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翻译理论比较研究
1
作者 宫傲 《现代英语》 202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的(乃至人类)文明首先应归功于翻译工作者[1]。翻译学需要认真对比中西方的翻译理论。通过对比,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在整个人类翻译历史中的地位。通过横向比较不同翻译理论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的(乃至人类)文明首先应归功于翻译工作者[1]。翻译学需要认真对比中西方的翻译理论。通过对比,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在整个人类翻译历史中的地位。通过横向比较不同翻译理论体系,发现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和独特之处,以及其抽象理论和实际运用。具体来说,比较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中西方翻译理论在原则、方法、标准和规则等方面的认识,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翻译理论家们可以互相借鉴,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翻译理论 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
原文传递
忠实观视域下的中西方翻译理论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忠实观是翻译实践中要实现的一个标准。中西方翻译理论中关于忠实观的阐释各有差异。分析研究中西方翻译理论中忠实观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丰富翻译理论,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关键词 忠实观 中西方翻译理论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中西译论比较:在异同间寻求文化对话互动的空间——兼论勒菲弗尔的“中西翻译思想” 被引量:6
3
作者 于德英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进程中,中西译论迫切需要以对方为参照,重新认识和评估翻译中的重大问题和核心观念。中西译论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无论是过于求同还是过于求异,都会妨碍中西译论间有效的对话互动。中西译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进程中,中西译论迫切需要以对方为参照,重新认识和评估翻译中的重大问题和核心观念。中西译论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无论是过于求同还是过于求异,都会妨碍中西译论间有效的对话互动。中西译论比较在中国和西方都处于初始阶段,中国方面的研究偏重于强调史实和一般性描述,西方的研究偏重于强调差异。本文以勒菲弗尔的“中西译论比较”为个案研究,分析如何从他者的角度理解中国的翻译传统和如何回应勒菲弗尔对中国翻译思想的误读,并指出中西译论比较应避免过于求同和过于求异,而是应通过古今译论融合、中西译论对话互动的路径达到互识、互证和互补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译论比较 相似性 差异性 对话互动
下载PDF
中西翻译理论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志辉 刘庆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9-162,共4页
任何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但是,在中国和西方的翻译理论中,都存在着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翻译活动普遍认为就是将原文的信息或内容转换到译文中来,而原文的形式则无关紧要。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任何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但是,在中国和西方的翻译理论中,都存在着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翻译活动普遍认为就是将原文的信息或内容转换到译文中来,而原文的形式则无关紧要。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用带有这种倾向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文学翻译是不可取的。在翻译中只注重内容的传达而忽视形式的重要性,必然会造成内容的流失,或者译作不能再现原作的文学性和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翻译理论 重内容、轻形式 文学翻译
下载PDF
中西思维方式与中西翻译理论——析严复的“信达雅”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玉萍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90-93,共4页
中西翻译理论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有的则是从文化因素方面来考虑,虽各有千秋,但都难免有不足之处。从中西方的思维特点出发,以严复的“信达雅”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为例来分析中西翻译理论的异同,可以充... 中西翻译理论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有的则是从文化因素方面来考虑,虽各有千秋,但都难免有不足之处。从中西方的思维特点出发,以严复的“信达雅”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为例来分析中西翻译理论的异同,可以充分认识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翻译理论 思维 异同
下载PDF
中西比较译学论纲
6
作者 张思永 《外国语文研究》 2017年第5期34-43,共10页
中国译学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现代译论的影响下开启的,因此,在中国译学研究的学术语境中,中西译论比较或中西比较译学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国内译学界对中西译论的研究很重视,出了很多成果,但整体上讲,微观研究... 中国译学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现代译论的影响下开启的,因此,在中国译学研究的学术语境中,中西译论比较或中西比较译学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国内译学界对中西译论的研究很重视,出了很多成果,但整体上讲,微观研究多于宏观研究,个案研究多于概述性研究,框架或论纲式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文根据国内中西译论比较研究的实际情况,从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对中西比较译学的框架进行了尝试性架构,提出了一个中西比较译学论纲,以期为中国当代中西译论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论纲,并服务于中国现代翻译学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译论 比较译学 论纲
下载PDF
中西译论的相异性 被引量:53
7
作者 谭载喜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西译论传统的相异性展开讨论:立论的实用性与理论性、翻译理论中的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译论表述的含蓄性与明确性、译论研究中的保守性与求新性、立论的中立性与神秘性。笔者认为,中国译论传统的主要特点,就是历...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西译论传统的相异性展开讨论:立论的实用性与理论性、翻译理论中的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译论表述的含蓄性与明确性、译论研究中的保守性与求新性、立论的中立性与神秘性。笔者认为,中国译论传统的主要特点,就是历来强调翻译理论的实用价值、强调翻译经验的规范作用、强调译者对于翻译之道的心灵感应和领悟;而西方译论传统的主要特点,则在于强调翻译理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强调对于翻译过程的理性描述以及强调翻译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通过对中西译论间的这类相异特点进行系统比较,无疑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译论 相异性 系统比较 翻译理论
原文传递
辩证系统观角度看中西译论融合
8
作者 孔燕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1X期294-295,共2页
贾正传教授曾在其书中提出翻译辨证系统观的理论,做出有益的尝试。该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辩证系统观为指导,对中西方翻译理论进行更为宏观的翻译对比研究,认为辩证系统的翻译理论应融合中西译论之长,对翻译实践的发展具有很大... 贾正传教授曾在其书中提出翻译辨证系统观的理论,做出有益的尝试。该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辩证系统观为指导,对中西方翻译理论进行更为宏观的翻译对比研究,认为辩证系统的翻译理论应融合中西译论之长,对翻译实践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系统观 差异互补 译论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