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同气相求理论构建冠心病肝心同治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鑫 于睿 石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0-43,共4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气相求”理论的论述最早见于哲学代表作《易经》,其思想内涵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改变及其迅猛发展,人们的...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气相求”理论的论述最早见于哲学代表作《易经》,其思想内涵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改变及其迅猛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冠心病患者除心脏症状外,还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双心疾病也日益突出。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而中医药从肝心同治思路出发,对此冠心病甚至双心疾病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优势。心、肝两脏在阴阳、五行属性、脏腑功能及经络循行等方面关系密切,二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本文基于肝心两脏“同气相求”的特点,结合古今医家对冠心病的认识,分析冠心病肝心同治“同气相求”的内涵,并根据临床常见病证,总结了常用的肝心同治方法,以期为冠心病及双心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气相求 冠心病 胸痹 肝心同治 双心疾病
下载PDF
不同历史时期中医胸痹的定义和病机认识变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抒凝 俞沛文 陈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484-2487,共4页
胸痹是以胸膺部疼痛、痹阻不通为主要特点的疾病,自胸痹病名创始以来,各时代医家都对其定义和病机有不同见解。通过梳理历代医书古籍,探讨名医学术思想,以追溯胸痹的学术源流。古代胸痹的内涵范围较广,涵盖了冠心病等心系疾病和其他胸... 胸痹是以胸膺部疼痛、痹阻不通为主要特点的疾病,自胸痹病名创始以来,各时代医家都对其定义和病机有不同见解。通过梳理历代医书古籍,探讨名医学术思想,以追溯胸痹的学术源流。古代胸痹的内涵范围较广,涵盖了冠心病等心系疾病和其他胸膺部疾病。古籍中胸痹的因机理论亦颇为丰富,不仅有张机提出“阳微阴弦”的重要理论影响后世,还有各医家从风、寒、饮食、痰、瘀、清阳等角度阐述胸痹成因,为现代治疗胸膺部疾病提供更夯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广泛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胸痹内涵 病因病机 文献研究 历史背景 历代医家 疾病溯源
下载PDF
论胸痹包括心肺两脏病机 被引量:6
3
作者 熊为锋 贺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96-599,共4页
目前中医学界多认为胸痹病属于现代医学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但笔者认为,在病位上胸痹应包括心、肺两个脏的疾病;在病机上,二脏有差异,心之病多虚、肺之病多实;在治疗上,二者用药各有侧重,于心则温阳益气通脉、于肺则祛痰化饮理... 目前中医学界多认为胸痹病属于现代医学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但笔者认为,在病位上胸痹应包括心、肺两个脏的疾病;在病机上,二脏有差异,心之病多虚、肺之病多实;在治疗上,二者用药各有侧重,于心则温阳益气通脉、于肺则祛痰化饮理气,一偏补、一重泻。目前中医界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偏于活血化瘀疗法,是以泻为主,既非补心,又不属泻肺,实则仅适用于部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后期的协同治疗,有以偏概全之嫌,反而易于引发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入误区,当仔细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病 心虚肺实 寒痰水饮 活血化瘀 补心泻肺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论中医“八法”在胸痹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鑫 戴劲 +3 位作者 夏子文 倪菲 石岩 于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冠心病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药治疗自古就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与现代治疗手段相比,治疗个性化优势突出。现代治疗多侧重于从痰湿、血瘀、毒蕴等角度进行...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冠心病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药治疗自古就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与现代治疗手段相比,治疗个性化优势突出。现代治疗多侧重于从痰湿、血瘀、毒蕴等角度进行辨证论治,而缺少对治则治法的进一步思考。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概括了临床常用的中医治法,内涵即为丰富。该文从中医“八法”入手,查阅古籍及相关文献报道,整理“八法”在胸痹治疗中的基本运用及特点,并结合诸多现代研究,探讨八法治疗胸痹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应用,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虽然八法中的部分方法在现代已经很少应用,但对于一些疑难及复杂并发症或仍可提供一些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中医八法 中医药 治疗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卉 《光明中医》 2022年第7期1154-1156,共3页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血脂及IL-6、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11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试验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血脂及IL-6、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11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试验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2组治疗后心烦气躁、胸痛、胸闷评分与血清TNF-α、IL-6、CRP、TG、TC、LDL-C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HDL-C水平均升高(均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同时降低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郁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郝伟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微血管性心绞痛经验撷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南丁 王文杰 郝伟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6期41-44,共4页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郝伟教授认为正气虚弱,痰瘀毒风是该病常见的病理因素,并善于运用络病学理论指导临床,同时注重围绝经期女性生理、病理特点。郝教授在临床辨证中注重气血虚实变化与病理因素对心之络脉的影响...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郝伟教授认为正气虚弱,痰瘀毒风是该病常见的病理因素,并善于运用络病学理论指导临床,同时注重围绝经期女性生理、病理特点。郝教授在临床辨证中注重气血虚实变化与病理因素对心之络脉的影响,诊断时重视舌诊,治疗时注意顾护脾胃,强调精准辨证,合理谴方,取长补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胸痹 络病学理论 围绝经期 雌激素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成药治疗胸痹配伍规律及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昆鹏 刘起立 +4 位作者 张道平 石静 蔡子杰 蔡虎志 陈新宇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7期140-146,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胸痹的中成药进行分析,探索中成药治疗胸痹的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成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胸痹的中成药进行分析,探索中成药治疗胸痹的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成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治疗胸痹的高频药物进行靶点预测、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成药处方81个,涉及中药141味,归经以肝、心经居多;药物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苦为主;药味分类以补虚药居多;获得核心药物组合4条。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出核心药物丹参、川芎、三七的有效成分77个,作用靶点242个,GO分析共获得BP(生物过程)2 509个,CC(细胞组分)112个,MF(分子功能)238个,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TNF、IL-I7、HIF-1等信号通路及PTGS2、ADRB2、NCOA1、Bcl-2、ERK、p53等靶点基因。结论:中成药治疗胸痹以扶正补虚治法为组方首选,兼顾活血、清热、理气。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组方用药规律及相关信号通路与治疗靶点,为治疗胸痹的新方组合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网络药理学 丹参
下载PDF
温阳益气活血化瘀辨治慢性疾病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先超 张永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4期9-12,共4页
慢性疾病常见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慢阻肺和恶性肿瘤等,共同特征是年龄偏高,病程较长,伤及多脏,并发症多,人体阳气不足,导致血运受阻而出现诸多症状。根据中医基本理论,辨证论治、审因论治、异病同治的方法,以温阳益气,... 慢性疾病常见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慢阻肺和恶性肿瘤等,共同特征是年龄偏高,病程较长,伤及多脏,并发症多,人体阳气不足,导致血运受阻而出现诸多症状。根据中医基本理论,辨证论治、审因论治、异病同治的方法,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兼顾受损之脏,使脏损得复,气运如常,浊瘀得去,疾病向愈。既是中医治病求本,异病同治的具体体现,也是临床经验总结的验证。附恶性肿瘤(积症)、高血压(眩晕)、冠心病(胸痹)、脑卒中(内中风)、糖尿病(消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胀)验案6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温阳益气 活血化瘀 恶性肿瘤 积症 高血压 眩晕 冠心病 胸痹 脑卒中 内中风 糖尿病 消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胀 中医药治疗 中药复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