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110
1
作者 张岱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和为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人本 刚健自强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初探 被引量:31
2
作者 潘庆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57-60,66,共5页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人文价值的追求,具有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主要包括蒙学教育、儒家教育和道家教育。蒙学教育和儒家教育体现了内圣外王、积极入世的人文精神,而道家教育则体现了以追求个性自由解放...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人文价值的追求,具有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主要包括蒙学教育、儒家教育和道家教育。蒙学教育和儒家教育体现了内圣外王、积极入世的人文精神,而道家教育则体现了以追求个性自由解放为特征的出世的人文精神。这两种互补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是拓展现代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文教育 人文精神 蒙学教育
下载PDF
中国哲学“内在超越”的两个教条--关于人本主义的反思 被引量:41
3
作者 黄玉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6,236,共10页
现代新儒家所提出的广为流行的"内在超越"说,认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内在超越",它优越于西方哲学与文化的"外在超越"。这已经被奉为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两个教条。但事实上,"内在超越"... 现代新儒家所提出的广为流行的"内在超越"说,认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内在超越",它优越于西方哲学与文化的"外在超越"。这已经被奉为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两个教条。但事实上,"内在超越"并非中国哲学的独有特征,而是中西哲学共有的普遍特征;不论中西,"内在超越"并不是比"外在超越"更优越的思想进路,恰恰相反,它的人本主义背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应当加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超越 中国哲学 教条 人本主义 反思
下载PDF
人文精神讨论十年祭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晓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16,共6页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迷茫、痛苦、困惑的阶段之后 ,开始反思 ,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 :这就是发生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 1993 1995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次讨论凸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具有根本...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迷茫、痛苦、困惑的阶段之后 ,开始反思 ,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 :这就是发生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 1993 1995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次讨论凸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具有根本性的大问题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十年过去了 ,这些问题的重要性非但没有减少 ,而且成为中国知识界或人文和社会科学界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回顾与反思这段历史 ,对于更好地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使中国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整个人类思想增加新的活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中国 知识分子 人文学术 社会科学 现代化 社会现实
下载PDF
论《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20
5
作者 谭云华 付红英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73-74,共2页
大学语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和提高审美鉴赏、阅读写作能力为宗旨,它通过典范的文学作品的学习研究,以丰富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传统为内核,展示了其鲜明的人文精神的个性特点。
关键词 大学语文 人文精神 精神价值 思想传统
下载PDF
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导向、核心框架与主要挑战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新建 柴民权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146,共7页
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应以人文主义为基本理论导向,以如何用心做人、用心做事为核心思考框架,以符合中国学术传统、贴近中国社会现实的语言建立包括本土认知心理学、本土人生心理学、本土社会心理学等在内的中层理论体系。本土化的工作面... 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应以人文主义为基本理论导向,以如何用心做人、用心做事为核心思考框架,以符合中国学术传统、贴近中国社会现实的语言建立包括本土认知心理学、本土人生心理学、本土社会心理学等在内的中层理论体系。本土化的工作面临如何在个体的内在体验与外在证据之间以及在理论的描述性与规范性之间达成平衡,如何建构有效的本土研究工具,以及如何突破现存心理学体系下的弱势地位的挑战。研究者应坚持中西比较、古今对照的原则对传统思想进行现代性转化,并应加强研究单位的协同创新和研究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来推动本土化进程的深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理学 本土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关于语文工具论的思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顾之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1,2,共7页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基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点和出发点。语文课程就是学习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即着...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基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点和出发点。语文课程就是学习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即着眼于掌握字、词、句、篇的运用能力,不容许离开这种语文训练去空讲大道理,空讲理论知识,并且要把训练学生运用字、词、句、篇的能力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的能力结合起来。这种语文工具论本身即拒绝语文训练的"技术化",认为工具论会导致"技术化"是对工具论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语文工具论 工具论 人文性
下载PDF
关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忠慧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1-63,共3页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传统上一直认为语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重要阵地,也确实是有效的方式。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语文课程人文精神的失落:一种是把语文课的思想教育作用无限夸张,一种是一味回避语文课的思想性,肢解了语文课...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传统上一直认为语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重要阵地,也确实是有效的方式。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语文课程人文精神的失落:一种是把语文课的思想教育作用无限夸张,一种是一味回避语文课的思想性,肢解了语文课的整体性,这两种现象都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不利于语文学料自身的发展。重新关注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既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保证语文学科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人文精神 人的发展
下载PDF
语文教育应当弘扬人文精神 被引量:9
9
作者 杨道麟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11-118,共8页
语文学科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因素,语文课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因而语文教育应当弘扬人文精神。首先,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前提;其次,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理想,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 语文学科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因素,语文课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因而语文教育应当弘扬人文精神。首先,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前提;其次,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理想,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再次,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讲究道德,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语文教育 爱国主义 理想 道德
下载PDF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人文精神的时代契合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细谦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29,共3页
缘起于祈求和平的奥林匹克运动历经2000余年的发展,逐渐积淀出以"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合特质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日益成为一种时代需求... 缘起于祈求和平的奥林匹克运动历经2000余年的发展,逐渐积淀出以"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合特质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日益成为一种时代需求。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人文精神相得益彰,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汲取奥林匹克精神的精华,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渗透了新时代的中国人文精神,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精神 中国人文精神 互补 时代精神
下载PDF
工具理性思路下的清末文字改革运动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林茂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4-42,共9页
鸦片战争后,闯入中国的近代科学在"用"的层面上映衬出中国文字的落后及不适应。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在工具化、工具效率成为文化运动的最大追求,科学技术登上至高无上地位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有识之士按照工具理性的思路开展了文... 鸦片战争后,闯入中国的近代科学在"用"的层面上映衬出中国文字的落后及不适应。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在工具化、工具效率成为文化运动的最大追求,科学技术登上至高无上地位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有识之士按照工具理性的思路开展了文字改革运动。改革者认为,不适于"用"的汉字是中国贫弱落后的罪魁祸首,因此文字的工具价值,即至易、至简、至捷是其文字改革——创制切音字活动的追求目标,而汉字固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则遭到冷落并被边缘化。这又成为一股文化趋势,这股趋势在客观上直接导向"欧化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者的"废除汉文"主张。面对这一民族文化危机,另一些知识分子则以捍卫民族文化和人文价值的立场,驳斥了文字问题上民族虚无主义的谬论。这一过程说明,片面强调工具理性是不可取的。在近代中国,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的协调、统一始终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切音字 工具理性 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严复与近代文化转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灿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90-96,共7页
本文分析了在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严复所作的重大贡献:一是独创严氏话语系统,推进文化载体转型;二是推进古典人文精神向近代人文精神的转型;三是推进中国国学向现代社会科学的转型。
关键词 严复 中国文化 文化转型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再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晓阳 李彩艳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第8期110-117,共8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详细阐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背景、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众多学者从政治、经济及文化三个角度对教育现代...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详细阐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背景、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众多学者从政治、经济及文化三个角度对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问题进行研究,发表了很多有益的观点。从政治角度看,中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大学受到强有力的国家政策驱动、密切的国家监督和控制;同时,大学既能够接受和响应政府的政策调控,又能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高度负责。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大学近三十年来发展过程中起先导作用的是经济成功,主要体现在政府经费的投入;同时,大学也从市场获得更多经费,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当然,经济全球化也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文化角度看,中国大学模式受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中国文化是一种内在超越的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同时,中国大学也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总体来说,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是人文主义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大学现代化模式能够对世界高等教育作出的独特贡献,也是对西方高等教育现代化模式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模式 人文主义的现代化
下载PDF
高职语文要凸现人文性特色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欣育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0-31,15,共3页
当前大学语文的地位在高职院校呈下滑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职语文只有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师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在兼顾应用性的同时,尤其要凸现人文性特色,高职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气"和"活... 当前大学语文的地位在高职院校呈下滑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职语文只有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师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在兼顾应用性的同时,尤其要凸现人文性特色,高职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气"和"活力"而具有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人文性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的价值追求与理论视野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少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2,共7页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中国社会学在发端之初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一体,既接受了西方社会学的影响,也承继了中国学术传统之精华,展开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建构了具有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中...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中国社会学在发端之初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一体,既接受了西方社会学的影响,也承继了中国学术传统之精华,展开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建构了具有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中国社会学应当认真总结因人文精神而兴、借科学精神而实的历史经验,突破单纯经验化和技术化的狭隘倾向,摆脱由此而产生的表层化和边缘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价值追求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下载PDF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功能研究——以七年级上下册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晔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72-75,共4页
语文教科书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典文化体系,对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为“仁礼”,礼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德”。教育具有继... 语文教科书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典文化体系,对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为“仁礼”,礼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德”。教育具有继承性,几千年之前的儒家文化就提倡要注重道德教育,直至现今社会,德育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这里谈及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立德树人”的经典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语文教科书首当其冲地扮演着这一角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语文教科书更加注重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主要表现在文章编排和内容选择上,在七年级上下册部编版语文教科48篇课文中,有12篇谈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基于此,主要针对语文教科书的文化传承功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科书 优秀传统文化 人文性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医药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人学意蕴 被引量:5
17
作者 龙斌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07-108,共2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教育与中华医药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整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蕴含更深刻的人学意蕴。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医药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人学起点。发展的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教育与中华医药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整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蕴含更深刻的人学意蕴。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医药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人学起点。发展的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医药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人学可能。理想的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医药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人学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医药 传统文化 人学意蕴
下载PDF
语文情境教学的人本主义特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靳彤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22-125,共4页
“情境教学”是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新模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学生作为“情感”主体予以关注,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动机,并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教学情境,使... “情境教学”是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新模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学生作为“情感”主体予以关注,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动机,并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认知结构获得改善的同时,心理机能也能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本质上是人本主义教学观在当代中国语文教学中的典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情境教学 认知 情感 人本主义
下载PDF
语文教材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新课标前后两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永 杨青利 《陇东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7-109,共3页
本文通过对人教版新课标颁布前后的两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的比较研究后发现:新课标颁布后的教材更注重强调人文性,而两套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不到和谐的统一。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二者只有完美的结... 本文通过对人教版新课标颁布前后的两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的比较研究后发现:新课标颁布后的教材更注重强调人文性,而两套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不到和谐的统一。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二者只有完美的结合,才能开创出广阔的,生机勃勃的语文教学新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练习系统 人文性 工具性
下载PDF
《道德经》基本范畴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研究——从《道德经》第一章断句谈起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纪兵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文化”人之根 ,“法治”国之本。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道文化 ,诸子百家都根源于道家 ,儒家不过是官僚士大夫阶层体道训民的产物罢了。《道德经》第一章断句的错误偷换了道学的基本范畴 ,实际上 ,道学是“通无有”之学 ,推崇“实践”的“... “文化”人之根 ,“法治”国之本。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道文化 ,诸子百家都根源于道家 ,儒家不过是官僚士大夫阶层体道训民的产物罢了。《道德经》第一章断句的错误偷换了道学的基本范畴 ,实际上 ,道学是“通无有”之学 ,推崇“实践”的“人文主义” ;基本价值取向是 :“同”或者“求同” ;基本方法论是 :肯定再肯定。这都与西方“辩证”的“物文主义”方法存在差别。历史必将证明 :只有中华文明与“老子”的思想被世界广泛接受、推崇的时代 ,才是世界文明真正复兴的时代 ,才是世界真正走向文明的时代。而现在 ,就是世界公认的文明中心向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文化回归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 价值取向 人文主义 道学 方法论 物文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