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南宋至明代广东书院的祭祀变迁
被引量:
5
1
作者
卓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71-76,共6页
南宋至明代广东书院的祭祀系统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南宋至明中叶的以祭祀岭北学者为主,转向明中叶后以祭祀陈白沙等广东本土学者为主。这一祭祀系统的改变,标志着广东书院走上自主成熟的阶段。
关键词
广东书院
陈白沙
湛若水
祭祀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陈白沙哲学思想的渊源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之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0-44,共5页
从主体角度看,白沙哲学首先是其人生志向与社会环境相激荡的产物,白沙的“自得”之学的思想渊源是多种思想的交融、贯通的结果,其中最主要者当以孔子的仁学为根基,又吸收了禅宗的思想方法和老子哲学的宇宙本体论思想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哲...
从主体角度看,白沙哲学首先是其人生志向与社会环境相激荡的产物,白沙的“自得”之学的思想渊源是多种思想的交融、贯通的结果,其中最主要者当以孔子的仁学为根基,又吸收了禅宗的思想方法和老子哲学的宇宙本体论思想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渊源
自然
自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家视野中的白沙心学
3
作者
唐劭廉
吕锡琛
《茂名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1-34,共4页
白沙历明初程朱理学向心学转向之文化转型期,禀儒释道三家于心性修炼上的进一步交融互摄之时代思潮,在岭南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兼宗儒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心性修养理论,提出了"自然为宗"、"率乎自然&qu...
白沙历明初程朱理学向心学转向之文化转型期,禀儒释道三家于心性修炼上的进一步交融互摄之时代思潮,在岭南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兼宗儒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心性修养理论,提出了"自然为宗"、"率乎自然"的修养宗旨,阐明了"求之吾心"、"养之以静"的修养方法,体悟出"物我两忘"、"自得无累"的修养境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沙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心学
道家
心性修养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运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主静说”是陈白沙为学的宗旨。在白沙看来, 人的内省与自我观照的功夫都是从守静开始的。白沙围绕着主静说, 提出了不求书册、洗心去欲、虚心无累、忘我不争的修持之法, 这些方法中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气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陈白沙
主静
道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与思谐——陈白沙心学思想新诠
被引量:
1
5
作者
丁怀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63-68,共6页
陈白沙援诗学入儒学 ,通过做诗呈现其活泼自由的精神追求 ,吐露性情 ,以诗证道 ,自有风韵。他的本体之学讲究自我体悟 ,心与道俱 ,万理一心 ,鸢飞鱼跃。由于他是以诗呈心 ,以诗运思 ,因而不求言说 ,只讲情感体验和操存洒落。白沙心学讲...
陈白沙援诗学入儒学 ,通过做诗呈现其活泼自由的精神追求 ,吐露性情 ,以诗证道 ,自有风韵。他的本体之学讲究自我体悟 ,心与道俱 ,万理一心 ,鸢飞鱼跃。由于他是以诗呈心 ,以诗运思 ,因而不求言说 ,只讲情感体验和操存洒落。白沙心学讲究人生对宇宙万物的觉解 ,但不重视对规范的遵从。它是一种自我受用的精神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诗尚性情
心道一体
情感体验
精神受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陈白沙的文论倾向和山林散文艺术——从陈白沙“自然”、“自得”说谈起
被引量:
3
6
作者
熊礼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陈白沙是明代散文史上“独立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林散文具有超卓不凡的识见美、激扬自我的健逸美、“自然”、“自得”、“不待安排”的文境美和朴率、简易的语词美。其艺术美的形成 ,与其特有的文论观和审美取向有关。而其文论观和...
陈白沙是明代散文史上“独立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林散文具有超卓不凡的识见美、激扬自我的健逸美、“自然”、“自得”、“不待安排”的文境美和朴率、简易的语词美。其艺术美的形成 ,与其特有的文论观和审美取向有关。而其文论观和审美取向的理论基石 ,是陈白沙“以自然为宗而要归于自得”的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心学
自然
自得
山林散文
文学理论
文境美
语词美
审美特征
审美取向
健逸美
时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南宋至明代广东书院的祭祀变迁
被引量:
5
1
作者
卓进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71-76,共6页
文摘
南宋至明代广东书院的祭祀系统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南宋至明中叶的以祭祀岭北学者为主,转向明中叶后以祭祀陈白沙等广东本土学者为主。这一祭祀系统的改变,标志着广东书院走上自主成熟的阶段。
关键词
广东书院
陈白沙
湛若水
祭祀活动
Keywords
Guangdong
Academies
chen
bai
-
sha
ZHAN
Ruo-shui
sacrifice
activities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陈白沙哲学思想的渊源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之静
机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文杂志>社编辑部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0-44,共5页
文摘
从主体角度看,白沙哲学首先是其人生志向与社会环境相激荡的产物,白沙的“自得”之学的思想渊源是多种思想的交融、贯通的结果,其中最主要者当以孔子的仁学为根基,又吸收了禅宗的思想方法和老子哲学的宇宙本体论思想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
陈白沙
渊源
自然
自得
Keywords
chen
bai
-
sha
origins
natrue
got
-
by
-
myself
分类号
B24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家视野中的白沙心学
3
作者
唐劭廉
吕锡琛
机构
茂名学院社科部
中南大学哲学系
出处
《茂名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1-34,共4页
基金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02SJC720004)
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第一批研究项目(01JA720005).
文摘
白沙历明初程朱理学向心学转向之文化转型期,禀儒释道三家于心性修炼上的进一步交融互摄之时代思潮,在岭南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兼宗儒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心性修养理论,提出了"自然为宗"、"率乎自然"的修养宗旨,阐明了"求之吾心"、"养之以静"的修养方法,体悟出"物我两忘"、"自得无累"的修养境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沙心学。
关键词
陈白沙
心学
道家
心性修养理论
Keywords
chen
bai
-
sha
XIN-theory
Taoism
the
theory
of
mind-cultivating
分类号
B222.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运华
机构
五邑大学五邑文化与华侨研究室
出处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文摘
“主静说”是陈白沙为学的宗旨。在白沙看来, 人的内省与自我观照的功夫都是从守静开始的。白沙围绕着主静说, 提出了不求书册、洗心去欲、虚心无累、忘我不争的修持之法, 这些方法中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气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陈白沙
主静
道家
Keywords
chen
bai
-
sha
cultivating
oneself
in
quiet
Taoism
分类号
B248.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与思谐——陈白沙心学思想新诠
被引量:
1
5
作者
丁怀超
机构
安徽美术出版社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63-68,共6页
文摘
陈白沙援诗学入儒学 ,通过做诗呈现其活泼自由的精神追求 ,吐露性情 ,以诗证道 ,自有风韵。他的本体之学讲究自我体悟 ,心与道俱 ,万理一心 ,鸢飞鱼跃。由于他是以诗呈心 ,以诗运思 ,因而不求言说 ,只讲情感体验和操存洒落。白沙心学讲究人生对宇宙万物的觉解 ,但不重视对规范的遵从。它是一种自我受用的精神哲学。
关键词
陈白沙
诗尚性情
心道一体
情感体验
精神受用
Keywords
chen
bai
-
sha
positive
presenting
of
disposition
in
the
poem
mind
and
Tao
integrating
as
a
whole
emotional
experience
self-enjoy
of
spirits
分类号
B248.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陈白沙的文论倾向和山林散文艺术——从陈白沙“自然”、“自得”说谈起
被引量:
3
6
作者
熊礼汇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文摘
陈白沙是明代散文史上“独立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林散文具有超卓不凡的识见美、激扬自我的健逸美、“自然”、“自得”、“不待安排”的文境美和朴率、简易的语词美。其艺术美的形成 ,与其特有的文论观和审美取向有关。而其文论观和审美取向的理论基石 ,是陈白沙“以自然为宗而要归于自得”的心学。
关键词
陈白沙
心学
自然
自得
山林散文
文学理论
文境美
语词美
审美特征
审美取向
健逸美
时代
Keywords
chen
bai
\|
sha
theory
of
mind
spontaneousness
self\|congratulation
mountain
and
forest
prose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I05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南宋至明代广东书院的祭祀变迁
卓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陈白沙哲学思想的渊源
刘之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道家视野中的白沙心学
唐劭廉
吕锡琛
《茂名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
张运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诗与思谐——陈白沙心学思想新诠
丁怀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陈白沙的文论倾向和山林散文艺术——从陈白沙“自然”、“自得”说谈起
熊礼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