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与西方之中国边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伟洲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82,125,共11页
本文首先对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著名学者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巴菲尔德(Thomas J.Barfield)、狄宇宙(Nicola Di Cosmo)撰写的有关中国边疆研究三部代表著作的研究范式进行解析,又对中国国内近现代中国边疆研究三个阶段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首先对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著名学者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巴菲尔德(Thomas J.Barfield)、狄宇宙(Nicola Di Cosmo)撰写的有关中国边疆研究三部代表著作的研究范式进行解析,又对中国国内近现代中国边疆研究三个阶段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和阐述。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和西方学者关于中国边疆研究的理论或范式之异同作了比较。最后,对西方学者的中国边疆研究的范式作了评述,认为从上世纪70至80年代之后,西方的中国边疆研究与西方后现代史学、"新清史"学派等研究取向相同,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中国边疆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建构中国特色的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苗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5,213,共10页
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是中国边疆学成熟的标志以及显性的必要条件。历史上,边疆在中国文明的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关注,积累了系统而丰富的文献史料以及多角度的理论探讨。近30年,围绕边界、治理、安全以及利益等问题形成了系列话语... 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是中国边疆学成熟的标志以及显性的必要条件。历史上,边疆在中国文明的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关注,积累了系统而丰富的文献史料以及多角度的理论探讨。近30年,围绕边界、治理、安全以及利益等问题形成了系列话语,并突显了传统与现实交织的困惑以及与周边邻国的话语体系交叉的困扰等特点。建构符合中国边疆历史,服务于中国边疆现实的话语体系,是中国边疆学的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发展及反思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振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共12页
中国边疆研究源远流长,特别是自近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时局环境中国边疆学术研究已相继形成两次高潮,分别是:一次是鸦片战争前后,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繁荣;另一次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标志是"边政学"的提出与展开。20世纪80... 中国边疆研究源远流长,特别是自近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时局环境中国边疆学术研究已相继形成两次高潮,分别是:一次是鸦片战争前后,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繁荣;另一次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标志是"边政学"的提出与展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所系,中国边疆研究第三次高潮业已形成,至今仍方兴未艾。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加快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需要,学界学人对"中国边疆学"学科构筑的探索正日趋形成新的高潮,在此过程中,既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又有认识上的碰撞与分歧。鉴于此,中国边疆学构筑中的学科内涵问题亟需进一步廓清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边疆 中国边疆学 学科内涵
下载PDF
周边、周边外交与中国边疆 被引量:7
4
作者 邢广程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212,共12页
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崛起不仅离不开迅猛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世界,而且会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崛起不仅离不开周边国际环境,而且也会深刻影响着周边国际环境。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与周边国... 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崛起不仅离不开迅猛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世界,而且会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崛起不仅离不开周边国际环境,而且也会深刻影响着周边国际环境。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与周边国际环境相关联,中国边疆——无论是陆疆还是海疆——都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文章所讨论的是崛起进程中的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 周边外交 中国边疆
原文传递
也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双边疆”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永春 马溢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0,共7页
拉铁摩尔创建的"双边疆"理论,主要强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的不同,忽视边疆概念中"国家"政权的硬件条件,难以解决中国古代复杂的边疆问题。中国古代存在着"各个政权的边疆"和"中国的边疆"两... 拉铁摩尔创建的"双边疆"理论,主要强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的不同,忽视边疆概念中"国家"政权的硬件条件,难以解决中国古代复杂的边疆问题。中国古代存在着"各个政权的边疆"和"中国的边疆"两种边疆的"双边疆","中国的边疆"又存在中国内部的边疆(内边疆)和外部边疆(外边疆)的另一种形式的"双边疆"。中国古代"各个政权的边疆"与"中国的边疆"存在着背离与重合现象,各个政权的"内边疆"不是中国的边疆,各个政权分立时期的各个政权的"外边疆"只代表中国边疆的一部分,不代表中国边疆的全部,只有各个政权的"外边疆"合起来才能共同构成中国的边疆。各个政权的边疆在中国古代没有完全实现统一的情况下,与中国的边疆存在背离现象,只有实现大统一的元朝和清朝的边疆才与中国的边疆重合在一起,完全等同于中国的边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 古代边疆 “内边疆” “外边疆” “双边疆”理论
下载PDF
试论中国边疆的概念与特征——基于“边疆建构论”与“边疆实在论”争鸣的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平维彬 武音茜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5,共6页
中国边疆是一个包含"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政治概念、经济概念和文化概念"在内的多重概念的复合体。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复合体与生俱来地蕴含着多种特征,即"建构性与实在性的辩证统一、流动性与固定性的辩证统一、自然... 中国边疆是一个包含"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政治概念、经济概念和文化概念"在内的多重概念的复合体。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复合体与生俱来地蕴含着多种特征,即"建构性与实在性的辩证统一、流动性与固定性的辩证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区隔性与联通性的辩证统一"。在多重看似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中,边疆的特征才能够被呈现得更为全面、系统、客观,边疆的概念才能够被挖掘得更为清晰、透彻、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 边疆建构论 边疆实在论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土司的国体地位因革:从四川土司到云南土司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培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41,共13页
在梳理多民族国家国情基础上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因革脉络,土司问题是重要切入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版图与中国疆域具有非重合性,这是古代中国的常态。边疆土司主要存在于中国疆域的大西南地区。清代四川土司是拥有年班朝觐资格的政治体... 在梳理多民族国家国情基础上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因革脉络,土司问题是重要切入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版图与中国疆域具有非重合性,这是古代中国的常态。边疆土司主要存在于中国疆域的大西南地区。清代四川土司是拥有年班朝觐资格的政治体,与满、蒙、回、藏构成“五个族体联合”意义上的国体存在。清末民初,以边界定边疆、以土司守边疆的新形势,要求把云南土司纳入国家直接治理范围。经过清末改土归流、民初选派土司特派员出席省议会,云南土司的政治地位得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接续了此前四川土司的国体地位。国家“大一统”机制经过这一近代调试得以延续,土司乃至蒙古特派员在中央与边疆之间的中介作用也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土司 云南土司 政治体 中国边疆
下载PDF
中国边疆西藏段于南亚、印度洋的地缘战略以及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 被引量:3
8
作者 车明怀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共10页
我国边疆西藏段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部,扼南亚进出东亚青藏高原段的重要通道,边界线长达4000多公里,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在中国近代史上,西藏也与全国其他边疆地区一样,遭受到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部分主权丧失,部分边疆土地被占。... 我国边疆西藏段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部,扼南亚进出东亚青藏高原段的重要通道,边界线长达4000多公里,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在中国近代史上,西藏也与全国其他边疆地区一样,遭受到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部分主权丧失,部分边疆土地被占。西藏和平解放后,我们收回了被帝国主义和有关国家攫取的主权,但被侵占的土地却仍被异国占领。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藏在全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战略的需要,使世界性资源争夺的斗争愈演愈烈,位于南亚与东亚地缘、交通、交流要冲的西藏段的地缘战略也愈来愈重要。这一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家决策者乃至全民的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以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将西藏段于南亚、印度洋的地缘战略以及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转变为决策思考和顶层设计变得更加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 西藏段 地缘战略 国家大局 地位
下载PDF
互动与融通:新时代中国边疆史研究的客观要求 被引量:2
9
作者 田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0,213,共6页
作者对新时代中国边疆史研究的发展做了探讨,认为在理解边疆与"大一统"关系时要处理好边远与中心、特殊与一般、动荡与稳定、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只有将边疆史与通史和断代史融为一体,走互动与融通相结合的研究之路,才能进一步... 作者对新时代中国边疆史研究的发展做了探讨,认为在理解边疆与"大一统"关系时要处理好边远与中心、特殊与一般、动荡与稳定、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只有将边疆史与通史和断代史融为一体,走互动与融通相结合的研究之路,才能进一步拓展中国边疆史研究的内涵,真正提高中国学者在中国边疆史研究中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边疆 “大一统” 互动与融通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游牧民族思想及其对中国边疆学建构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培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26,共7页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行国)的互动共同形塑了中国的版图。马克思对游牧民族的研究,不仅涉及欧洲,还涉及西亚、蒙古等亚洲高原草原地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对其梳理可为中国边疆研究从整体上把握游牧转为农耕的一般历史过程提供理论工具。
关键词 马克思 游牧民族 中国边疆
原文传递
关于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2
11
作者 周伟洲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将中国边疆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认为在21世纪至今第三个时期的第二个阶段现代中国边疆学的构建已初见成效,国内学者对中国边疆学科的定义、内涵、架构及研究方法已基本达成共识,只是对历史上中国的边疆有不同的认识。在此... 本文将中国边疆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认为在21世纪至今第三个时期的第二个阶段现代中国边疆学的构建已初见成效,国内学者对中国边疆学科的定义、内涵、架构及研究方法已基本达成共识,只是对历史上中国的边疆有不同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目前构建现代中国边疆学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提出了七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学科建设 思考与建议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9
12
作者 方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6-22,共7页
中国边疆学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边疆理论与治边实践并重、边疆历史与边疆现实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研究成果既有学术意义也有应用价值等特点。由此决定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应灵活多样。中国边疆学应继承和发展历史... 中国边疆学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边疆理论与治边实践并重、边疆历史与边疆现实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研究成果既有学术意义也有应用价值等特点。由此决定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应灵活多样。中国边疆学应继承和发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同时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边疆研究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开启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新征程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国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文章从中国边疆研究的学术传承、边疆理论研究的时代需求、边疆治理的现实挑战三个方面探讨了边疆研究的学术规律、中国边疆学学科逻辑,并对中国边疆学的定义及学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文章从中国边疆研究的学术传承、边疆理论研究的时代需求、边疆治理的现实挑战三个方面探讨了边疆研究的学术规律、中国边疆学学科逻辑,并对中国边疆学的定义及学科目标、学术结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研究 中国边疆学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大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213,共12页
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是近年来中国边疆研究学界关注的重点,文章认为中国边疆学具有独立学科的特点,中国边疆历史(基础)学和中国边疆应用(现状)学构成其学术体系,其下以区域构成研究方向,而话语体系则由中国边疆、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 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是近年来中国边疆研究学界关注的重点,文章认为中国边疆学具有独立学科的特点,中国边疆历史(基础)学和中国边疆应用(现状)学构成其学术体系,其下以区域构成研究方向,而话语体系则由中国边疆、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展、东亚传统“天下秩序”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海疆与海洋、中国边疆学学科等六个方面的话语体系建设构成基本内容。进而从四个方面对当前中国边疆学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将以少、散、乱为特点的研究队伍“团结凝聚”为“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是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和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队伍建设
原文传递
中国边疆学学科构筑的透视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国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6-11,共6页
中国边疆学是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中,中国边疆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渐彰显,其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具有"二元"的结构特征。在研究的对象、特征、方法、乃至学科的派生来源及研究目... 中国边疆学是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中,中国边疆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渐彰显,其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具有"二元"的结构特征。在研究的对象、特征、方法、乃至学科的派生来源及研究目的等方面,均达到独立学科的基本要求,初步构成了中国边疆学独特学科的体系,从而使中国边疆学在学科分类体系中据有相应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边疆史地研究 二元结构 学科
下载PDF
中国边疆学构筑再思考——“三大体系”建设之我见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大正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13,共9页
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定位应是社会科学学科门类"交叉学科"下设的一级学科。中国边疆学的学术体系可用"一体"即中国边疆学,"三领域"即中国边疆理论体系研究、中国边疆历史研究、中国边疆治理研究。中国边疆... 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定位应是社会科学学科门类"交叉学科"下设的一级学科。中国边疆学的学术体系可用"一体"即中国边疆学,"三领域"即中国边疆理论体系研究、中国边疆历史研究、中国边疆治理研究。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至少可包括:中国边疆界定、"两大历史遗产"在国人历史认知建设中战略地位、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中"统一"与"多民族"、亚洲传统"天下秩序"形成与发展过程解构、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海疆与海洋六个方面话语体系的阐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队伍建设
原文传递
对“中国边疆研究”概念的认识与界定——兼谈“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之建构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鸿宾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7,212,213,共10页
"中国边疆学"是对中国古今边疆为核心的诸问题予以系统性研究形成的学术领域或范畴,扩而伸展亦可谓之学科体系。将其作为特定对象进行研究,从边疆维度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今历史及呈现出居于世界东方之文明体的衍化与特点,具有... "中国边疆学"是对中国古今边疆为核心的诸问题予以系统性研究形成的学术领域或范畴,扩而伸展亦可谓之学科体系。将其作为特定对象进行研究,从边疆维度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今历史及呈现出居于世界东方之文明体的衍化与特点,具有其他维度不可替代又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当下的"中国边疆学"的展开固然有思酌的现世性变量,然而这一研究对象内存的学术价值更是其成为体系予以关注的逻辑延展。这构成了文章对"中国边疆学"概念、界定与学科体系思考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概念 界定 学术体系 建构
原文传递
略论中国边疆学的构筑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大正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共12页
中国边疆学的构筑涉及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重要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和中国边疆研究任务,中国边疆从历史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中国两大历史遗产联系的平台,从现实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保卫中国安全的第一线。中国边疆学主... 中国边疆学的构筑涉及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重要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和中国边疆研究任务,中国边疆从历史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中国两大历史遗产联系的平台,从现实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保卫中国安全的第一线。中国边疆学主要有两大研究任务,一是要厘清中国疆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地位及原因,中国边界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国境线形成、变迁的过程等问题。二是通过研究厘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规律;中国边疆学发展历程可以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三十年实践来概括;实现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向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学术转型,加强边疆理论研究和推动边疆教育是眼下两大要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战略地位 任务 高潮 构筑
下载PDF
边疆研究者的历史责任:构筑中国边疆学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大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5,共3页
构筑中国边疆学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边疆研究工作者肩负继承和开拓的重任。作者就构筑中国边疆学问题列举新的思考要点,并就推动中国边疆学构筑当前须急办的要务,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边疆研究 历史责任 必然趋势 要务
下载PDF
清代前期巡边制度述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长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93,148,共10页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早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五、六月间从东北地区开始了巡边活动。巡边是清政府为保护边境地区安宁而实施的防卫措施,反映了清政府对边境地区控制的加强,同时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巡边的发...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早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五、六月间从东北地区开始了巡边活动。巡边是清政府为保护边境地区安宁而实施的防卫措施,反映了清政府对边境地区控制的加强,同时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巡边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敷衍塞责、巡查间隔时间过长等,但都不能抹煞其在清朝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尼布楚条约》 统一多民族国家 述论 边境地区 清政府 东北地区 防卫措施 发展过程 间隔时间 积极作用 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