄级生物量比实测数据更能代表林分的实际平均生长情况;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因器官而不同;杉木人工林平均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落后于连年生产力近十年,因此使用平均生产力并不能真正代表杉木人工林每年的实际生产力变化情况。此结果为第二次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提供了基础数据,以提高中国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生物量 各器官分配比例 生产力
下载PDF
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碳库与碳吸存 被引量:46
2
作者 何宗明 李丽红 +3 位作者 王义祥 邹双全 岳永杰 王小国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33 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碳库总量为 236.317 t/hm^2,低于杉木林(244.008 t/hm^2),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贮量分别占碳库总量 55.92%和44.08%。杉木人工林的林下... 通过对福建三明33 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碳库总量为 236.317 t/hm^2,低于杉木林(244.008 t/hm^2),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贮量分别占碳库总量 55.92%和44.08%。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碳贮量分别是福建柏人工林的1.19倍和1.20倍。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有机碳年均积累量 11~20 a阶段达最大值,为 5.576t/hm^2·a^(-1),而杉木人工林最大值(5.817t/hm^2·a^(-1)较早出现于6~10 a阶段。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32至33 a碳净固定量为9.907 t/hm^2·a^(-1),折算成 CO2为36.326 t/hm^2·a^(-1),是杉木人工林的1.54倍,其中凋落物和死细根碳当年归还量分别为3.769 t/hm^2·a^(-1)和1.647 t/hm^2·a^(-1),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75倍和1.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库 碳吸存 福建柏 杉木
下载PDF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材性变异及多性状指数选择 被引量:59
3
作者 王润辉 胡德活 +3 位作者 郑会全 韦茹萍 黄越茂 蔡维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50,共6页
对19年生和17年生2块杉木无性系测定林开展生长和材性变异及多性状指数选择研究,其中,19年生测定林包括38个参试无性系,17年生测定林包括102个参试无性系。2块测定林数据分析结果均显示: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心材率和木材基本... 对19年生和17年生2块杉木无性系测定林开展生长和材性变异及多性状指数选择研究,其中,19年生测定林包括38个参试无性系,17年生测定林包括102个参试无性系。2块测定林数据分析结果均显示: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心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无性系重复力达中等偏上至较高水平,遗传变异系数各性状间差异较大;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与基本密度存在弱负相关。不同选择方法的结果表明,指数选择能整体提高单株材积、心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综合的遗传增益,达到比单性状选择更好的选择效果,是多性状改良较理想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材性 多性状指数选择
下载PDF
浙江省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及主伐年龄的确定 被引量:48
4
作者 周国模 郭仁鉴 +1 位作者 韦新良 王雪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9-222,共4页
杉木人工林是浙江省主要用材林资源。根据调查资料 ,经过模型拟合和统计分析 ,确定林分生长模型 ,据此计算数量成熟龄 ,以土地期望价最高和内部收益率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 ,并确定主伐年龄。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 2 4~ 2 ... 杉木人工林是浙江省主要用材林资源。根据调查资料 ,经过模型拟合和统计分析 ,确定林分生长模型 ,据此计算数量成熟龄 ,以土地期望价最高和内部收益率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 ,并确定主伐年龄。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 2 4~ 2 9a ,经济龄成熟为 1 7~2 7a ,主伐年龄为 1 9~ 2 6a。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间有一定的差异 ,其中 8和 1 0地位指数级主要培育小径材 ,应尽可能提前采伐 ,1 2和 1 4地位指数级培育中小径材 ,可适当提前采伐 ,1 6地位指数级以培育中径材为主 ,可适当延长采伐 ,1 8及 1 8以上地位指数级 ,培育中大径材 ,应尽可能延长采伐年限。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有材林 生长模型 数量成熟 主伐年龄 人工林
下载PDF
酚类物质对杉木幼苗^(15)N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龙池 廖利平 +2 位作者 汪思龙 黄志群 高洪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5-532,共8页
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幼苗N素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结果发现香草醛及其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混合物 (浓度比 1∶1)明显抑制了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对15NO-3 离子的... 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幼苗N素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结果发现香草醛及其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混合物 (浓度比 1∶1)明显抑制了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对15NO-3 离子的吸收 ,10mmol·L-1的香草醛使杉木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分别下降了 2 5 .3%、13.5 %、5 .7% ,15N吸收量分别减少了 38.5 %、48.1%、46 .5 % ;10mmol·L-1的混合物使杉木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分别下降了33.5 %、36 .0 %、2 1.8% ,15N吸收量分别减少了 34 .3%、5 8.4%、49.3%。同时还发现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的混合物 (浓度比 1∶1)加重了对杉木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这说明两种酚类物质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香草醛和混合物影响了杉木幼苗不同器官中N素养分的分配 ,增加了根系中N素的分配率 ,而减少了茎、叶中N素的分配率。香草醛等酚类物质浓度较高时能够抑制杉木幼苗养分的吸收和地上部分养分的分配 ,导致杉木缺乏生长所必须的养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物质 杉木幼苗 养分吸收 香草醛 对羟基苯甲酸 ^15N同位素 养分分配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杉木无性系不同继代代数组培苗差异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苏秀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53-356,共4页
为了解杉木经不同继代代数培养的组培苗差异 ,就 3个不同种源无性系分别继代培养 1至1 2代 ,以组培苗建立采穗圃和造林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各无性系组培苗采穗圃穗条产量和造林生长状况在不同继代代数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以 8~
关键词 杉木 继代培养 采穗圃
下载PDF
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模拟杉木林优势木平均高 被引量:43
7
作者 李春明 张会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5,共7页
介绍国内外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模拟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江西省大岗山实验局不同初植密度的人工杉木为研究对象,考虑初植密度的随机效应,选择常用的Richards和Logistic形式,通过变换混合效应参数个数来构造优势... 介绍国内外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模拟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江西省大岗山实验局不同初植密度的人工杉木为研究对象,考虑初植密度的随机效应,选择常用的Richards和Logistic形式,通过变换混合效应参数个数来构造优势木平均高和林龄关系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采用确定系数、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残差等模型评价指标对不同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Richards形式还是Logistic形式的优势木平均高与林龄关系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其估计精度比传统的回归模型估计精度明显提高;但是增加随机效应参数个数并不一定绝对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相反估计精度有可能下降。以(4)式为基础的Logistic方程中,3个参数都作为混合模型的模拟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优势木平均高 Richards形式 Logistic形式
下载PDF
阔叶和杉木人工林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41
8
作者 万晓华 黄志群 +4 位作者 何宗明 胡振宏 杨靖宇 余再鹏 王民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5-350,共6页
通过比较我国亚热带地区19年生阔叶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探讨树种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阔叶人工林0~40cm土层碳储量平均为99.41Mg·hm-2,比杉木人工林增加33.1%;土壤氮储量为6.18Mg·hm-2,比杉木人工林增加... 通过比较我国亚热带地区19年生阔叶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探讨树种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阔叶人工林0~40cm土层碳储量平均为99.41Mg·hm-2,比杉木人工林增加33.1%;土壤氮储量为6.18Mg·hm-2,比杉木人工林增加22.6%.阔叶人工林林地枯枝落叶层现存量、碳和氮储量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60、1.49和1.52倍,两个树种的枯落叶生物量、碳和氮储量均有显著差异.枯枝落叶层碳氮比值与土壤碳、氮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阔叶人工林细根生物量(0~80cm)是杉木林的1.28倍,其中0~10cm土壤层细根生物量占48.2%;阔叶人工林细根碳、氮储量均高于杉木人工林.在0~10cm土层,细根碳储量与土壤碳储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阔叶树种比杉木的土壤有机碳储存能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土壤碳 土壤氮 枯枝落叶层 细根
原文传递
杉木不同世代不同类型种子园遗传改良增益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郑勇平 孙鸿有 +4 位作者 董汝湘 华朝晖 唐淑琴 张建章 傅顺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7,共8页
以浙江省17个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采种育苗造林,进行2次4地点5区组的种子园子代测定试验,测定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侧枝等8个性状。结果表明从未经遗传改良普通林分种子到1代、1.5代、2代种子园,子代生长增益是逐代增长... 以浙江省17个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采种育苗造林,进行2次4地点5区组的种子园子代测定试验,测定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侧枝等8个性状。结果表明从未经遗传改良普通林分种子到1代、1.5代、2代种子园,子代生长增益是逐代增长的,但世代之间增幅明显下降。优良双系种子园子代生长增益最大,优良种源种子园次之。1代、1.5代和2代种子园,种源种子园,双系种子园的子代生长,在6年生时,树高生长现实增益分别为4.35%、6.04%、7.88%、12.02%和12.02%,遗传增益依次为3.90%、5.41%、7.06%、10.77%和10.77%;胸径现实增益为7.60%、9.68%、12.08%、15.05%和19.70%,遗传增益为7.07%、9.00%、11.23%、14.00%和18.32%;材积现实增益为20.65%、27.47%、32.14%、39.93%和46.14%,遗传增益为16.97%、22.58%、26.42%、32.82%和37.93%。为持续获得高增长的遗传改良效果,在高世代种子园建设中,应充分发掘和优先利用优良种源的优质种质资源;在提升育种群体遗传水平,保持遗传基础多样性的同时,建立双系种子园,实现工业原料林用种的品种化,应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园 现实增益 遗传增益 子代测验
下载PDF
杉木的混农林业 被引量:29
10
作者 俞新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5-28,共4页
<正> 杉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栽培十分广泛,人工造林历史在一千年以上,目前杉木人工林达1.0×10~7ha。杉木林地混种农作物是杉木产区的传统习惯,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栽培制度,通过林粮间作,以耕代抚,既有农业收益,又抚育... <正> 杉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栽培十分广泛,人工造林历史在一千年以上,目前杉木人工林达1.0×10~7ha。杉木林地混种农作物是杉木产区的传统习惯,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栽培制度,通过林粮间作,以耕代抚,既有农业收益,又抚育了杉木,促进了幼林的生长。这项经验在杉木产区长期世代相传,且因地制宜,在问作方式、作物种类等方面不断发展,如间种方式上有先农后林、林农同时或先林后农等,间种作物种类还有油料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农林业 森林生态
下载PDF
杉木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征和肥力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杜国坚 黄天平 +2 位作者 张庆荣 张浦山 程荣亮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47-352,共6页
测定了杉木与鹅掌楸、拟赤杨、木荷、檫树和香樟等5个树种的混交林土壤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比杉木纯林高7.19%~41.31%,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氨酶、多酚氧化酶和呼吸强度均比纯林高;土壤有机质、全... 测定了杉木与鹅掌楸、拟赤杨、木荷、檫树和香樟等5个树种的混交林土壤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比杉木纯林高7.19%~41.31%,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氨酶、多酚氧化酶和呼吸强度均比纯林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成、速效磷和速效钾普遍高于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土壤微生物 土壤化学 肥力
下载PDF
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及其主导影响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方乐金 施季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为研究我国杉木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影响效应 ,调查收集了安徽西田、福建洋口和官庄、广东小坑 4个林场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种子园历年种子产量及与种子生产年份对应的有关气象资料 ,以开花受粉、幼果发育各个不同时期... 为研究我国杉木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影响效应 ,调查收集了安徽西田、福建洋口和官庄、广东小坑 4个林场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种子园历年种子产量及与种子生产年份对应的有关气象资料 ,以开花受粉、幼果发育各个不同时期的 2 0个气象因子与种子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探讨我国杉木种子园产量的大小年现象及周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种子园投产初期大小年现象不显著 ,投产中、后期大小年现象出现的年度及周期特征完全一致 ,种子大小年周期一般为 2~ 3年。在同一地区气候条件相似的情况下 ,即使立地条件、无性系组成、母树密度等环境因子及管理技术有差异 ,种子产量周期特征也完全一致 ,表明气象因子是杉木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影响因子。开花受粉期和幼果发育期的气候均有利 ,将形成种子大年 ,如都不利的话 ,将形成种子小年 ,甚至颗粒无收。开花受粉期气候有利而幼果发育不利或开花受粉期气候不利而幼果发育期有利 ,将形成种子平年或种子小年。一个地区气候状况在不同年份间的周期性改变 ,致使杉木种子园产量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杉木分布的南带、北带、中带区域间 ,种子产量大小年发生年度和周期不一致。在目前人为不可能改变气候的情况下 ,利用不同地区种子产量周期不一致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产量 大小年周期 气象因子
下载PDF
杉木檫树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姜培坤 蒋秋怡 +2 位作者 徐秋芳 钱新标 张钦相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35-240,共6页
本文分析了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几种有机化合物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杉木还是檫树其根际土壤各类有机物总量都不同程度高于相应全土;杉木根际土壤的C/N比檫树根际土壤平均高出1.68,H/F低0.23,总糖、可溶性还原糖和... 本文分析了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几种有机化合物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杉木还是檫树其根际土壤各类有机物总量都不同程度高于相应全土;杉木根际土壤的C/N比檫树根际土壤平均高出1.68,H/F低0.23,总糖、可溶性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杉木根际土较高,而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檫树根际土高;土壤总酚量在两种根际上间无明显差异,而游离酚量杉木根际高于檫树根际;杉木连栽造成土壤有机质、全氮和H/F的降低和总酚量、游离酚量的升高。除了二栽杉木根际土游离酚含量比头栽高外,其余物质含量在头栽根际上和二栽根际上间无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檫树 根际 土壤 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成熟期杉木人工纯林生长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潘建华 孙杰 +3 位作者 郑林水 陈惠明 叶慧群 吴礼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1-295,共5页
为解决成熟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受抑制问题,选择生态疏伐、卫生伐等2种处理对成熟期的杉木人工纯林进行抚育间伐,运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60块标准地中杉木生长量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疏伐、卫生伐与对... 为解决成熟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受抑制问题,选择生态疏伐、卫生伐等2种处理对成熟期的杉木人工纯林进行抚育间伐,运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60块标准地中杉木生长量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疏伐、卫生伐与对照比较,树高因子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而胸径、单株材积因子生长影响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且生态疏伐的影响较卫生伐影响大。由此可见,给成熟期的杉木人工纯林以足够的生长空间,虽然对林分树高因子生长没有影响,却能有效地促进林木胸径生长,增加单株材积,获得更多优质、高产、高效的木材,提高单位面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杉木 成熟林 生长量 抚育间伐
下载PDF
杉木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和生理适应机制 被引量:23
15
作者 于姣妲 李莹 +2 位作者 殷丹阳 周垂帆 马祥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575,共10页
[目的]研究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各种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影响,探讨抗氧化酶活性与杉木耐低磷能力的关系,揭示低磷胁迫下杉木养分吸收的适应机制,阐明杉木体内生物大分子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磷浓度(0、0.25、0.50、... [目的]研究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各种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影响,探讨抗氧化酶活性与杉木耐低磷能力的关系,揭示低磷胁迫下杉木养分吸收的适应机制,阐明杉木体内生物大分子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磷浓度(0、0.25、0.50、1.00 mmol·L^(-1))Hoagland营养液,模拟低磷胁迫试验,测定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以及测定杉木幼苗不同部位的光谱特性。[结果]随着缺磷程度的增加,杉木幼苗中SOD活性、CAT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先升后降,根系中POD活性呈现出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先降再升后降,叶片中POD活性和MDA含量先降后升。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根系和叶片吸收利用营养元素有显著影响。杉木苗根系所含的Mn随着缺磷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Al和Cu先降后升,Fe和K则有所下降,Ca先升后降。此外,杉木叶片中Fe和Mn的积累量呈降低的趋势,Cu和K先升后降。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根系和叶片组织在3 367、2 924、1 736、1 630、1 380、1 150 1 000 cm^(-1)处特征峰吸光值影响不同。[结论]低磷胁迫下,杉木幼苗的根系和叶片会通过改变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抑制MDA形成,降低膜脂过氧化对细胞膜系统的破坏,通过增加对其他养分元素的吸收来规避损伤以及通过改变不同部位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含量来适应低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低磷胁迫 生理指标 养分吸收 光谱特性
下载PDF
杉木生长性状相关联遗传标记的检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祯祥 施季森 +2 位作者 尹增芳 陈孝丑 余荣卓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50-354,共5页
采用ANOVA方法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相关联的RAPD分子标记进行了检测。单标记分析检测到与树高生长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有 3个 ,胸径有 5个 ,材积有 2个 ,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 1 5 8% ,2 4 36%和 1 0... 采用ANOVA方法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相关联的RAPD分子标记进行了检测。单标记分析检测到与树高生长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有 3个 ,胸径有 5个 ,材积有 2个 ,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 1 5 8% ,2 4 36%和 1 0 63% ;双标记分析共检测出 2 86对标记组合 (其中树高有 96对 ,胸径有 94对 ,材积有 96对 ) ,与杉木生长性状紧密关联。与杉木生长性状相关的标记互作效应十分显著。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长性状 遗传标记 方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杉木优势木平均高 被引量:21
17
作者 符利勇 张会儒 唐守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71,共6页
从理论上介绍一阶线性化算法和一阶条件期望线性化算法求解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并利用这2种算法分别对杉木优势木平均高进行拟合(选用常用的Logistic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把区组作为随机效应因子)。结果表明:2种算法对杉木优势木平均... 从理论上介绍一阶线性化算法和一阶条件期望线性化算法求解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并利用这2种算法分别对杉木优势木平均高进行拟合(选用常用的Logistic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把区组作为随机效应因子)。结果表明:2种算法对杉木优势木平均高进行拟合时精度都很高。通过对2种线性化算法进一步比较可得,在分析单木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优势木平均高模型时,2种算法拟合效果非常接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算法对杉木优势木平均高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模型 一阶线性化算法 一阶条件期望线性化算法 杉木 优势木平均高
下载PDF
浙江庆元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国模 姚建祥 +3 位作者 乔卫阳 杨琪红 朱国军 徐文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35-242,共8页
根据100块标准地材料,利用100株平均木解析木,探讨了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与胸径(D)、树高(H)及林木各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材积(V去皮、V带皮)的回归关系,选出了D、H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最密切的方程及材积与生... 根据100块标准地材料,利用100株平均木解析木,探讨了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与胸径(D)、树高(H)及林木各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材积(V去皮、V带皮)的回归关系,选出了D、H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最密切的方程及材积与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初步研究了生物量与林龄、地位指数和密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生物量 回归分析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热处理条件对杉木颜色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唐荣强 鲍滨福 李延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5-459,共5页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板材为试件,在170,190和210℃分别处理2,3,和4 h,对杉木板材颜色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比较了杉木心边材颜色差异,探讨了杉木热变色的原因。结果表明:杉木心材经热处理后明度L*和黄蓝色品值b*均变小,随着温...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板材为试件,在170,190和210℃分别处理2,3,和4 h,对杉木板材颜色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比较了杉木心边材颜色差异,探讨了杉木热变色的原因。结果表明:杉木心材经热处理后明度L*和黄蓝色品值b*均变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L*和b*下降幅度逐渐增大,色差ΔE增大;心材明度变化率α和ΔE随热处理条件变化规律与边材分别相似,且两者有很强的相关性,但边材b*随温度升高是先增后减。温度对杉木颜色变化影响大于时间,在210℃时,时间的影响显著。在相同处理工艺下,热处理条件对边材影响大于心材;杉木心边材存在差异性可能与心边材中木质素含量和抽提物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学 杉木 热处理 颜色
下载PDF
无性系杉木木材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赵承开 高建亮 +1 位作者 朱林峰 赵林艳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5-168,共4页
对金洞林场杉木无性系19年生(不含苗龄)的木材物理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优良无性系木材的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分别是0.279 g.cm-3、2.90%、5.10%和7.85%;整个无性系的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体... 对金洞林场杉木无性系19年生(不含苗龄)的木材物理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优良无性系木材的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分别是0.279 g.cm-3、2.90%、5.10%和7.85%;整个无性系的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分别是0.301 g.cm-3、3.28%、5.26%和8.27%;而对照CK的基本密度、径向干缩木材基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分别是0.275 g.cm-3、2.80%、5.10%和8.00%.研究证明:杉木优良无性系不但木材产量高,而且木材质量也并不比当地实生苗差.选用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不但能增加木材产量,而且材质也不会因速生而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 杉木 木材 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