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春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70,共16页
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在人权道路、人权内容、人权理论创新机制和人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发展。中国选择的人权道路始终坚持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权的法治化保障。新时代人权内容的创新体现为奉行以人民... 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在人权道路、人权内容、人权理论创新机制和人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发展。中国选择的人权道路始终坚持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权的法治化保障。新时代人权内容的创新体现为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主张生存权与发展权是首要基本人权,突显中国人权事业与"中国梦"的本质联系。创新动力、创新原则、创新要求、创新方法和创新保障构成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创新发展的内在机制。中国提出并践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普遍的人权价值和丰富的人权内涵,为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人权 中国人权事业 创新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权发展间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4
2
作者 常健 《人权法学》 2023年第3期24-55,151,152,共34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权发展与其之间存在着三重逻辑关系:建立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权意识和规范是其底层的基础结构逻辑,它解释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制度建设。选择适...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权发展与其之间存在着三重逻辑关系:建立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权意识和规范是其底层的基础结构逻辑,它解释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制度建设。选择适合经济体制转型要求的人权推进方式是其中层的生成转换逻辑,它解释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战略和道路。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现实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其表层的过程周期逻辑,它解释了中国人权发展的关注焦点和具体政策的变化。这三重逻辑相互作用,影响着中国人权发展的总体趋势、基本特征、道路选择、战略部署、政策措施及其变化规律,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人权发展的已有实践,还可以对中国人权发展的未来前景作出有根据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人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时空建构下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逻辑构造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志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5,共14页
在时空建构理论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其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始终。历史逻辑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元逻辑”,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之生成背景、主体选择、伟大成就构成了历史性... 在时空建构理论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其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始终。历史逻辑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元逻辑”,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之生成背景、主体选择、伟大成就构成了历史性的逻辑脉络。价值逻辑是以基于共同价值的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价值体系,突破了普世价值以及绝对主义时空观的封锁,以共识性的价值观为人权的对话、商谈和治理提供了时空语境。实践逻辑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叙事风格,有效拓展了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空间、勾连了过去与未来的时空联结。理论逻辑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关于人权主体、人权价值、人权功能、人权话语等人权论述的整合,提升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时空构想能力。这四者呈现“四位一体”的时空结构,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是历史元逻辑在理想观念、制度设计和话语体系等社会时空领域的延伸,可以从中发现或提炼出具有开创探索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时空建构 整合性人权
下载PDF
中国人权白皮书的功能及其实现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常健 付丽媛 《人权研究》 2021年第4期1-12,共12页
中国人权白皮书是中国政府不定期发表的有关人权问题的官方报告书。其对外功能是宣示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政策与保障情况,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特别关切;其对内功能是总结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在政界、学界和社会... 中国人权白皮书是中国政府不定期发表的有关人权问题的官方报告书。其对外功能是宣示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政策与保障情况,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特别关切;其对内功能是总结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在政界、学界和社会各界间凝聚人权共识。未来中国人权白皮书的发展需要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增强传播对象对中国人权事业未来发展的合理预期;用适合传播对象语境的话语来表达中国的人权理念,增强话语表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更加注意对实践过程的描述,增强事实描述的可接受性;加强人权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支撑,增强话语体系的一致性和深刻性;更充分地利用学术界人权研究的成果,增强发布信息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白皮书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人权共识
下载PDF
人权与发展:基于“大人权”观的中国贡献
5
作者 武文扬 《人权》 CSSCI 2024年第4期27-48,共22页
西方自由主义全球治理观已无法有效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并回应发展中国家在人权与发展领域的诉求,联合国人权与发展议题也存在其局限性。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跳脱了人权对抗与文明冲突的陷阱,将集体人权与个体人权相统... 西方自由主义全球治理观已无法有效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并回应发展中国家在人权与发展领域的诉求,联合国人权与发展议题也存在其局限性。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跳脱了人权对抗与文明冲突的陷阱,将集体人权与个体人权相统一、将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树立了人权与发展相辅相成、积极互动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讲话,更是将中国的人权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实践证明,新时代中国的人权理念与路径不仅切实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人权事业发展,也以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大人权”观为世界人权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大框架下,中国为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领域的话语权,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与发展 大人权观 全球人权治理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原文传递
从人权之维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6
作者 侯博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5期82-95,共1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构建人与自然平等相待、共生共荣的关系。这有利于保障各项人权健康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构建人与自然平等相待、共生共荣的关系。这有利于保障各项人权健康发展,推进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进步,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是人权价值观念、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现实表征,还是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为人权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了生态条件上的根本保证。同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体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蕴涵的人民性、科学性、全球性等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权保障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下载PDF
求解中国人权的“四个之问”——2023年中国人权研究的理论述评与展望
7
作者 王理万 《人权》 CSSCI 2024年第2期165-196,共32页
2023年中国人权研究致力于求解人权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解答人权的中国之问,旨在确立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主体性。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本体论阐释了其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人权道路的认识论展... 2023年中国人权研究致力于求解人权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解答人权的中国之问,旨在确立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主体性。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本体论阐释了其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人权道路的认识论展开了其生成的主体预设、理论构成和参照体系。破题人权的世界之问,旨在回答人权领域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全球人权治理的严峻挑战,相关研究从总体策略、历史经验、价值引导和制度化参与等层面提出了中国方案。回应人权的人民之问,就是通过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关研究集中阐释了首要基本人权和最大人权的关系、普惠性人权和特定群体权益的关系、人权的宪法保障和法律保障的关系。求索人权的时代之问,就是适应人权的时代之变、契合人权的时代之需。相关研究聚焦于人权领域的新诉求,集中对数字人权、环境人权、气候与人权、工商业与人权展开论述。继往开来的中国人权研究应着力提升体系化和学理化水准,加快构建中国人权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中国之问 世界之问 人民之问 时代之问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权保障事业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亚文 闫立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在公民生存、发展、受教育、社会公平、法治保障以及环境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保障道路。随着社会、经济...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在公民生存、发展、受教育、社会公平、法治保障以及环境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保障道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权保障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出现,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以人权指标作为人权保障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结合国外的有益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化完善中国的人权保障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权,确保每一个人都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权保障 生存权 发展权 受教育权 环境权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人权文明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权理论研讨会综述
9
作者 王新怡 黄安杰 《人权》 CSSCI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2023年10月14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权理论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来自全国有关机构、高等院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和有关研究人员,对“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 2023年10月14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权理论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来自全国有关机构、高等院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和有关研究人员,对“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文明新样态”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会对加强中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人权文明 中国自主人权知识体系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