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中学高中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68
1
作者 陈晶琦 Michael P.Dunne 王兴文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了解高中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 ,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预防儿童期性虐待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 ,于 2 0 0 0年 1 2月对某高中学校 985名女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 目的 了解高中女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 ,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预防儿童期性虐待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 ,于 2 0 0 0年 1 2月对某高中学校 985名女生就有关儿童期受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 985名女生中 ,有 2 51人 (2 5 .5% ) 1 6岁前曾经历过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 ;其中 1 8人经历过被试图性交 ,5人经历过被强行性交。儿童期性虐待首次发生年龄 58%在 1 3岁及以前。性交行为的发生率在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女生中 (2 .6 % )高于没有性虐待经历的女生 (0 .4%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48,P =0 .0 1 1 )。在不同的父母文化程度间 ,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率差异未发现有显著性。结论 儿童期性虐待问题在我国女童中可能并非少见 ,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儿童 性骚扰 学生
下载PDF
391名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陈晶琦 《中国校医》 2005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北京某大学391名学生就儿童期羞辱、体罚(不包括打)、限制活动、严重挨打、用器械严重打等躯体情... 目的了解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北京某大学391名学生就儿童期羞辱、体罚(不包括打)、限制活动、严重挨打、用器械严重打等躯体情感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总的看来,56.3%的学生16岁前曾经历过或羞辱或体罚或挨打或限制活动。18.9%有过严重挨打(包括用器械严重打)的经历。儿童期有严重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学生,其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分≥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的学生。结论研究提示,中国儿童期羞辱、体罚、挨打等躯体情感虐待问题常见,儿童期严重躯体情感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相关。应重视儿童虐待的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虐待 心理测验学
下载PDF
儿童受虐筛查表的效度信度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杨世昌 张亚林 +1 位作者 黄国平 郭果毅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目的研究儿童受虐筛查表的效度、信度。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 2 82名完成本次研究。两周后随机抽取 3 0例 ( 10 % )进行重测。根据儿童虐待定义对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进行评... 目的研究儿童受虐筛查表的效度、信度。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 2 82名完成本次研究。两周后随机抽取 3 0例 ( 10 % )进行重测。根据儿童虐待定义对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进行评价。结果两次测得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为 0 .93 ;Cron bach’sα系数为 0 .74,项目间平均相关系数≥ 0 .2 0。项目间有良好的鉴别力 ,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论儿童受虐筛查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研究儿童群体是否受虐的分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受虐筛查表 效度 信度 家庭暴力
下载PDF
892名卫校女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晶琦 韩萍 Michael P.Dunne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了解卫校女生儿童时期性虐待发生情况 ,探讨性虐待经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为卫生、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儿童性虐待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 ,对一所卫校 892名女生就有关儿童时期受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 目的 了解卫校女生儿童时期性虐待发生情况 ,探讨性虐待经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为卫生、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儿童性虐待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自填式问卷 ,对一所卫校 892名女生就有关儿童时期受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回顾性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 892名女生中 ,有 2 5 6 % (2 2 8/ 892 )报告 16岁以前经历过或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 (身体接触的性虐待中包括被试图性交和被强行性交 )。其中 12 9人经历过身体接触的性虐待 ,占 14 5 %。 5 2 6 %的儿童首次性虐待经历发生在 12岁及以下。与没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女生比较 ,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女生抑郁情绪量表得分高 ;健康状况自我感觉评价得分低 ;有性交行为比例高 ;在调查的近 12个月里有自杀意念或自杀企图、参与或卷入斗殴、以及在调查近 30天里曾吸烟饮酒的发生率均明显偏高。结论 儿童性虐待问题在我国并非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校女生 儿童期 性虐待经历 心理健康 儿童行为 精神卫生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现状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杨文娟 潘建平 +2 位作者 杨武悦 王维清 马乐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1,174,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生受忽视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9个省/直辖市抽取农村6—11岁(一-六年级)小学生7887名,采用“中国农村6~8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生受忽视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9个省/直辖市抽取农村6—11岁(一-六年级)小学生7887名,采用“中国农村6~8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及“中国农村9~11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制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8岁组(一~三年级)留守儿童占34.1%(1301/3819名),9~11岁组(四一六年级)中留守儿童占40.5%(1646/4068名);6~8岁组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48.5%和35.7%,忽视度分别为(47.64±9.44)和(45.34±8.53)(P值均〈0.01);男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8.08±9.53)和(45.52±8.32),女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7.21±9.34)和(45.15±8.75)(P值均〈0.01)。9—11岁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49.7%和37.4%,忽视度分别为(46.61±10.58)和(43.59±10.15)(P值均〈0.01),男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7.33±9.96)和(44.38±10.04),女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5.90±11.10)和(42.81±10.21)(P值均〈0.01)。结论中国农村小学生的忽视问题非常严重,留守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儿童虐待 中国 精神卫生
原文传递
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 被引量:26
6
作者 杨世昌 张亚林 +1 位作者 郭果毅 黄国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一般资料问卷,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282名完成本次研究。对86名近1年内遭受虐待的儿童(CA)与196名近1年未曾遭受虐待行为儿童(NCA)的父母养育... 目的 探讨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一般资料问卷,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282名完成本次研究。对86名近1年内遭受虐待的儿童(CA)与196名近1年未曾遭受虐待行为儿童(NCA)的父母养育方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A与NCA的养育方式中CA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分值低于NCA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及过度干涉与保护的分值均高于NCA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CA与NCA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明显不同,增加父母对子女理解及感情交流,减少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会减少儿童虐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虐待 父母养育方式 评价量表 家庭暴力
下载PDF
中西方中西方“儿童虐待”认识差异的逻辑根源 被引量:31
7
作者 乔东平 谢倩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中西方对"儿童虐待"的认识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儿童虐待"概念、问题性质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同,导致儿童保护制度上的明显差异。在当今西方社会,"儿童虐待"几乎囊括了对儿童伤害的所有行为,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 中西方对"儿童虐待"的认识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儿童虐待"概念、问题性质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同,导致儿童保护制度上的明显差异。在当今西方社会,"儿童虐待"几乎囊括了对儿童伤害的所有行为,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受虐儿童的保护及服务已成为儿童福利的重心。而在我国,还没有儿童虐待的官方界定,没有把此作为社会问题来处理,没有主管机构和相应服务。中西方在儿童虐待认识上的差异是历史形成的,需要从历史、文化、理论和政治等各方面分析其内在逻辑和根源,因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不同的儿童观、以及对儿童、家庭和国家关系的不同认识、不同的政治理念、法律制度和政府的关注点,都会影响对儿童虐待的不同认识和社会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虐待 儿童保护 中西方认识差异 社会建构 逻辑根源
下载PDF
某医科院校485名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的调查 被引量:30
8
作者 赵丹 李丽萍 《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儿童时期遭受虐待的情况,阐明虐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自填式问卷,于2005年4月对某医学院校485名在校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485名大学生中,94.6%的人在儿童...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儿童时期遭受虐待的情况,阐明虐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自填式问卷,于2005年4月对某医学院校485名在校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的回顾性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485名大学生中,94.6%的人在儿童期有遭受虐待经历,儿童期躯体虐待发生率为88.0%,其中92.8%的男生和80.8%的女生遭受过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发生率为74.4%,其中75.7%的男生和72.5%的女生遭受过情期感虐待;性虐待发生率为26.6%,其中21.2%的男生和35.2%的女生遭受过性虐待。结论儿童虐待在中国已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及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儿童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关系 被引量:28
9
作者 肖亚男 陶芳标 +2 位作者 许韶君 苏普玉 黄朝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在安徽省4个县各方便抽取4个中学。每所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0894份。结果童年...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在安徽省4个县各方便抽取4个中学。每所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0894份。结果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报告率为8.5%;反复中度躯体虐待报告率为23.6%;反复情感虐待的报告率为20.4%。青少年总体自伤报告率为22.3%,自伤的报告率与3种童年期反复虐待的经历呈相关趋势。童年期3种虐待经历是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别和程度的童年期反复躯体虐待和反复情感虐待经历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虐待 自我伤害行为 青少年
下载PDF
儿童虐待的法律规制——以日本法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于改之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为了有效防止儿童虐待,日本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成熟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反观中国,由于规制儿童虐待的法律之不足,儿童虐待故未得到有效抗制;对于非家庭成员实施的儿童虐待行为,刑法中也无合适的罪名加以处罚。因此,完善儿童虐待... 为了有效防止儿童虐待,日本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成熟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反观中国,由于规制儿童虐待的法律之不足,儿童虐待故未得到有效抗制;对于非家庭成员实施的儿童虐待行为,刑法中也无合适的罪名加以处罚。因此,完善儿童虐待的法律保护体系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虐待 法律规制 日本法 中国法
原文传递
我国刑法中应当设立“暴行罪”——以虐待儿童的刑法规制为中心 被引量:26
11
作者 孙运梁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83,共9页
在我国许多虐待儿童的行为,由于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后果无法以故意伤害罪评价,由于加害被害双方不是家庭成员不能定为虐待罪,也无法以其他罪名有效规制,至多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的行政拘留,这样未充分体现对暴力行为的打击以及对人身的... 在我国许多虐待儿童的行为,由于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后果无法以故意伤害罪评价,由于加害被害双方不是家庭成员不能定为虐待罪,也无法以其他罪名有效规制,至多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的行政拘留,这样未充分体现对暴力行为的打击以及对人身的特别保护。为了惩罚和预防虐待儿童一类的暴行,为了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全面严密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我们应借鉴日本、英美刑法的立法理念及法律规定,将暴行罪引入我国刑法,将以殴打或其他暴行侵犯他人身体的行为纳入刑法的评价视野,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包括儿童在内的公民的人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行 故意伤害 虐待儿童
原文传递
国内儿童受虐状况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世昌 杜爱玲 张亚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552-554,共3页
儿童受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种族、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着虐待儿童现象。儿童受虐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之一。本文对我国儿童受虐的概念、流行病学、受虐的方式、评估以及与精神障碍相关研究等方面... 儿童受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种族、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着虐待儿童现象。儿童受虐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之一。本文对我国儿童受虐的概念、流行病学、受虐的方式、评估以及与精神障碍相关研究等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儿童受虐 定义 流行病学 评估
下载PDF
健康预期寿命国际比较及中国健康预期寿命预测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成福 刘鸿雁 +2 位作者 梁颖 王晖 李前慧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2,共28页
健康预期寿命由预期寿命衍生而来,是人群保持完全健康状态尚能存活的期望年数,是评估人群健康水平的指标。健康预期寿命既能反映生命数量(长寿水平),又能反映生命质量(健康程度)。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呼吁在关心预... 健康预期寿命由预期寿命衍生而来,是人群保持完全健康状态尚能存活的期望年数,是评估人群健康水平的指标。健康预期寿命既能反映生命数量(长寿水平),又能反映生命质量(健康程度)。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呼吁在关心预期寿命的同时更要重视健康预期寿命,随后与健康预期寿命相关的国际研究、国际政策的战略规划逐步推广该指标的应用。目前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健康预期寿命研究,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本文系统梳理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健康预期寿命发展状况,根据发达国家健康预期寿命发展特征,采用健康预期寿命年均增加法和健康预期寿命和预期寿命差值法,对我国2020年及2030年健康预期寿命进行推测,为我国制定"健康中国"发展规划提供对策建议。2020年中国健康预期寿命为69.2岁左右(69.1~69.4),其中男性为67.2岁左右(67.1~67.4),女性为71.3岁左右(71.1~71.5);2030年中国健康预期寿命为70.9岁左右(70.6~71.2),其中男性为69.1岁左右(68.8~69.4),女性为72.7岁左右(72.4~73.1)。建议将健康预期寿命的发展纳入中国2030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指标,建立中国健康预期寿命的监测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寿命 健康预期寿命 健康评估
下载PDF
美国儿童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志超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7期54-60,共7页
儿童保护强制报告制度,要求特定的人员在发现儿童虐待或忽视行为时向特定机构报告,未能报告的责任主体将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该制度包括初步审查、启动调查、评估分析、公布结论、服务安置等措施。这项制度对我国儿童保护制度的... 儿童保护强制报告制度,要求特定的人员在发现儿童虐待或忽视行为时向特定机构报告,未能报告的责任主体将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该制度包括初步审查、启动调查、评估分析、公布结论、服务安置等措施。这项制度对我国儿童保护制度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包括重视儿童虐待构成的特殊文化、增加儿童免受虐待的具体规定、形成儿童保护救助的完整体系和强调儿童权利保护的社会责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虐待 儿童保护强制报告制度 儿童权利保护
下载PDF
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肖勇 汪耿夫 +4 位作者 杨海 王路晗 胡国云 徐耿 苏普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49,53,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未遂)的影响,为开展相应人群的心理干预与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3市(铜陵市、阜阳市、...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未遂)的影响,为开展相应人群的心理干预与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3市(铜陵市、阜阳市、滁州市),共计5 72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童年期虐待与忽视、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等的发生情况。采用两步聚类分析对青少年遭受童年期虐待的情况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结果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情况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未受虐待和忽视,共2 763人(48.3%);第二类为轻度虐待和忽视,共2 356人(41.1%);第三类为中重度虐待和忽视,共607人(10.6%)。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的青少年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均高于未遭受虐待与忽视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均是青少年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两步聚类分析方法能对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进行准确分类;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是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儿童 精神卫生 自我伤害行为 自杀 回归分析 青少年
原文传递
青少年心理病理症状及应对方式与童年期反复躯体和情感虐待经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陶芳标 黄锟 +6 位作者 SoonduckKim 叶青 孙莹 张承业 周雨生 苏普玉 朱鹏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88-693,共6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应对方式与童年期反复严重躯体虐待、中度躯体虐待及情感虐待经历的关联强度。方法 5141名中学生以自愿、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的形式调查童年期经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严重和中度躯体虐待及情感虐待情况。以... 目的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应对方式与童年期反复严重躯体虐待、中度躯体虐待及情感虐待经历的关联强度。方法 5141名中学生以自愿、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的形式调查童年期经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严重和中度躯体虐待及情感虐待情况。以在小学年龄阶段,3类共24项虐待行为中至少1项平均1年发生3次以上,界定为有该项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总心理问题、心理病理症状阳性项目数和9种心理病理症状,运用特质性应对方式问卷评定青少年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结果青少年总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1%,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3%、3.6%、3.6%、2.8%、2.2%、4.0%、2.1%、2.8%、1.6%。总心理问题检出率、9种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和阳性项目数与3类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的数量呈剂量-反应趋势。有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的青少年,消极应对评分高于无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者,且消极评分越高,其总心理问题检出率和阳性项目数增加。以青少年和父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为协变量,多项式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积极应对评分不影响3类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与总心理问题的比值比(OR),但消极应对降低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与总心理问题及9种心理病理症状的 OR 值。结论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童年期反复躯体虐待、情感虐待经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可能参与调节了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儿童 精神卫生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幼儿园“虐童”事件探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梅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9-88,共10页
"温岭虐童事件"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潘多拉盒子,我们在谴责施虐者的同时,更应该对经年已久的幼教积弊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只有从思想上切实认识虐童行为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性,彻底革除根深蒂固的社会虐童文化传统,变革... "温岭虐童事件"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潘多拉盒子,我们在谴责施虐者的同时,更应该对经年已久的幼教积弊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只有从思想上切实认识虐童行为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性,彻底革除根深蒂固的社会虐童文化传统,变革幼儿教育体制——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严格教育行政监管制度,切实提高幼教素质,建立健全虐童法律体系和社会支持系统,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力参与其中,形成全方位的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体系,虐童问题才有望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童 虐童文化 幼儿园 法律
下载PDF
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状况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潘建平 杨武悦 +18 位作者 彭玉林 古桂雄 钟朝晖 焦锋 张雅琴 陈晶琦 张慧颖 秦锐 席卫平 李骏 褚英 王维清 马乐 武万良 滕红 高引莉 刘婷 应艳红 杨文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在校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为改善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中28个县共8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男女比例均衡。采用“中国农村12一17岁中学...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在校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为改善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中28个县共8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男女比例均衡。采用“中国农村12一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Х^2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学段与不同性别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论按性别或是年级分组,12—17岁中学生在忽视的6个层面忽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男生和女生在情感、安全和社会忽视层面上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情感忽视上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12—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加强对农村中学生的关注并付诸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儿童 农村人口 学生 中国
原文传递
儿童受虐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世昌 张亚林 +1 位作者 黄国平 郭果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受虐的类型 ,对儿童受虐的方式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儿童受虐的规律 ,为降低儿童受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 2 82名完成本次研究。筛查出 86名近一年... 目的 :探讨儿童受虐的类型 ,对儿童受虐的方式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儿童受虐的规律 ,为降低儿童受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 2 82名完成本次研究。筛查出 86名近一年内遭受虐待的儿童并对其受虐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近一年内受言语侮辱、拳打脚踢、经济控制、抓、咬、打耳光、忽视、用刀 ,棒、隔离、性虐待的儿童分别为 6 8.6 %、5 3.5 %、32 .6 %、30 .2 %、2 0 .9%、11.6 %、2 .3%、0 %。人均受虐方式 2种以上。结论 :受虐儿童常受多种虐待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受虐方式 家庭暴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期虐待、执行功能与农村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阳 曹枫林 +1 位作者 崔乃雪 李玉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执行功能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模型。方法 :研究对象为816名农村青少年,调查的问卷包括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长处和困难量表自评版(Strengths andDifficulties Questionnai...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执行功能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模型。方法 :研究对象为816名农村青少年,调查的问卷包括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长处和困难量表自评版(Strengths and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自评版(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SelfReport Version,BRIEF-SR)。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除情感忽视与行为管理,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与元认知,躯体虐待与多动注意不能无相关(均P>0.05),其余各因子、各变量间都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和执行功能对农村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儿童期虐待除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有直接作用外,还通过执行功能起到间接作用。结论:儿童期虐待和执行功能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执行功能在儿童期虐待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 忽视 青少年 情绪 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