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研究取向及其问题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友缘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7,共8页
基于"发展"、"理性"、"自然主义"、"普遍性"等核心概念基础之上的传统童年研究,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强烈批判。作为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提出重新看待童年:把童年看做社会建构;童年是... 基于"发展"、"理性"、"自然主义"、"普遍性"等核心概念基础之上的传统童年研究,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强烈批判。作为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提出重新看待童年:把童年看做社会建构;童年是社会结构形式;童年是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从儿童自身的角度来研究儿童;儿童是能动的创造性的社会行动者,以上构成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作为一个理论综合体,新童年社会学呈现四种研究取向,即社会结构的儿童、少数群体的儿童、社会建构的儿童与部落儿童。其研究取向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它们的相似性要比其显而易见的差异要重要得多。作为尚在形成中的新童年社会学,具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仍然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面临挑战的同时显现出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童年社会学 童年研究 新范式
原文传递
童年研究的域外视野:艾伦·普劳特的新童年社会学思想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素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68,126,共7页
作为欧美童年研究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学者艾伦.普劳特,以其所倡导的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而知名。普劳特的新童年社会思想主要是在批评传统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童年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其目的是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童年认识论。通... 作为欧美童年研究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学者艾伦.普劳特,以其所倡导的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而知名。普劳特的新童年社会思想主要是在批评传统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童年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其目的是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童年认识论。通过其分析,使我们看到了传统"主导框架"在某些方面的缺失,意识到一些可能的童年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研究 新童年社会学 艾伦.普劳特
下载PDF
媒体饱和时代童年的“消逝”、重构与媒介素养教育 被引量:6
3
作者 惠慧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3-70,共8页
随着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媒体内容和产品趋向饱和,儿童越来越多地沉浸于数字媒体场景之中,家长对于儿童媒介接触的焦虑由此增强,因而探讨儿童媒体使用问题兼具学术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儿童媒介接触的技术背景、使用现状和双重影... 随着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媒体内容和产品趋向饱和,儿童越来越多地沉浸于数字媒体场景之中,家长对于儿童媒介接触的焦虑由此增强,因而探讨儿童媒体使用问题兼具学术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儿童媒介接触的技术背景、使用现状和双重影响,并从媒介技术批判和儿童研究两个角度探讨了“童年消逝论”的局限性,提出应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儿童观,接纳儿童在媒介环境中的成长变化。并且,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儿童的数字媒介素养,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形成合力,探寻更加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儿童媒介使用进行研究、干预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童年研究 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干预
原文传递
儿童主体能动性概念溯源及其理论进展
4
作者 王友缘 陈梦瑶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5,共12页
儿童主体能动性研究在国际范围内获得广泛关注,其概念正在被重新审视。主体能动性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即主体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个人的能动性与社会的能动性的二元对立。这一紧张关系被儿童主体能动性理论直接移植,并在新童年社会学与... 儿童主体能动性研究在国际范围内获得广泛关注,其概念正在被重新审视。主体能动性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即主体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个人的能动性与社会的能动性的二元对立。这一紧张关系被儿童主体能动性理论直接移植,并在新童年社会学与《儿童权利公约》的推动下进一步加剧。在调和及其超越这一紧张关系的背景下,儿童主体能动性研究呈现四种不同的理论进路:自由主义范式、社会文化范式、后结构主义范式与实用主义范式。四种范式的理论解释力及在经验研究中的影响各有不同。对于我国学者来说,在开展相关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儿童主体能动性研究的核心论争与前沿趋势,参与到儿童主体能动性研究的学术建构中,也要助力打破全球北方的主导局面,发出中国学术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主体能动性 童年研究 新童年社会学
下载PDF
论童年的空间向度
5
作者 万崇悦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3,共9页
童年作为一个显性的时间概念,人们往往从时间的角度进行阐述。然而,空间中的童年更能大范围地打开儿童成长的生活面,是童年研究不可忽视的一环。从童年的不同空间形态出发,可以分为童年的身体空间、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身体空间是童年... 童年作为一个显性的时间概念,人们往往从时间的角度进行阐述。然而,空间中的童年更能大范围地打开儿童成长的生活面,是童年研究不可忽视的一环。从童年的不同空间形态出发,可以分为童年的身体空间、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身体空间是童年的纯然表达,物质空间是童年的重要载体,精神空间是童年的意向投射。近年来儿童地理学的兴起,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不仅是空间的使用者,也是空间的筹划者、设计者,儿童不仅在运用空间,同时也在重塑与生产着空间。在此基础之上,童年的空间生产一方面代表儿童对自身空间的生产,另一方面则包含成人对生产童年空间的合作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地理学 儿童友好空间 童年研究
下载PDF
童年考古学的发展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3
6
作者 彭丹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8,共16页
童年考古学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是仅有四十余年发展历史的研究领域。在考古学的女性研究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童年研究的推动下,儿童从考古学的边缘转变为研究的中心。童年考古学为多学科视角的童年研究增添了考古学的维度,并且带来了方法... 童年考古学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是仅有四十余年发展历史的研究领域。在考古学的女性研究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童年研究的推动下,儿童从考古学的边缘转变为研究的中心。童年考古学为多学科视角的童年研究增添了考古学的维度,并且带来了方法论上的突破和观念上的更新。童年考古学认为,儿童既受到社会文化的作用、成人的影响,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带来文化创新。童年考古学是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儿童的新视角,能够促进包括儿童教育者在内的所有成人创设有利于儿童生长的物质文化。这需要反思成人为儿童构建的物质文化,认识儿童自身对物质文化的创造,最终实现儿童和成人对物质文化的共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童年考古学 物质文化 童年研究 教育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苗雪红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3,共8页
受20世纪哲学思潮特别是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自菲利普·阿利埃斯提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之后,引发了西方50余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建构童年的热潮,并形成了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该范式认为不能将童年视为一种存在于个体... 受20世纪哲学思潮特别是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自菲利普·阿利埃斯提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之后,引发了西方50余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建构童年的热潮,并形成了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该范式认为不能将童年视为一种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固有特点,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童年,童年是历史的、社会文化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建构。中国的童年研究需要系统了解西方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的思想性质、话语立场、表达方式以及建构步骤,系统梳理50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先后出现的三种童年研究途径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方法,分析社会建构范式童年研究的贡献和局限,从而更好地推进童年研究以及童年社会政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研究 社会建构范式 历史路径 媒介文化路径 社会学路径
原文传递
幼儿教师视域下的儿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雅川 黄爽 霍力岩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教育研究主体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是一个价值赋予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儿童研究也不例外。儿童研究的本质是围绕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鹰架,以支持儿童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园教师在儿童... 教育研究主体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是一个价值赋予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儿童研究也不例外。儿童研究的本质是围绕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鹰架,以支持儿童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园教师在儿童研究中具有研究者和基于研究的支持者的双重角色。其中,尊重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关注并践行教与学的积极互动是儿童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发现最近发展区并鹰架儿童的学习,了解个体差异并支持儿童的个性化学习,全面而真实的评价、有效引导与支持儿童发展是儿童研究的具体内容;幼儿园教师的儿童研究场域具有研究与实践的重合性,方法要从常规走向反思,研究要从重教转变到重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儿童研究 主体间性 鹰架
下载PDF
儿童人类学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钱雨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79,共5页
儿童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但人类学对儿童与童年的关注已经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儿童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儿童与童年研究。本文梳理了儿童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和哈德曼等人的观点。米德认为,20世... 儿童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但人类学对儿童与童年的关注已经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儿童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儿童与童年研究。本文梳理了儿童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和哈德曼等人的观点。米德认为,20世纪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对儿童本质的理解融入到对儿童的养护与教育中去。当代儿童人类学家承认儿童既是"脆弱的",也是"主动的行动者",并致力于在社会复杂的关系中寻找儿童的声音。如何迎接真正的"儿童的世纪",将对儿童与童年的理解融入中国的儿童教育中去,这将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儿童人类学 童年研究 儿童教育
原文传递
通过整体论社会学来思考农民工子女就学现象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清源 洪涛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6-182,共17页
在大批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但公立小学在招收外地生源上仍存在种种限制条件的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困境成为当下中国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在上海某城乡接合部展开的民族志调查为基础描述了一所在教育体制缺席的情况下建立... 在大批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但公立小学在招收外地生源上仍存在种种限制条件的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困境成为当下中国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在上海某城乡接合部展开的民族志调查为基础描述了一所在教育体制缺席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并以三个不同的家庭个案为例分析学业在家庭生活里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涂尔干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出发,笔者试图从不同的面相呈现"就学现象"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而本文更深层的目的在于将整体论社会学的分析方式延伸至对"年龄"的分析,以期说明掌控这些儿童的特殊社会组织逻辑与其年龄位置和阶级位置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整体理论 年龄结构 民族志 儿童研究
原文传递
社会空间与环境感知中“童年”的发现——论《大树小虫》的“繁衍”主题
11
作者 樊星 樊星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4期27-33,共7页
《大树小虫》以结构设计上的"不对称美",书写了两个家庭的三代人在各自人生轨迹的推动下,于"生育"这件事上的种种阴差阳错与无尽烦恼,并由当下生活对家族史进行追忆。这一切都要溯源到这些人物早年的成长历程,特别... 《大树小虫》以结构设计上的"不对称美",书写了两个家庭的三代人在各自人生轨迹的推动下,于"生育"这件事上的种种阴差阳错与无尽烦恼,并由当下生活对家族史进行追忆。这一切都要溯源到这些人物早年的成长历程,特别是儿童时期的自我认知、童年经验的形成和童年记忆在当下生活中的延伸,而这些皆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于时代变迁的视角、都市空间的更替,以及不同人物的环境感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树小虫》池莉 社会空间 环境感知 童年研究
下载PDF
由误解发现“童年”:“阿利埃斯典范”与儿童史研究的兴起 被引量:6
12
作者 辛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55,共11页
法国学者菲利普·阿利埃斯被视为儿童史研究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儿童的世纪》开启了儿童史研究的典范。但这一学科从诞生到壮大,却在很大程度上与学者们对阿利埃斯学术观点和个人政治立场的"误解"相关。这些误解主要围绕... 法国学者菲利普·阿利埃斯被视为儿童史研究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儿童的世纪》开启了儿童史研究的典范。但这一学科从诞生到壮大,却在很大程度上与学者们对阿利埃斯学术观点和个人政治立场的"误解"相关。这些误解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一、中世纪是否存在"儿童"或"童年"的概念?二、近代是否出现过一场"情感革命"?阿利埃斯对这种现代心态抱持何种态度?三、《儿童的世纪》是一部"家庭史"还是"儿童史"著作?不管这些问题是否合乎阿利埃斯的本意,都大大推动了儿童史学科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阿利埃斯 《儿童的世纪》 儿童史 情感革命
下载PDF
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靖 王玉凤 +2 位作者 郭延庆 杨晓玲 贾美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0-403,389,共5页
目的 :编制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 ,并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 :基于目前精神医学界对儿童孤独症临床表现和诊断的认识及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的研究结果编制量表。选择儿童孤独症组、精神发育迟滞组和正常儿童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 目的 :编制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 ,并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 :基于目前精神医学界对儿童孤独症临床表现和诊断的认识及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的研究结果编制量表。选择儿童孤独症组、精神发育迟滞组和正常儿童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该量表各项目的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Kappa值 )分别为 0 .4 2 9- 0 .6 39(除一项外 )和 0 .4 0 4 - 0 .732。各因子的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 (相关系数 )分别为 0 .94 4 - 0 .988和 0 .84 0 - 0 .984。量表总分的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 (相关系数 )分别为 0 .933和0 .986。量表的分半信度为 0 .96 9。同质性信度除一项外 ,其他各项目间的相关系数为 0 .4 4 4 - 0 .85 5。P均 <0 .0 1。该量表各项目的鉴别诊断效度 :三组间 χ2值为 2 0 .6 5 8- 10 8.15 2 ;各两组间 Z值分别为 2 .186 - 9.2 6 4(除二项外 )。各因子的区分效度 :三组间 F值为 138.2 2 7- 4 6 8.36 8;各两组间组间均数差为 2 .916 - 14 .5 4 2。量表总分的区分效度 :三组间 F值为 5 6 2 .5 6 3,各两组间组间均数差为 10 .91- 34.6 4。p为 0 .0 2 9- 0 .0 0 0。量表的所有项目可聚为三个因子。筛查界限分为 2 1分 ,诊断界限分为 2 4分。结论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孤独症 筛查量表 编制 信度 效度分析
下载PDF
“制造”传统:早期中国胎教起源考
14
作者 李鹏举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晚清教育史学科建设以来,“胎教传统源于周王室”便作为经典知识确立下来,后来的研究皆循此说。但对支持这一“知识”的历史文献考证发现,西周王室胎教原型系贾谊取材小说《青史子》中的胎教故事改造而成的,乃托古拟造之说,而非历史真... 晚清教育史学科建设以来,“胎教传统源于周王室”便作为经典知识确立下来,后来的研究皆循此说。但对支持这一“知识”的历史文献考证发现,西周王室胎教原型系贾谊取材小说《青史子》中的胎教故事改造而成的,乃托古拟造之说,而非历史真实。胎教一说起源自秦汉时期稗官小吏收集的下层民众间流传的“街谈巷议”,本不为当时正统学术所重视。正是贾谊发现了其背后“礼”的价值并做了上层阶级的路径建设,将之回溯至西周王室,于“三代”历史中建立其天然的合法性,才使得胎教传统在以儒家思想独尊的汉代社会中被“制造”出来。胎教起源的考证过程显示了早期中国童蒙教育文献的复杂性,以及教育与历史思想之间广泛的内在关联性,这为当今蒙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教溯源 古史辨伪 文献考证 蒙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