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文卓 古满平 +1 位作者 张克标 傅仕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27期2135-2140,共6页
目的构建合理且高效的急诊科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为老年急性胸痛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提供救治流程。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等,初步拟定临床护理路径基本框架,选取来自全国的21名临床医疗、护理专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 目的构建合理且高效的急诊科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为老年急性胸痛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提供救治流程。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等,初步拟定临床护理路径基本框架,选取来自全国的21名临床医疗、护理专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临床护理路径。结果2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为100.00%、95.24%,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61.90%、45.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0.88,协调系数为0.23、0.30,经过2轮咨询最终构建了临床护理路径表。结论2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均较高,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符合统计学要求范围内,构建的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老年患者 急诊 临床护理路径 德尔菲法
原文传递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PCI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徐艳秋 户学敏 张伟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关键指标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90例,其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46例为对照组,2018年6月...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关键指标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90例,其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46例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4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微信传输比例、绕行急诊和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比例、门球扩张(D-to-B)时间。结果观察组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D-to-B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微信传输比例、绕行急诊和CCU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可提高STEMI患者的微信传输比例、绕行急诊和CCU比例,缩短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D-to-B时间,为STEMI患者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胸痛 心电描记术 微信 病人转送
下载PDF
H-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飞燕 梁赋 +2 位作者 龙静 韩朝辉 杜梅英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胸痛患者135例采血测定H-FABP,并同时检测cTnI,CK-MB,联合评价其灵敏度。结果AMI组H-FABP,cTnI,CK-MB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胸痛患者135例采血测定H-FABP,并同时检测cTnI,CK-MB,联合评价其灵敏度。结果AMI组H-FABP,cTnI,CK-MB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灵敏度均高于cTnI,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cTnI、CK-MB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原文传递
扁鹊飞救系统在边远山区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振茂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7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对于边远山区胸痛患者采用扁鹊飞救系统在院前急救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7月该院胸痛中心收治边远山区胸痛患者207例设置为对照组,于2016年8月,该院引进扁鹊飞救系统,应用于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边远山区另20... 目的观察对于边远山区胸痛患者采用扁鹊飞救系统在院前急救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7月该院胸痛中心收治边远山区胸痛患者207例设置为对照组,于2016年8月,该院引进扁鹊飞救系统,应用于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边远山区另204例胸痛患者的救治上,设置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急诊后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急诊停留、分诊评估、转运、急救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7%,抢救成功率为100.00%,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39%,抢救成功率为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边远山区胸痛患者采用扁鹊飞救系统在院前急救,可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抢救时间、与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进而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鹊飞救系统 边远山区 胸痛患者 院前急救 应用分析
下载PDF
急诊“胸痛中心”一站式服务在胸痛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兴萍 《系统医学》 201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胸痛中心"一站式服务在胸痛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该院急诊"胸痛中心"实施一站式服务期间接受治疗的82例胸痛患者作为调查组对象,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急诊"胸痛中... 目的分析急诊"胸痛中心"一站式服务在胸痛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该院急诊"胸痛中心"实施一站式服务期间接受治疗的82例胸痛患者作为调查组对象,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急诊"胸痛中心"实施常规服务期间接受诊治的8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象,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时间、死亡率及患者的服务满意率。结果相较于常规组患者,调查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时间相对缩短,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6,P<0.05)。调查组患者死亡1例,常规组患者死亡7例,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P<0.05)。调查组患者整体服务满意率为98.78%,常规组患者整体服务满意率为85.3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9,P<0.05)。结论急诊"胸痛中心"一站式服务在胸痛患者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患者的急诊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且有助于提升急诊服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胸痛中心” 一站式服务 胸痛患者
下载PDF
中国急性胸痛急诊评估与管理评分在急性胸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孟凡亮 周旋 +2 位作者 李勇 肖子亚 张永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急性胸痛急诊评估与管理(EMPACT)评分在急性胸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患者548例,按EMPACT评分进行危险分层,终点事件为30 d内主要不良事件(MAE),... 目的探讨中国急性胸痛急诊评估与管理(EMPACT)评分在急性胸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患者548例,按EMPACT评分进行危险分层,终点事件为30 d内主要不良事件(MAE),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紧急血运重建、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及其他需要紧急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MPACT评分对MAE的预测价值。结果548例患者中,30 d内发生MAE 75例(MAE组),MAE发生率为13.7%;未发生MAE 473例(无MAE组)。MAE组EMPACT评分明显高于无MAE组[8(12,18)分比5(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94,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MPACT评分与MAE的发生呈正相关(r=0.38,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MPACT评分预测30 d MAE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95%CI 0.770~0.871),截断值为9.5分(由于该评分系统均为整数,截断值取10分),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60.0%。结论EMPACT评分有较好的危险分层能力,可实现对急性胸痛患者安全和有效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危险性评估 中国急性胸痛急诊评估与管理评分
原文传递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丁树琴 管佳慧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53-655,共3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急诊预检接诊的AMI患者,将建立胸痛中心以前入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流程...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急诊预检接诊的AMI患者,将建立胸痛中心以前入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急诊救治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9,P<0.05);观察组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26.69,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显著缩短AMI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时间,有助于优化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救治流程,同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田文柱 王仲 +3 位作者 朱春林 李娟 尹德录 李宝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7,156,共6页
目的 研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534例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 目的 研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534例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STEMI组中持续改进前和持续改进后患者分别为224例和249例,NSTEMI组中持续改进前和持续改进后患者分别为27例和34例。2020年9月医院胸痛中心开展持续改进工作,患者在实施提升远程心电图传输比例、开设24小时胸痛门诊、提高胸痛中心三会召开频次、强化胸痛知识宣传等措施后就诊。比较持续改进前后,STEMI组和NSTEMI组诊疗时间节点指标、经济学指标及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STEMI组持续改进后,完成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持续改进前缩短,心电图远程传输比例、绕行急诊比例较持续改进前提升,住院天数、出院后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持续改进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持续改进后,完成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持续改进前缩短,心电图远程传输比例较持续改进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提升了AMI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了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持续改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诊疗 预后
下载PDF
急诊青年胸痛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4
9
作者 许惠敏 王政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64-65,6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诊青年胸痛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诊室收治的年龄<40岁的胸痛患者20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冠脉造影资料.结果 200例患者中男性150例,女性50例,年龄均<40岁,最... 目的 探讨急诊青年胸痛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诊室收治的年龄<40岁的胸痛患者20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冠脉造影资料.结果 200例患者中男性150例,女性50例,年龄均<40岁,最小20岁,平均32.5岁.能明确诊断并为临床提供重要帮助者130例,阳性率为65%,其中冠心病34例(26.2%)、急性心力衰竭20例(15.4%)、心包积液3例(2.3%)、肺栓塞8例(6.2%)、非心源性胸痛50例(38.5%),其他15例(11.5%).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危重症急诊协助除外心血管性病因等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起着其他影像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胸痛患者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疑难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10
作者 邹雪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7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疑难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胸痛患者80例,对患者先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再对患者选择性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对疑难胸痛患者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疑难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胸痛患者80例,对患者先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再对患者选择性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对疑难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测出的狭窄冠状动脉分支总检出率为94.41%,对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检出率为94.22%,在各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的检出率和冠状动脉内斑块的具体分类中的检测率上也都达到了90%以上,总体检出率较高。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疑难胸痛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作为冠心病的初期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疑难胸痛患者 诊断价值 分析
下载PDF
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探讨研究
11
作者 李霆坚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与分析建设急诊胸痛中心与快速运转机制的效果。方法 设置实验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参与实验。采用计算机表法,将所选胸痛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为常规组,未建立急性胸痛中... 目的 探讨与分析建设急诊胸痛中心与快速运转机制的效果。方法 设置实验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参与实验。采用计算机表法,将所选胸痛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为常规组,未建立急性胸痛中心与快速运转机制;B组为实验组,建立急性胸痛中心与快速运转机制.对比两组的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及分诊准确率。结果 B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与A组相比更高,数据具有较大差异(P<0.05);B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及分诊准确率与A组相比明显更优,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胸痛中心和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可使分诊准确率更高,使患者对临床诊断的满意度得到提升,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有较大的建立与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胸痛中心 快速运转机制 患者满意度 分诊准确率
下载PDF
三种风险分层评分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凡亮 周旋 +2 位作者 李勇 梁义 肖子亚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年第7期649-655,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急性胸痛急诊评估与管理(EMPACT)评分、心脏(HEART)-Pathway评分、急诊室胸痛评分加速诊断路径(EDACS-ADP)评分在急性胸痛患者风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2月1日至4月10日就诊于济宁医学院... 目的:探讨中国急性胸痛急诊评估与管理(EMPACT)评分、心脏(HEART)-Pathway评分、急诊室胸痛评分加速诊断路径(EDACS-ADP)评分在急性胸痛患者风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2月1日至4月10日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的胸痛患者,根据评分进行风险分层,终点事件为30 d内主要不良事件(MAE)。评估各评分识别高危胸痛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8例患者,30 d内随访结果出现MAE 92例(14.95%)。3种评分与MAE的发生均存在正相关,且以EMPACT评分相关性最高(r=0.41,P<0.001)。EMPACT评分、HEART评分和EDACS评分预测30 d发生MA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95%CI:0.790~0.878)、0.763(95%CI:0.710~0.817)、0.635(95%CI:0.578~0.691)。EMPACT评分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61,截断值为9.5分。由于该评分均为整数,以EMPACT评分10分作为区分低危胸痛与高危胸痛的界值。EMPACT评分、HEART-Pathway评分、EDACS-ADP评分识别高危胸痛的灵敏度分别为0.707、0.576、0.783,特异度分别为0.854、0.882、0.509。结论:EMPACT评分对急性胸痛患者有较好的风险分层能力,合理应用能促进急性胸痛患者的安全、有效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风险分层 中国急性胸痛急诊评估与管理评分
原文传递
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桃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1期173-175,共3页
目的了解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方法 80例急诊胸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急诊护理组与优化急诊护理组,每组40例。常规急诊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流程护理,优化急诊护理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急诊胸痛抢救成功率,两... 目的了解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方法 80例急诊胸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急诊护理组与优化急诊护理组,每组40例。常规急诊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流程护理,优化急诊护理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急诊胸痛抢救成功率,两组胸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两组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总急救时间,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优化急诊护理组的急诊胸痛抢救成功率95.0%高于常规急诊护理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 P<0.05)。护理后,优化急诊护理组胸痛程度VAS评分(1.56±0.11)分、SAS评分(21.22±2.11)分,均低于常规急诊护理组的(3.53±0.21)、(41.31±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急诊护理组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总急救时间均短于常规急诊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急诊护理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低于常规急诊护理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 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急诊护理 急诊胸痛患者 抢救效果 住院时间
下载PDF
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救治的急诊胸痛患者2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表评估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救治的急诊胸痛患者2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表评估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273例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得分(59.85±14.3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学历、医疗费用承担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家庭住地、体检情况、患病史/家族史、自己或家人是否接受过急救培训、转运方式、进院前是否寻求帮助是影响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体检情况、患病史/家族史、自己或家人是否接受过急救培训是影响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呈现中等水平,医护人员需要重视急诊胸痛患者对症状的习惯反应,加强教育和急救系统的运用,督促相关患者定期体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胸痛 延迟行为意向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胸痛中心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海燕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3期150-153,162,共5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泰兴市人民医院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优化流程护理组在对...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泰兴市人民医院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优化流程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胸痛中心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分诊评估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平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优化流程护理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流程护理组分诊评估时间(0.56±0.12)min、导管室激活时间(50.56±12.14)min、抢救时间(37.56±2.52)min、总住院时间(8.56±2.12)d均短于对照组(2.23±0.56)min、(65.14±14.56)min、(61.14±12.12)min、(11.14±2.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19、5.438、13.469、5.489,P<0.05)。优化流程护理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4,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胸痛中心优化护理流程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心功能,缩短抢救时间,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优化护理流程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救治效果 影响
下载PDF
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邝伟杰 《大医生》 2020年第3期47-48,共2页
目的探索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流程,观察... 目的探索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流程,观察组采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对比2组患者的确诊时间、准确率、重复抽血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确诊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重复抽血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可以快速进行确诊,提高患者对诊断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临床评估 诊断流程 急诊科 急性胸痛患者
下载PDF
改良HEART评分法指导急诊胸痛患者分层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17
作者 张倩倩 《大医生》 2018年第6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HEART评分法指导急诊胸痛患者分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4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胸痛类型分组,均采取传统HEART与改良的HEART评分,再依据改良HEART的评分结果分三个亚组,比较各亚组的血糖指... 目的观察改良HEART评分法指导急诊胸痛患者分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4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胸痛类型分组,均采取传统HEART与改良的HEART评分,再依据改良HEART的评分结果分三个亚组,比较各亚组的血糖指标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心源性的胸痛患者两项评分对比非心源性的胸痛患者均显著更高(P<0.05);心源性胸痛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心绞痛(P<0.05)。改良HEART的评分法中高危亚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中、低危亚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上,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ART评分结合对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鉴别心源性的胸痛、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及对患者心血管事件检测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EART评分法 急诊胸痛患者 分层治疗 指导 观察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陈攀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0期1-1,共1页
目的:探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应用价值。方法:2018.02-2019.02,对本院接诊的72名急诊胸痛患者患者展开实验,按数字随机分为X组和Y组,X组采用常规护理,Y组采用优化急诊流程护理,通过抢救成功患者占比、急救时间和和住... 目的:探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应用价值。方法:2018.02-2019.02,对本院接诊的72名急诊胸痛患者患者展开实验,按数字随机分为X组和Y组,X组采用常规护理,Y组采用优化急诊流程护理,通过抢救成功患者占比、急救时间和和住院时间三个指标对比评价X组与Y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Y组抢救成功实验者占比为97.22%,显著高于X组(抢救成功实验者占比为83.33%);Y组急救时间和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X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诊胸痛患者 抢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