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仲舒《士不遇赋》的易学思想——以本体诠释学的认知模式探析
1
作者 罗惠龄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2-38,共7页
众所皆知的一代儒学宗师董仲舒,其议人事、论天道、释《春秋》,无不以《周易》哲理作为具象思维的准绳,晚年所作的《士不遇赋》体现身逢盛世却怀才不遇的落寞超脱。今以成中英先生提出的“本体诠释学”中的观、感、思、悟、通五种认知模... 众所皆知的一代儒学宗师董仲舒,其议人事、论天道、释《春秋》,无不以《周易》哲理作为具象思维的准绳,晚年所作的《士不遇赋》体现身逢盛世却怀才不遇的落寞超脱。今以成中英先生提出的“本体诠释学”中的观、感、思、悟、通五种认知模式,指向一个本体真实的经验表现。在选择、转化、包含、反对及补偿中,相应于复杂多变的现象世界里,以其认知模式作为《士不遇赋》的历史考察,调适并梳理出董仲舒时运不济的变化处境。最终,借由本体意义的价值发挥、完整自觉的认知整合,心灵多样的转折轨迹,从而理解《士不遇赋》在易学生生不息之动态境界的思想表现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士不遇赋》 《周易》 成中英 本体诠释学
下载PDF
“知识”抑或是“价值”?——当代新儒家关于“中国哲学现代化”路径的讨论
2
作者 伍金霞 《国际儒学论丛》 2022年第2期267-278,293,共13页
自梁漱溟“文化三路向”始,将西方文明看作知识的学问、中华文明看作价值的学问便成为当代新儒家的共识。如何衡量“价值”与“知识”的关系,也成为其理论核心所在,其哲学构建也因各代新儒家所处时势及理论深度推进不同而呈现各自特点... 自梁漱溟“文化三路向”始,将西方文明看作知识的学问、中华文明看作价值的学问便成为当代新儒家的共识。如何衡量“价值”与“知识”的关系,也成为其理论核心所在,其哲学构建也因各代新儒家所处时势及理论深度推进不同而呈现各自特点。由于后辈学者往往都是在继承前辈思想与理论的前提下,通过批判前辈来超越前辈,其理论体系的内在发展逻辑,便逐渐呈现“知识”与“价值”交替优先的螺旋式动态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家 中国哲学现代化 熊十力 牟宗三 成中英
下载PDF
成中英本体诠释学的建立及其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松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8,共9页
成中英创发的本体诠释学经过了三十余载的持续发展已于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这源于其深刻的理论动机与长期的实践坚持。融贯古今中西的本体诠释学从整体的层面对中西哲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反思和相互理解,从本体学的视角透视中西哲学各... 成中英创发的本体诠释学经过了三十余载的持续发展已于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这源于其深刻的理论动机与长期的实践坚持。融贯古今中西的本体诠释学从整体的层面对中西哲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反思和相互理解,从本体学的视角透视中西哲学各自的本体发展规律和特点。聚焦于西方围绕ontology发展出的实体哲学的演化轨迹及其在当代突显的知识与自知、科学与道德的割裂问题,本体诠释学强调根源性的重要,提出了动态的生成着的具有根源性的"本体"以补足实体论式的本体论。同样,在植根于东方传统哲学的深刻内在体验同时,本体诠释学也指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需要在外在性与分析性上的开拓。从观、感动态循环和人的四个性向出发的本体学、本体诠释不仅促使中西哲学各自反思自省,而且为两者在当代展开深层次的对话找到一条途径,进而在互释的实践和本体的生长中寻求人类的相互理解,共同面对知识、自知和价值在当代造成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中英 本体诠释学 本体的 本体学/论 超融 世界哲学
下载PDF
成中英“哲学诗”与文学观的美学内涵
4
作者 侯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作为海外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成中英早年就与文学、美学发生过亲密的接触,学术创作生涯,起步于中国宝岛台湾。他在诗情与哲思的结缘,以及文学语言特质、文学本质观念的探讨方面,饶有兴味,颇有深见,表现了耽思旁讯、超越新潮之风姿,其审... 作为海外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成中英早年就与文学、美学发生过亲密的接触,学术创作生涯,起步于中国宝岛台湾。他在诗情与哲思的结缘,以及文学语言特质、文学本质观念的探讨方面,饶有兴味,颇有深见,表现了耽思旁讯、超越新潮之风姿,其审美思维对当代美学本体理论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中英 “哲学诗” 文学观 美学内涵
下载PDF
成中英与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本体”比较研究
5
作者 王景阳 海兰 《学理论》 2020年第5期68-70,共3页
成中英先生是中国第三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本体诠释学以中国的传统哲学中的本体和经传为基础,借鉴和吸收西方的学术理论发展起来。而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将古典诠释学、浪漫主义解释学、精神科学与现象学、本体论融会贯通,构筑起哲学... 成中英先生是中国第三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本体诠释学以中国的传统哲学中的本体和经传为基础,借鉴和吸收西方的学术理论发展起来。而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将古典诠释学、浪漫主义解释学、精神科学与现象学、本体论融会贯通,构筑起哲学诠释学。两人均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本体"是两人理论构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两人关于本体的理论,进行比较,寻找出其理论的异同点。这同时也代表了中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中英 伽达默尔 本体诠释学 哲学解释学 本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