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关键技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成威 高升 +18 位作者 熊明华 唐自新 王友渔 梁常春 李德伦 张文明 陈磊 曾磊 刘鑫 王瑞 危清清 朱超 潘冬 辛鹏飞 杨宏 罗文成 刘冬雨 周建平 董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9-1331,共33页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面向宇航工程应用的大型空间机器人系统,在空间站系统中承担大型舱段转位与辅助对接、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舱外状态巡检及舱外设备安装及维修等重要任务,它涉及机、电、热、光、控等多学科技术...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面向宇航工程应用的大型空间机器人系统,在空间站系统中承担大型舱段转位与辅助对接、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舱外状态巡检及舱外设备安装及维修等重要任务,它涉及机、电、热、光、控等多学科技术,集成度高,实现难度大.文章介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系统方案,重点阐述了核心舱机械臂工程研制过程中突破的关键技术以及核心舱机械臂在轨测试验证情况,并对空间站机械臂与空间机器人的后续发展与未来应用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机械臂 关键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空间站再生生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向阳 高峰 +6 位作者 邓一兵 吴志强 李英斌 董文平 卞强 杨润泽 张滔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75-1392,共18页
中国空间站中配置了再生生保系统,用于在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中实现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功能,在空间站内开展大气净化、氧气再生、冷凝水和尿液的净化回收.作为中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以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再生生保系统包含电解制氧、CO_... 中国空间站中配置了再生生保系统,用于在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中实现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功能,在空间站内开展大气净化、氧气再生、冷凝水和尿液的净化回收.作为中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以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再生生保系统包含电解制氧、CO_(2)去除、微量有害气体去除、尿处理、水处理和CO_(2)还原等多个系统.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再生生保各系统运行稳定,全程保障了3人90天的任务要求,舱内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物质消耗与循环节律得到在轨验证.本文阐述了再生生保系统的特点、研制过程、设计方案、地面和在轨验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 再生生保系统 在轨验证
原文传递
中国空间站工程技术与管理创新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宏 张昊 周昊澄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空间站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综合实力的体现,世界上只有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正在轨运行的以美国为主导、16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面对国外技术封锁,我们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优势,创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空间站建造方案,提... 空间站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综合实力的体现,世界上只有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正在轨运行的以美国为主导、16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面对国外技术封锁,我们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优势,创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空间站建造方案,提出了“独立自主、创新引领、体系保障、规模适度、留有发展空间”的我国空间站研制管理模式,成功研制、发射和运行空间站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本文对我国空间站工程的总体方案、组装建造方案和工程任务安排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我国空间站工程的主要技术特点,并从技术体系、研制体系、发展体系和风控体系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空间站研制和运行过程的工程管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工程技术与管理 技术与管理创新
下载PDF
蒙皮点阵一体化支撑结构的移动可变形组件优化设计及空间站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啸雨 刘畅 +4 位作者 施丽铭 蒋旭东 曾惠忠 周浩 郭旭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1-563,共13页
中国空间站是我国研制的系统最为复杂的载人航天器,其中有效载荷支撑结构的高效轻量化设计是工程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论文介绍了受晶体对称性启发的增材制造自支撑三维点阵结构设计方法,发展了基于蒙皮点阵一体化结构形式的移动... 中国空间站是我国研制的系统最为复杂的载人航天器,其中有效载荷支撑结构的高效轻量化设计是工程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论文介绍了受晶体对称性启发的增材制造自支撑三维点阵结构设计方法,发展了基于蒙皮点阵一体化结构形式的移动可变形组件(MMC)拓扑优化方法,完成了面向增材制造的中国空间站某相机支撑结构的优化设计,该结构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SLM)工艺制造,通过了力学试验考核,实现结构减重50%,基频提高35%,完成了基于MMC方法的蒙皮点阵一体化结构在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的首次型号应用与在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皮点阵一体化结构 自支撑三维点阵 移动可变形组件方法 拓扑优化 增材制造 中国空间站
原文传递
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选择及管辖权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云 龙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8,共10页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航天强国的背景下,中国空间站项目的国际合作成为大势所趋。在中国空间站即将面临的国际合作中,主要有前苏联模式、国际空间站模式、欧空局模式可供中国选择,但这三种模式均不适合中国。通过总结现有国际...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航天强国的背景下,中国空间站项目的国际合作成为大势所趋。在中国空间站即将面临的国际合作中,主要有前苏联模式、国际空间站模式、欧空局模式可供中国选择,但这三种模式均不适合中国。通过总结现有国际空间合作成功的经验,以及考虑到中国自身的国情,一种由中国主导的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此模式下,中国是该空间站主体的主要建设者和所有者,中国对空间站享有主要的管辖权。该模式鼓励各种形式的空间站合作,不仅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还能够促进空间站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国际合作模式 管辖权 外空条约 登记公约
下载PDF
新时期航天器环境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晓宁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空间事业的发展对航天器环境工程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为该专业技术进步和领域延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10年来,伴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国航天器环境工程领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回顾了... 空间事业的发展对航天器环境工程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为该专业技术进步和领域延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10年来,伴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国航天器环境工程领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围绕中国空间站长期运行、深空探测新任务、低轨巨型星座建设等提出的新需求,分析了航天器环境工程将面对的挑战和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结合具体工作内容介绍了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LEO辐射环境在轨探测与数据应用、特殊空间环境效应与防护、火星探测器特殊力热环境试验技术和航天器产品环境试验ISO标准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在建设航天强国的过程中,航天器环境工程必将伴随着航天器整体技术的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环境工程 空间环境效应 环境试验 中国空间站 低轨星座 深空探测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的微波星地时频比对技术及其初步试验验证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燕铭 高帅和 +10 位作者 潘志兵 王沛 龚学文 宋坤 周晨 张文颖 陈晓锋 白燕 高玉平 卢晓春 张首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9-1249,共11页
高精度时频比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需求之一.然而,现有的技术受限于比对系统测量水平和链路系统误差处理算法,严重限制了时间比对性能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搭建了基于中国空间站的高精度星地微波时频比对系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 高精度时频比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需求之一.然而,现有的技术受限于比对系统测量水平和链路系统误差处理算法,严重限制了时间比对性能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搭建了基于中国空间站的高精度星地微波时频比对系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测量的空间站-地面时频比对技术(三频模式),包括了对各项链路系统误差精细化建模新方法.通过对不同星地时频比对场景的仿真模拟发现,在配置高精度原子钟(10^(−15)~10^(−17))进行星地时频比对的场景下,经过本文算法优化后的比对长期性能仍可达与原本星地时钟相近的性能.利用中国空间站所搭载的氢钟与地面氢钟进行初步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在300 s可视弧段内的空间站-地面时间比对精度可达到10.77 ps,相应的ADEV(Allan DEViation)达到9.9921×10^(−14)@100 s,与仿真模拟结果大致吻合.本研究可为精密时频同步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原子钟 星地微波链路 时频比对 双向测量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与Starlink卫星的接近事件分析
8
作者 钟宗祥 王建强 《江西科学》 2024年第6期1207-1215,共9页
为保障在轨航天员的安全,中国空间站分别于2021年7月1日、10月21日主动实施对Starlink-1095、Starlink-2305的紧急避碰。针对这2次接近事件,计算了空间站和Starlink卫星的TLE位置预推误差,然后基于BOX方法和碰撞概率方法对2起接近事件... 为保障在轨航天员的安全,中国空间站分别于2021年7月1日、10月21日主动实施对Starlink-1095、Starlink-2305的紧急避碰。针对这2次接近事件,计算了空间站和Starlink卫星的TLE位置预推误差,然后基于BOX方法和碰撞概率方法对2起接近事件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了不同位置误差椭球分布时碰撞概率随误差标准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协调世界时7月1日10:14:08.85,Starlink-1095进入中国空间站预警区域,持续时间为2.41 s,最接近时刻的相对距离约5.06 km。10月21日,Starlink-2305以较小的角度2次进入预警区域,时间间隔约为空间站的1个轨道周期,相对速度均较小,导致预警持续时间长达16 s。3次预警的碰撞概率均存在最大值,在实际位置误差难以评估的情况下,最大碰撞概率可能达到最低避碰阈值1e-5,所以中国空间站进行紧急避碰具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星链 近距离接近 紧急避碰 碰撞概率
下载PDF
空间站电动工具开关按钮性能退化特性加速寿命试验与可靠性评估
9
作者 张兆霖 杨勇 +4 位作者 黄首清 王浩 何贝琛 杨艳斌 李冬梅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2期234-243,共10页
面向中国空间站在轨寿命评估与延寿需求,以舱外电动工具开关按钮为对象,开展综合考虑在轨长期贮存与短期作业交替影响的加速寿命试验,设置多温度水平,研究开关按钮性能退化特性和失效机理,并采用基于伪寿命分布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开展评... 面向中国空间站在轨寿命评估与延寿需求,以舱外电动工具开关按钮为对象,开展综合考虑在轨长期贮存与短期作业交替影响的加速寿命试验,设置多温度水平,研究开关按钮性能退化特性和失效机理,并采用基于伪寿命分布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开展评估工作。加速寿命试验结果显示:开关按钮在50℃和80℃温度下出现按压力松弛现象,按压力退化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在110℃和140℃温度下出现卡滞、卡死和润滑脂溢出现象,且按压力迟滞量在贮存后期显著增大。可靠性评估结果显示:开关按钮满足10年寿命末期可靠度0.9954的指标要求。文章所述研究方法可为空间站内其他长期贮存单机的可靠性评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舱外电动工具 开关按钮 加速寿命试验 可靠性评估
下载PDF
基于中国空间站的星际与行星际尘埃的捕获与溯源
10
作者 王舒 李爱根 +9 位作者 高健 侯锡云 白永林 王慎 姜碧沩 郑锦坤 赵瑞宁 张伶俐 谭盼 刘继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3,共21页
物质是宇宙的基础,研究宇宙必须对其物质组成进行研究.宇宙中恒星际和行星际尘埃物质携带着恒星和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的丰富信息.目前对宇宙尘埃的研究主要基于间接手段,无法精确判定其化学组成、结构形态、尺寸分布以及来源等关键信息.6... 物质是宇宙的基础,研究宇宙必须对其物质组成进行研究.宇宙中恒星际和行星际尘埃物质携带着恒星和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的丰富信息.目前对宇宙尘埃的研究主要基于间接手段,无法精确判定其化学组成、结构形态、尺寸分布以及来源等关键信息.60年来,人们一直尝试利用探空火箭、航天器、空间站、卫星、深空探测器等进行宇宙尘埃物质的直接研究,目前尘埃的“原位”探测数据或采样返回数据主要用于样本数量的统计分布特性研究以及物质成分分析,对样本的溯源工作并不多见.本文总结了恒星际与行星际尘埃颗粒的间接性质研究结果,已有的原位探测项目及进展,并拟利用我国空间站平台开展宇宙尘埃颗粒的捕获与溯源,准确判断返回的尘埃颗粒是来自于恒星际还是行星际,并对溯源的尘埃颗粒在实验室内进行详细理化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尘埃 行星际尘埃 中国空间站
原文传递
空间站舱内微量有害气体状态评价和流转分析
11
作者 杨润泽 王传增 +4 位作者 卞强 周国栋 刘向阳 吴志强 杨松林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文章聚焦于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中微量有害气体的整体状态和控制情况,阐述了微量有害气体随舱内物质循环向冷凝水回收净化以及CO_(2)去除和还原等环节流转的规律。通过在轨状态分析、地面比对评估试验结果和流转特性分析,说明中国空... 文章聚焦于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中微量有害气体的整体状态和控制情况,阐述了微量有害气体随舱内物质循环向冷凝水回收净化以及CO_(2)去除和还原等环节流转的规律。通过在轨状态分析、地面比对评估试验结果和流转特性分析,说明中国空间站各净化系统对舱内微量污染物成分进行了有效控制,舱内空气中微量有害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研究旨在为后续微量有害气体净化环节的运行和监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舱内环境控制 微量有害气体 空气净化 评估试验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轨道大气密度原位实测值与业务模型的对比分析
12
作者 艾讲赵 李永平 +2 位作者 郑晓亮 李佳 王玉洁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7,共8页
为修正和建立空间站特有的大气经验模型,降低其预测误差,利用2022-2023年期间中国空间站大气密度原位实测值与业务模型值,包括NRLMSISE00模型、JB2008模型,对比分析3种数据集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NRLMSISE00模型值与... 为修正和建立空间站特有的大气经验模型,降低其预测误差,利用2022-2023年期间中国空间站大气密度原位实测值与业务模型值,包括NRLMSISE00模型、JB2008模型,对比分析3种数据集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NRLMSISE00模型值与实测值相当,日均值比实测值高出约3.4%,而JB2008模型日均值比实测值低27.4%,尤其在2023年夏季,实测值为JB2008模型值4~5倍;相比于JB2008模型,NRLMSISE00模型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更强;3种数据集与太阳辐射指数的相关性R_(NRLMSISE00)≈R_(Observed)>R_(JB2008),而不同太阳辐射指数的相关性R_(S10)>R_(Y10)>R_(M10)>R_(F10);对于不同等级地磁活动的响应,平静期间NRLMSISE00模型值相对于原位实测值差异主要集中在太阳日照区域,最大差约为16%,JB2008模型值在太阳日照区域比实测值低约25%,在太阳阴影区域低至40%;在中强磁暴期间,NRLMSISE00模型值相对原位实测值的差异能达到50%,JB2008模型值在日侧赤道区域、在阴影区比实测值分别高30%、低60%,表明JB2008模型在中强磁暴期间的地方时响应存在明显差异。综合分析比较结果,在空间站轨道高度NRLMSISE00模型优于JB2008模型。分析结果可为业务模型的修正和使用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大气密度 NRLMSISE00模型 JB2008模型 空间环境
下载PDF
宇航级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研发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银 王波 +11 位作者 倪竹青 罗高乔 姚晓蕾 吴维薇 刘婷 侯光泽 刘昊 杨玉玲 张永清 田兴华 王珂 王帅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0,共11页
通过Sage建立-80℃温区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热力学模型,成功开发了宇航级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并进行试验测试。环境温度23℃,供液温度30.5℃时(流量70 L/h),方波驱动输入功率为279.6 W,制冷量为68.5 W@-87℃;正弦波驱动输入功率179.5... 通过Sage建立-80℃温区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热力学模型,成功开发了宇航级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并进行试验测试。环境温度23℃,供液温度30.5℃时(流量70 L/h),方波驱动输入功率为279.6 W,制冷量为68.5 W@-87℃;正弦波驱动输入功率179.5 W,制冷量为43.96 W@-87℃;正弦波驱动输入功率99.1 W,制冷量为22.5 W@-87℃。制冷机组件最大稳态噪声为45.4 dBA,满足舱内稳态噪声不超过50 dBA的要求。通过了宇航级力学和热环境适应性并开展了可靠性及寿命试验,采用线性外推法计算得出寿命在172800 h以上,满足空间站的可靠性及寿命(6.67年)的要求。2022年7月24日随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进入空间站,实现了中国气体轴承制冷机首次在轨验证,填补空白。目前制冷机正常开机运行,已在轨累计运行2730 h,已经冷冻了包括植物样品、细胞样品及相变单元等15批样品,样品随神舟14号飞船下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温区 宇航级 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 空间站 填补空白
下载PDF
天宫空间站在轨货物进出舱功能的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瑶 柏合民 +4 位作者 韩艳 杨旋 季逸民 刘婳婳 张元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5期24-29,共6页
为增强空间站对舱外载荷的支持能力,提升舱内外货物的进出效率,减少航天员出舱次数,降低航天员出舱风险,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设计了货物自动进出舱功能。本文从货物进出舱功能方案出发,介绍了包括货物转运功能、外舱门功能、泄压、复压、... 为增强空间站对舱外载荷的支持能力,提升舱内外货物的进出效率,减少航天员出舱次数,降低航天员出舱风险,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设计了货物自动进出舱功能。本文从货物进出舱功能方案出发,介绍了包括货物转运功能、外舱门功能、泄压、复压、气体复用功能在内的关键子功能的地面试验验证及在轨试验验证工作。地面及在轨试验验证结果对比表明:货物进出舱方案设计合理,地面验证结果和在轨数据一致性好,产品性能稳定,有效地提高了空间站货物进出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宫空间站 货物进出舱 气闸舱 设计 验证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冷原子光钟激光系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云 王文海 +3 位作者 贺德晶 周勇壮 沈咏 邹宏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7-45,共9页
中国研制的世界首台空间冷原子光钟于2022年10月31日随“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进入中国空间站.紧凑稳定的激光系统是实现光钟空间应用的关键环节.本课题组提出类同步调谐方案,研制了高性能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能同时满足空间光钟对激光... 中国研制的世界首台空间冷原子光钟于2022年10月31日随“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进入中国空间站.紧凑稳定的激光系统是实现光钟空间应用的关键环节.本课题组提出类同步调谐方案,研制了高性能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能同时满足空间光钟对激光器调谐范围、线宽和力学热学稳定性的要求.采用注入锁定和锥形放大器进行激光功率放大,满足了空间光钟对激光功率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空间冷原子光钟的系统构成、激光器方案和电控系统,并对光钟激光系统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原子光钟 中国空间站 激光系统 控制系统
下载PDF
空间站问天舱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超 张爱兵 +7 位作者 孙越强 孔令高 王文静 关燚炳 王永松 郑香脂 田峥 高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5-364,共10页
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舱外空间环境科学载荷,安装在问天舱的舱外暴露平台,将首次在空间站平台上开展电离层等离子体原位、成像、充电电位等多要素综合探测任务.其中,原位探测要素包括空间站轨道等离子体的密度、... 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舱外空间环境科学载荷,安装在问天舱的舱外暴露平台,将首次在空间站平台上开展电离层等离子体原位、成像、充电电位等多要素综合探测任务.其中,原位探测要素包括空间站轨道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以及问天舱表面电位强度等.成像探测要素包括离子能量、运动方向和成像时间分辨率等.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采用多传感器的一体化设计,集成了朗缪尔探针、阻滞势分析仪、参考电位计和离子成像仪等技术.其中,离子成像技术是首次应用于我国的空间环境探测领域.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技术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定标实验室完成了测试验证,探测器已随问天舱成功发射,即将开展中低纬电离层的精细化探测,为完善空间站轨道电离层模型提供等离子体探测数据.通过探测累积长周期的充电电位数据,为研究等离子体对空间站的充电效应,促进空间站充电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电离层等离子体 离子成像 就位探测
下载PDF
空间站斯特林制冷机用磁阻尼吸振器开发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银 罗高乔 +11 位作者 王波 倪竹青 吴维薇 姚晓蕾 刘婷 张永清 田兴华 李家柱 王珂 张驰 朱魁章 王帅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对空间站低温存储装置用斯特林制冷机振动输出进行了测试,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开展了磁阻尼吸振器设计和开发,开发了一种空间站斯特林制冷机用磁阻尼吸振器,并进行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冷机在无吸振器输入功率100 W时,轴... 对空间站低温存储装置用斯特林制冷机振动输出进行了测试,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开展了磁阻尼吸振器设计和开发,开发了一种空间站斯特林制冷机用磁阻尼吸振器,并进行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冷机在无吸振器输入功率100 W时,轴向输出力随时间呈正弦波趋势,最大达到482.78 N;安装磁阻尼吸振器后,制冷机基频振动从265 mg降低到14.25 mg,基频吸振效率0.054,时域振动从802.95 mg降低到98.51 mg,时域吸振效率0.123;输入功率200 W时吸振器将制冷机的基频振动从370.7 mg降低到73.92 mg,基频吸振效率0.199;时域振动从1240.5 mg降低到220.6 mg,时域吸振效率0.177;磁阻尼吸振器大幅降低了制冷机振动输出,吸振效率优于传统被动减振器,制冷机振动输出满足空间站低温存储装置技术指标要求。2022年7月24日,磁阻尼吸振器随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在中国空间站长期运行,支持空间站各项科学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低温存储装置 斯特林制冷机 磁阻尼吸振器 吸振效率
下载PDF
基于SGP4模型的空间站跟踪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霄 李伟超 +3 位作者 杨旭海 钦伟瑾 王伟 李志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89,共6页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空间站入轨运行后,实现地面站对空间站的跟踪观测是获取科学数据的前提。本文根据空间站TLE轨道参数,基于现有的简化常规摄动(SGP4)模型,研究地面观测站...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空间站入轨运行后,实现地面站对空间站的跟踪观测是获取科学数据的前提。本文根据空间站TLE轨道参数,基于现有的简化常规摄动(SGP4)模型,研究地面观测站地平式设备观测空间站的跟踪角度的计算算法;根据研究方法计算西安站观测空间站的跟踪角度,并与利用STK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差值小于0.001°,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LE轨道参数的有效预报时长,为地面站观测空间站等低轨目标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SGP4模型 坐标系 方位角
下载PDF
空间站柔性电池翼在轨载荷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芳 郭其威 +1 位作者 吴松 肖余之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4年第3期230-234,共5页
为了保证空间站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大量能源及发射入轨时的较小重量代价,我国空间站采用大面积柔性电池翼的设计方案.大柔性电池翼因其结构复杂且频率极低,在轨运行时又要承受多次大机动过程产生的载荷,各承力组件的强度校核和参数设计成... 为了保证空间站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大量能源及发射入轨时的较小重量代价,我国空间站采用大面积柔性电池翼的设计方案.大柔性电池翼因其结构复杂且频率极低,在轨运行时又要承受多次大机动过程产生的载荷,各承力组件的强度校核和参数设计成为影响整个空间站任务成败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建立了空间站柔性电池翼的线性简化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柔性电池翼在轨大机动过程中各关键组件的载荷,计算结果可对大柔性电池翼的强度校核和减重设计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柔性电池翼 伸展机构 载荷计算 模态综合法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运行所涉基本法律问题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云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2年第2期26-36,共11页
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正式投入运行。空间站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成功运行,除了需要航天科技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相关法律的配合和支持。由于中国迄今为止尚未制定高位阶的外空立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中国空间站运行所涉及各项基本法... 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正式投入运行。空间站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成功运行,除了需要航天科技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相关法律的配合和支持。由于中国迄今为止尚未制定高位阶的外空立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中国空间站运行所涉及各项基本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应对建议,以保障未来空间站的运行能够更加顺畅。在围绕空间站的管辖权、宇航员及机组人员的行为守则,以及营救制度、责任制度等具体问题建构未来有关空间站运行的法律框架时,应当充分考虑维护中国自身的外空利益,同时确保空间站能够有序开放给世界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从而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管辖权 行为守则 营救制度 责任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