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陈三立学术思想与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37-142,共6页
陈三立是近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学者,学术界早已研讨他在戊戍变法中和诗歌史上的地位,但极少关注他的学术思想。陈三立在经学、诸子学、程朱理学和阳明学、以及史学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反思。他的学术思想不仅直接影响了他的... 陈三立是近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学者,学术界早已研讨他在戊戍变法中和诗歌史上的地位,但极少关注他的学术思想。陈三立在经学、诸子学、程朱理学和阳明学、以及史学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反思。他的学术思想不仅直接影响了他的文化心态和政治实践,而且客观地反映了近代士大夫的一般知识、文化倾向和政治溯求,是近代史上一笔极为珍惜的人文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经学 诸子学 理性精神
下载PDF
陈三立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略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剑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8,共6页
陈三立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全盘西化"论的批判、对孔子学说现代价值的肯定、对宗法纲常的固守。他坚持孔子学说的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既批判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戕害,也反对"全盘西化"理论... 陈三立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全盘西化"论的批判、对孔子学说现代价值的肯定、对宗法纲常的固守。他坚持孔子学说的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既批判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戕害,也反对"全盘西化"理论。他提出了儒学自我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体合论"思想,肯定了儒学与西学的相通性。同时,他还坚信家族制度和旧式伦理的现代价值,认为宗法纲常无阻于求富求强,应当固守勿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文化保守主义 全盘西化 宗法纲常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陈三立研究
3
作者 杨剑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0-24,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陈三立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发轫阶段、发展阶段、深入阶级。学术界在陈三立的诗歌艺术、文学理论、文化观、文学地位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总体来说仍然相当薄弱。
关键词 陈三立 “同光体” 研究
下载PDF
家国旧情迷纸上,兴亡遗恨照灯前——陈三立“崝庐诗”主题思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7-93,共7页
陈三立"崝庐诗"是由历年省墓述哀诗组成,但它已超越了单纯的悼亡的含义,而具有特殊的"感兴"。组诗主题由父子之情述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而拓展到家父君国、兴亡遗恨的体认,透视出历史与现实的人生大关怀。在"... 陈三立"崝庐诗"是由历年省墓述哀诗组成,但它已超越了单纯的悼亡的含义,而具有特殊的"感兴"。组诗主题由父子之情述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而拓展到家父君国、兴亡遗恨的体认,透视出历史与现实的人生大关怀。在"家国旧情、兴亡遗恨"的主题下,崝庐诗的悲感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彰显了义宁家族精神传统中"国身通一"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崝庐诗 家国旧情 兴亡遗恨
下载PDF
论陈三立诗歌的意象
5
作者 刘小成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8-111,共4页
陈三立作诗有意为奇,努力创造出生新的意象。他通过雷电、秃树、大月等意象,表现内心的孤寂和压抑。他通过落日、饥鼠、瘦犬等意象,表现民生的凋敝,表现对国事的担忧。他诗中的意象带有个人的独特遭遇所造成的心灵创痛,也含有近代社会... 陈三立作诗有意为奇,努力创造出生新的意象。他通过雷电、秃树、大月等意象,表现内心的孤寂和压抑。他通过落日、饥鼠、瘦犬等意象,表现民生的凋敝,表现对国事的担忧。他诗中的意象带有个人的独特遭遇所造成的心灵创痛,也含有近代社会中文人普遍感受到的悲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诗歌 意象
下载PDF
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辑补
6
作者 邱美琼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93-94,137,共3页
陈三立诗文除见于《散原精舍诗集》、《续集》、《别集》外,尚有一些见诸报刊及他人诗文集者,李开军校点的《散原精舍诗文集》已收集不少。今辑出《散原精舍诗文集》中存目无辞的《思斋诗序》、《培风楼诗存序》,以及无目无辞的《画虎... 陈三立诗文除见于《散原精舍诗集》、《续集》、《别集》外,尚有一些见诸报刊及他人诗文集者,李开军校点的《散原精舍诗文集》已收集不少。今辑出《散原精舍诗文集》中存目无辞的《思斋诗序》、《培风楼诗存序》,以及无目无辞的《画虎集》评语,以补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诗文 辑补
下载PDF
诗教传统的坚守与背叛——陈三立诗歌的现代性
7
作者 杨剑锋 常立霓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5-98,共4页
“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是儒家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范畴,对我国古典诗歌产生极大影响。近代以来,西方个性解放主义思潮传入我国,诗教传统已不适应社会和诗歌发展的潮流。一些深受文化传统影响的诗人在创作中开始不自觉地冲破“温柔敦厚... “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是儒家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范畴,对我国古典诗歌产生极大影响。近代以来,西方个性解放主义思潮传入我国,诗教传统已不适应社会和诗歌发展的潮流。一些深受文化传统影响的诗人在创作中开始不自觉地冲破“温柔敦厚”的樊篱,中国传统诗歌承载了更多个性解放的时代内容,因而具有了现代意义。陈三立的许多作品中保存并发展了晚明以来诗歌流露出来的那种自我意识急速膨胀但又严重受制于现实的哀伤、敏感与悲愤,尽管由于自身以及时代的局限,陈三立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摆脱纲常名教,但在诗歌创作上回应了晚清民初小说界的“哭泣”主题,他的两难处境,实际上也是晚清时期处于新学旧学交界时的文人的两难处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儒家诗教 “哭泣”主题 现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