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的研究制定 被引量:285
1
作者 米杰 王天有 +9 位作者 孟玲慧 朱广谨 韩少梅 钟燕 刘功姝 万艳萍 熊丰 时景璞 严卫丽 周丕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4-14,共11页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ationally acceptable blood pressure(BP)reference standar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Methods The current study was based on the data ...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ationally acceptable blood pressure(BP)reference standar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Methods The current study wa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eleven large-scale cross-sectional BP surveys in China's Mainland since 2001,the survey sites were representative of nation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including four municipalities(Beijing,Shanghai,Tianjin,Chongqing)and seven provinces(Hunan,Liaoning,Hebei,Zhejiang,Guangxi,Xinqiang and Guangdong).The surveys which met the following selection criteria were involved to form the reference population sample and pooled database:1)Subjects were Han nationality and their ages were from 3 to 18 years old;2)BP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auscultation using standard sphygmomanometer and recorded as Korotkoff phase 1(SBP),Korotkoff phase 4(DBP-K4)and/or Korotkoff phase 5(DBP-K5);3)All surveyors were trained before investigations and standard quality control was implemented throughout the BP measuring process;4)Basic variables,except BPs,were at least included but not limited to age,sex,nationality,height and weight.Totally 112 227 subjects(56 912 males accounting for 50.7%)were enrolled in the reference population sample in this study.SPSS 13.0 software was used to do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Centile curves for SBP,DBP-K4 and DBP-K5 were drawn by sex using LMS method.Z scores of Height and BMI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Survey on Constitution and Health(CNSCH)in schoolchildren in 2005 to evaluate the nutri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reference population.Results The reference population had an optimal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H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The resulting curves provided specific cut off points based on age and sex for the diagnosis of high normal BP,hypertension and severe hypertension,respectively.Given the best approach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mained controversial,especially on the choice of K4 or K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 舒张压 参照标准 中国大陆 儿童青少年
下载PDF
GPS初步结果揭示的中国大陆水平应变场与构造变形 被引量:192
2
作者 江在森 马宗晋 +2 位作者 张希 王琪 王双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2-358,共7页
根据中国大陆不同来源的多个GPS区域监测网 1991~ 1999年间的观测资料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 1998~ 2 0 0 0年的观测资料 ,联合处理得到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结果 ,通过最小二乘配置法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速度场模... 根据中国大陆不同来源的多个GPS区域监测网 1991~ 1999年间的观测资料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 1998~ 2 0 0 0年的观测资料 ,联合处理得到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结果 ,通过最小二乘配置法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速度场模型 ,获得了基于连续介质假设的中国大陆水平应变场 (或称为视应变场 )初步结果 .分析了水平运动、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强震的关系 ,并简要分析了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中西部构造变形强烈 ,应变速率值高 ,又以青藏块体及其边缘和新疆西部最为显著 .除川滇、新疆西部外 ,大部分地区的近东西向断裂存在左旋剪切变形 ,近南北向的断裂存在右旋剪切变形 .而东部地区构造变形相对较弱 .强震通常发生在剪切应变率的高值区及其边缘 ,尤其是与构造变形背景相一致的剪应变率高值区 .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发生在最显著的东西向左旋剪切应变率高值区 ,从该区域的应变状态分析 ,具备近东西向断裂产生巨型走滑破裂错动的构造变形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水平应变场 构造变形 地震 中国大陆
下载PDF
2015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83
3
作者 付萍 王连森 +4 位作者 陈江 白光大 徐粒子 王帅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大陆(除西藏)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暴发场所和原因食品等。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 ...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大陆(除西藏)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暴发场所和原因食品等。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 401起,累计发病21 374人,死亡139人。已知病因事件中,毒蘑菇导致的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6.2%(794/1 717)和60.3%(79/131),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51.5%,7 861/15 250)。暴发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事件起数分别占50.9%(1 222/2 401)和43.8%(1 051/2 401),发病人数分别占22.6%(4 823/21 374)和68.9%(14 727/21 374);明确的原因食品(除误食毒蘑菇外)中,主要为蔬菜类和肉类食品,其事件起数分别占11.1%(235/2 122)和10.5%(223/2 122),发病人数分别占14.5%(2 561/17 696)和15.6%(2 768/17 696)。结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毒蘑菇,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主要发生场所是家庭及餐饮服务场所,家庭误食毒蘑菇和对乌头加工不当(食用量或加热温度和时间)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监测网 中国大陆 致病因素 致死
原文传递
30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6
4
作者 吕达仁 周秀骥 +1 位作者 李维亮 罗云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1-730,共10页
利用北京等46个甲种日射站1961~1990年逐日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反演了30年来各站逐年、逐月0.75μ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Depth,简称AOD)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年、季空间分布特征和... 利用北京等46个甲种日射站1961~1990年逐日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反演了30年来各站逐年、逐月0.75μ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Depth,简称AOD)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年、季空间分布特征和年代际之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多年平均分布具有典型的地理特征,除个别大城市外,100°E以东,AOD以四川盆地为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100°E以西,南疆盆地为另一个相对大值中心。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各季分布具有各自的特征。20世纪60年代,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平均分布特征是以四川盆地和南疆盆地为两个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70年代,绝大多数地区AOD值增加,其中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沿海等地,AOD增加较为明显,AOD的分布和60年代较相似;到80年代,我国大范围地区AOD继续呈增加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AOD增加相当明显,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区 气溶胶 光学厚度 温室气体 人为活动 四川盆地 气候
下载PDF
战略环境评价(SEA)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5
作者 马蔚纯 林健枝 +1 位作者 陈立民 余澍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7-112,共6页
战略环境评价 ( SEA)是目前环境评价领域中令人关注的前沿课题 .本文对 SEA的提出和发展进行了回顾 ,对国外开展SEA的实践进行了归纳分析 ,探讨了 SEA的作用、区域特征、评价因素、基本程序、技术方法和机制 ,论述了 SEA与项目 EIA的关... 战略环境评价 ( SEA)是目前环境评价领域中令人关注的前沿课题 .本文对 SEA的提出和发展进行了回顾 ,对国外开展SEA的实践进行了归纳分析 ,探讨了 SEA的作用、区域特征、评价因素、基本程序、技术方法和机制 ,论述了 SEA与项目 EIA的关系 ,并介绍了香港和内地 SEA的初步实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环境评价 香港 内地 SEA EIA
下载PDF
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图的判读和构造解释 被引量:81
6
作者 马宗晋 高祥林 宋正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分析和对比中国大陆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的彩色图像,得到一些新的构造特征信息.大致以105°E为界,图像的东部以蓝色低梯度为背景,出现中、高梯度带状构造和大梯度差值边界的线状构造;西部以高、中梯度的带状构造为格架,镶嵌着低梯... 分析和对比中国大陆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的彩色图像,得到一些新的构造特征信息.大致以105°E为界,图像的东部以蓝色低梯度为背景,出现中、高梯度带状构造和大梯度差值边界的线状构造;西部以高、中梯度的带状构造为格架,镶嵌着低梯度区,区内有阴影线状构造.总体上,重力异常水平梯度构造可概括为三大组.第一组是NNE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高梯度带与斜切东部全区的郯庐大断裂带和NNW向的斜切西部全区的三条大断裂带;第二组为西部的NWW向与NEE向高、中梯度带的交叉构造格局,以及东部近于等间距的三条NWW向断续的阴影构造带和一条单一的构造线,而华南则仅有NE向的低梯度构造线;第三组是横贯全区的的几条近EW向和中部SN向宽而复杂的构造带,在后者的东、西两侧散臣着大间距、小长度、断续的SN向阴影构造线.这三组重力梯度构造不仅反映了地貌起伏的信息,而且显示了大区域构造,特别是深部构造的密度差.各组线状构造带的内部结构和各组的形成时间及演变历史可能不同,但它们相互复合构成现今总体的构造格局,对大尺度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都会有不同的响应,因此导致主应力方向的区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重力异常水平梯度 构造分段性
下载PDF
中国大陆整体无净旋转基准及其应用 被引量:64
7
作者 杨国华 江在森 +1 位作者 武艳强 韩月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0,共5页
通常分析中国大陆水平位移(运动)场所采用的参考基准均是相对于欧亚板块的.这个基准对于分析中国大陆的整体运动及其与欧亚板块运动的关系等是合适的,但在研究中国大陆内部及其周边地区的相对运动时,上述基准就不是很恰当.以'中国... 通常分析中国大陆水平位移(运动)场所采用的参考基准均是相对于欧亚板块的.这个基准对于分析中国大陆的整体运动及其与欧亚板块运动的关系等是合适的,但在研究中国大陆内部及其周边地区的相对运动时,上述基准就不是很恰当.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 000余个GPS测站的复测资料(1999~2004)为基础,利用数值逼近理论等方法,给出了中国大陆整体水平运动的旋转参数及其一级块体的旋转参数,并用实际应用算例给予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中国大陆 一级地块 无净旋转基准 水平运动
下载PDF
基于氮排放数据的中国大陆大气氮素湿沉降量估算 被引量:58
8
作者 遆超普 颜晓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06-1611,共6页
大气氮素湿沉降与氮的排放紧密相关,通过对已知的氮素排放数据与收集的氮素湿沉降实测数据对应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氮素的排放与湿沉降之间存在稳定的比值关系。根据这些比值关系,估算了1980—2007年中国大陆氮素湿沉降量,并运用GIS技术... 大气氮素湿沉降与氮的排放紧密相关,通过对已知的氮素排放数据与收集的氮素湿沉降实测数据对应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氮素的排放与湿沉降之间存在稳定的比值关系。根据这些比值关系,估算了1980—2007年中国大陆氮素湿沉降量,并运用GIS技术进行了大气氮素湿沉降强度和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区域氮素湿沉降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沉降总量由1980年的4.96Tg增长到2007年的11.80 Tg,单位面积通量分别为516 kg N.km-2.a-1和1 128 kg N.km-2.a-1。氮素湿沉降的空间分布不均,东部、东南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沉降量较高,广大西部地区较低。化学氮肥的施用、燃料的使用和禽畜养殖规模扩大是导致氮湿沉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素 湿沉降 时空分布 大陆区域
下载PDF
教师研修:新格局与新挑战 被引量:55
9
作者 钟启泉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25,共6页
我国中小学的教师研修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校本研修"蔚然成风,但也存在着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困局。教师研修面临的新挑战是:排除以极端势力为代表的应试教育模式及其经验的干扰,斩断应试教育再生产的链条。同时,为教师研修... 我国中小学的教师研修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校本研修"蔚然成风,但也存在着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困局。教师研修面临的新挑战是:排除以极端势力为代表的应试教育模式及其经验的干扰,斩断应试教育再生产的链条。同时,为教师研修提供政策导向、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支撑。危机时代也是转机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别无他路,唯有扎根自律性与创造性的教师研修,才是引领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反思性实践家"的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教师研修 重点学校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再生产 教师知识研究 反思性实践家
原文传递
基于分形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54
10
作者 高义 苏奋振 +3 位作者 周成虎 杨晓梅 孙晓宇 张丹丹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1-339,共9页
以DEM为基础,并参照卫星影像,提取了不同比例尺下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海岸地质构造特征和海岸类型角度出发,对我国大陆海岸线整体、沉降隆起岸段和不同类型海岸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尺度效应差异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1)中... 以DEM为基础,并参照卫星影像,提取了不同比例尺下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海岸地质构造特征和海岸类型角度出发,对我国大陆海岸线整体、沉降隆起岸段和不同类型海岸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尺度效应差异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海岸线整体分形维数为1.195,岸线长度受测量尺度影响显著,定量刻画海岸线长度不可忽略相应测量尺度;(2)岸线分形受地质构造特征和水动力因素控制明显,隆起段和沉降段海岸线分形维数有着显著差异:辽东半岛隆起段分形维数为1.153,辽河—华北平原沉降段分形维数为1.116,山东半岛隆起段分形维数为1.148,苏北—杭州湾沉降段分形维数为1.177,浙东—桂南隆起段分形维数则达1.239;(3)海岸线尺度效应同时随海岸类型不同有着显著差异,位于冀北平原和滦河三角洲平原岸段的砂质岸线分形维数为1.109;位于苏北平原的淤泥质岸线分维数为1.056,位于闽东南山地丘陵的基岩海岸线分形维数达1.293。海岸线是陆、海和气界面的交汇线,其分形性质的定量刻画,可为多尺度研究海气、陆气和海陆相互作用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海岸线 分形维数 隆起带 沉降带 砂质岸线 淤泥质岸线 基岩岸线
原文传递
中国铁矿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供需形势分析 被引量:52
11
作者 赵立群 王春女 +3 位作者 张敏 陈彤 莫凌超 王平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5-643,共9页
中国是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如何摆脱由铁矿勘查投入持续下滑及铁矿石价格下行所带来的行业困境是近年来需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铁矿石的资源现状及供需格局进行综合分析,认为:(1)我国铁矿产量增速远低于我国钢铁需求... 中国是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如何摆脱由铁矿勘查投入持续下滑及铁矿石价格下行所带来的行业困境是近年来需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铁矿石的资源现状及供需格局进行综合分析,认为:(1)我国铁矿产量增速远低于我国钢铁需求的增速:以含铁量来计,2015年原矿产量相较于1998年仅增加了0.1倍,而粗钢表观需求量增加了4.5倍。(2)目前铁矿石的需求终端主要为建筑,近几年我国铁矿石消费量年增长率出现下降且有负增长,未来有可能会进一步放缓。(3) 2010年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最高达90%左右,进口量增速明显高于自产矿。由于铁矿石产能及产量的降速不及钢材,因此长期来看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下移。(4)未来中国铁矿石需求将会逐步下降,到2040年中国将需要8.56亿吨铁矿石,合理粗钢产能应为8.78~9.35亿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资源 勘查 供需形势 需求前景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原地应力测量数据的中国大陆地壳上部应力状态研究 被引量:48
12
作者 王艳华 崔效锋 +1 位作者 胡幸平 谢富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016-3027,共12页
在两个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侧压系数、水平最大与水平最小主应力之比(σH/σh)以及剪应力相对大小μm等应力参数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大陆1780条二维水压致裂和应力解除的原地应... 在两个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侧压系数、水平最大与水平最小主应力之比(σH/σh)以及剪应力相对大小μm等应力参数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大陆1780条二维水压致裂和应力解除的原地应力测量数据,对多个应力参数随深度的变化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壳浅部的侧压系数随深度的变化呈完整的双曲线形态,通过稳定性检验说明,即使缺少较深的原地应力实测数据,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测试深度超过1500m的数据,仍然可以得到比较可信的侧压系数回归分析结果,在整个脆性上地壳的物性参数没有本质变化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地壳浅部的侧压系数回归分析结果推断脆性上地壳的2个水平主应力的取值范围;相对于侧压系数,在中国大陆地表以下几千米深度范围内,σH/σh和μm的变化不大,更接近线性分布,σH/σh的拟合值在1.5左右,μm的拟合值在0.2左右,并且μm的线性集中程度更好.利用μm的大小来判断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壳应力 侧压系数 剪应力相对大小 回归分析 稳定性检验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的Meta分析 被引量:47
13
作者 王葆青 张含之 +1 位作者 范壁君 何礼贤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51-354,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大地地区近28年来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集1981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的肺隐球菌病例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入选文献11... 目的:了解中国大地地区近28年来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集1981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的肺隐球菌病例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入选文献113篇,共计报道肺隐球菌病患者728例,其中男性505例,女性223例;(2)86.4%(506/585)肺隐球菌病患者无鸟粪、土壤等接触史;(3)69.7%(404/580)患者无基础疾病;基础疾病主要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因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就诊者占71.5%(434/607);体检异常少见;(4)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改变;(5)胸部影像学:结节肿块影者占71.8%(155/216),片状浸润影占20.8%(45/216),弥漫混合病变占7.4%(16/216)。无基础疾病者多见结节肿块影,有基础疾病者多见弥漫混合性病变;(6)病理表现中84.3%(166/197)患者可见肉芽肿组织;(7)56.7%(310/547)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其他确诊方式有经皮肺穿刺病理、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淋巴结穿刺病理检查、呼吸道或体液标本培养等。结论:国内肺隐球菌病多数患者无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类似呼吸系统感染,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对于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手术活检、经皮肺穿刺病理、纤维支气管镜病理等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肺隐球菌病 临床表现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垂直形变特征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1
14
作者 刘经南 姚宜斌 +2 位作者 施闯 陶本藻 姜卫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GPS观测资料进行大范围的垂直形变特征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网络工程基准站和基本站的GPS观测资料 ,绘制了中国大陆的垂直速率等值线图像 ,并对中国大陆垂直运动特征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垂直运动在 70 %以... 利用GPS观测资料进行大范围的垂直形变特征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网络工程基准站和基本站的GPS观测资料 ,绘制了中国大陆的垂直速率等值线图像 ,并对中国大陆垂直运动特征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垂直运动在 70 %以上的区域表现为沉降运动 ,在青藏高原和除北京外的整个华北块体及燕山块体的垂直运动表现为隆升的趋势。中国大陆西北和东南、西南和东北的整体垂直运动呈一种斜对称状态。对基于GPS观测所得的等值线图与基于水准观测所得的等值线图进行了比较 ,比较结果显示 ,除了华南块体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垂直形变 GPS观测 水准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中国大陆第四纪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5
作者 陈冬梅 康宏樟 刘春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3-632,共10页
研究第四纪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对了解当今植物分布格局和未来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本文综述了我国大陆第四纪冰期冰川的发生规模、范围和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 研究第四纪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对了解当今植物分布格局和未来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本文综述了我国大陆第四纪冰期冰川的发生规模、范围和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形成的特点,包括特殊地理位置的生物多样性和避难所残遗种分布等问题。本文还讨论了孢粉分析和分子生物技术的方法在确定冰期植物避难所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重要研究结果。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我们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我国第四纪冰期植物避难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期 避难所 植物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中国大陆流域分区TRMM降水质量评价 被引量:37
16
作者 刘少华 严登华 +4 位作者 王浩 李传哲 秦天玲 翁白莎 邢子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9-651,共13页
根据中国境内2 257个气象站点1998—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流域分区,采用探测准确性、相关系数以及相对误差等指标,对热带降水测量(TRMM)降水精度和一致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 TRMM日降水准确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气象... 根据中国境内2 257个气象站点1998—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流域分区,采用探测准确性、相关系数以及相对误差等指标,对热带降水测量(TRMM)降水精度和一致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 TRMM日降水准确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气象站点年均降水日数显著大于TRMM年均降水日数;3西北片区以外气象站点降水量和TRMM降水量在月尺度和年尺度上均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4各流域年均TRMM面降水量均高于气象站点面降水量,且TRMM面降水量相对误差雨季较小,枯季较大;5各流域TRMM面降水量与气象站点面降水量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南方各流域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北方各流域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全国尺度上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气象站点 降水量 流域分区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周缘地震目录完整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徐伟进 高孟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02-2812,共11页
地震目录资料是进行地震预测、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活动性研究等地震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对地震目录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分析是地震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积累的大量的仪器地震记录,历史地震也在不断更新,为地震活动性研究... 地震目录资料是进行地震预测、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活动性研究等地震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对地震目录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分析是地震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积累的大量的仪器地震记录,历史地震也在不断更新,为地震活动性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样本,因此有必要对新的地震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本文采用了新的统计方法对我国仪器记录地震目录和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进行了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仪器记录地震目录(M≥3.0)我国东部地区1975年后基本完整,西部地区1980年后基本完整.对于历史地震目录(M≥5.0),东部地区1500年后基本完整,西部地区1950年后基本完整.考虑到华北地震区历史破坏性地震(M≥4^3/4)活动的时间非平稳性,我们采用突变点分析法研究了华北地震区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的时间特征,得到了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周期性变化的突变点位置,并揭示了华北地震区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完整起始时间约为公元1500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目录 完整性分析 中国大陆
下载PDF
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31
18
作者 方修琦 张学珍 +2 位作者 戴玉娟 李蓓蓓 侯光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1-576,共6页
利用中国大陆160个地面站和寒潮关键区9个站点气象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突变检验方法,分析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可分5个大区,共11个亚区(基本区域单元),各区分界线... 利用中国大陆160个地面站和寒潮关键区9个站点气象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突变检验方法,分析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可分5个大区,共11个亚区(基本区域单元),各区分界线多与大地貌单元的界线相一致;除川黔桂区外,其余10个亚区均表现出显著升温趋势,升温率0.15~0.54℃/10a;自北向南,升温速率逐渐减小,开始升温时间推迟。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空间差异与各区域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程度的不同密切相关,是冬季风环流与大地貌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区域差异 中国大陆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地应力场黏弹性球壳数值模拟综合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范桃园 龙长兴 +4 位作者 杨振宇 陈群策 吴中海 邵兆刚 仝亚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49-1260,共12页
中国大陆现今实测地应力场的状态与板块构造环境、活动断裂带分布、地形地貌以及地壳结构呈现一定相关性.在中国大陆西缘,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陆发生陆碰撞,在中国大陆东缘,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中国大陆内部... 中国大陆现今实测地应力场的状态与板块构造环境、活动断裂带分布、地形地貌以及地壳结构呈现一定相关性.在中国大陆西缘,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陆发生陆碰撞,在中国大陆东缘,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中国大陆内部被大型活动断裂带分割为多个块体,各个块体的地壳结构和厚度呈不均匀分布,地形地貌起伏具有很大的差异.笔者以中国大陆块体模型为基础,把板块构造作用和重力势作为主要影响地应力状态的两个主要要素,在现今活动构造、GPS和实测地应力等成果的约束下,利用线性黏弹体球壳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构造应力场总体上呈现出西部挤压,东部拉张的特征,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挤压性质的构造应力场,而东部菲律宾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形成了黄海、东海和环渤海区域的拉张性质的构造应力场,中间为拉张环境和挤压环境的过渡,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受到板块构造环境和活动构造分布的控制;(2)重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形梯度大和地壳厚度结构变化大的地壳浅部区域,在藏南、滇西北局部地区的地壳浅部由于受到重力势控制,呈现为张性应力场,在塔里木地区由于重力势引起的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同为挤压性质,因此该区的挤压强度得以增加;(3)中国大陆浅部地应力场的状态主要受到区域板块构造环境、块体边界活动构造带的展布和地形的控制,总体上以南北构造带为界,西部以较强的压性构造环境为主,东部为较弱的压性构造环境,藏南和滇西北局部地区存在有张性构造环境;构造应力对地应力的贡献比重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4)采用黏弹性模型的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比完全弹性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更好地与实测地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应力场 活动构造 黏弹性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累积影响评价:中国内地与香港的问题与实践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凯 林健枝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其它活动包括在建议活动的评价范围 ,是累积影响评价区别于传统EIA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 ,也是EIA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重要趋势 .从法规要求、文本格式、时空范围、重点内容、减缓措施等方面 ,分析了内地和香港在环评... 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其它活动包括在建议活动的评价范围 ,是累积影响评价区别于传统EIA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 ,也是EIA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重要趋势 .从法规要求、文本格式、时空范围、重点内容、减缓措施等方面 ,分析了内地和香港在环评实践过程中对累积影响的考虑状况及存在问题 .建议制定累积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导则 ,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提出在项目、区域及策略环评中增加累积影响评价的内容 ,累积影响应在环评报告的摘要、目录及结论中专门列出 ,对累积影响时空范围的界定及重要性的判断应专门提供支持依据 ,评价的重点应较多地关注生态完整性、社会经济影响及全球性环境影响等 ,以更有效地预防累积环境影响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中国内地 香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