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晋时期藏西“高原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霍川 霍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52-57,共6页
由于文献缺载,以往对"高原丝绸之路"的认识大多始于公元7世纪吐蕃政权建立之后。近年来在西藏考古新发现表明,实际上早在汉晋时期,西藏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与中亚和西域新疆一带文化交流密切的区域,当地已经出现了具有高度复杂... 由于文献缺载,以往对"高原丝绸之路"的认识大多始于公元7世纪吐蕃政权建立之后。近年来在西藏考古新发现表明,实际上早在汉晋时期,西藏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与中亚和西域新疆一带文化交流密切的区域,当地已经出现了具有高度复杂化特点的社会组织形态,并且有能力积极参与到这一区域之外频繁的商业贸易、文化交往等活动当中。这些证据还表明,早在汉晋时期,从西藏高原通往西域、南亚等地的"高原丝绸之路"已经初步开通,在吐蕃时期被纳入到更为广阔的对外交流网络之中,成为吐蕃出入中亚、南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在物质交流、宗教传播、人员往来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极为重大,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考古 高原丝绸之路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 被引量:3
2
作者 景海峰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1,共7页
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自我反省和不断批判之后,中国文化的形象日渐地“矮化”和“空洞化”,逐渐疏 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机勃勃的现代性文化之创造,而成为遥远的历史记忆和片断性的残梦旧影。在“欧洲中 心主义”的强力冲击和全... 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自我反省和不断批判之后,中国文化的形象日渐地“矮化”和“空洞化”,逐渐疏 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机勃勃的现代性文化之创造,而成为遥远的历史记忆和片断性的残梦旧影。在“欧洲中 心主义”的强力冲击和全面影响下,中国文化的声誉不但在本土一落千丈,就是在西方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转折, 使得中国文化的形象长久以来变得非常微弱和模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日渐强盛,中国的地位正 在发生着历史性的改变,也为其文化形象的重新塑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究竟以怎样的“形象”来面对当今的 世界,已成为对中国文化之复兴的重大考验,也孕育着一种最为重要的历史见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形象 西方文化 中西文化交流 和平崛起
下载PDF
论广东在明末清初传教活动中的地位
3
作者 雷雨田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0期17-24,共8页
明末清初天主教首先在广东的澳门建立了基地,进而深入肇庆、韶州和广州,然后在北京播种于宫廷、传扬于全国。近代广东得风气之先,在基督教传教活动中起了特殊作用,一因广东具有优越的博采异域文化的地理位置和古老传统;其次由于岭... 明末清初天主教首先在广东的澳门建立了基地,进而深入肇庆、韶州和广州,然后在北京播种于宫廷、传扬于全国。近代广东得风气之先,在基督教传教活动中起了特殊作用,一因广东具有优越的博采异域文化的地理位置和古老传统;其次由于岭南文化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内引外联的开放性;再次,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在广东的居留与考察,为其了解中国国情、确立文化传教和结交上层、从而获得合法传教身份的方针提供了人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耶酥会士 利玛窦 文化传教 文化交流 广东 明末清初 传教活动 基督教
下载PDF
郎世宁新体画风格流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纪琳 刘耘华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33-145,共13页
中国美术史上,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西画东渐"的历史潮流。清朝宫廷画师、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因此以他为个案进行研究,能够从一个较为清晰的视角审视东西方两... 中国美术史上,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西画东渐"的历史潮流。清朝宫廷画师、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因此以他为个案进行研究,能够从一个较为清晰的视角审视东西方两种文化在特殊历史境遇下相互激荡、抵触,以及融合的过程。以往对郎世宁的研究,往往集中在生平年谱、技法融合方式、辨伪等方面,笔者将研究视角放在郎世宁新体画具体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分析具体的风格特点和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郎世宁的新体画作品始终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大框架下发展,早期具有浓郁的西方绘画风格,在成熟期,西方绘画元素减弱,中国绘画元素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世宁 中西文化交流 新体画
下载PDF
黄遵宪改历观的思想历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玲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8-96,共9页
黄遵宪青年时期既对日本废夏历改用阳历不满,又对新鲜的阳历表现出猎奇心理,中年之后则明确指出日本迷信西法、轻易废除夏历不对。支配黄遵宪改历的思想历程的是民族主义、国粹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他的改历观的思想历程揭示了两历遭遇... 黄遵宪青年时期既对日本废夏历改用阳历不满,又对新鲜的阳历表现出猎奇心理,中年之后则明确指出日本迷信西法、轻易废除夏历不对。支配黄遵宪改历的思想历程的是民族主义、国粹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他的改历观的思想历程揭示了两历遭遇之初,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情感与理智的二难矛盾。他的"余意改历似可不必"的主张,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里,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历程 黄遵宪 国粹主义 猎奇 遭遇 揭示 知识分子 实用主义思想 文化环境 历史
原文传递
异质文明下的游移:近代留美学生之身份二重转换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睦楚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2,共5页
在我国近代教育变迁进程中,留学生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又以赴美留学生起到的作用最为巨大。但假如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对留学生身份进行客观检视,留美学生不免处在二重转换的拉锯之中:留美生对于美国而言是旅... 在我国近代教育变迁进程中,留学生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又以赴美留学生起到的作用最为巨大。但假如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对留学生身份进行客观检视,留美学生不免处在二重转换的拉锯之中:留美生对于美国而言是旅居者;同时,由于长期的离乡背井使得他们对于故国又成为了陌生人。显然,对于留美学生身份双重二歧转换,需要从更为广阔的层面进行分析,剖析其中的过程与内在原因,从而为理解近代教育中西文化交流历史进程的特殊性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留学教育 留美学生 异质文明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基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明清家具腿部造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管珂珂 诸葛阳 许大为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10期40-41,共2页
明清时期,中国的国门逐渐向西方打开,中西方的交流在家具造型中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中国明清家具的腿部造型体现着整个明清家具的精髓所在,同一历史时期的西方洛可可式家具拥有着独特的样式特点。中国明清家具与西方洛可可家具存在... 明清时期,中国的国门逐渐向西方打开,中西方的交流在家具造型中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中国明清家具的腿部造型体现着整个明清家具的精髓所在,同一历史时期的西方洛可可式家具拥有着独特的样式特点。中国明清家具与西方洛可可家具存在着相互影响,二者同时也存在着相互交流,并且在家具造型中体现出来。本文以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在家具方面的交流与相互影响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二者家具腿部造型特点,对明清家具的腿部以及洛可可家具的腿部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家具 腿部造型 中西文化交流 洛可可
下载PDF
中西交流中中国现代音乐生成的思想传统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滟洲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00-111,M0004,共13页
中国乐派的叙事起点,肇始于明后期中国与西方世界开始接触之际。发展至“五四”时期,恰逢现代性时间出现,随中西文化的冲突、碰撞、交流和渗透加剧,西方音乐文化对现代中国音乐产生了强势的影响,导致音乐界多种思潮泛起。在形形色色的... 中国乐派的叙事起点,肇始于明后期中国与西方世界开始接触之际。发展至“五四”时期,恰逢现代性时间出现,随中西文化的冲突、碰撞、交流和渗透加剧,西方音乐文化对现代中国音乐产生了强势的影响,导致音乐界多种思潮泛起。在形形色色的新思想中,中国音乐家坚持在观念上互相摄取、互相吸收,利用文明的互鉴与交流所具有的双向效用,把具有当代价值的启蒙思想接入音乐文化又超越于音乐文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对传统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生成中国音乐文化主体性的实践路向,也是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范畴、一种观念、一种理论,甚或一场实践固有的思想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传统 中西文化交流 现代性 主体性
下载PDF
美国人璧丽珍及其笔下的近代广西
9
作者 颜小华 王宇萌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6期22-28,共7页
璧丽珍是清朝末年来到中国的一位美国人。她在广西生活了近十年,对广西社会有着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成为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众多"使者"之一。璧丽珍的日记与书信,从一个西方女性的微视角来反映近代广西社会历史面貌,这对中国... 璧丽珍是清朝末年来到中国的一位美国人。她在广西生活了近十年,对广西社会有着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成为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众多"使者"之一。璧丽珍的日记与书信,从一个西方女性的微视角来反映近代广西社会历史面貌,这对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广西地方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璧丽珍 近代广西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东方朔“跛猫”“捕鼠”说的意义
10
作者 王子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我们探讨猫的驯宠史,注意到《东方朔传》所见东方朔对"骠骑"难,曾言"跛猫""捕鼠"事。相关信息对于了解猫作为鼠的天敌怎样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意义相当重要。"东方朔说"如果可信,则能够推... 我们探讨猫的驯宠史,注意到《东方朔传》所见东方朔对"骠骑"难,曾言"跛猫""捕鼠"事。相关信息对于了解猫作为鼠的天敌怎样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意义相当重要。"东方朔说"如果可信,则能够推进对畜猫捕鼠的生活史的认识。汉武帝时代正是中西文化交流进入热季的历史阶段,"东方朔说"结合河西出土木雕猫模型,可以深化中国猫是西方传入抑或本土驯化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 《东方朔传》 捕鼠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人情关系和社会交换关系的比较分析与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陈维政 任晗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9-798,共10页
通过梳理中西文化视角下两种不同人际关系理论的已有研究,明晰了人情关系和社会交换关系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厘清了两者的异同点,指出人情关系与社会交换关系在交往原则和交往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人情关系的超规性、义务性、特... 通过梳理中西文化视角下两种不同人际关系理论的已有研究,明晰了人情关系和社会交换关系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厘清了两者的异同点,指出人情关系与社会交换关系在交往原则和交往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人情关系的超规性、义务性、特殊主义、非对称性、互报性、高情感性、长期导向,分别对应社会交换关系的合规性、自愿性、普遍主义、对称性、互惠性、低情感性、短期导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两种人际关系对现代中国企业及其员工的交叉影响作用,构建了"员工关系偏好-企业关系管理策略整合模型"。此外,对未来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人情关系 社会交换关系 员工关系偏好 企业关系管理策略
下载PDF
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所创中外文期刊之影响——以《印支搜闻》为中心 被引量:5
12
作者 谭树林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6,共7页
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了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 ,作为其传教的手段 ,《印支搜闻》即是新教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的最早的外文期刊。这些报刊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 ,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创办、出版机构的建立以及近代印刷技术的传... 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了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 ,作为其传教的手段 ,《印支搜闻》即是新教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的最早的外文期刊。这些报刊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 ,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创办、出版机构的建立以及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均起到重要作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文期刊 基督教 新教传教士 《印支搜闻》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古时代女性冠饰演变与丝绸之路妆饰文化交流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妍 《服饰导刊》 2022年第4期16-25,共10页
[研究方法]对于中古时期丝绸之路女性妆饰文化的变迁问题,运用文献研究和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①初盛唐时期女性的豪华冠饰为义髻式嵌宝金冠。②其源于西亚和中亚的步摇冠,最早可以追溯到西亚乌尔王朝时期,在魏晋... [研究方法]对于中古时期丝绸之路女性妆饰文化的变迁问题,运用文献研究和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①初盛唐时期女性的豪华冠饰为义髻式嵌宝金冠。②其源于西亚和中亚的步摇冠,最早可以追溯到西亚乌尔王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北方。③盛唐之后,义髻式嵌宝金冠在西域地区演变为贵妇佩戴的桃形金冠,这是在政治经济影响下,西域民族本身的审美趣味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女性冠饰 步摇冠 丝绸之路 中西妆饰文化交流
下载PDF
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14
作者 罗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4-8,共5页
明中叶以来,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澳门成为被葡萄牙长期占据的第一块殖民地。伴随殖民势力而来的西方传教士,经过澳门向中国内地传教,于是,以他们为媒介,具有近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便首先在澳门发生并逐步扩展开去。中西文化... 明中叶以来,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澳门成为被葡萄牙长期占据的第一块殖民地。伴随殖民势力而来的西方传教士,经过澳门向中国内地传教,于是,以他们为媒介,具有近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便首先在澳门发生并逐步扩展开去。中西文化交流给澳门和中国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引发了近代中国的一系列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葡萄牙 殖民地 传教士 中西文化交流 土生葡人 近代中国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