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史翔宇 王晓青 +1 位作者 邱玉荣 袁小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83-3697,共15页
地震目录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近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记录,为实验场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地震台网密度和仪器观测精度是逐步提高的,不同时期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存在差异,... 地震目录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近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记录,为实验场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地震台网密度和仪器观测精度是逐步提高的,不同时期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存在差异,因此进行现代仪器观测记录的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 C,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分析,对正确研究和认识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震级—序号方法、最大曲率法(MAXC,Maximum Curvature)和拟合度检测法(GFT,Goodness-of-Fit Test)分析了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1970—2018年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 C值,得到了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 C值的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 C值变化趋势大致为1970—1986年M L2.0~2.6,1987—1999年M L2.5~2.6,2000—2008年后M L1.4~2.1,2009—2018年M L1.2~1.9;实验场地区M C值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东北部和西南部较低、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的特征,其中云南最南端的澜沧—耿马区和思普区、四川西北部的理塘—木里区以及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带M C值普遍较高,云南北部和四川南部的松潘—龙门山带、安宁河带、元谋区、楚雄—建水带和大理—丽江—盐源区M C值普遍较低;强震会使M C值出现突然升高、之后逐渐恢复的现象,其中M C值升高程度与震级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强震导致的M C值升高是M C值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 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三维断层模型Web展示原型系统
2
作者 吴熙彦 鲁人齐 +3 位作者 张金玉 孙晓 徐芳 陈桂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活动断层的三维结构和模型是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基础参数和重要数据。随着对接近真实形态的活动断层三维模型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对这类模型数据的共享及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数据共享课题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构建基于Web的三维断层模... 活动断层的三维结构和模型是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基础参数和重要数据。随着对接近真实形态的活动断层三维模型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对这类模型数据的共享及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数据共享课题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构建基于Web的三维断层模型展示平台,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和用户体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川滇地区)三维断层模型Web展示原型系统①是基于Arc GIS 10.6企业版的Web App Builder工具构建的一个实验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基于Web GIS的三维展示系统的基本功能,并成功测试了更适用于地震行业标准的用户交互方式、基本功能、场景数据迁移方案和三维场景设计方案。场景数据从三维断层建模平台到GIS平台的迁移,是实现基于Web GIS三维展示系统的基础。场景中展示的三维数据采用与二维数据标准一致且视觉上融合度高的可视化方案。实践结果表明,三维数据从建模平台迁出后,应结合数据可视化方案,在属性层面上与二维数据相融合,以保证二维和三维数据在视觉上较好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三维断层模型 WEB 原型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北斗大规模区域网观测数据高精度解算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东升 苏小宁 +2 位作者 吴伟伟 袁金凤 寇瑞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1-847,共17页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大规模区域网的高精度数据解算中缺乏精细化的策略参考。本文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提供的北斗观测数据,对北斗的定位性能、观测数据质量、不同精密星历的轨道精度以及基线解算参数4个影响北斗高精度数据解算...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大规模区域网的高精度数据解算中缺乏精细化的策略参考。本文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提供的北斗观测数据,对北斗的定位性能、观测数据质量、不同精密星历的轨道精度以及基线解算参数4个影响北斗高精度数据解算结果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包括北斗二号(BDS-2)和北斗三号(BDS-3)卫星在内的BDS星座定位性能与GPS相当,且北斗星座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此外,BDS-2卫星观测数据质量较优,在解算BDS-3数据时引入BDS-2有利于提高解算精度;②在BDS-3全部观测频点中,B1C的信噪比相对较低,B2a的伪距多路径误差较大,因此建议选择B1I和B3I进行高精度双差定位数据解算;③对于欧洲定轨中心(CODE)提供的精密星历,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的轨道拟合精度优于武汉大学(WHU)星历的结果,且与GPS精度相当,推荐采用CODE星历进行北斗高精度数据解算;④使用GAMIT10.71进行实验场北斗观测数据解算时,为获得更高的解算精度,宜采用的解算策略为:基线解算模式为RELAX.,观测值类型为LC_AUTCLN,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0°。本文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北斗观测数据解算提供支撑,同时为北斗大规模区域网的观测数据高精度解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北斗三号 数据质量 卫星轨道 解算策略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BDS-3定位精度和地壳运动初步分析
4
作者 贺添 孟国杰 +4 位作者 吴伟伟 苏小宁 赵国强 魏聪敏 董志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3-665,共13页
我国BDS-3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7月建成,并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自此开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简称“实验场”)的GNSS测站相继接收BDS-3卫星数据,目前已经积累了2年多的观测数据,为BDS-3应用于川滇地区地壳运动监测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数据... 我国BDS-3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7月建成,并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自此开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简称“实验场”)的GNSS测站相继接收BDS-3卫星数据,目前已经积累了2年多的观测数据,为BDS-3应用于川滇地区地壳运动监测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数据保障。为评估实验场BDS-3观测数据的精度及其应用于地壳监测的可行性,本文首先根据各测站所记录的BDS-3的B1I和B3I两个频点的多路径效应和信噪比与卫星高度角之间的关系,对BDS-3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基于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 (10.7版)对各测站同期记录的BDS-3和GPS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得到BDS-3和GPS坐标时间序列。基于包括线性项、年周期项和半年周期项等分量的函数模型,利用极大似然法分别对BDS-3和GPS时间序列进行拟合估计,得到各测站的线性速度、年周期和半年周期信号,并对拟合结果对比分析,评定BDS-3和GPS的定位精度。最后,讨论BDS-3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和BDS-3水平速度场的区域性特征。研究表明:实验场BDS-3与GPS原始数据质量相当,BDS-3坐标时间序列的均方根残差(RMS)的平均值在N、E、U方向上分别为4.42、4.25和8.34 mm,稍大于GPS的结果。BDS-3与GPS速度场在E方向存在约2.0 mm/a系统性差异。在区域分布特征方面,BDS-3和GPS的速度场、周年期和半年信号没有明显差别。认为目前影响BDS-3定位精度的因素主要为卫星轨道产品不够完善,经验型太阳光压模型和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等欠缺。造成BDS-3和GPS速度场差异的原因主要为两者的定位基准不一致。随着实验场BDS-3观测数据的积累和数据解算模型的改进,BDS-3可望达到GPS的定位精度,并形成独立于GPS的监测系统,为该区地壳运动监测和地震预测提供优质的大地测量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3 GNSS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地壳形变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四川区野外实验观测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学芬 胡德军 +4 位作者 赵晶 吴微微 赵航 梁宏 黄雪影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198,共6页
主要介绍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成都基地)5种新型野外地震观测手段:高精度氢实验观测、电磁监测实验卫星三频信标系统地面接收站、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高精度光纤应变场检测仪实验观测和冷原子绝对重力仪实验观测。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野外实验 高精度氢 实验观测
下载PDF
高精度钻孔温度仪及井下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兵 朱小毅 +5 位作者 张晓峰 李江 陈全胜 薛兵 黄诗 吴旭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3,共11页
为了克服连接导线的热电偶效应和测量电路零点漂移的影响,本文基于DFT变换的信号提取技术,在铂电阻测温电桥中应用交流驱动,设计了高精度钻孔温度仪,以及钻孔温度观测的集成方案和实验方案.实验室测试表明,≥0.5 mHz频带的温度测量噪声... 为了克服连接导线的热电偶效应和测量电路零点漂移的影响,本文基于DFT变换的信号提取技术,在铂电阻测温电桥中应用交流驱动,设计了高精度钻孔温度仪,以及钻孔温度观测的集成方案和实验方案.实验室测试表明,≥0.5 mHz频带的温度测量噪声水平优于0.03 mK/Hz^(1/2).应用于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长期观测结果显示,该高精度钻孔温度仪运行稳定,数据完整,为实验场地震模型的检验和地震前兆异常的判断提供了观测手段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钻孔温度仪 井下集成观测 地震科学实验场
下载PDF
关于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几个基本问题
7
作者 张琰 蒋长胜 韩立波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8期345-354,共10页
“实验”和“试验”之间,“实验场”和“试验场”之间,“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与其他“地震科学实验场”,以及“科研项目部署在实验场”和“实验场的科研项目”之间,字面意思上的不同可能会直接导致背后指代的含义也不同,这一点通常不... “实验”和“试验”之间,“实验场”和“试验场”之间,“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与其他“地震科学实验场”,以及“科研项目部署在实验场”和“实验场的科研项目”之间,字面意思上的不同可能会直接导致背后指代的含义也不同,这一点通常不会被注意到。本文通过对以上几组词(组)的讨论与对比,期望能够加深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些基本但重要问题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试验 试验场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标准化研究
8
作者 席继楼 薛兵 +3 位作者 孙汉荣 高尚华 武建华 刘超 《中国标准化》 2021年第2期44-49,共6页
201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会议上,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建设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为了规范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建设、运维和管理,促进实验场区域科学研究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本着继承、融合、补充及扩... 201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会议上,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建设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为了规范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建设、运维和管理,促进实验场区域科学研究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本着继承、融合、补充及扩展等原则,开展了地震科学实验场标准化研究暨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写工作。本文通过综合调研和分析国内外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基本概况、最新发展动态及研究进展,分析和总结相关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最新科学设计方案,研究内容基本涵盖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般要求、基础监测、科学数据以及科技成果等几个重要方面。本研究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及要求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和纲要性,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地震行业标准化研究现状,以及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的具体要求,开展系列标准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标准化研究 通用技术要求 标准编写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短临预报专群结合模式探索
9
作者 张永仙 琚长辉 +1 位作者 刘静 张盛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164-166,共3页
1研究背景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我国特色的地震预报工作,大规模群测群防工作始于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大关M_(S) 7.1地震后。1974年8月,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大关地震现场会议,局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局属研究所和各省市区地震局办的主要领... 1研究背景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我国特色的地震预报工作,大规模群测群防工作始于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大关M_(S) 7.1地震后。1974年8月,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大关地震现场会议,局主要领导处室负责人、局属研究所和各省市区地震局办的主要领导专家、震区灾区县市区公社领导和测报点人员等近200人,在交通闭塞且尚有余震的震灾区现场开展震害灾情考察,统一了群测群防和专群结合地震预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现场会后各省地震管理部门均召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国务院[1974]69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地震局云南昭通地震现场会议精神,总结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开展情况及安排部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群结合 地震短临预报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