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城门山铜矿铼-锇同位素年龄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吴良士 邹晓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6-381,共6页
城门山铜矿中,侵入到花岗闪长岩中的石英斑岩,其Re-Os法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40×106a,进而确定了该区二次岩浆侵入活动时间相隔约10×106a,在这期间内,岩浆由中酸性演变为酸性;与其相应的成矿作用则从夕... 城门山铜矿中,侵入到花岗闪长岩中的石英斑岩,其Re-Os法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40×106a,进而确定了该区二次岩浆侵入活动时间相隔约10×106a,在这期间内,岩浆由中酸性演变为酸性;与其相应的成矿作用则从夕卡岩型铜、硫矿化演变为细脉浸染型铜、金矿化,构成了一个演化序列。在细脉浸染型辉钼矿化作用中,石英细脉中辉钼矿比石英斑岩中浸染状辉钼矿形成略早,二者在空间上呈正消长,而整个成矿过程大约经历了4×106~3×10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江西城门山、武山矿区块状硫化物型铜矿成因新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贾伟 《江西地质》 1999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从历史的和联系的观点出发,用地质事件分析法,首次对城门山、武山矿区块状硫化物铜矿的成因提出新见解。认为“华力西期埋藏于岩溶系统的高硫卤水,沿印支期断裂系统运移,在黄龙组和五通组界面汇聚形成高硫卤水层,与燕山期含矿... 本文从历史的和联系的观点出发,用地质事件分析法,首次对城门山、武山矿区块状硫化物铜矿的成因提出新见解。认为“华力西期埋藏于岩溶系统的高硫卤水,沿印支期断裂系统运移,在黄龙组和五通组界面汇聚形成高硫卤水层,与燕山期含矿岩浆热液作用形成块状硫化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矿床成因 矿化物矿床
下载PDF
江西城门山矿区侵位动力褶皱与控矿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启全 《江西地质》 199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本文阐述了侵位动力褶皱与岩体和区域性褶断构造的时空关系和侵位动力褶皱的平剖面及三维空间的形态、分布、变化特征及主要判别标志;探讨了侵位动力褶皱形成的温压环境与形成条件;论述了侵位动力褶皱对矿区不同类型矿体的产状、形态... 本文阐述了侵位动力褶皱与岩体和区域性褶断构造的时空关系和侵位动力褶皱的平剖面及三维空间的形态、分布、变化特征及主要判别标志;探讨了侵位动力褶皱形成的温压环境与形成条件;论述了侵位动力褶皱对矿区不同类型矿体的产状、形态、空间展布及矿液富集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位动力褶皱 控矿作用 城门山矿区 褶皱
下载PDF
江西城门山矿区深部Mo资源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熊燃 龚敏 +4 位作者 龚鹏 赵波 贾先巧 曾键年 马振东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7-482,共6页
化探找矿正逐步从定性走向定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老矿区深部探矿工程少、埋藏较深的矿产资源量估算的计算方法——面金属量积分法和三维地质体块段法。以江西城门山矿区为例,以区内主要含Mo地质体为计算对象,依据各中段... 化探找矿正逐步从定性走向定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老矿区深部探矿工程少、埋藏较深的矿产资源量估算的计算方法——面金属量积分法和三维地质体块段法。以江西城门山矿区为例,以区内主要含Mo地质体为计算对象,依据各中段面Mo的成晕地球化学信息,结合城门山三维地质—地球化学实体模型,对矿区浅部(第一空间0^-500 m)和深部(第二空间-500^-1 000 m)Mo资源量进行了估算。从计算结果来看,2种方法对浅部资源量估算结果都与已知储量相吻合,深部预测以三维地质体块段法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资源量 三维模型 资源量预测 江西城门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