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足三里”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痛的效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眭明红 Sherrie Lessans +3 位作者 燕铁斌 曹冬元 劳力行 Susan G.Dorsey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紫杉醇诱导的化疗机械痛小鼠痛阈的影响及持续时间,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C 57BL/6J小鼠64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假电针组、空白+电针组、紫杉醇+假电针组、紫杉醇+电针组,每组16只。紫杉醇...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紫杉醇诱导的化疗机械痛小鼠痛阈的影响及持续时间,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C 57BL/6J小鼠64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假电针组、空白+电针组、紫杉醇+假电针组、紫杉醇+电针组,每组16只。紫杉醇+假电针组、紫杉醇+电针组在第1、3、5、7d腹腔注射紫杉醇制备化疗痛模型。4组小鼠于第9、11、13、16、18、20、23、25、27、30d行假电针或电针治疗,取双侧"足三里",针刺后,电针组施予一定的电流刺激(2Hz/100Hz,1~1.5mA,30min),假电针组只有针刺激而无电流输入。于造模前,造模后即第8、14、21、28天采用VonFrey法检测小鼠机械痛阈;第31d,每组取8只小鼠心脏快速采血取血清,用ELISA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每组余下的8只继续用VonFrey法每周检测1次机械痛阈,即在第35、42、49d检测4组小鼠的机械痛阈直至两个紫杉醇组机械痛阈无明显差异。结果:造模前各组小鼠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8d)两个紫杉醇组痛阈值低于两个空白组(均P〈0.05)。电针干预后,紫杉醇+电针组机械痛阈值在各时间点均比紫杉醇+假电针组高,第14、2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镇痛效应持续至第49d。紫杉醇+电针组血液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α、IL-1β水平比紫杉醇+假电针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IL-1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抑制紫杉醇诱导的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痛,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促炎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痛 电针 促炎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药物防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翠绿 张吟 陈文发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2-1020,共9页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临床常见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已有各种药物针对此不良反应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大多数结果都不理想或相互冲突。究其原因,除了药物本...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临床常见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已有各种药物针对此不良反应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大多数结果都不理想或相互冲突。究其原因,除了药物本身疗效之外,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成为试验成功的主要限制。本文通过CIPN症状入手对临床上广泛应用的CIPN评估工具进行阐述和评价,对临床研究CIPN预防和治疗获益的各类药物进行综述,并依据循证证据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 评估工具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附子理中丸通过调节MAPK信号通路改善顺铂诱导CIPN模型小鼠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左铮云 黄艳美 +4 位作者 崔言坤 王琳 李永鑫 刘蕊 姚凤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附子理中丸改善顺铂诱导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模型小鼠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KM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组(3.5 g·kg^(-1)),阿司匹林组(0.026 g·... 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附子理中丸改善顺铂诱导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模型小鼠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KM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组(3.5 g·kg^(-1)),阿司匹林组(0.026 g·kg^(-1))。每日腹腔注射顺铂(3 mg·kg^(-1)),连续5 d,制备CIPN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2 d。观察其一般情况和行为学表现;末次给药后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足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生化学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及其磷酸化(p-ERK1/2),p38 MAPK及其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足掌部皮肤病理损伤明显,表皮角化过度呈网篮状结构,棘层萎缩,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内水肿;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丸组足掌部皮肤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显著下降(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H_(2)O_(2),MDA,NO含量显著升高(P<0.01),IL-6,IL-1β,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丸组小鼠体质量、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H_(2)O_(2),MDA和NO含量明显降低(P<0.05),IL-6,IL-1β,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RK1/2,p-ERK1/2,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丸组ERK1/2,p-ERK1/2,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附子理中丸能够改善顺铂诱导CIPN模型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小鼠的疼痛阈值,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丸 顺铂 周围神经病变(cipn)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 抗炎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基于“虚气留滞”探讨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病机及论治 被引量:7
4
作者 移康军 徐晓华 +3 位作者 吴煜 李刘生 郝腾腾 周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418-6421,共4页
中医药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尽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缺乏以病机为核心的理论指导。恶性肿瘤、化疗药物致使机体“气血阴阳失和”“脏腑精气亏虚”后的病理状态——“虚气”;痰、湿、瘀、毒等各种病理产物致使机体经络阻滞——“... 中医药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尽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缺乏以病机为核心的理论指导。恶性肿瘤、化疗药物致使机体“气血阴阳失和”“脏腑精气亏虚”后的病理状态——“虚气”;痰、湿、瘀、毒等各种病理产物致使机体经络阻滞——“留滞”,二者是中医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文章根据“虚气”和“留滞”二者的关系对疾病的动态病机演变进行探讨,提出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虚气留滞”病机,总结其论治思路重点在于“培元补虚、开郁行滞”。以期为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丰富并发展中医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培元补虚 开郁行滞 十味益元颗粒
原文传递
SUDOSCAN 检测快速有效评估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绿云 殷佳慧 +5 位作者 杨岚寓 杨光忠 耿传营 刘念 菅原 刘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8-40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SUDOSCAN检测(一种外周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工具)对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的评估效果。方法: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确诊的86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SUDOSCAN检测(一种外周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工具)对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的评估效果。方法: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确诊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30例无肿瘤史及化疗药物接触史的患者作对照,所有患者均接受了SUDOSCAN皮肤电导率(ESC值)检测,同时与总神经病变评分临床版(TNSc)、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分级标准(NCI-CTC)分级评分对比,并对试验组患者进行了评估所需时间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部、足部ESC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手部:56.4μs vs.76.5μs,P<0.001;足部:47.5μs vs.78.0μs,P<0.001);SODUSCAN评估患者足部ESC值与TNS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03,P<0.001)、与NCI-CTC等级无明显相关性(r=−0.227,P=0.051);NCI-CTC等级与TNS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91,P<0.001)。SUDOSCAN检测所需中位评估时间与NCI-CTC等级相近(均为2.4 min),TNSc评分所需中位评估时间最长(13.4 min)。结论:目前,BIPN缺乏准确、高效评估方式,SUDOSCAN检测简单易行,与TNS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且比TNSc评分用时更短,能够快速有效评估BI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 评估手段 SUDOSCAN 硼替佐米
下载PDF
159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焕君 欧海涛 +1 位作者 黎耀和 胡莉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MM-CI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纳入159例MM-CIPN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归纳总结该病的高频证候及其中医证型。【结果】(1)共筛...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MM-CI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纳入159例MM-CIPN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归纳总结该病的高频证候及其中医证型。【结果】(1)共筛选出27个高频证候,其中,频率超过50%的证候有5个,分别是肢体麻木151例(占95.0%)、肢体刺痛115例(占72.3%)、畏寒肢凉93例(占58.5%)、疲倦乏力89例(占56.0%)和屈伸不利82例(占51.6%)。(2)根据两种聚类分析方法,可将MM-CIPN的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4型,其中,以气虚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居多,阴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次之。(3)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方面,在34~40岁和41~50岁年龄段,均以痰瘀痹阻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5.0%(3/4)和44.5%(4/9);在51~60岁和61~70岁年龄段,均以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6.9%(29/51)和43.6%(30/69);在71~80岁年龄段,以肾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为46.2%(12/26),其次为阴虚血瘀证,占26.9%(7/26)。【结论】肢体麻木、肢体刺痛为MM-CIPN的主要证候;MMCIPN的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居多,阴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次之;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中医证型有所差异,中年患者以痰瘀痹阻证居多,中老年患者以气虚血瘀证多见,老年患者以肾虚血瘀证及阴虚血瘀证所占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证型 气虚血瘀证 肾虚血瘀证 阴虚血瘀证 痰瘀痹阻证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紫杉类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卢超 冯绪康 +8 位作者 沈琼颖 李广亮 吴涛凭 李晓宇 邵喜英 王佩佩 李荣荣 邓亚萍 陈炜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9-1145,共7页
目的:观察2 Hz、100 Hz、2 Hz/100 Hz不同频率电针治疗紫杉类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女性乳腺癌采用紫杉类化疗药物所致CIPN患者随机分为2 Hz电针组(40例,脱落1例)、100 Hz电针组(40例,脱落2例)、2 Hz/1... 目的:观察2 Hz、100 Hz、2 Hz/100 Hz不同频率电针治疗紫杉类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女性乳腺癌采用紫杉类化疗药物所致CIPN患者随机分为2 Hz电针组(40例,脱落1例)、100 Hz电针组(40例,脱落2例)、2 Hz/100 Hz电针组(40例,脱落3例)及西药组(40例,脱落2例)。3个电针组均于双侧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等穴进行针刺,同侧合谷与外关、足三里与三阴交分别连接HANS-200E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极,分别予频率2 Hz、100 Hz及2 Hz/100 Hz电针刺激,每次30 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西药组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每次0.5 mg,每天3次。各组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全部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观察各组肿瘤患者神经毒性评估量表(FACT/GOG-Ntx)评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评定标准(NCI CTCAE V 5.0)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周围神经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各组患者FACT/GOG-Ntx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3个电针组FACT/GOG-Ntx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1,P<0.05),2 Hz电针组与2 Hz/100 Hz电针组降低幅度大于100 Hz电针组(P<0.05);随访时,2 Hz电针组、2 Hz/100 Hz电针组FACT/GOG-Ntx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3个电针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1);随访时,2 Hz电针组与2 Hz/100 Hz电针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3个电针组周围神经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随访时,2Hz电针组、2Hz/100Hz电针组和西药组周围神经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 Hz/100 Hz电针组V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1,P<0.05)。治疗后,2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2 Hz/100 Hz电针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5%(31/39)、68.4%(26/38)、81.1%(30/37)、47.4%(18/38),2 Hz电针组与2 Hz/100 Hz电针组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紫杉类药物 乳腺癌 电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Clinical Efficacy of Ultrasonic Medicinal Penetration in the Removal of Blood Stasis and Alleviation of Zhuyu Juanbi Formula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duced by Paclitaxel
8
作者 Ying Zhang Huixin Chen +2 位作者 Qirong Zhang Yingjie Jia Dan Yi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4年第3期7-17,共11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differences of the Zhuyu Juanbi formula delivered through ultrasound at Zusanli on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 due to paclitaxel inj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differences of the Zhuyu Juanbi formula delivered through ultrasound at Zusanli on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 due to paclitaxel inj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2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CIP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36 cases) was treated with oral methylcobalamin plus ultrasonic medicine permeating Zhuyu Juanbi formula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36 cases) was treated with oral methylcobalamin alone. Following two 2 cycle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the efficacy of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 TCM syndrome score, FACT/GOG-Ntx score, total neuropathy score, and safety indicators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 In the treatment of CIPN, the addition of ultrasonic medicine permeating Zhuyu Juanbi formula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oral methylcobalamin alone in reducing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nd ultrasound drug penetration Zhuyu Juanbi formula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FACT/ GOG-Ntx score and TNS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In terms of drug safety, it rarely caused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grade 3 and 4 leukopenia, and the safety profile was therefore good.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ultrasonic medicine permeating Zhuyu Juanbi formulae and methylcobalamin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 in patients with PIPN. It has been shown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IPN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ave a good safety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 Paclitaxel-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Zhuyu Juanbi formulae Ultrasonic drug delivery
下载PDF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化疗诱导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9
作者 周昕羽 汤继宏 +4 位作者 肖潇 冯隽 杨乐天 徐欢 武银银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394-1399,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发生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特征,探讨CIPN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9病区收治的接受化疗并已结束化疗6个月的60例B-AL... 目的总结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发生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特征,探讨CIPN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9病区收治的接受化疗并已结束化疗6个月的60例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B-ALL合并CIPN共37例,CIPN发生率为61.7%;发病年龄增加是儿童发生CIPN的危险因素[OR=1.209,95%CI(1.023~1.428),P=0.026];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78.4%)最高;肌电图检查提示B-ALL合并CIPN为具有一定可逆性的多发性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化疗各阶段中在诱导期出现CIPN的有13例(35.1%),占比最高;结束化疗后6个月CIPN好转率67.6%,发病年龄[OR=2.418,95%CI(0.212~2.106),P=0.018]及CIPN严重程度[OR=203.394,95%CI(2.29~18065.04),P=0.02]为CIPN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越大、CIPN严重程度越高,预后较差。结论B-ALL患儿合并CIPN为可逆性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CIPN的发生及转归可能与患儿的个体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预后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紫杉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温钧涵 刘歆 谭松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2期1938-1944,共7页
紫杉类化疗药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其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是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现代医学治疗主要包括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及抗抑郁药物等。中医药治疗CIPN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 紫杉类化疗药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其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是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现代医学治疗主要包括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及抗抑郁药物等。中医药治疗CIPN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中医外治法(中药熏洗、针刺治疗、中药塌渍及按摩等)不仅可以弥补口服汤剂加重胃肠道反应的不足,且具有安全廉验的优势。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紫杉烷的神经毒性临床常见,而研究多围绕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进行,紫杉类药物仍缺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无论是中药熏洗还是针灸治疗,都缺乏大资料研究作为支撑点,且中药作用于周围神经毒性的具体机理和靶点仍需深入探索。今后,应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实验,为紫杉类药物神经毒性的防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发挥中医外治法的传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类药物 周围神经毒性 中医外治法 中药熏洗 针刺治疗 中药塌渍 按摩
下载PDF
硫辛酸联合葡萄糖酸钙及硫酸镁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锋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8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葡萄糖酸钙/硫酸镁对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79例接受化疗并明确诊断为CIPN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钙10 ml和25%硫酸镁10 ml...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葡萄糖酸钙/硫酸镁对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79例接受化疗并明确诊断为CIPN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钙10 ml和25%硫酸镁10 ml注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24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P<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更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天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1%(85/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75/9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2.36%vs 8.89%,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硫辛酸联合葡萄糖酸钙及硫酸镁能够加快恶性肿瘤CIPN患者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协同作用,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硫辛酸 葡萄糖酸钙 硫酸镁 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李佩文辨治化疗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璠 袁梦琪 +3 位作者 张晨阳 陈冬梅 刘青 万冬桂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54-7157,共4页
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之一,以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或伴疼痛、遇寒或遇热加重、乏力等兼症。导致CIPN的药物有铂类、紫杉类、长春新碱等,CIPN发生率超过60%,严重影响患者化疗进程及生活质量。李佩文教授认为C... 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之一,以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或伴疼痛、遇寒或遇热加重、乏力等兼症。导致CIPN的药物有铂类、紫杉类、长春新碱等,CIPN发生率超过60%,严重影响患者化疗进程及生活质量。李佩文教授认为CIPN基本病机为络脉不通;以疏通络脉为基本治则,认为络脉疏通,则气血畅行、津液输布,麻痛自消;临床根据铂类、紫杉类、长春新碱所致CIPN的不同表现分别采用温经通络、凉血通络、养血通络等法;用药方面善用风药、虫类药以祛邪通络,取得了满意疗效,为临床防治CIPN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 络脉 名医经验 李佩文 中药疗法
原文传递
夏小军主任医师辨治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13
作者 任德祥 郭炳涛 +1 位作者 赵敏 夏小军(指导)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9-12,共4页
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三方面探讨夏小军主任医师辨治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及思路。其认为,本病以久病体虚为发病基础,虚、痰、瘀、毒、湿为致病因素,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治以扶正为要,兼以祛毒除邪、护中扶正,衷中参西、兼... 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三方面探讨夏小军主任医师辨治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及思路。其认为,本病以久病体虚为发病基础,虚、痰、瘀、毒、湿为致病因素,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治以扶正为要,兼以祛毒除邪、护中扶正,衷中参西、兼治他症;创芎归蠲痹方,临证施用,收效甚佳。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痹证 临床经验 夏小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