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知识分子对“现代性”在中国的追寻与构建——以赵元任迻译“西学”活动为考察路径
1
作者 聂炜 许明武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近代以来,以知识分子为主导的西学翻译活动为中国输入了新知新识,促成了以理性和科学为主要表征的“现代性”在中国的诸般生发。此间,赵元任借由西学翻译的通道,通过改文革言、引荐科学、汲引美育等活动,与近代知识分子一道,为彼时社会... 近代以来,以知识分子为主导的西学翻译活动为中国输入了新知新识,促成了以理性和科学为主要表征的“现代性”在中国的诸般生发。此间,赵元任借由西学翻译的通道,通过改文革言、引荐科学、汲引美育等活动,与近代知识分子一道,为彼时社会架构起了一条从语言形式到认知体系,进而通达思想心性的“现代性”引筑路径,并为“现代性”在中国的生发与演进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与训蒙作用。探源近代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进程中对中国“现代性”的探索与构筑,不仅是理解当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对中国“现代性”这一与日俱进之事业的历史追问与当下实践探索的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知识分子 西学翻译 “现代性” 赵元任
原文传递
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心态与社会思潮——从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的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胡伟希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69,共8页
本文以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哲学思想、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参与社会政治变革的方式,是可以划分为类型的。这种类型的不同,同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 本文以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哲学思想、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参与社会政治变革的方式,是可以划分为类型的。这种类型的不同,同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与心理类型有关,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这两大社会思潮的对立也由是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 精神气质 心理类型 社会思潮
原文传递
论胡适的文化使命感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文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8,共10页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感",作为社会上的广义的"仁人志士"通常所抱有的庞大的"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意义,其整体上的思想质地,既有现代性与传统的贯通,又有西学特色与民...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感",作为社会上的广义的"仁人志士"通常所抱有的庞大的"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意义,其整体上的思想质地,既有现代性与传统的贯通,又有西学特色与民族文化要素的结合,属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种新气象。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中,胡适是最有清醒的、自觉的和鲜明的"文化使命感"的一位,他对于"文化使命感"的反复提出(从"为国造因"到"再造文明")及其践行,实质乃是一种"文化报国",即从深沉的爱国主义立场出发,本着对世界文化潮流的把握,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包括文化国情),而立志以个体的社会文化活动,报效于民族和国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整体的思想文化建设,又集中表现为提高国民思想文化素质)的一种可贵的努力。如果说有什么"胡适思想"的话,此即"胡适思想"的精髓;如果说有什么"胡适精神"的话,这同样是"胡适精神"的最具光彩、也最具深刻文化价值内涵的一面。其实际的社会影响,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从‘五四’开始形成的新文化传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社会责任感 文化使命感 胡适 文化报国
下载PDF
乡愁意识中的自我镜像——重读鲁迅的《一件小事》与《故乡》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林荣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3-96,共4页
文章运用文本细读和叙事分析相结合的手法,以探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乡愁意识和自我认同困境为聚焦点,对鲁迅小说中向来被广泛认定为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平淡的两个篇目——《一件小事》和《故乡》,做了细致、深入的综合分析,据此论... 文章运用文本细读和叙事分析相结合的手法,以探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乡愁意识和自我认同困境为聚焦点,对鲁迅小说中向来被广泛认定为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平淡的两个篇目——《一件小事》和《故乡》,做了细致、深入的综合分析,据此论证指出,展示在鲁迅其他经典小说力作中的思想和艺术光彩,在这两个短章中同样有别致而独到的存在和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一件小事》 《故乡》 乡愁意识 自我认同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下载PDF
革命"中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评冯雪峰论"知识分子"的两篇文章
5
作者 刘绍武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7-10,共4页
 因对阶级归属的刻意强调,中国现代少有对"知识分子"的整体性研究,处于意识形态主流的论者认识到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更属罕见。本文通过对冯雪峰两篇相关文章的分析表明,他早在1928年就认识到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  因对阶级归属的刻意强调,中国现代少有对"知识分子"的整体性研究,处于意识形态主流的论者认识到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更属罕见。本文通过对冯雪峰两篇相关文章的分析表明,他早在1928年就认识到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革命"时期所应有的某种特殊性,尽管他并未明言"特殊性"具体何在,但提出问题本身的意义就不可小视。本文将在详细分析其观点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雪峰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革命 特殊性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域外港口体验
6
作者 高强 《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99-111,共13页
港口码头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异国初履之地,呈现出复杂的多维面影。域外港口既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向外展现帝国威仪的场域,又是提示并放大其国族屈辱的渊薮,还是审视反思自身弊病的触发所。相应的,面对这三副面貌各异的域外港口形... 港口码头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异国初履之地,呈现出复杂的多维面影。域外港口既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向外展现帝国威仪的场域,又是提示并放大其国族屈辱的渊薮,还是审视反思自身弊病的触发所。相应的,面对这三副面貌各异的域外港口形象,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形成了从自命不凡到讥讽贬抑再到自我反思的不同心理取向和应对姿态。域外港口面影的复杂多样性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心态、行为的变化,共同折射出文人主体充满矛盾纠葛的国族身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 域外港口 国族身份
下载PDF
难以超越的道德困境——关于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道德思考
7
作者 缑英杰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75-77,共3页
文学是人学,所以文学必定要体现道德,同时,文学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道德倾向也与形象的塑造者密切相关。在这两个前提下,尝试分析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道德困惑,并结合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进行一种互动式探讨。
关键词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现代道德 传统道德 道德困惑
下载PDF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叙拉古情结”——以胡适为中心
8
作者 蒋进国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9,共6页
作为现代史上涉足政治最深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爱惜羽毛"的胡适难掩其对政治的浓厚兴趣,他的政治野心屡受打击,却百折不挠。"四一二事变"后,在客居上海的三年半时间里,胡适与政治权力之间历经从疏离、接近、受挫... 作为现代史上涉足政治最深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爱惜羽毛"的胡适难掩其对政治的浓厚兴趣,他的政治野心屡受打击,却百折不挠。"四一二事变"后,在客居上海的三年半时间里,胡适与政治权力之间历经从疏离、接近、受挫再到反抗、放弃和妥协的心路历程。胡适在上海期间与国民党的话语权冲突,源于其逼仄的生存空间以及欧美宪政理念与军事强人政治的分歧,体现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追求,是"叙拉古"母题下"知识分子遇到政治"的典型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拉古诱惑 胡适 现代知识分子 政治权力
下载PDF
尼采在中国(1902-2000)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立安·高利克(斯洛伐克) 林振华(译) 刘燕(校) 《江汉学术》 2016年第2期5-12,共8页
1902—2000年间,尼采及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情况值得回顾。中国人对尼采人格与著作产生浓厚兴趣体现在三个阶段。第一个是1918—1925年,当时关注尼采的中国文人与哲学家中,有几位成了五四时期和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现代中国思想的... 1902—2000年间,尼采及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情况值得回顾。中国人对尼采人格与著作产生浓厚兴趣体现在三个阶段。第一个是1918—1925年,当时关注尼采的中国文人与哲学家中,有几位成了五四时期和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现代中国思想的奠基人。1925年后,中国第一波"尼采热"退潮,中国知识分子失望地发现,尼采"重估一切价值"之说在中国行不通。第二波"尼采热"始于1937年抗日战争伊始,在1940—1941年达到顶点。第三波"尼采热"于1978年被点燃,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尼采研究盛况空前,各类文章、书籍、译本不断涌现。如果说第一波"尼采热"有助于对中国古代传统的"重估一切价值",第二波的特点是复兴或唤醒中国民族主义精神,那么第三波则涉及到存在主义价值与台湾国民党所代表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与中国大陆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也有些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尼采热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接受 李石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