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西语境中教育治理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差异
被引量:
1
1
作者
苏君阳
陈亚涵
孙芳
《比较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2,21,共11页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西方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价值共识、多元主体参与;在政策上偏向管理主义;在实践上采取分散化治理模式,强调自治、竞争、参与、评价和...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西方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价值共识、多元主体参与;在政策上偏向管理主义;在实践上采取分散化治理模式,强调自治、竞争、参与、评价和问责。中国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中国式科层制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整体利益、协同合作;在政策上偏向共同体主义;在实践上强调法治、公平、协调与认同。制度、文化和情境是导致中西语境中教育治理理论、政策与实践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治理话语的建构不仅在于解释教育世界,而且也在于改造教育世界,从而服务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中西教育治理话语对实践均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与能动性,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语境
教育治理
治理话语
话语差异
话语张力
原文传递
中西方文化语境与“东方”女性符号的标出性——论早期好莱坞华人影星黄柳霜
被引量:
4
2
作者
任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3,共8页
黄柳霜迄今仍然是西方主流电影界最熟悉的"东方"女性之一,在其从影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中西方对她的认知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符号学观点认为,对立文化范畴之间的不对称所带来的符号标出性,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甚至实现...
黄柳霜迄今仍然是西方主流电影界最熟悉的"东方"女性之一,在其从影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中西方对她的认知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符号学观点认为,对立文化范畴之间的不对称所带来的符号标出性,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甚至实现历史性的翻转。对黄柳霜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进行全面解读后可以发现,在西方语境下,作为"东方"女性象征的符号,黄柳霜的标出性经历了由强及弱的嬗变;而在中国视域里,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异质符号,黄柳霜的标出性使她遭遇了褒贬评价的多次翻转。进入21世纪,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凝视下,黄柳霜散发出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呈现出一个更为真实的、多面化的早期华裔美国女星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柳霜
中西方语境
文化符号
符号标出性
符号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贬抑”还是“褒扬”?--基于中西语境差异分析的“大众旅游”概念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悦昌
《旅游论坛》
2020年第2期1-16,共16页
国外"大众旅游"研究已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扬、抑、转、合"的过程。而国内研究总体上尚处于对其"抑"和"转"研究阶段的成果译介、直接使用和概念的本土化初步界定阶段。其中的突出问题是对大众...
国外"大众旅游"研究已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扬、抑、转、合"的过程。而国内研究总体上尚处于对其"抑"和"转"研究阶段的成果译介、直接使用和概念的本土化初步界定阶段。其中的突出问题是对大众旅游表现出较明显的贬抑倾向,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学者在大众旅游概念的研究和使用中,过多依照西方话语体系和逻辑方式,忽视了中西语境的差异,其中既有"大众""旅游"这两个关键词汇的小语境差异,又有大众旅游产生发展的社会制度、时代背景、主导思想等大语境差异。结合我国当下语境中大众旅游"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和"公平正义"的判断标准,将"大众"明确为"人民群众""旅游"界定为"闲暇生活方式",进而对大众旅游概念做出基于自身话语体系的界定阐释,赋予其较鲜明的褒扬色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大众旅游
中西语境差异
贬抑
褒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感伤诗学溯源
4
作者
陈亚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7,共6页
西方自柏拉图开始,经中世纪阿奎那,再到黑格尔,都将感伤视为"软弱的"甚至"病态的"情感加以排斥。席勒关于感伤的论述独树一帜,将感伤提升到理论层面。中国一直有感伤的文学传统,孔子"诗可以怨"对文学产...
西方自柏拉图开始,经中世纪阿奎那,再到黑格尔,都将感伤视为"软弱的"甚至"病态的"情感加以排斥。席勒关于感伤的论述独树一帜,将感伤提升到理论层面。中国一直有感伤的文学传统,孔子"诗可以怨"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怨"理论正是中国感伤诗学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
中西方语境
理论渊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语境对照下的“封建”概念辨析
5
作者
李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当前中西语境下各自的"封建"概念相去甚远,在约定俗成的概念下,人们对"封建"的理解基本是以秦汉至明清之际的社会形态、生产方式和"污名化"形式出现的。这不仅偏离了"封建"古义,也在中西义对...
当前中西语境下各自的"封建"概念相去甚远,在约定俗成的概念下,人们对"封建"的理解基本是以秦汉至明清之际的社会形态、生产方式和"污名化"形式出现的。这不仅偏离了"封建"古义,也在中西义对接中出现了较大混乱,不利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也给不了解"封建"演变过程的初学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因此,应正视和承认中西语境下"封建"概念的差异,对当下误读和滥用"封建"概念的现象进行勘误纠谬,坚守负责任的学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语境
封建
概念辨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语境中教育治理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差异
被引量:
1
1
作者
苏君阳
陈亚涵
孙芳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2,21,共11页
文摘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西方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价值共识、多元主体参与;在政策上偏向管理主义;在实践上采取分散化治理模式,强调自治、竞争、参与、评价和问责。中国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中国式科层制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整体利益、协同合作;在政策上偏向共同体主义;在实践上强调法治、公平、协调与认同。制度、文化和情境是导致中西语境中教育治理理论、政策与实践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治理话语的建构不仅在于解释教育世界,而且也在于改造教育世界,从而服务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中西教育治理话语对实践均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与能动性,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关键词
中西语境
教育治理
治理话语
话语差异
话语张力
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ontexts
educational
governance
governance
discourse
discourse
difference
discourse
tensions
分类号
G40-059.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中西方文化语境与“东方”女性符号的标出性——论早期好莱坞华人影星黄柳霜
被引量:
4
2
作者
任文
机构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3,共8页
文摘
黄柳霜迄今仍然是西方主流电影界最熟悉的"东方"女性之一,在其从影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中西方对她的认知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符号学观点认为,对立文化范畴之间的不对称所带来的符号标出性,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甚至实现历史性的翻转。对黄柳霜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进行全面解读后可以发现,在西方语境下,作为"东方"女性象征的符号,黄柳霜的标出性经历了由强及弱的嬗变;而在中国视域里,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异质符号,黄柳霜的标出性使她遭遇了褒贬评价的多次翻转。进入21世纪,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凝视下,黄柳霜散发出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呈现出一个更为真实的、多面化的早期华裔美国女星形象。
关键词
黄柳霜
中西方语境
文化符号
符号标出性
符号传播
Keywords
Anna
May
Wong
chinese
and
western
contexts
cultural
sign
markedness
semiotic
communication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贬抑”还是“褒扬”?--基于中西语境差异分析的“大众旅游”概念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悦昌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处
《旅游论坛》
2020年第2期1-16,共16页
文摘
国外"大众旅游"研究已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扬、抑、转、合"的过程。而国内研究总体上尚处于对其"抑"和"转"研究阶段的成果译介、直接使用和概念的本土化初步界定阶段。其中的突出问题是对大众旅游表现出较明显的贬抑倾向,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学者在大众旅游概念的研究和使用中,过多依照西方话语体系和逻辑方式,忽视了中西语境的差异,其中既有"大众""旅游"这两个关键词汇的小语境差异,又有大众旅游产生发展的社会制度、时代背景、主导思想等大语境差异。结合我国当下语境中大众旅游"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和"公平正义"的判断标准,将"大众"明确为"人民群众""旅游"界定为"闲暇生活方式",进而对大众旅游概念做出基于自身话语体系的界定阐释,赋予其较鲜明的褒扬色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概念
大众旅游
中西语境差异
贬抑
褒扬
Keywords
concept
mass
tourism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ntexts
分类号
F590.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感伤诗学溯源
4
作者
陈亚平
机构
扬州大学校机关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7,共6页
文摘
西方自柏拉图开始,经中世纪阿奎那,再到黑格尔,都将感伤视为"软弱的"甚至"病态的"情感加以排斥。席勒关于感伤的论述独树一帜,将感伤提升到理论层面。中国一直有感伤的文学传统,孔子"诗可以怨"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怨"理论正是中国感伤诗学的萌芽。
关键词
感伤
中西方语境
理论渊源
Keywords
sentiment
chinese
and
western
context
theoretical
origin
分类号
B83-02 [哲学宗教—美学]
B83-0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语境对照下的“封建”概念辨析
5
作者
李辉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1CMZ004
文摘
当前中西语境下各自的"封建"概念相去甚远,在约定俗成的概念下,人们对"封建"的理解基本是以秦汉至明清之际的社会形态、生产方式和"污名化"形式出现的。这不仅偏离了"封建"古义,也在中西义对接中出现了较大混乱,不利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也给不了解"封建"演变过程的初学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因此,应正视和承认中西语境下"封建"概念的差异,对当下误读和滥用"封建"概念的现象进行勘误纠谬,坚守负责任的学术态度。
关键词
中西语境
封建
概念辨析
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ontext
feudalism
conceptual
distinction
分类号
K1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西语境中教育治理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差异
苏君阳
陈亚涵
孙芳
《比较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2
中西方文化语境与“东方”女性符号的标出性——论早期好莱坞华人影星黄柳霜
任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贬抑”还是“褒扬”?--基于中西语境差异分析的“大众旅游”概念
李悦昌
《旅游论坛》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西感伤诗学溯源
陈亚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西语境对照下的“封建”概念辨析
李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