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博弈背景下的澜湄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志斐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0-155,160,共27页
2010年之后,澜湄地区成为中美竞争和美国制衡中国的新战略地缘空间。水资源作为该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中美竞争中与权力政治相结合,演变成一种影响地区政治发展的权力资源。水资源安全化成为美国制衡中国战略实施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 2010年之后,澜湄地区成为中美竞争和美国制衡中国的新战略地缘空间。水资源作为该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中美竞争中与权力政治相结合,演变成一种影响地区政治发展的权力资源。水资源安全化成为美国制衡中国战略实施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美国在澜湄地区对中国采取了硬制衡和软制衡两种制衡方式,其中制度制衡是软制衡的主要内容,水资源安全问题是制度制衡的重要载体。美国坚持政治对抗、孤立与制衡中国的立场,抓住水数据收集与共享、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和水资源合作机制构建这三个关乎澜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通过规则重构、观念重建和功能遏制三种策略手段对中国进行制度制衡,并构建多层级伙伴关系体系作为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等排他性制度实施的支撑体系,持续将水资源安全问题作为制衡中国的重要战略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 水资源安全 制度制衡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中美关系新阶段中的战略“失语”与战略稳定探索 被引量:7
2
作者 达巍 张昭曦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5期39-59,共21页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从国际体系内的霸权国家与国际体系外的相对较弱国家之间的关系,演变为国际体系内的守成强国与崛起强国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中美关系告别了过去四十余年的"接触—融入"战略框架。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后...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从国际体系内的霸权国家与国际体系外的相对较弱国家之间的关系,演变为国际体系内的守成强国与崛起强国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中美关系告别了过去四十余年的"接触—融入"战略框架。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后,两国需要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新的战略稳定框架,以确保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国迄今尚未能形成可以为两国关系实践提供战略指导的新框架与新论述。美国方面出现了以亚太政策代替中国政策等问题;中国方面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也未能获得美方很好地理解与接受。因此,过去几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缺乏宏观战略共识指引的新时期。这是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中的竞争面、消极面日益凸显的重要原因。让人鼓舞的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危机管控、全球议题合作等领域,正在以逐案处理的方式,为两国摸索新的利益边界。这种探索或许能够导致中美两国形成新的稳定框架,其产生的"正能量"与中美结构性矛盾自然产生的"负能量"之间的"竞赛"将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移动方向。不过,两国领导人的这种尝试未来也将面临美国政治周期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战略稳定
下载PDF
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栗志刚 刘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77,共6页
汇率制度选择并非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当汇率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不协调时,是放弃既有的汇率制度安排还是改变其它宏观政策安排,往往必须考虑国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博弈。从政治学角度来看,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实质... 汇率制度选择并非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当汇率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不协调时,是放弃既有的汇率制度安排还是改变其它宏观政策安排,往往必须考虑国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博弈。从政治学角度来看,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实质内容是:美国政府基于其国内政治经济压力而试图对中国在寻求汇率制度安排的动态最优解时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中国政府则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艰难、维护稳定政治经济环境的需要和对渐进式改革的政策偏好等因素而力图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因此,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论是一个典型的汇率制度选择过程中的大国政治博弈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中美关系 政治学
原文传递
中美博弈下的经济权力空间动态性与异质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蓝雪 刘承良 +3 位作者 罗荣婧 阮家齐 叶秋雨 王杰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5-838,共14页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地缘关系进入大博弈时代。经济权力竞争成为中美博弈的战略重点,然而其地域空间变化规律鲜有论及。为此,论文基于非对称依赖和均势理论,构建投资权力和贸易权力的脆弱性—敏感性模型,动态揭示中美两国经济权力...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地缘关系进入大博弈时代。经济权力竞争成为中美博弈的战略重点,然而其地域空间变化规律鲜有论及。为此,论文基于非对称依赖和均势理论,构建投资权力和贸易权力的脆弱性—敏感性模型,动态揭示中美两国经济权力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趋势。研究发现:(1)中美两国经济权力空间由美国雄踞全球逐渐演变为两国东西半球平分秋色的格局。(2)中美经济权力的空间均势区范围不断缩小,两国经济权力竞争重点区域由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向欧洲、南美洲转移。(3)中美经济权力空间变化具有多样性,呈现稳定的空间粘性、动态的空间摇摆性耦合特征,形成恒稳区、介稳区、平衡区和跳动区等类型。(4)中美对外投资和贸易权力的国际依赖性程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同配性和一定的空间异配性,都以经济双低依赖型为主,同时形成投资导向型、贸易导向性依赖等多样类型。(5)中美经济权力均势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形成边缘孤立型、能源禀赋型、经济发达型、战略通道型4种类型,其中战略通道型地区是两国政治权力博弈的焦点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权力 空间均势 空间异质性 中美博弈
原文传递
美国数字经济治理的特点与中美竞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括 余南平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54,共28页
数字经济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技术驱动和主要表现形式,已成为新一轮大国博弈的重点领域。美国数字经济治理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政治性、软弱性和竞争性等特征。美国立法体系对数字经济议题的立法呈现出明显的时段性特征;行政体系对数... 数字经济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技术驱动和主要表现形式,已成为新一轮大国博弈的重点领域。美国数字经济治理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政治性、软弱性和竞争性等特征。美国立法体系对数字经济议题的立法呈现出明显的时段性特征;行政体系对数字经济的规划与治理呈现出对内关注市场要素和产业培育、对外集中精力开展对华战略竞争的特征。美国的数字经济市场是一个由少数大型科技企业占据明显优势地位而众多独角兽企业共同构成技术辅助与业务并购的总体格局。美国数字经济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是因技术跃迁导致市场的马太效应凸显所带来的挑战;二是因数字经济的能源密集型属性而带来的挑战。美国数字经济治理的国际竞争性特点突出,一方面围绕数字服务税展开与欧洲国家的竞争,一方面在要素规模、技术范式与发展路径三个层面与中国开展博弈,以防止中国的"迭代式"赶超与差异化竞争。鉴于美国数字经济治理的国际竞争性,中国应继续坚持改革发展原则,充分发挥自身既有优势,尤其要通过培育系统性思维来协调数字经济各层级的均衡发展与融合联动,确保在当前和未来的数字经济大国博弈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数字经济 特点 中美竞争
原文传递
中美意识形态交锋:焦点、本质规律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马丙合 商爱玲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3期104-116,共13页
当前国际局势“东升西降”的历史大势日趋明显,但“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差距缩小,美国对我国打压遏制不断加剧。美国用尽各种办法对我国实施意识形态攻击,中美意识形态交锋常态化,主要聚焦于人权问题、文化和制度输... 当前国际局势“东升西降”的历史大势日趋明显,但“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差距缩小,美国对我国打压遏制不断加剧。美国用尽各种办法对我国实施意识形态攻击,中美意识形态交锋常态化,主要聚焦于人权问题、文化和制度输出、国际体系与全球化问题等领域。究其本质,中美意识形态交锋是两大阶级、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及动态调整性。着眼战略竞争时代中美关系大局,掌握中美意识形态之争的主动权,才能有效防范化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进而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保障。为此要坚持思想引领,抓牢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导权;强化阵地意识,善用意识形态斗争的管理权;把握舆论走向,提升意识形态斗争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意识形态 领导权 管理权 话语权
下载PDF
美国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曹筱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43-48,共6页
通过对美国媒体、智库、学界的考察发现,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潜在效果、可行性的认识经历了从观察、观望到研究、应对的方向转变;美国许多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顶层设计,美国应该对"... 通过对美国媒体、智库、学界的考察发现,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潜在效果、可行性的认识经历了从观察、观望到研究、应对的方向转变;美国许多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顶层设计,美国应该对"一带一路"持包容的态度,建设性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同时又对中国可能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抱有高度警惕;基于此,提出中国应加强与美国的对话与交流,建立中美"一带一路"合作示范项目,拓宽两国的合作渠道,推动两国合作模式的创新,打造中美利益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美国智库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战略
下载PDF
从“错位的共识”到竞争对手:美国对华政策40年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穗生 黄晓婷 刘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9-35,共17页
中美建交四十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风向由支持与中国的接触政策,转变为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甚至是遏制性的政策,当政的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和挑战美国的修正主义国家,发动贸易战并且将其升级为了一场与中国的全面冲突。本... 中美建交四十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风向由支持与中国的接触政策,转变为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甚至是遏制性的政策,当政的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和挑战美国的修正主义国家,发动贸易战并且将其升级为了一场与中国的全面冲突。本文认为,美国对华政策风向的转变缘起于双方错位共识的崩塌,即中国欲在与美国的合作中实现现代化与美国愿意帮助中国现代化使其走向西方化的两种共存意愿的崩塌。尽管错位共识崩塌、美中竞争加剧,但两国也并非必然的敌人。在深远的意义上,两国是伙伴同时也是竞争者,接触政策仍然是健康竞争的基础。美国和中国必须找到彼此利益的平衡点,避免不符合双方利益的暴力对抗,寻找管理竞争和继续相互接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错位共识 接触政策 贸易战
下载PDF
撤离中国?——基于美国对华投资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司春晓 罗长远 《当代美国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64-85,125,共23页
本文基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视角,考察了在美国制造业回流趋势下的美国对华撤资问题。本文认为,美国对华投资近年来在总体上呈现温和回升的趋势,但仍受到未来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在投资结构上呈现出向服务业和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 本文基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视角,考察了在美国制造业回流趋势下的美国对华撤资问题。本文认为,美国对华投资近年来在总体上呈现温和回升的趋势,但仍受到未来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在投资结构上呈现出向服务业和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利润再投资成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本文进一步就美国大规模减税政策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判美国对华撤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探讨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投资 制造业回流 外商撤资 中美关系 中美贸易摩擦
下载PDF
美国的贸易战与中美贸易摩擦 被引量:2
10
作者 申丰铭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3-55,60,共4页
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日趋紧密,但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升级。从美国数次大规模贸易战的史实出发,分析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动因、途径等,在此基础上,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国内外原因,以及中美贸易战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我国应对美国贸易... 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日趋紧密,但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升级。从美国数次大规模贸易战的史实出发,分析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动因、途径等,在此基础上,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国内外原因,以及中美贸易战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我国应对美国贸易战及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战 贸易摩擦 中美关系 关税
下载PDF
中美气候合作:历史回顾与机遇挑战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宏源 《云梦学刊》 2023年第5期34-44,共11页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与行动至关重要。过去几十年来,中美两国曾经历了在气候问题合作初期的探索、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合作与矛盾,以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发的后续影响。从克林...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与行动至关重要。过去几十年来,中美两国曾经历了在气候问题合作初期的探索、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合作与矛盾,以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发的后续影响。从克林顿政府至特朗普政府,美国气候政策经历了“两起两落”:奥巴马时期美国引领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其在国内国际两方面开展的气候治理行动,推动中美气候合作进入黄金时期,使以《巴黎协定》为核心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进入高速发展期;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主义”,其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怀疑而采取的气候政策使美国气候治理出现全面倒退。拜登意图重塑美国的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对中国的态度呈现合作意图和竞争打压的两面性。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良性发展对于《巴黎协定》落实、中美互信和产业链合作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气候变化 全球治理
下载PDF
美国南海政策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早荣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52-60,共9页
自2010年7月,美国全面介入南海争端后,对外公开表达的立场是,在领土主权归属问题上,"不选边站""不持立场"。然而,自2015年以来,美国越来越偏离"不持立场"的态度,转向事实上的"持立场",公开反... 自2010年7月,美国全面介入南海争端后,对外公开表达的立场是,在领土主权归属问题上,"不选边站""不持立场"。然而,自2015年以来,美国越来越偏离"不持立场"的态度,转向事实上的"持立场",公开反对中国的主权主张。美国政策的转变反映了美国对南海地区力量格局转变的焦虑和不安,更是美国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防止中国挑战美国主导的亚太秩序的需要。美国的持续深度介入使南海问题将注定成为中美之间长期博弈的战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南海争端 亚太再平衡战略
下载PDF
试析中美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分歧与战略互信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鲍庆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中亚作为中国的战略边疆和美国的"危机之弧",在两国的对外战略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中美在中亚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由于政治因素、安全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影响,中美在中亚存在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上的分歧。这些... 中亚作为中国的战略边疆和美国的"危机之弧",在两国的对外战略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中美在中亚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由于政治因素、安全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影响,中美在中亚存在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上的分歧。这些分歧反映出了中美在中亚缺乏战略互信。为了更好地解决中美中亚分歧,打击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改善中亚脆弱的政治经济环境,中美亟需在中亚构建战略互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中美关系 战略互信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中美人文交流的结构性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早荣 陈苑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5-26,125,共13页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进入21世纪的中美人文交流整体呈现稳中前进的发展趋势,人文交流的内容和领域更加丰富和持续扩大,交流的主体呈现多样化和下沉的趋势,且人文交流首次被置于战略的高度,出现了高层战略对话和机制化的...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进入21世纪的中美人文交流整体呈现稳中前进的发展趋势,人文交流的内容和领域更加丰富和持续扩大,交流的主体呈现多样化和下沉的趋势,且人文交流首次被置于战略的高度,出现了高层战略对话和机制化的新特点。但自2017年以来,美国强化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外溢到人文交流领域,具体表现为特朗普实施逆向的对华人文交流政策。这些政策给中美人文交流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暴露了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即中美人文交流呈现单向度特征,两国交流在交流主体、传播渠道、影响力和收益上长期不对等,以及缺乏常态化的人文交流机制作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撑。这些问题的背后,与中美两国利益诉求和身份认知的偏差、价值观的差异、中美文化硬软实力的差距以及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存在的诸多缺陷有关。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应当做好战略设计,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第二轨道外交的作用,推动交流主体从政府主导向民间主导过渡;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硬实力;从过去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为以后中美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交流 中美关系 困境与应对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跨国医学机构在中国——以协和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育红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85-104,共20页
协和在中国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也是20世纪上半叶在华跨国医学机构的典型代表。通过在跨国语境下研究此阶段协和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的历史,展现了其在国家之间、东西方文明交界面中、中国与国际社会相遇相知上突出... 协和在中国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也是20世纪上半叶在华跨国医学机构的典型代表。通过在跨国语境下研究此阶段协和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的历史,展现了其在国家之间、东西方文明交界面中、中国与国际社会相遇相知上突出的位置,从而有助于理解医学与卫生超越国家及种族界限的独特性。协和的撖观机构史也浓缩地表现出现代西方医学从'舶来品'到融人中国医学多样性的渐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和 中美关系 西医 医学传教 跨国医学
原文传递
孟治与民国时期的中美文化交流
16
作者 陈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7-215,共9页
原纽约华美协进社社长孟治作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中国最早赴美的留学生之一,为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中美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遗憾的是,这样一位至关重要的文化使者却被历史遗忘,除了胡适等少数名人的随笔、回忆录、书信集中偶有提... 原纽约华美协进社社长孟治作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中国最早赴美的留学生之一,为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中美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遗憾的是,这样一位至关重要的文化使者却被历史遗忘,除了胡适等少数名人的随笔、回忆录、书信集中偶有提及,他在文化史上几乎已然销声匿迹。根据华美协进社内部出版的孟治英文回忆录以及现藏于华美协进社、哥伦比亚大学等处的档案材料,结合当时的新闻报道,试从三个侧面揭示此人在民国时期中美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当时的民间文化机构在双边关系中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治 华美协进社 民国 中美关系 文化交流
下载PDF
2000年以来两岸学界对现阶段国共两党关系研究述评
17
作者 黄跃红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8,共9页
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研究,2000年以来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台湾问题与两岸政治关系、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问题的由来、实质和现状的考察,揭示了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以及双方在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根本分歧与对立;对台湾当代政治... 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研究,2000年以来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台湾问题与两岸政治关系、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问题的由来、实质和现状的考察,揭示了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以及双方在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根本分歧与对立;对台湾当代政治、两岸政经关系、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中共对台管理体系、国共政党建设等制约和影响两党关系发展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国共两党关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说,国内学者未对国共两党关系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整体性分析和系统阐释,未对民进党在台湾全面执政的新形势下国共两党关系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路径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两党关系 两岸政治关系 中美关系 民进党 世代轮替 述评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18
作者 徐一鸣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20-124,共5页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社会,此后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九·一八"事件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战争。战争初期,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采取漠视态度,中国处于孤...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社会,此后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九·一八"事件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战争。战争初期,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采取漠视态度,中国处于孤立抗日的境地。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的抗战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逐渐改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战时和战后的需要,美国将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作为自己的一项亚洲政策,不断地推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太平洋战争 中美关系 中国国际地位
下载PDF
中美关系良性互动将有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亚非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12,149,共12页
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上升,原有的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已经过时,而向适应新形势的"东西方共同治理"模式的转变步履维艰,全球治理面临"失序"和"碎片化&... 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上升,原有的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已经过时,而向适应新形势的"东西方共同治理"模式的转变步履维艰,全球治理面临"失序"和"碎片化"的危险。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全球治理理念和方案。与之相对照,美国奥巴马政府以来"逆全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在全球治理中不断缺位和错位。尽管如此,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中美两国应努力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建立良性互动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逆全球化 全球治理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合作共赢
下载PDF
“留有余地”与“寻求合作”:中美地震科技交流(1971—1979)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井飞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90,共14页
20世纪70年代,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科技交流先行,既推动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又深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制约。中美科技水平悬殊,地震预报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双方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的领域之一,成为两国科技交流的一个焦点。20多年的隔... 20世纪70年代,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科技交流先行,既推动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又深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制约。中美科技水平悬殊,地震预报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双方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的领域之一,成为两国科技交流的一个焦点。20多年的隔绝,致使中美地震学界的交流阻碍重重,双方的态度也截然不同。美方在积极进行交流的同时,努力寻求开展实质性的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而中方始终以“既要积极宣传,又不要自吹自擂,要留有余地”为原则,并坚持在两国建交之前不进行正式合作。中美双方地震学界的交流是建交前中美关系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梳理中美地震预报交流的过程,剖析交流中的细节与具体问题,折射科技交流与政治、外交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史 地震预报 科技交流 中美建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