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树德与《九朝律考》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勤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5-67,共3页
程树德 ,是中国近代著名法律史学家 ,其代表作品《九朝律考》是 2 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自 30年代面世以来 ,一直被不断再版 ,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关键词 程树德 生平事迹 《九朝律考》 法律史
下载PDF
中国近代“法理”话语的传入与演化——以吉林大学藏程树德编《法律原理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林 姜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21,240,共15页
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法律原理学》油印本,目前所见为孤本。该书为近代著名法学家程树德任教京师大学堂法政科大学时期(1910—1912),为讲授“法律原理学”课程编写的讲义,撰成时间或不晚于1910年3月。程树德在书中对法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 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法律原理学》油印本,目前所见为孤本。该书为近代著名法学家程树德任教京师大学堂法政科大学时期(1910—1912),为讲授“法律原理学”课程编写的讲义,撰成时间或不晚于1910年3月。程树德在书中对法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表现出融贯古今的学术素养与会通中西的学术胸怀,也表现出放眼寰宇的学术视野。由于近代西方法学传入中国的途径及其本人的留洋经历,以日本为师的痕迹较为清晰,但这并未影响其对来源知识及学术话语的发展。《法律原理学》作为目前所见近代最早由国人编写的阐述法理学基本问题的学术作品之一,较之清末翻译的国外法理学著述与晚近国内学者的法理学专著,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综合作者、内容、版本、性质及时代等多重因素,该书对于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及课程设置研究,对于近代“法理”话语传入与演化的微观探索,对于近代法学人物的跨学科考察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树德 《法律原理学》 法律教育 法理学 法理
原文传递
程树德《九朝律考》勘校疑误举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时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九朝律考》为法律史学上一重要著作,历来为法史学界所推崇。学界现有是著简体横排与繁体竖排两种版本。以治史之资料言之,自以繁体竖排本为首选。然其本勘校不精,大小疏误间或有之。简体横排本亦未能免。余心仪清人治学之法久已,于其... 《九朝律考》为法律史学上一重要著作,历来为法史学界所推崇。学界现有是著简体横排与繁体竖排两种版本。以治史之资料言之,自以繁体竖排本为首选。然其本勘校不精,大小疏误间或有之。简体横排本亦未能免。余心仪清人治学之法久已,于其考史尤为佩服。今乃敢粗略模仿清人校勘古书之方法,对《律考》勘校之或疑或误处略述其例,愿发明其误者,正之,使一误不传再三;例举其疑者,存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树德 九朝律考 李悝 法经
下载PDF
利用传统注疏翻译《论语》——以理雅各和森舸斓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望东 《外语教育》 2021年第1期87-95,共9页
汉语经学家常常参照传统注疏来解读《论语》。跨语际翻译《论语》,也可以根据《论语》的传统注疏来理解和表达。利用《论语》传统注疏文本的指导,创构出《论语》翻译的正文本和“副文本”,这是一种类似“深度翻译”的方法。有译者会以... 汉语经学家常常参照传统注疏来解读《论语》。跨语际翻译《论语》,也可以根据《论语》的传统注疏来理解和表达。利用《论语》传统注疏文本的指导,创构出《论语》翻译的正文本和“副文本”,这是一种类似“深度翻译”的方法。有译者会以一家注疏为主,如理雅各主要参照朱熹的《四书集注》;也有译者会使用注疏汇集本,参照多家注疏来解读和翻译,如森舸斓参照程树德的《论语集释》。如果译者执着于所选定的注疏,这可能会对他翻译时的意义选择起到一种暗示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译文的语义表达,注疏如有不恰当之处,译文自然受之影响。译者参照何种注疏,译文语义就会与之相关联,尤其在其理解和翻译一些歧义句时,传统注疏会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论语》 传统注疏 朱熹 程树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