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古书疑义举例》的成就及不足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冠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2期17-27,共11页
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总结了传统训诂学,又开了近、现代训诂学的先声。本文对该书的成就及不足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重点讨论了该书在传统的训诂学、语法学和修辞学上的贡献。
关键词 俞樾 训诂学 语法学 修辞学
下载PDF
“臭”不是一个反训词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小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0-102,共3页
通过对反训的经典例词"臭"的分析,我们认为:如果从共时同一性角度来确定词,那么一个词不可能同时具有正反两个义位,对词义的解释不能随文释义,同时,词义的发展也不可能从义位"A"引申发展为其反义义位"-A"... 通过对反训的经典例词"臭"的分析,我们认为:如果从共时同一性角度来确定词,那么一个词不可能同时具有正反两个义位,对词义的解释不能随文释义,同时,词义的发展也不可能从义位"A"引申发展为其反义义位"-A","臭"不是一个反训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训 义位 训诂学
下载PDF
论新三分框架体系下的三十一个训诂学理论——兼论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例和王力《古代汉语》“通论”对构建训诂学理论体系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冯蒸 《辞书研究》 2020年第3期1-24,I0001,共25页
长期以来,训诂学界多认为训诂学没有理论,这从近百年来出版的75部训诂学通论性著作中可见一斑。文章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文章在确立训诂学新体系应该是:“古籍训解学+古汉语语义学与词汇学+古汉语音义学”三分的框架下,首次确认了训诂学... 长期以来,训诂学界多认为训诂学没有理论,这从近百年来出版的75部训诂学通论性著作中可见一斑。文章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文章在确立训诂学新体系应该是:“古籍训解学+古汉语语义学与词汇学+古汉语音义学”三分的框架下,首次确认了训诂学的三十一个理论及其名称,并对每个理论的内涵和价值做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新体系三分说 三十一个训诂学理论
下载PDF
《中国训诂学》的学科体系问题——兼与白兆麟先生商榷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声国 《学术界》 2002年第4期146-153,共8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各家通论性训诂学著作 ,学科体系往往比较粗疏 ,行文重点也略有差异。最近 ,有人对冯浩菲先生《中国训诂学》一书的学科体系提出了质疑。实际上 ,冯书的学科体系有其合理的因素并有鲜明的特色 。
关键词 白兆麟 《中国训诂学》 学科体系 评价 冯浩菲
下载PDF
传统训诂学的释句方法
5
作者 左林霞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25-28,共4页
训诂学对句子的解释也是以意义为中心的。而句子既有其严密的语义结构,又自有其完整的语法结构,还往往有其特定的修辞方式。训诂学家在释句时为了阐发其意义,对句子进行了语法结构的、修辞方式的分析,而语法结构和修辞方法的分析使句意... 训诂学对句子的解释也是以意义为中心的。而句子既有其严密的语义结构,又自有其完整的语法结构,还往往有其特定的修辞方式。训诂学家在释句时为了阐发其意义,对句子进行了语法结构的、修辞方式的分析,而语法结构和修辞方法的分析使句意的阐发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依据。因此传统训诂学释句的主要方法有:句子的语义解释方法、句子的语法分析方法、句子的修辞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释句 方法
下载PDF
汉藏比较与训诂学——《诗经·大雅·生民》训诂举隅 被引量:2
6
作者 施向东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1-45,共5页
汉语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 ,近年来传统方法正在复兴 ,而新方法也层出不穷。将汉藏比较用于训诂学 ,对早期汉语文献的解读是一条新路。文章用汉藏比较的方法对《诗经·大雅·生民》中若干词语进行训释 ,其结论有的支持了传统... 汉语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 ,近年来传统方法正在复兴 ,而新方法也层出不穷。将汉藏比较用于训诂学 ,对早期汉语文献的解读是一条新路。文章用汉藏比较的方法对《诗经·大雅·生民》中若干词语进行训释 ,其结论有的支持了传统的说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比较 训诂学 《诗经》
下载PDF
古代注列“古今字”的材料鉴别与学术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运富 温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20,共15页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的文献记录同一词项而使用的不同字,凡古人注释过或列举过的“古今字”即为“注列古今字”。注列“古今字”除了典型的“某某古今字”表述,还有许多包含“古”“今”用字关系的其他表述方法,但不是所有含“古”“...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的文献记录同一词项而使用的不同字,凡古人注释过或列举过的“古今字”即为“注列古今字”。注列“古今字”除了典型的“某某古今字”表述,还有许多包含“古”“今”用字关系的其他表述方法,但不是所有含“古”“今”的材料都是反映用字现象的“古今字”,文献正文中的“古”“今”,指称不同时代版本异文的“古”“今”,指称词语变化或同义词的“古”“今”,指称字符职能变化的“古”“今”,指称字形或构件构造功能的“古”“今”,指称字形局部变化的“古”“今”,不构成对举关系的单方面“古”或“今”,都属于这种情况。搜集鉴别注列“古今字”材料,具有学术史、训诂学、文字学、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学 语言学 古今字 用字现象 学术史 训诂学 汉字语用学
下载PDF
训诂学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宋金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传统训诂学要想在当今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进行现代化的转型与重构。首先,需要明确训诂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重构后的现代训诂学当是一门具有独特学科品质的、既保持传统精华又富有时代人文精神... 传统训诂学要想在当今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进行现代化的转型与重构。首先,需要明确训诂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重构后的现代训诂学当是一门具有独特学科品质的、既保持传统精华又富有时代人文精神的古汉语语义解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转型 重构
下载PDF
训诂学视角下《教要序论》的中西方修辞实践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梅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5,共7页
对比传统训诂语料,穷尽式分析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教要序论》的修辞现象得出结论:《教要序论》与传统训诂有三个方面的一致性:解释辞格和使用辞格;以比喻为解释手段;行文既重视积极修辞,也重视消极修辞。本文认为,《教要序论》中西方... 对比传统训诂语料,穷尽式分析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教要序论》的修辞现象得出结论:《教要序论》与传统训诂有三个方面的一致性:解释辞格和使用辞格;以比喻为解释手段;行文既重视积极修辞,也重视消极修辞。本文认为,《教要序论》中西方修辞实践方面的语料,对修辞与训诂关系的考辨颇具价值,训诂学可以增加一条"以易释难"的下位原则:以形象释抽象。针对读者而恰当使用修辞手段的训诂方法、诠释方法是可取的,训诂学与修辞学、诠释学等学科应加强横向联系,实现贯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 《教要序论》 修辞 辞格 诠释
原文传递
训诂学在中医古籍整理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艾妮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770-1771,共2页
目的:研究训诂学在中医古籍整理中的运用。方法:从医籍词义的诠释,对本草学著作名物的训诂,以及校勘与训诂结合等方面入手阐述。结果:训诂学与中医古籍整理密切相关。结论:研究整理中医古代医籍,训诂学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
关键词 训诂学 古籍整理 中医
下载PDF
从《唐韵正》看《音学五书》的文字和训诂学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浩 赵芳媛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95-97,共3页
《音学五书》被学术界称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作"。前人的研究,多着眼于它在古音学史上的学术地位、成就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而对其蕴含的文字和训诂学价值认识不足。然仅在《唐韵正》中就保存了大量的异文、俗字材料,记载了... 《音学五书》被学术界称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作"。前人的研究,多着眼于它在古音学史上的学术地位、成就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而对其蕴含的文字和训诂学价值认识不足。然仅在《唐韵正》中就保存了大量的异文、俗字材料,记载了大量可以明训诂的方言,探讨了词义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音学五书》在文字和训诂学上的价值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学五书》 《唐韵正》 文字学 训诂学 学术价值
下载PDF
国学文化热背景下训诂学作用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朝虹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当前国学文化热中存在许多误读误用现象。不少误读误用主要是脱离训诂解释的结果。训诂学本是国学基础,是解读国学的工具。只有摆正训诂学的位置,通过训诂的帮助,才能正确理解词义,读懂国学经典,并能准确恰当地运用史料和古词古训。
关键词 训诂学 国学文化 词语训释
下载PDF
魏荔彤《伤寒论本义》训诂特点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月 范东东 黄作阵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伤寒论本义》,清代魏荔彤所著。该书以方类证,条分缕析,字栉句比,要终原始,贯串通编,注释颇详而多有发明,是注释《伤寒论》著作中的上乘之作。通过研究,总结《伤寒论本义》的训诂特点为"深思仲景,重调篇次"、"援引《... 《伤寒论本义》,清代魏荔彤所著。该书以方类证,条分缕析,字栉句比,要终原始,贯串通编,注释颇详而多有发明,是注释《伤寒论》著作中的上乘之作。通过研究,总结《伤寒论本义》的训诂特点为"深思仲景,重调篇次"、"援引《周易》,妙解伤寒"、"融汇佛道,旁参史学"、"贯通仲景,前后互参"、"广参医家,承先启后"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荔彤 伤寒论本义 训诂
下载PDF
胡适早年治学方法的形成——以其考据学方法形成为重点考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兆瑞 《吕梁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0-65,共6页
青年胡适习得的考据学方法主要有文法比较的训诂法和西洋校勘法。这些方法的形成与他国内外的求学经历密切相关,是过渡时代教育之赐,他的考据学方法独具特色。考据学是他一生的学术基础,回国后的胡适将"无征不信"考据学与&qu... 青年胡适习得的考据学方法主要有文法比较的训诂法和西洋校勘法。这些方法的形成与他国内外的求学经历密切相关,是过渡时代教育之赐,他的考据学方法独具特色。考据学是他一生的学术基础,回国后的胡适将"无征不信"考据学与"科学方法"的实验主义相沟通,把考据学提升到一般方法论层次,并以"科学方法"的名义广为宣传,树立了民国"实证主义"史学的范式,推进了我国史学的"科学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考据学 证据 训诂 校勘
下载PDF
文言文教学与训诂学
15
作者 张万烈 张亮 坤燕昌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9-141,共3页
训诂学的任务是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语义裁断,决定取舍,避免盲从;还可以在疏通文意、阐述语法、分析文本结构、阐明修辞、说明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古时... 训诂学的任务是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语义裁断,决定取舍,避免盲从;还可以在疏通文意、阐述语法、分析文本结构、阐明修辞、说明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古时的典章制度方面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教学 训诂学
下载PDF
对训诂学性质研究的审视
16
作者 左林霞 《孝感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语言学界多年来对训诂学性质的认识存在分歧,对其研究状况作了概述与评说,认为:训诂是用语言对古代文献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解释,训诂学是全面研究前人对古代典籍的解释实践及相关论述,总结其解释方法,确立其解释原则、探讨其解释规律... 语言学界多年来对训诂学性质的认识存在分歧,对其研究状况作了概述与评说,认为:训诂是用语言对古代文献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解释,训诂学是全面研究前人对古代典籍的解释实践及相关论述,总结其解释方法,确立其解释原则、探讨其解释规律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词义学 语义学 解释学 注释学
下载PDF
一部体系科学、内容新颖而又充实的训诂学教材——评王宁先生主编的《训诂学》
17
作者 张青松 《惠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24-128,共5页
王宁先生主编的《训诂学》是一部体系科学、内容新颖而又充实的训诂学教材。首先,本教材建立了科学的、有利于初学者入门的训诂学教学体系。其次,《训诂学》在内容上充分吸收了章炳麟、黄侃、陆宗达、王宁先生的训诂学研究成果:从理论... 王宁先生主编的《训诂学》是一部体系科学、内容新颖而又充实的训诂学教材。首先,本教材建立了科学的、有利于初学者入门的训诂学教学体系。其次,《训诂学》在内容上充分吸收了章炳麟、黄侃、陆宗达、王宁先生的训诂学研究成果:从理论上阐明了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的差别;澄清了造意和实义的区别;阐明了义与训的关系;对于词义考证的步骤、类型和结构作了详尽的介绍。但是,本书的理论体系在局部地方还有补充、改写的必要,个别地方也存有常识性失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宁 训诂学 述评
下载PDF
训诂学方法在法史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于语和 张铭 《民间法》 CSSCI 2018年第2期2-16,共15页
作为法学中的基础学科并极具人文色彩的法史学,近代以来绵延百年,几度枯荣,如今面临着新的转型发展。繁荣法史研究,基本理论和范畴的确定、研究材料的拓宽和挖掘、视角的调试和转换固然重要,但方法的讲求亦不可小觑。法史研究方法的萃取... 作为法学中的基础学科并极具人文色彩的法史学,近代以来绵延百年,几度枯荣,如今面临着新的转型发展。繁荣法史研究,基本理论和范畴的确定、研究材料的拓宽和挖掘、视角的调试和转换固然重要,但方法的讲求亦不可小觑。法史研究方法的萃取,无外乎外觅内求。西方方法我们当认真吸收转化,我国传统学术方法的应用,踵事增华,也定会带来极妙的效果。本文仅就传统的训诂学方法之款要、在以往法史研究中之应用,特别是在以后研究中的充分利用问题,欲进一言。方家哂之。训诂学最早发端于东周,经历朝历代发展演变,最终在清末独立成学。训诂学的方法主要有形训、声训、义训、互训、反训、递训等几种。训诂学方法早已在法史研究中有所应用,在具体的法史研究、法律古籍整理、法史辞书编纂等方面,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法史研究中,应充分挖掘训诂学方法的更大价值,使之与考古学方法、民族学方法、民俗学方法和社会学方法有机结合,在释读法史基本术语概念、理解法律思想和观念、解析古代法律文本、解读各地方言档案、理解民间法准确含义等方面,均能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法律史 二重证据法 民间法
原文传递
由解释到训诂:先秦文献正文训诂与中国训诂学的发生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先秦文献正文训诂分为“王官学”与“诸子学”两大阶段,前者属于早期的文化解释行为,在正名思想、教育普及和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它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在学术精神上,正文训诂的释义重心由词义外延转向词义内涵,以词义互证为基本路径... 先秦文献正文训诂分为“王官学”与“诸子学”两大阶段,前者属于早期的文化解释行为,在正名思想、教育普及和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它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在学术精神上,正文训诂的释义重心由词义外延转向词义内涵,以词义互证为基本路径,形成了训诂学特有的释义原则;在学术内容上,正文训诂从体式、内容、类型、术语等角度奠定了中国训诂学的学术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广义的“解释”凝聚为以语义为中心的“训诂”,体现出训诂学的发生规律。立足中国训诂学的历史起点进行溯源性反思,可以深入理解训诂学的古今之际,把握其学科特质与现代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献正文训诂 释义原则 语义学 阐释学
下载PDF
有關幾個“通假”字的考證
20
作者 孫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2期100-115,253,共17页
文章從比較文字學的觀點,發現通假具有這樣兩條規律:一是口語中没有通假,通假是一種用字現象;二是通假是漢字這種非拼音文字(本文作“詞素、詞構文字”)的特點,拼音文字中没有通假現象。因此,當人們説A通B時,實際上是指A字記録了讀作B... 文章從比較文字學的觀點,發現通假具有這樣兩條規律:一是口語中没有通假,通假是一種用字現象;二是通假是漢字這種非拼音文字(本文作“詞素、詞構文字”)的特點,拼音文字中没有通假現象。因此,當人們説A通B時,實際上是指A字記録了讀作B字所記録的那個詞的讀音,因此A的本義的讀音跟B必須音同、音近。處於假借用法中的A跟B同詞時,A在理論上必然不取它的本義的讀音,而要取其假借義的讀音,也就是被記録的詞B的讀音。因此,A如果取假借義,則這個假借用法的A跟被記録的詞B的讀音必須一致。據此規律,本文對有關不合這個規則的一些不科學的説法(如“錫”通賜、“倍”字的音義及“倍”通背、“匪”字的通假、“寔、實、時”通是、“疇”通誰等)提出不同意見,做出新的解釋,指出新解釋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訓詁術語 科學化 通假 規律 通假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