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Ⅴ)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云海 吴晓云 +1 位作者 方建国 谢委 《中南药学》 CAS 2003年第5期302-305,共4页
目的 提取分离板蓝根化学成分。方法 菘蓝的根用95%乙醇渗漉,用不同极性溶剂分级萃取,再分别用硅胶和大孔树脂作拄层析分离,根据各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结论 1个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 目的 提取分离板蓝根化学成分。方法 菘蓝的根用95%乙醇渗漉,用不同极性溶剂分级萃取,再分别用硅胶和大孔树脂作拄层析分离,根据各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结论 1个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获得,6个为菘蓝属植物中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菘蓝 化学成分 邻氨基苯甲酸 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
下载PDF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奇志 梁敬钰 陈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0-522,共3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吴茱萸中又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吴茱萸新碱(evodiaxinin... 目的:研究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吴茱萸中又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吴茱萸新碱(evodiaxinine,1)、硬脂酸-1-甘油单脂(glycerol 1-octadecanoate,2)、异香草醛(isovaniⅡin,3)、乌苏-12-烯-3-醇(12-ursen-3-ol,4)、槲皮素(quercetin,5)、尿嘧啶(uracil,6)、枸橼酸(citric acid,7)、2-十五烷酮(2-pentadecaone,8).结论:通过UV,IR,ESI-MS,HR-EIMS,1H NMR,13C NMR,1H-1H COSY,HMQC和HMBC分析,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吴茱萸新碱(evodiaxinine).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吴茱萸新碱(evodiaxinine) 分离 结构鉴定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桑寄生研究概况 被引量:18
3
作者 汪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1期74-77,共4页
桑寄生始载《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补充,《本经》《新修本草》阐述与续断形态鉴别,《本草纲目》介绍功效,2015版《中国药典》明确性味归经及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常用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 桑寄生始载《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补充,《本经》《新修本草》阐述与续断形态鉴别,《本草纲目》介绍功效,2015版《中国药典》明确性味归经及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常用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枝叶中富含黄酮、生物碱、萜类,多肽、蛋白、凝集素、多糖等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主要药物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桑寄生降压、扩张血管、利尿,可抗病毒、抗血栓、充当镇静剂,对于胆固醇性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有一定疗效,浸膏剂有明显降压作用,水煎剂在体外明显抑制脊髓灰质病毒和多种肠道病毒,抗伤寒杆菌及葡萄球菌的生长;药理研究凝集素抗肿瘤作用明显,主要成分萹蓄甘利尿作用明显。"平而有性,有性无用,以味为用",根据"性效同源",未来可针对苦、甘味,燥湿功效及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等研究,通过中医证候模型,观察药效及药理作用物质基础,体现味、性,丰富中医药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 来源 形态特征 四气五味 文献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基于RPLC/Q-TOF-MS技术的黄柏炭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利新 乔斌 +4 位作者 李遇伯 张丽媛 王玉明 靳晶 张秀秀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分析黄柏炭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为黄柏炭炮制原理的阐明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炮制黄柏炭,采用RPLC/Q-TOF-MS技术对生黄柏及黄柏炭的提取样品进行检测,找出炮制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质。结果共找出21... 目的分析黄柏炭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为黄柏炭炮制原理的阐明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炮制黄柏炭,采用RPLC/Q-TOF-MS技术对生黄柏及黄柏炭的提取样品进行检测,找出炮制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质。结果共找出21种化学成分在炮制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炮制后新生成的物质有5种,质量分数增加的物质有8种,减少的物质有8种。结论采用RPLC/Q-TOF-MS法进行中药炮制研究具有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该法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RPLC/Q-TOF-MS 炮制 黄柏炭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脱皮马勃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云佳 赵庆春 +2 位作者 闵鹏 史国兵 颜鸣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4,6-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clitocybinA(2)、5,7-二羟基-1(3... 目的研究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4,6-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clitocybinA(2)、5,7-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5-羟甲基糠醛(4)、对苯二酚(5)、3,5-二羟基苯甲酸(6)、蔗糖(7)和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脱皮马勃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鉴定 柱色谱法 脱皮马勃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六棱菊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0
6
作者 占丽琴 耿华伟 +3 位作者 李墨娇 李盼 李药兰 王国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手段,对六棱菊的质量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化学和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从六棱菊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3,5-O-...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手段,对六棱菊的质量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化学和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从六棱菊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3,4-O-二咖啡酰奎宁酸(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5)、3-O-咖啡酰奎宁酸(6)、4-O-咖啡酰奎宁酸(7)、3,4-二甲氧基肉桂酸(8)、阿魏酸(9)、邻苯二酚(10)、3,4-二羟基苯乙醇(11)、尿嘧啶(12)、胸腺嘧啶(13)、邻羟基苯甲酸(14)、β-谷甾醇(15)。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棱菊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钟晓凤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为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对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丹参和白花丹参叶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均能较好的预... 目的:探讨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为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对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丹参和白花丹参叶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均能较好的预防脑梗塞,与根相比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更强,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白花丹参叶中的水提物对糖尿病代谢紊乱症状的改善能够起到长期稳定的效果;另外丹参叶在治疗扁平疣、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叶均具有稳定的药理作用,但目前在抗氧化和保护脑梗塞的药理研究中仍以白花丹参叶为主,对于丹参叶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则很少。因此对丹参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的药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白花丹参叶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下载PDF
高乌头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蕾 孙丽娜 +4 位作者 薛璇玑 张新新 詹冠群 张卉 郭增军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12-416,共5页
目的总结高乌头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高乌头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对高乌头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结果高乌头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包括C_(18)-型二萜生物碱、C_(19)... 目的总结高乌头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高乌头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对高乌头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结果高乌头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包括C_(18)-型二萜生物碱、C_(19)-型二萜生物碱和C_(20)-型二萜生物碱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高乌头具有镇痛、局部麻醉、抗心律失常、抗炎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结论高乌头的现代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深度仍不够,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乌头 高乌甲素 镇痛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金银花枝叶抗猪蓝耳病毒有效活性部位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利青 邓张双 +4 位作者 杨进 陈剑锋 邹坤 邰源临 胡建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建立抗猪蓝耳病毒金银花枝叶的有效活性部位中4个主要化学成分:benzyl alcohol O-(6'-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gentiopicrin(2),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side(3),apigenin... 目的建立抗猪蓝耳病毒金银花枝叶的有效活性部位中4个主要化学成分:benzyl alcohol O-(6'-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gentiopicrin(2),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side(3),apigenin 5-O-β-D-glucopyranoside(4)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Acclaim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30∶70)变梯度洗脱,检测时间0~30 min,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210,254,280 nm。结果化合物1~4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6%(RSD=1.49%),98.73%(RSD=1.42%),98.93%(RSD=0.98%),99.14%(RSD=0.9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抗猪蓝耳病毒金银花枝叶有效活性部位中4个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抗猪蓝耳病毒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南蛇藤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莹 杨庆伟 +2 位作者 刘延庆 员林 戴小军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5期467-469,共3页
国内外研究表明,南蛇藤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主要作用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对其抗肿瘤药效学物质基础和抗瘤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蛇藤 化学成分 抗肿瘤作用
原文传递
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威振 谭国慧 +4 位作者 潘清灵 李浩华 严寒静 谭毓治 章卫民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 Myrothecium roridum)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 Myrothecium roridum)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广藿香内生真菌露湿漆斑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啤酒甾醇(1)、麦角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吡咯烷酮(3)、大黄酚(4)、尿嘧啶核苷(5)。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露湿漆斑菌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细叶卷柏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善黎 柴曼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8期155-157,共3页
目的研究细叶卷柏Selaginellalaborde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β-谷甾醇(Ⅰ),丁香脂素(... 目的研究细叶卷柏Selaginellalaborde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β-谷甾醇(Ⅰ),丁香脂素(Ⅱ),扁柏双黄酮(Ⅲ),阿曼托双黄酮(Ⅳ),阿魏酸(Ⅴ),咖啡酸(Ⅵ),腺苷(Ⅶ)。结论化合物Ⅱ、Ⅴ、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卷柏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海蛾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坤龙 陶华明 周雪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研究了作为渔业副产品且药食同源的海蛾(Pegasus laternarius Cuvier)的抗氧化功效和活性物质。以自由基清除活性为导向,筛选了海蛾的最佳提取方法,对并最佳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部位进行抗氧化筛选,随后用色谱、波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 研究了作为渔业副产品且药食同源的海蛾(Pegasus laternarius Cuvier)的抗氧化功效和活性物质。以自由基清除活性为导向,筛选了海蛾的最佳提取方法,对并最佳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部位进行抗氧化筛选,随后用色谱、波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研究确定75%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提取总膏萃取后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为抗氧化活性部位;在活性部位分离纯化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醇、(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脂肪酰胺、胆甾醇硫酸酯、对羟基苯甲醛和牛磺酸。研究结果表明,海蛾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明确,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为其进一步药效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蛾 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 活性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曲草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云森 阮志国 +2 位作者 饶高雄 林中文 孙汉董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2,共2页
从草药曲草(伞形科植物心果囊瓣芹(Pternopetalumcardlocarpum)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佛手柑内酯(bergapte)(1),氧化前胡素(oxypeueedanin)(2),氧化前胡素水... 从草药曲草(伞形科植物心果囊瓣芹(Pternopetalumcardlocarpum)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佛手柑内酯(bergapte)(1),氧化前胡素(oxypeueedanin)(2),氧化前胡素水合物(oxypeucedaninhydroate)(3),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4),哥伦比亚内酯(columbianadin)(5),细辛醚(asarone)(6),阿魏酸(ferulicacid)(7),falcarindiol,以及硬脂酸(stear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曲草化学成分多具解痉、镇痛等作用,这和民间习用于胃腹疼痛等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草 化学成分 中草药
下载PDF
瓦韦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炳真 祁增 +5 位作者 王亚茹 李雅萌 杨娜 周柏松 刘金平 李平亚 《特产研究》 2017年第1期44-51,共8页
水龙骨科瓦韦属多年生蕨类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咳、利尿消肿之功效,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肺热咳嗽、风湿关节痛等,富含黄酮类、酚类、甾体类、皂苷等化学成分。本文对瓦韦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该... 水龙骨科瓦韦属多年生蕨类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咳、利尿消肿之功效,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肺热咳嗽、风湿关节痛等,富含黄酮类、酚类、甾体类、皂苷等化学成分。本文对瓦韦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韦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鼠尾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国利 郑斌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2期231-233,共3页
鼠尾草属中多种植物是我国民间中草药植物,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文章对近年来鼠尾草属植物中新报道发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整理,并对鼠尾草属植物的提取工艺做了总结梳理。
关键词 鼠尾草 化学成分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蓼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用活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永超 韦琨 林军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9期16-17,19,共3页
蓼属是蓼科植物中的一个药用大属,种类繁多,具有多种药用活性,部分为我国民间广泛习用药材。蓼属植物含有黄酮、蒽醌、二苯乙烯、糖脂及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随着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与活性追踪分离法的巧妙结合,使蓼属植物的研... 蓼属是蓼科植物中的一个药用大属,种类繁多,具有多种药用活性,部分为我国民间广泛习用药材。蓼属植物含有黄酮、蒽醌、二苯乙烯、糖脂及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随着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与活性追踪分离法的巧妙结合,使蓼属植物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近5年来蓼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用活性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蓼属植物 化学成分 药用活性
下载PDF
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8
作者 刘刚 鲍建材 +1 位作者 郑友兰 张崇禧 《人参研究》 2004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 :对三七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查阅文献 ,按照三七的化学成分分别综述。结果与结论
关键词 三七 化学成分 皂苷成分 综述
下载PDF
无花果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9
作者 黄丹丹 张吟 《海峡药学》 2013年第12期50-53,F0003,共5页
以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的文献为依据,从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等方面对无花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无花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寻找信息和思路。
关键词 无花果 化学成分 药用价值 营养
下载PDF
温度对决明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启伟 周钟鸣 +3 位作者 阴健 熊玉兰 王彦礼 孙建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63-665,共3页
考察了温度对决明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大黄酚含量随受热温度升高而升高;保肝类成分含量则下降。药理试验表明,样品受热温度升高。
关键词 决明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