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溴活性炭去除烟气中的单质汞 被引量:75
1
作者 孙巍 晏乃强 贾金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7-261,共5页
为提高活性炭对烟气中单质汞的吸附作用,利用溴对活性炭进行处理.通过对吸附容量和吸附动力学的测试,研究了载溴活性炭对气体中的单质汞的去除行为.结果表明,载溴可使活性炭对单质汞的吸附量显著增加,并加快对单质汞的吸附速率.实验条件... 为提高活性炭对烟气中单质汞的吸附作用,利用溴对活性炭进行处理.通过对吸附容量和吸附动力学的测试,研究了载溴活性炭对气体中的单质汞的去除行为.结果表明,载溴可使活性炭对单质汞的吸附量显著增加,并加快对单质汞的吸附速率.实验条件下,当载溴量为0.33%时,活性炭对汞的饱合吸附量可增加约80倍,吸附容量达0.2mg/g;相对吸附系数增加了约40倍.溴负载量越高,吸附强化作用越显著.温度升高,载溴活性炭的吸附能力略有下降,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对单质汞的吸附速率略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单质汞 载溴活性炭 化学吸附
下载PDF
布洛芬微乳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陈华兵 翁婷 +2 位作者 常雪灵 杨亚江 杨祥良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制备布洛芬微乳 ,考察布洛芬微乳对离体小鼠皮的透皮能力。方法 Zetapals多功能电位 /粒度分析仪测定布洛芬微乳的粒度及其分布。用稳定性实验考察布洛芬微乳的稳定性。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布洛芬微乳的透皮速率。高效液相... 目的 制备布洛芬微乳 ,考察布洛芬微乳对离体小鼠皮的透皮能力。方法 Zetapals多功能电位 /粒度分析仪测定布洛芬微乳的粒度及其分布。用稳定性实验考察布洛芬微乳的稳定性。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布洛芬微乳的透皮速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的含量。结果 布洛芬微乳液滴的平均粒径均为 5 7.9nm。布洛芬微乳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布洛芬的平均透皮速率为 ( 189.79± 11.71) μg·cm-2 ·h-1,透皮吸收行为符合Fick’s第一定律。结论 布洛芬微乳有很强的透皮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微乳 透皮吸收 治疗 不良反应 药物浓度
下载PDF
改性活性焦脱除烟气中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熊银伍 杜铭华 +1 位作者 步学鹏 梁大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7-22,共6页
利用KClO3和KCl等5种改性剂对活性焦进行改性处理,并且对改性样品在固定床实验台架上进行了吸附脱汞实验研究,发现含Cl化合物改性样品极大地促进了脱汞能力,并对其化学吸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表明C=O官能团在吸附脱汞过程中起到非常... 利用KClO3和KCl等5种改性剂对活性焦进行改性处理,并且对改性样品在固定床实验台架上进行了吸附脱汞实验研究,发现含Cl化合物改性样品极大地促进了脱汞能力,并对其化学吸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表明C=O官能团在吸附脱汞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吸附反应温度的升高,物理吸附降低而化学吸附上升,150℃时脱汞效率最高;水蒸气的存在使浸氯活性焦脱汞效率下降;随着改性剂中氯浓度的升高,脱汞效率升高;样品进行热处理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脱汞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 改性 脱汞 化学吸附 氧化 浸渍
下载PDF
坡缕石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34
4
作者 彭书传 王诗生 +2 位作者 陈天虎 姜绍通 安志环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3-738,共6页
研究了坡缕石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在初始浓度为120~210mg/L,转速为100-200 r/min,温度为298-328 K时,坡缕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坡缕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仅在外表面吸附,吸附表观活化... 研究了坡缕石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在初始浓度为120~210mg/L,转速为100-200 r/min,温度为298-328 K时,坡缕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坡缕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仅在外表面吸附,吸附表观活化能为13.92 kJ/mol,说明此吸附并不是由单一的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是由化学吸附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 化学吸附 亚甲基蓝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分子和金表面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红海 李英德 王传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39-1243,共5页
硫氢官能团可以很强地吸附于金表面上 ,从而可作为连接体用于纳米电子学中的分子器件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 4,4′ 二巯基联苯分子和金表面的相互作用 ,并利用了前线轨道理论和微扰理论定量地确定了该相互作用能常... 硫氢官能团可以很强地吸附于金表面上 ,从而可作为连接体用于纳米电子学中的分子器件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 4,4′ 二巯基联苯分子和金表面的相互作用 ,并利用了前线轨道理论和微扰理论定量地确定了该相互作用能常数 .计算结果表明 ,当含有硫氢官能团的有机分子化学吸附于金表面时 ,硫原子将与金原子形成以共价键为主的混和键 ,此时一些分子轨道扩展于金原子和有机分子中 ,这些轨道为分子结中电子的输运提供了通道 ,从而可使分子线的电导呈现出欧姆特性 .而其他分子轨道具有局域性 ,此时电子的输运只能通过隧道效应来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表面 相互作用 第一性原理 化学吸附 分子级 分子电子学 分子器件 有机分子
原文传递
分子线的电子输运特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英德 李红海 王传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349-2354,共6页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共扼分子 2 氨基 5 硝基 1,4 二乙炔基 4′ 苯硫醇基苯 (2 amino 5 nitro 1,4 diethyny 4′ benzenethiol benzene)的电子结构 ,并利用前线轨道理论和微扰理论定量地确定了该分子与金表...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共扼分子 2 氨基 5 硝基 1,4 二乙炔基 4′ 苯硫醇基苯 (2 amino 5 nitro 1,4 diethyny 4′ benzenethiol benzene)的电子结构 ,并利用前线轨道理论和微扰理论定量地确定了该分子与金表面的相互作用能常数 .然后 ,利用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该分子与金表面形成的分子线的伏 安特性 .计算结果表明 ,分子通过硫氢官能团可以很强地吸附于金表面上 ,形成以共价键为主的混合键 ,从而为电子的转移提供了通道 .当外加偏压很低时 ,分子线的电流存在禁区 ,禁区的宽度约 0 8eV .随着偏压的增加 ,分子线的电导呈现出平台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输运特性 化学吸附 分子线 分子电子学 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法 分子器件 电子结构 电学性质
原文传递
CO_2在Cu-Ni/ZrO_2-SiO_2催化剂上的吸附与反应 被引量:16
7
作者 钟顺和 黎汉生 王建伟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 ,制备了 Zr O2 - Si O2 (Zr Si O)表面复合物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 Zr Si O担载的 Cu-Ni双金属催化剂 .用 IR和 TPD技术 ,研究了 CO2 在其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与反应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在 Cu- Ni/Zr Si O催化剂上 C...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 ,制备了 Zr O2 - Si O2 (Zr Si O)表面复合物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 Zr Si O担载的 Cu-Ni双金属催化剂 .用 IR和 TPD技术 ,研究了 CO2 在其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与反应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在 Cu- Ni/Zr Si O催化剂上 CO2 可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 ;催化剂表面金属位 M上的剪式吸附态 CO2可与邻近的 lewis酸位 Zrn+作用 ,形成 CO2 卧式吸附态 M- (CO) - O Zr4+ ;该卧式吸附态在一定温度(142℃ )下可解离为 M- CO和 Zr- O- .Zr- 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复合氧化物 金属催化剂 化学吸附 催化
原文传递
CaCl_2—NH_3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砺 方利国 +2 位作者 谭盈科 麦志谦 邓峰云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0-52,共3页
对以CaCl2 为吸附剂、NH3 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并回归出吸附等温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CaCl2 —NH3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大 ,适宜太阳能或低品位余热驱动 ,是性能优良的工质对。
关键词 化学只附 制冷工质对 吸附特性
下载PDF
单宁酸修饰的吸附树脂对对甲苯胺和对氯苯胺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总堂 孙玉凤 +4 位作者 施卫忠 王京平 李振兴 邢蓉 费正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0,共4页
通过Friede-l Crafts后交联及化学修饰反应制备了单宁酸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FZH-11)。通过等温吸附-脱附、吸附动力学和小柱动态吸附脱附实验,研究了FZH-11树脂对对甲苯胺和对氯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ZH-11树脂有较高比表面积... 通过Friede-l Crafts后交联及化学修饰反应制备了单宁酸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FZH-11)。通过等温吸附-脱附、吸附动力学和小柱动态吸附脱附实验,研究了FZH-11树脂对对甲苯胺和对氯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ZH-11树脂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微孔面积,对苯胺类化合物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对甲苯胺和对氯苯胺的吸附过程存在着明显化学吸附作用。FZH-11树脂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吸附可分为大孔和中孔区的吸附与微孔区的吸附两个独立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10%的HCl溶液对吸附苯胺类化合物饱和后的FZH-11树脂有良好的再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化学修饰 吸附树脂 苯胺类化合物 化学吸附
下载PDF
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珂琛 崔希利 邢华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2-1162,共11页
直接空气捕集(DAC)等新兴负碳排放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托底技术保障,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的特性,归纳总结了胺功能化无机材料和聚合物、金属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多孔材料等痕量二氧化碳捕集性能,... 直接空气捕集(DAC)等新兴负碳排放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托底技术保障,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的特性,归纳总结了胺功能化无机材料和聚合物、金属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多孔材料等痕量二氧化碳捕集性能,初步分析了负载方式、载体结构等与吸附容量和动力学的关系。浅析了该领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能耗和性能方面对捕集材料和技术的研发提出以下建议:相较于物理吸附材料,胺功能化材料和固体碱等化学吸附材料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在工艺开发领域,可以借鉴其他低浓度气体深度脱除工艺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不同工艺优势,设计多种工艺耦合的流程;最后,在严峻的环境问题下,必须加快材料研发的步伐,未来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材料的设计和低能耗再生方式的开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直接空气捕集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下载PDF
亚铁铝类水滑石吸附铀的性能与吸附机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星群 谢水波 +3 位作者 曾凡勇 钟宇 曾涛涛 刘迎九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3-190,共8页
运用超声共沉淀制备了亚铁铝类水滑石(Fe(Ⅱ)-Al LDH),用于处理含U(Ⅵ)废水。实验考察了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以及U(Ⅵ)初始浓度对Fe(Ⅱ)-Al LDH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SEM、FTIR、XRD与XPS等手段分析了相关机制。试验表... 运用超声共沉淀制备了亚铁铝类水滑石(Fe(Ⅱ)-Al LDH),用于处理含U(Ⅵ)废水。实验考察了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以及U(Ⅵ)初始浓度对Fe(Ⅱ)-Al LDH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SEM、FTIR、XRD与XPS等手段分析了相关机制。试验表明,Fe(Ⅱ)-Al LDH吸附U(Ⅵ)的最佳pH为6,当温度为25℃,投加量为1.0g/L,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U(Ⅵ)的去除率达到99.98%,反应在120min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为117.13mg/g。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较好地拟合了吸附过程,Fe(Ⅱ)-Al LDH对U(Ⅵ)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SEM、FTIR、XPS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前后的Fe(Ⅱ)-Al LDH结构没有发生改变,Fe(Ⅱ)-Al LDH对U(Ⅵ)的吸附是化学吸附为主,氧化还原作用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铝类水滑石 U(Ⅵ) 机制 吸附 化学吸附
原文传递
不同铁改性剂对磁性麦秆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卫蔚 毛磊 +1 位作者 胡慧兰 甘文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98,共9页
以麦秆为原料,利用不同铁改性剂(Fe^(3+)、Fe^(2+)、Fe^(2+)/Fe^(3+)、Fe0)制得4种磁性生物炭,用于六价铬离子吸附。通过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FTIR、XPS、XRD和VSM等表征分析,结合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Fe^(2+)能更有效... 以麦秆为原料,利用不同铁改性剂(Fe^(3+)、Fe^(2+)、Fe^(2+)/Fe^(3+)、Fe0)制得4种磁性生物炭,用于六价铬离子吸附。通过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FTIR、XPS、XRD和VSM等表征分析,结合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Fe^(2+)能更有效地提高生物炭磁性,Fe^(2+)和Fe^(3+)改性生物炭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11、2.45 A·m^(2)/kg。Fe^(3+)和Fe^(2+)参与改性均使得生物炭吸附性有所提升,而Fe0改性使生物炭吸附性变弱,Fe^(2+)/Fe^(3+)共同改性的生物炭吸附性最佳。Fe^(2+)/Fe^(3+)改性生物炭比表面积达33.73 m^(2)/g,在Cr(Ⅵ)初始浓度100 mg/L、生物炭用量4 g/L、pH=2、303 K条件下,对Cr(Ⅵ)的去除率达95.77%。Fe^(2+)/Fe^(3+)改性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表明Cr(Ⅵ)在其表面的吸附是吸附位点能量均匀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磁性生物炭 化学吸附 铁改性
下载PDF
碱浸硅藻土提纯工艺探讨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龙 张健 +3 位作者 平清伟 牛梅红 石海强 李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93-1598,1616,共7页
为了增加硅藻土的反应活性,采用氢氧化钠对硅藻土进行提纯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工艺条件优化试验确定最优的硅藻土碱浸提纯条件,提纯后研究了碱浸硅藻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硅藻土最优的碱浸提纯条件为,5%NaOH在100℃条件下... 为了增加硅藻土的反应活性,采用氢氧化钠对硅藻土进行提纯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工艺条件优化试验确定最优的硅藻土碱浸提纯条件,提纯后研究了碱浸硅藻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硅藻土最优的碱浸提纯条件为,5%NaOH在100℃条件下处理2 h,提纯后硅藻土比表面积增大,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可高达96.32%。热力学研究表明,碱浸硅藻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比较等温式的相关系数发现,碱浸硅藻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式,碱浸硅藻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化学吸附 亚甲基蓝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化学修饰的吸附树脂对2,4,6-三氯苯酚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费正皓 刘总堂 +3 位作者 刘福强 李爱民 陈金龙 张全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15-1520,共6页
合成了用邻羧基苯甲酰基或苯甲酰基修饰的新型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吸附树脂ZH-01,ZH-02和ZH-03,利用瓶点法研究了它们和Amberlite XAD-4对288~318K下水溶液中2,4,6-三氯苯酚的静态吸附和静态脱附特征以证实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存在化学吸... 合成了用邻羧基苯甲酰基或苯甲酰基修饰的新型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吸附树脂ZH-01,ZH-02和ZH-03,利用瓶点法研究了它们和Amberlite XAD-4对288~318K下水溶液中2,4,6-三氯苯酚的静态吸附和静态脱附特征以证实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存在化学吸附,并利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法(AM1)计算的几种吸附剂和2,4,6-三氯苯酚的前线轨道近似能级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经邻羧基苯甲酰基或苯甲酰基化学修饰后的树脂ZH-01,ZH-02和ZH-03对水溶液中2,4,6-三氯苯酚的吸附过程在合适温度时会使酚羟基和吸附剂表面的羰基发生作用,对吸附剂进行适当的化学修饰后,对2,4,6-三氯苯酚的穿透吸附容量均为Amberlite XAD-4树脂的150%,饱和吸附容量是Amberlite XAD-4树脂的114%~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树脂 2 4 6-三氯苯酚 化学吸附 化学修饰
下载PDF
SrCl_2-NH_3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砺 谭盈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以SrCl2 为吸附剂、NH3 为致冷剂所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回归出吸附等温方程并对化学吸附过程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SrCl2 NH3 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大 ,适宜太阳能或低品位... 对以SrCl2 为吸附剂、NH3 为致冷剂所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回归出吸附等温方程并对化学吸附过程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SrCl2 NH3 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大 ,适宜太阳能或低品位余热驱动 ,是性能优良的工质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附 制冷工质对 吸附特性
下载PDF
负载型双烷氧基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健 钟顺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2-396,共5页
采用表面改性和金属嫁接相结合的方法 ,合成了 Si O2 负载的以μ- dialkoxo为桥基配体的双核铜 ( )配合物催化剂 Cu2 (OEt) 2 /Si O2 .络合滴定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铜 ( )离子在改性后的 Si O2 表面上以双齿配位形式键合 .样品的磁矩... 采用表面改性和金属嫁接相结合的方法 ,合成了 Si O2 负载的以μ- dialkoxo为桥基配体的双核铜 ( )配合物催化剂 Cu2 (OEt) 2 /Si O2 .络合滴定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铜 ( )离子在改性后的 Si O2 表面上以双齿配位形式键合 .样品的磁矩测定结果表明 ,表面铜 ( )离子间存在着强的反铁磁自旋超交换作用 ,进一步证实表面桥联结构的存在 .运用红外分子探针技术 ,研究了该催化剂对 CO2 和 EO(环氧乙烷 )的化学吸附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中心的协同作用下形成桥式吸附态 .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 ,CO2 与 EO可在 10 0~ 12 0℃催化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桥基配体 负载型催化剂 合成
下载PDF
非负载镍催化剂的2-乙基蒽醌加氢活性及其氢吸脱附性质 被引量:10
17
作者 侯永江 王亚权 +3 位作者 韩森 米镇涛 吴巍 闵恩泽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分别制备了金属镍粉、兰尼镍、Ni B非晶态合金及镧掺杂的Ni B非晶态合金 (Ni B La)催化剂 ,研究了催化剂的氢吸附和脱附性质以及对 2 乙基蒽醌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金属镍粉、兰尼镍和Ni B催化剂表面均具有两种氢吸附位 :弱... 分别制备了金属镍粉、兰尼镍、Ni B非晶态合金及镧掺杂的Ni B非晶态合金 (Ni B La)催化剂 ,研究了催化剂的氢吸附和脱附性质以及对 2 乙基蒽醌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金属镍粉、兰尼镍和Ni B催化剂表面均具有两种氢吸附位 :弱吸附位和强吸附位 .Ni B La催化剂表面只有氢的强吸附位 ,其强吸附氢量与兰尼镍相当 .推测只有氢的强吸附位是 2 乙基蒽醌加氢反应的活性中心 ,并且Ni B La催化剂上的强吸附氢较兰尼镍上的更活泼 ,因而Ni B La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对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高于兰尼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载镍基催化剂 兰尼镍 镍硼非晶态合金 2-乙基蒽醌 加氢活性 化学吸附
下载PDF
金刚石延(111)面生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以良 孔凡杰 +1 位作者 杨缤维 蒋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13-5417,共5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碳原子在镍(111)表面吸附结构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吸附能以及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DOS)分布,分析了吸附在镍(111)面的碳原子和金刚石(111)面的碳原子的分波态密度(PDOS),结果表明吸附在镍表面的碳原子具有与...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碳原子在镍(111)表面吸附结构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吸附能以及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DOS)分布,分析了吸附在镍(111)面的碳原子和金刚石(111)面的碳原子的分波态密度(PDOS),结果表明吸附在镍表面的碳原子具有与金刚石表面碳原子相类似的电子结构特点,即两者都存在孤对的和成键的sp3杂化电子,进而发现吸附在镍表面的碳原子极易与金刚石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类金刚石几何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吸附 电子结构 金刚石生长
原文传递
分子结电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英德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97-3002,共6页
在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对共扼分子2-氨基-5-硝基-1,4-二乙炔基-4′,-苯硫醇基苯(2-amino-5-nitro-1,4-diethyny-4′-benzenethiol-benzene)与金表面形成的分子结的电学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该分子及扩展分子的电... 在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对共扼分子2-氨基-5-硝基-1,4-二乙炔基-4′,-苯硫醇基苯(2-amino-5-nitro-1,4-diethyny-4′-benzenethiol-benzene)与金表面形成的分子结的电学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该分子及扩展分子的电子结构;讨论了分子与金表面的相互作用,定量地确定了耦合常数,求出了电子的迁移强度;利用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法研究了该分子结的伏—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当外加偏压小于0·9V时分子结存在电流禁区,随着偏压升高,分子结的电导出现平台特征.分子结的电导特性和其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分子扩展轨道为电荷的迁移提供了主要通道,而局域轨道对电流贡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附 分子结 分子电子学
原文传递
N_2气氛下活性炭的汞吸附性能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劲松 王岩 +4 位作者 胡长兴 何胜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5-628,共4页
为研究活性炭吸收烟气中单质汞的吸附机理和提高其吸附能力的方法,对3种原始活性炭和载硫改性后的活性炭在氮气气氛下进行了汞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的椰壳活性炭和杏壳活性炭对单质汞的吸收主要为物理吸附,吸附效... 为研究活性炭吸收烟气中单质汞的吸附机理和提高其吸附能力的方法,对3种原始活性炭和载硫改性后的活性炭在氮气气氛下进行了汞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的椰壳活性炭和杏壳活性炭对单质汞的吸收主要为物理吸附,吸附效果较差;而经氯化锌化学法制备的木质活性炭由于表面残存Cl元素,对单质汞的吸收表现出化学吸附的特性,吸附性能较好;经200℃和600℃渗硫改性后的活性炭,其汞脱除效率均得到提高,且渗硫的温度越高,其吸附能力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活性炭 单质汞 载硫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