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承淡安先生对针灸量学的探索 被引量:30
1
作者 夏有兵 程洁 +2 位作者 穆艳云 甘君学 张建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7,共5页
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针灸刺激量与疗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我国传统针灸理论对针灸刺激量方法的把握,多局限于定性认识,定量阐述不足。承淡安先生承前启后,对如何有效量化针灸刺激量进行了探索。本文从疏简针刺取穴数量、规范... 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针灸刺激量与疗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我国传统针灸理论对针灸刺激量方法的把握,多局限于定性认识,定量阐述不足。承淡安先生承前启后,对如何有效量化针灸刺激量进行了探索。本文从疏简针刺取穴数量、规范毫针规格材质、明确把握针刺强度、关注针刺间隔时间,以及强调灸疗需有适宜刺激量并因人而异、规范灸疗刺激量化标准等方面,阐述了承淡安的针灸量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针灸 刺激量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承淡安灸治中风的经验与实践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建斌 李浩 +3 位作者 周颖 还涵 夏星 李玉堂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79,共3页
近现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针灸临床诊治中风病,强调重用灸法。按照中风病发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形成了"潜阳灸"预防中风、"回阳灸"急救中风、"温通灸"康复中风的全周期灸治特色。艾灸适用于中风... 近现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针灸临床诊治中风病,强调重用灸法。按照中风病发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形成了"潜阳灸"预防中风、"回阳灸"急救中风、"温通灸"康复中风的全周期灸治特色。艾灸适用于中风病的全周期治疗,临床可依据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诊治方案和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艾灸 专家经验 承淡安
原文传递
现代针灸学科体系构建轨迹的探析——兼评承淡安《针灸学》三部曲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建斌 夏有兵 +2 位作者 王欣君 郝峰 张宏如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9-252,共4页
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针灸学界最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剖析其著作对针灸学术内涵的界定及其逻辑关系,按时序系统呈现不同时期对针灸学科体系构建的过程。以针灸临床疗效为起点,参考西方医学模式,吸收日本近代针灸研究成果,回归传统针灸经... 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针灸学界最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剖析其著作对针灸学术内涵的界定及其逻辑关系,按时序系统呈现不同时期对针灸学科体系构建的过程。以针灸临床疗效为起点,参考西方医学模式,吸收日本近代针灸研究成果,回归传统针灸经典理论,承淡安先生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针灸学 针灸学科 学术史
原文传递
揿针与浅刺法理论及治疗脾胃系疾病概况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兆山 杨森林 +2 位作者 卢秀玲 陈鸾 陈红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2期75-77,共3页
承淡安发明了揿针,浅刺体表可调节卫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操作简单,不影响活动。揿针刺法属浅刺法范畴,浅刺法起源于《黄帝内经》,较完整详细论述浅刺法理论、手法及应用范围,包括"浮刺""半刺&quo... 承淡安发明了揿针,浅刺体表可调节卫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操作简单,不影响活动。揿针刺法属浅刺法范畴,浅刺法起源于《黄帝内经》,较完整详细论述浅刺法理论、手法及应用范围,包括"浮刺""半刺""扬刺""直刺""毛刺"等5种浅刺手法,为浅刺法发展奠定基础。魏晋时期形成系统化理论体系,元明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浅刺法中医理论基础系十二皮部与卫气及辨证论治,将揿针刺入皮下留针,长时间保留,产生微弱持续时间较长刺激。揿针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交感神经反射,传导到中枢,释放神经递质、相应激素、神经肽类物质,对免疫系统产生作用。揿针主要有麦粒型、图钉型两种类型。揿针可长时间留于皮下,持续刺激,强化疗效;治疗脾胃系疾病久泻、便秘、呕吐、呃逆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均取得显著疗效。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大样本研究,已逐步从临床观察向作用机制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承淡安 脾胃系疾病 十二皮部 卫气 辨证论治 留针 麦粒型揿针 图钉型揿针 久泻 便秘 呕吐 呃逆 综述
下载PDF
“澄江针灸学派”形成背景与过程 被引量:14
5
作者 夏有兵 李素云 张建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对"澄江针灸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澄江针灸学派"的形成,基于其创始人及传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宅心仁厚,及其对廉、便、效、验针灸仁术的挚爱;该学派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新中国中西医并重... 对"澄江针灸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澄江针灸学派"的形成,基于其创始人及传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宅心仁厚,及其对廉、便、效、验针灸仁术的挚爱;该学派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新中国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政策。该学派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凸显了其信念坚定、不畏时艰、主动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针灸 澄江针灸学派 针灸史
原文传递
承淡安著述钩玄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勇 黄龙祥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8-350,共3页
承淡安是近现代著名针灸教育家、临床家。他创立了我国最早的针灸函授机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创办了中医历史上最早的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为推动针灸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承淡安一生著作颇丰,对承淡安学术思想及其著作... 承淡安是近现代著名针灸教育家、临床家。他创立了我国最早的针灸函授机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创办了中医历史上最早的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为推动针灸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承淡安一生著作颇丰,对承淡安学术思想及其著作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近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与演变。本文选择《中国针灸治疗学》等7本著作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针灸学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近代灸法的学术继承与发展——以民国期刊《针灸杂志》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宋海坡 任宏丽 段逸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507-509,共3页
历年来对传统针灸文献的研究,近代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作为民国时期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在刊行的短短5年间,先后刊载针灸学术文章达1191篇,其中专门探讨灸疗法的文章76篇,通过整理研究这些资料,折射出近代灸法的学术发展面貌,包括... 历年来对传统针灸文献的研究,近代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作为民国时期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在刊行的短短5年间,先后刊载针灸学术文章达1191篇,其中专门探讨灸疗法的文章76篇,通过整理研究这些资料,折射出近代灸法的学术发展面貌,包括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灸法种类与灸具等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等,这些为现代临床的灸法诊疗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针灸杂志》 民国期刊 近代 承淡安 传染病 霍乱 疟疾 观音艾 念盈药针
下载PDF
承淡安对近现代灸法理论及临床的贡献 被引量:9
8
作者 马强 王茎 曾永蕾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1-515,共5页
整理承淡安先生关于灸法的学术思想,分析其对近现代灸法发展的贡献。灸法理论方面,衷中参西,重视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学说的指导作用,并援引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等研究成果阐释灸法起效的原理;制定了艾灸相关标准与规范,依艾炷大小、硬度... 整理承淡安先生关于灸法的学术思想,分析其对近现代灸法发展的贡献。灸法理论方面,衷中参西,重视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学说的指导作用,并援引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等研究成果阐释灸法起效的原理;制定了艾灸相关标准与规范,依艾炷大小、硬度、壮数不同,分强、中、弱三个层次量化艾灸刺激,以直接灸、诱导灸、反射灸归纳施灸部位,对于艾灸种类则推崇直接灸与艾条灸。灸法的临床应用方面,参照《伤寒论》条文拟定了针灸处方,其中伤寒阴证、虚证多采用灸法,还对部分杂病以及疑难重症(如中风、贫血、癌症等)的艾灸治疗进行了探讨。还研制诸多针灸临床、教学用具,探索了针灸学科的医教研模式,推动了近现代艾灸理论及临床应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灸法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无锡办学概貌 被引量:8
9
作者 夏有兵 周俊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07-210,共4页
我国近现代针灸复兴先驱承淡安先生,通过创设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培养了万余名针灸传人,为针灸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在无锡设社的6年间,是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发展最顺利、成就最辉煌的6年。从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总结了承淡安先... 我国近现代针灸复兴先驱承淡安先生,通过创设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培养了万余名针灸传人,为针灸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在无锡设社的6年间,是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发展最顺利、成就最辉煌的6年。从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总结了承淡安先生在此设社传学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中国针灸研究社 无锡 办学史
下载PDF
承淡安游学日本经过 被引量:8
10
作者 夏有兵 张建斌 +1 位作者 周俊兵 葛善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6,共4页
搜集并研究承淡安先生游学日本的一手文献资料,研究承淡安先生20世纪30年代游学日本的经过与收获,为探寻承淡安及澄江针灸学派学术思想的源流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游学日本的经历对承淡安先生学术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 搜集并研究承淡安先生游学日本的一手文献资料,研究承淡安先生20世纪30年代游学日本的经过与收获,为探寻承淡安及澄江针灸学派学术思想的源流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游学日本的经历对承淡安先生学术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强了他对灸法疗效以及复兴中国针灸的信心,并为回国后进行针具改革、开阔中国针灸学研究和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 名医 承淡安 澄江针灸学派 针灸 日本
原文传递
执中守正,学术至上——承淡安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建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47-152,共6页
承淡安先生的中医教育实践跨越民国,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变迁和文化交融中,逐渐形成了“执中守正,学术至上”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执中守正,即执着于中医之路,并以中医经典为圆心,坚守传统学术统绪;学术至上,即始终以追求... 承淡安先生的中医教育实践跨越民国,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变迁和文化交融中,逐渐形成了“执中守正,学术至上”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执中守正,即执着于中医之路,并以中医经典为圆心,坚守传统学术统绪;学术至上,即始终以追求中医学术学理的本质和进步为目标。承淡安先生的高等中医教育思想和理念,成为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实践的先行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中医教育 教育思想
下载PDF
承淡安针灸学术思想特点简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树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7-1030,共4页
梳理了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学术思想,认为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学术思想有着明显的承故纳新、求真求实的特点。对于针灸学术理论与针灸用具,先生从临床出发重新阐释,加以改进,务求简明实用。同时,先生积极吸收解剖学与神经生理学的最新成果,将... 梳理了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学术思想,认为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学术思想有着明显的承故纳新、求真求实的特点。对于针灸学术理论与针灸用具,先生从临床出发重新阐释,加以改进,务求简明实用。同时,先生积极吸收解剖学与神经生理学的最新成果,将之引入到针灸学术的教学与研究中,为针灸现代化作了重要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名医经验 针灸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必使针灸放异彩于世界医学之林——论承淡安复兴针灸之初心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有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由于历史原因,百年前的中国,针灸医术几近湮没无闻。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登高振臂,引领了我国针灸复兴伟业。他在学术上坚持衷中参西,以针灸疗效为基础,引入现代科学理论与知识,阐释传统针灸理论,推动了现代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在... 由于历史原因,百年前的中国,针灸医术几近湮没无闻。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登高振臂,引领了我国针灸复兴伟业。他在学术上坚持衷中参西,以针灸疗效为基础,引入现代科学理论与知识,阐释传统针灸理论,推动了现代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言传身教,努力引导学员以济民兴邦之志共同推动针灸复兴,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澄江针灸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澄江针灸学派 针灸教育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承淡安伤寒论新注》穴-症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天成 丁梦清 +5 位作者 鲍云帆 徐程 汪瑞 杨若云 邓瀚雨 夏有兵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针对《承淡安伤寒论新注》有关针灸学的注解内容,提取穴位名称、主治病症等信息,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承淡安伤寒论新注》穴-症关系,为使用复杂网络技术促进针灸现代化提供思路和方法。共纳入201条针灸处方,涉及112个腧穴,腧穴出现总频次... 针对《承淡安伤寒论新注》有关针灸学的注解内容,提取穴位名称、主治病症等信息,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承淡安伤寒论新注》穴-症关系,为使用复杂网络技术促进针灸现代化提供思路和方法。共纳入201条针灸处方,涉及112个腧穴,腧穴出现总频次为880次,形成42034个穴位配伍对。就网络指标而言,与基于相同数学方法建模研究的《经络腧穴学》《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3部综合性针灸专著形成的复杂网络相比,《承淡安伤寒论新注》的模型具备更加典型的"小世界效应",表现为网络密度(6.762)更高,平均路径长度(1.064)更短,而这或与此书中舌脉等症状元素增加了穴位间的联系有关。节点指标中,对佩奇排名等拓扑学指标的分析则体现了以大椎为代表的穴位在针灸治疗外感病时具备更高的配伍价值,进一步论证了特征向量中心度指导智能化穴位配伍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承淡安 腧穴配伍 复杂网络 关联规则 穴-症关系
原文传递
承淡安藏书与其中医针灸教育理念初探
15
作者 陈陗 张云 +3 位作者 刘洪 蒋琳 惠西珂 沈澍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1186,1202,共7页
承淡安曾经研读、收藏的医籍是其中医针灸教育经历的重要物证,这些医籍部分藏于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通过系统梳理后发现与其受教经历、施教经历和医学交往经历息息相关。其藏书是出于研习和教育的目的,主要为针灸临床疗效服务,内容涉... 承淡安曾经研读、收藏的医籍是其中医针灸教育经历的重要物证,这些医籍部分藏于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通过系统梳理后发现与其受教经历、施教经历和医学交往经历息息相关。其藏书是出于研习和教育的目的,主要为针灸临床疗效服务,内容涉及中西,呈现出多元而开放的特征,体现了承淡安重视经典、中西并重、博采新知的中医针灸教育理念,进而可以补充其生平资料,以期对当今中医针灸教育实践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藏书 中医针灸 教育理念
原文传递
承淡安针灸治疗五官疾病诊疗特色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继红 芦芸 +1 位作者 吴旭 彭拥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418,共4页
以承淡安先生的《中国针灸治疗学》(1931年)、《中国针灸学讲义》(1940年)和《中国针灸学》(1955年3部)著作为研究基础,通过总结论述其中关于五官疾病的分类及中西医病名的记载、演变过程,阐述承淡安先生不同时期对五官疾病的认识。通... 以承淡安先生的《中国针灸治疗学》(1931年)、《中国针灸学讲义》(1940年)和《中国针灸学》(1955年3部)著作为研究基础,通过总结论述其中关于五官疾病的分类及中西医病名的记载、演变过程,阐述承淡安先生不同时期对五官疾病的认识。通过系统分析及比较"针灸学三部曲"中针灸对五官疾病的治疗,探讨并总结了先生针灸治疗五官疾病的辨证及诊疗特点,即临证辨治,随症变化;取穴精简,善用特效穴;针刺强弱,量效裁定;或针或灸,各有所宜;针药并举,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官疾病 针灸治疗 诊疗特色 名医经验 承淡安
原文传递
承淡安教育实践历程及其意义评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树剑 赵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53-157,共5页
回顾针灸教育家承淡安的针灸教育实践历程,并对其教育思想与价值意义作了简要论述,认为承淡安的针灸教学实践分为四个时期:早期以函授教学为主;后来东渡日本,引入了日本针灸学校的教学经验;抗战时期坚持开设针灸培训班;新中国时期担任... 回顾针灸教育家承淡安的针灸教育实践历程,并对其教育思想与价值意义作了简要论述,认为承淡安的针灸教学实践分为四个时期:早期以函授教学为主;后来东渡日本,引入了日本针灸学校的教学经验;抗战时期坚持开设针灸培训班;新中国时期担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期间,为规划中医高等教育的内容与模式鞠躬尽瘁,其教育实践与思想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教育实践 针灸学
下载PDF
旅日针灸学者的回归对澄江针灸学派形成的意义
18
作者 黄玥滢 徐天成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63-74,共12页
20世纪中期,源于中国的针灸经历了在日本的改造后以全新面貌输入到国内,逐步成为了推行现代卫生事业的重要工具,在这一过程中,承淡安、邱茂良、杨甲三、邵经明、高镇五、谢锡亮等人形成的澄江针灸学派与创办的《针灸杂志》成为接纳针灸... 20世纪中期,源于中国的针灸经历了在日本的改造后以全新面貌输入到国内,逐步成为了推行现代卫生事业的重要工具,在这一过程中,承淡安、邱茂良、杨甲三、邵经明、高镇五、谢锡亮等人形成的澄江针灸学派与创办的《针灸杂志》成为接纳针灸科学化思想的重要理论据点。承淡安东渡日本回国后,承门医家开始对重新厘定针灸疗效的现代科学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主动走向世界并参与世界医疗体系的初步构建。全球视野下,西洋医学的引进引起了中日医学知识与医疗制度的变革,而从学派本身的历史现象来看,中国医家透露出与日本不相类似的医疗创新与理性,即学派门人大都幼承庭训,主动成为沟通国际学术理论与传统针灸实践的纽带;坚持以疗效立命,将学术成果结合现实以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针灸学派 西学东渐 承淡安 日本 针灸
下载PDF
承淡安先生学术思想研究
19
作者 张建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9-1043,共5页
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中医学术史上最杰出的代表,先后构建现代中医学科框架、确立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诠释部分中医经典理论内涵、发明伤寒针方、创建现代针灸学科,在中医针灸的学术发展、临床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开创性成就... 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中医学术史上最杰出的代表,先后构建现代中医学科框架、确立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诠释部分中医经典理论内涵、发明伤寒针方、创建现代针灸学科,在中医针灸的学术发展、临床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开创性成就。承淡安先生取得的学术成果,也与其立足临床、注重学理、执中守正、与时俱进等思想的指导分不开。承淡安先生学术思想已经、还将指导我们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淡安 中医学 针灸学 中医教育 澄江针灸学派
下载PDF
澄江学派耀金陵:兼论现代针灸学科的构建和发展
20
作者 张建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34-342,共9页
现代针灸学科的构建和发展,与澄江学派的创始和发展一脉相承,离不开澄江学派创始人承淡安先生及其弟子邱茂良、杨甲三等的努力。现代针灸学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民国初期继绝图存中孕育了学科雏形,新中国成立后现代高等教育... 现代针灸学科的构建和发展,与澄江学派的创始和发展一脉相承,离不开澄江学派创始人承淡安先生及其弟子邱茂良、杨甲三等的努力。现代针灸学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民国初期继绝图存中孕育了学科雏形,新中国成立后现代高等教育催生了学科构建,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化传播促进了学科跨越发展,以及21世纪后学科的纵深发展。回溯现代针灸学科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为针灸医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科 针灸学 澄江学派 承淡安 针灸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