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殿廷 刘锋 +2 位作者 卢亚 刘宏红 王欣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4-91,共8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遗产,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助推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从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讨论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近期行动计划。建议要以现代光影技术和生态环...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遗产,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助推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从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讨论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近期行动计划。建议要以现代光影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为突破口,注重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体制,丰富产品业态,在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把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 世界文化遗产 建设方略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扩张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施利锋 黄贤金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6-1216,共11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规模、空间扩张模式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当前不缺乏大运河重要河段以及沿线典型城市的研究,但对于大运河沿线城市整体扩张的研究较为少见。论文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规模、空间扩张模式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当前不缺乏大运河重要河段以及沿线典型城市的研究,但对于大运河沿线城市整体扩张的研究较为少见。论文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分析了1984-2016年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特征、空间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①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特征可被归纳为4类,不同类别之间差异显著;②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面积通常为相同城市对应年份的统计年鉴中建成区面积的1~2倍;③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整体趋于离散、破碎,江浙地区运河沿线城市的建成区空间分布最离散、破碎,且离散度增长最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离散度指数 空间特征 区域差异 中国大运河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运河旅游发展阶段及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沈旭炜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1-55,共5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挖年代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空间跨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体系与生态文明工程。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大运河旅游进行了内涵解读,将改革开放后大运河旅游发展与研究归纳为旅游起步、市场调整、全线升...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挖年代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空间跨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体系与生态文明工程。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大运河旅游进行了内涵解读,将改革开放后大运河旅游发展与研究归纳为旅游起步、市场调整、全线升温和整体申遗四个阶段,思考分析了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大运河旅游 发展阶段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形势及类型探析——以大运河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光晓霞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7-41,49,共6页
在世界遗产保护和申报热潮中,国内诸多文化遗产项目将目光逐渐投向"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大运河作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不仅时间跨度长、覆盖地区广、影响范围大,而且兼具历史遗产和在用遗产的双重特征。如何使大运... 在世界遗产保护和申报热潮中,国内诸多文化遗产项目将目光逐渐投向"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大运河作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不仅时间跨度长、覆盖地区广、影响范围大,而且兼具历史遗产和在用遗产的双重特征。如何使大运河遗产以更加科学、真实、独到的申报方式呈现在国际遗产专家面前,已成为相关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大运河文化遗产申报面临的国内形势入手,在总结和分析大运河文化遗产评价所依据的标准体系演化趋势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一条新的以"文化线路"、"文化景观"为参考类型进行申报的申遗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运河 世界遗产 申报对策
下载PDF
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芬芬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8,共10页
针对江苏运河城市在文化一体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基于城市截面数据,利用引力模型构建了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并通过QAP回归分析精准识别了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 针对江苏运河城市在文化一体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基于城市截面数据,利用引力模型构建了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并通过QAP回归分析精准识别了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关联网络整体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即“经纪人”板块、“净受益”板块和两个“净溢出”板块;各驱动因素的作用力并不稳定,驱动方向在不同节点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发展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江苏
下载PDF
隋朝在中国通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映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2-40,共9页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历史,从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至清朝共二千余年。其政治体制,"天子独尊,宰相统摄百僚"的制度开创于秦朝。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隋朝创立的天子之下"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这种政...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历史,从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至清朝共二千余年。其政治体制,"天子独尊,宰相统摄百僚"的制度开创于秦朝。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隋朝创立的天子之下"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这种政治体制;创立的科举制度,空前扩大了社会基础。隋朝短暂38年,为隋唐统一天下的草创、为封建社会后期千余年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作出了划历史时代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隋朝 三省六部 科举制 大运河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遗产本体演化的历史学解释
7
作者 肖爱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199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遗产运河、线路等特定类型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占居突出地位。从中国大运河近二十年的申遗过程来看,国际社会对遗产运河的认识呈不断深化的趋势。中国大运河遗产本体由京杭运河叠加隋唐... 199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遗产运河、线路等特定类型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占居突出地位。从中国大运河近二十年的申遗过程来看,国际社会对遗产运河的认识呈不断深化的趋势。中国大运河遗产本体由京杭运河叠加隋唐运河、浙东运河而成为中国大运河即是这一现象的直观表达。从概念史角度来看,运河、南北(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与中国大运河之间存在名实差异,中国大运河是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地理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京杭运河 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遗产
下载PDF
论生态场视阈下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完善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朋超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40-49,共10页
我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脱生态化"、保护主体阙如、法律法规指向性错误、衔接性和协调性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在生态场的统摄下,从生态场的优化、保护主体的界定和法律场的改良三方面进行构建。就生... 我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脱生态化"、保护主体阙如、法律法规指向性错误、衔接性和协调性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在生态场的统摄下,从生态场的优化、保护主体的界定和法律场的改良三方面进行构建。就生态场的优化而言,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着重于意识场的提升、行动场的引导和自然场的保留;在商谈理论的指引下,保护主体应界定为"国家-外力保护者(社会团体)-传承人"三元结构模式;就法律场的改良而言,应坚持采用行政法作为主要保护手段,但应注重对部分法律制度的修改或增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生态场 保护主体 法律保护
下载PDF
文化线路视角下江南工匠文化的海外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天波 《创意与设计》 2019年第2期41-47,共7页
“文化线路”在时空及其文化形状上不仅拓宽文化遗产的意义域与价值链,还彰显出它本身的动态性、交流性与整体性。汉唐以来,漕运、港口通商及海运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政策,大运河和海上丝路等文化线路的开通为江南工匠文化的传播提... “文化线路”在时空及其文化形状上不仅拓宽文化遗产的意义域与价值链,还彰显出它本身的动态性、交流性与整体性。汉唐以来,漕运、港口通商及海运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政策,大运河和海上丝路等文化线路的开通为江南工匠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在航海技术和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及欧洲线路文化的拓展下,运河漕运和海上丝路贸易开始走向国家化发展道路。除了朝贡、恩赐、遣使、游历、移民或侨居等途径以外,漕运通商和海外贸易成为江南工匠文化海外传播的主要途径。古代江南工匠文化的海外传播折射出中外线路文化传播、交流与互溢的样本意义与特别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海上丝路 江南工匠 文化线路
下载PDF
浙东运河闸坝控制工程及其技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云鹏 杨晓维 王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269,共7页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程型式与功能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浙东运河宁波段极具特色的闸坝功能划分特征、闸坝结合的工程型式产生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考证、分析,从中国大运河整体视角审视浙东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特点及其科技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浙东运河 水利工程 闸坝 工程技术特征 水利遗产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定位和发展要求 被引量:19
11
作者 龚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交通动脉,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体现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阐释运河文化和生动展现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博物馆定位为...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交通动脉,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体现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阐释运河文化和生动展现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博物馆定位为展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大运河专题博物馆,其展览以大运河历史变迁为时间轴,空间涵盖大运河全流域,适当突出江苏段特质,重点展示大运河带给民众的美好生活。未来博物馆将发挥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大运河遗产价值、文化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旅游贡献度,推动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特质的创新性表达,彰显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博物馆建设 中国大运河(江苏段) 大运河文化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自信 美好生活
原文传递
游戏型教育模式构建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索——以青少年互动体验展“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郑晶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1-166,共6页
21世纪以来,教育型游戏数量明显增长,同时博物馆也逐渐采用游戏型教育模式开展教育。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青少年互动体验展“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将中国大运河作为“百科全书”,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大运河线性、多元、活态的特征,将游... 21世纪以来,教育型游戏数量明显增长,同时博物馆也逐渐采用游戏型教育模式开展教育。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青少年互动体验展“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将中国大运河作为“百科全书”,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大运河线性、多元、活态的特征,将游戏型教育模式融入和贯穿教育空间、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设置角色扮演型的互动游戏,立体化、多方位拓展、探索和实现博物馆公众教育功能。同时借由可视化技术与沉浸式交互体验等媒介主导的创造性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青少年对大运河的认知。以往鉴来,将游戏型教育植入博物馆的相关展览架构、设计与开发,能够深刻影响观众,并推动今后的持续沟通和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青少年教育 游戏型教育 互动体验展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考古阐释与文化解读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留根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0,共7页
中国大运河申遗前后的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范式,即"中国大运河范式"。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工作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大运河历史变迁与沿革、遗产构成、工程技术及其核心价值,以及大运河衍生的各类文化遗存,充分诠释... 中国大运河申遗前后的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范式,即"中国大运河范式"。在申遗过程中,考古工作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大运河历史变迁与沿革、遗产构成、工程技术及其核心价值,以及大运河衍生的各类文化遗存,充分诠释了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及突出普遍价值,为大运河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申遗时代",考古工作将在大运河的保护、遗产利用、文化带建设、大中华文明标志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除了继续对大运河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作出阐释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沿线城市、文化作出更加系统、鲜活的考古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 考古阐释 文化解读 申遗
原文传递
探索契合的展陈空间与公共空间——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乐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公共空间是博物馆为观众提供社会教育活动、休闲服务、艺术观赏的场所,也是展陈空间的衔接与延续。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陈空间与公共空间两者在设计与功能上相互影响、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博物馆的整体形象。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根据运河... 公共空间是博物馆为观众提供社会教育活动、休闲服务、艺术观赏的场所,也是展陈空间的衔接与延续。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陈空间与公共空间两者在设计与功能上相互影响、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博物馆的整体形象。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根据运河文化与地方特色设计打造每一处空间,将艺术氛围与服务设施巧妙结合,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观众提供一流的参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空间 展陈空间 公共空间 空间利用 空间设计 功能完善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原文传递
新时代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综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中国名城编辑部 《中国名城》 2021年第7期89-91,共3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重要指示和批示,成为做好此项工作的指导和遵循的原则。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继续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重要指示和批示,成为做好此项工作的指导和遵循的原则。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继续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在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上,领导和专家们建议,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总结、借鉴“江苏样板”和“江苏经验”,要将大运河保护纳入城市的更新设计中,挖掘大运河文化细节,彰显各地特色和时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江苏样板 江苏经验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大运河
下载PDF
历史、本体与象征:“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策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留根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1,共6页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全流域、全时空、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的风采的专题博物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展览以宏观叙事方式,结合数字技术和现代展示手段,通过反映大运河历史、运河价值、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全流域、全时空、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的风采的专题博物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展览以宏观叙事方式,结合数字技术和现代展示手段,通过反映大运河历史、运河价值、运河文化的各类文物、文献、展品,向公众讲述大运河的中国故事,展现大运河的魅力和文化风采。策展团队挖掘、选择合适的文物展品并根据展品和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以此来实现展览目的。科学、直观地揭示历史,同时生动、形象地解读运河文化,这样的策展理念和实现路径,可为我国大型线性遗产的展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策展 文物展品 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多重视角下的展览体系架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甜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35,共5页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体系架构自策划初期到落地实施,全方位围绕其定位和宗旨,力求创新展览理念与展示手段,在多重视角下架构展览体系:从文化传播视角全面阐释中国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从观众体验视角打造新时代博物馆参观的多元体验...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体系架构自策划初期到落地实施,全方位围绕其定位和宗旨,力求创新展览理念与展示手段,在多重视角下架构展览体系:从文化传播视角全面阐释中国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从观众体验视角打造新时代博物馆参观的多元体验,从文旅融合视角尝试创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综合休闲服务。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多重视角下的展览体系架构可为新时代博物馆的展览策划提供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文旅融合 展览体系 展览策划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原文传递
如何激发新建博物馆的可持续生命力——来自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晶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0,131,共9页
我国众多国有博物馆尤其是新建博物馆,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如何激发新建博物馆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建博物馆可以通过构建展览体系与藏品体系、优化开放服务以及打造品牌形象,迅速提升品... 我国众多国有博物馆尤其是新建博物馆,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如何激发新建博物馆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建博物馆可以通过构建展览体系与藏品体系、优化开放服务以及打造品牌形象,迅速提升品牌价值,并以此为依托,激发自身的可持续生命力,获得公众的认可与喜爱。2021年建成开放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新建博物馆代表之一,开拓了独特的品牌建设创新路径,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学术机构、合作平台,强化人才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经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博物馆 可持续 生命力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德新 张蝶 《中国名城》 2023年第2期88-96,共9页
以包括知网研学平台在内的中国知网(CNKI,简称“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借助知识图谱(Cite Space)软件,绘制出中国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 以包括知网研学平台在内的中国知网(CNKI,简称“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借助知识图谱(Cite Space)软件,绘制出中国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运河文化”“文旅融合”等领域,江苏省在这些方面领先全国。就研究路径而言,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学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展开,但是彼此形成的合作网络还不够紧密。在研究前沿方面,相关研究主要以“文旅融合”为重点,注重经济文化层面的发展。基于此,针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发展前景提出3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大运河文化带 研究综述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零展品”博物馆展品体系构建——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品征集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竹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5-130,共6页
近年来,我国新建博物馆数量激增,但新馆藏品较难助力其发挥功能,征集工作的重要性受到普遍关注。南京博物院文物征集部集多年征集工作经验,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过程中转变思路、创新理念、探索方法,建立征集、策展联动机制,秉承综合... 近年来,我国新建博物馆数量激增,但新馆藏品较难助力其发挥功能,征集工作的重要性受到普遍关注。南京博物院文物征集部集多年征集工作经验,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过程中转变思路、创新理念、探索方法,建立征集、策展联动机制,秉承综合性、特色化、前瞻性等征集原则,从无到有地为相关展览构建展品体系,确保博物馆从零展品到顺利开放,为我国博物馆征集工作理论和实践探索了一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藏品 博物馆展品 博物馆征集 博物馆展品体系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